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心理学的多因素实验研究中,一般常采用组间设计、而较少用组内设计或混合型设计。这主要是由于传统的方差分析程序本身的局限性引起的。本文介绍的ANOVA 程序,是一种适合于各种设计的方差分析系统。最后结合这种ANOVA 程序对常见的几种实验设计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2.
陈平  李潇  任赫  辛涛 《心理科学》2023,(4):960-970
针对我国测评项目的高安全性需求,提出锚人与锚题相结合的新跨年等值设计,并采用基于实证数据的模拟研究方法探究等值方法、锚人数量、锚测验组卷方式和不同测验周期被试能力差异对等值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上因素均影响等值精度且等值方法的影响突出。建议:(1)锚人较少时采用需量尺转换的等值方法;(2)锚测验组卷方式应与等值方法计算特点相匹配;(3)各周期被试能力差异较大时可酌情增加锚人或调整锚测验组卷方案。  相似文献   

3.
题组作为众多测验中的一种常见题型,由于项目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性而违背了局部独立性假设,若用项目反应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将会出现较大的偏差.题组反应理论将被试与题组的交互作用纳入到模型中,解决了项目间相依性的问题.笔者对题组反应理论的发展、基本原理及其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将其应用在中学英语考试中.与项目反应理论相对比,结果发现:(1)题组反应模型与项目反应模型在各参数估计值的相关系数较强,尤其是能力参数和难度参数;(2)在置信区间宽度的比较上,题组反应模型在各个参数上均窄于项目反应模型,即题组反应模型的估计精度优于项目反应模型.  相似文献   

4.
系列范畴词表时序记忆和项目记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志新 《心理学报》1998,31(1):35-42
该项研究探讨系列范畴词表的时序长时记忆和项目长时记忆,实验设计的系列范畴词表将记忆项目分为词表内范畴相同项和词表间范畴相同项,时序记记测量方法是词表辨认,项目记忆测量方法是自由回忆。实验一发现:2分钟延缓测试词表内范畴相同项时序记忆和项目记忆优于词表间范畴相同项;6分钟以及10分钟延缓测试时序记忆仍是词表内范畴相同项好。实验二发现:以范畴线索提取,两类项目记忆没有显著差异;以词表线索提取,两类项目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4岁~5岁儿童认知能力测验为例,在IRT框架下探讨了如何进行追踪数据的测量不变性分析。分析模型采用项目间多维项目反应理论模型(between-item MIRT model)和项目内(within-item MIRT model)多维two-tier model,被试为来自全国的882名48个月的儿童,工具为自编4岁~5岁儿童认知能力测验。经测验水平 分析和项目水平分析,结果表明:(1)本文对追踪数据的测量不变性分析方法合理有效; (2)该测验在两个时间点上满足部分测量不变性要求,测验的潜在结构稳定; (3)“方位题”的区分度和难度参数都发生变化,另有4题难度参数出现浮动; (4)儿童在4岁~5岁期间认知能力总体呈快速发展趋势,能力增长显著。  相似文献   

6.
邢强  孙海龙 《心理科学》2015,(5):1130-1135
通过两个实验探讨反馈延迟与掩蔽类型对知觉类别学习的影响。实验1光栅掩蔽条件下,采用2(类别结构:基于规则vs.信息整合)×2(延迟反馈:500vs.3000ms)被试间实验设计,实验2采用同样的实验设计,保持延迟反馈时间不变,但改掩蔽类型为黑屏掩蔽。结果发现:(1)光栅掩蔽条件下,反馈延迟削弱信息整合类别结构的成绩,不影响基于规则类别学习,内隐外显类别结构之间存在分离效应。(2)黑屏掩蔽条件下,信息整合与基于规则类别结构的成绩均不受到延迟反馈的影响,分离效应消失。实验说明“无关因素”掩蔽影响知觉类别学习,知觉噪音与标准噪音在反馈延迟影响知觉类别学习中起到重要作用,COVIS模型理论关于延迟反馈时间影响知觉类别学习的解释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当观测指标变量为二分分类数据时,传统的因素分析方法不再适用。作者简要回顾了SEM框架下的分类数据因素分析模型和IRT框架下的测验题目和潜在能力的关系模型,并对两种框架下主要采用的参数估计方法进行了总结。通过两个模拟研究,比较了SEM框架下GLSc和MGLSc估计方法与IRT框架下MML/EM估计方法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三种方法中,GLSc得到参数估计的偏差最大,MGLSc和MML/EM估计方法相差不大;(2)随着样本量增大,各种项目参数估计的精度均提高;(3)项目因素载荷和难度估计的精度受测验长度的影响;(4)项目因素载荷和区分度估计的精度受总体因素载荷(区分度)高低的影响;(5)测验项目中阈值的分布会影响参数估计的精度,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项目区分度。(6)总体来看,SEM框架下的项目参数估计精度较IRT框架下项目参数估计的精度高。此外,文章还将两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均匀设计在心理实验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均匀设计是一种由中国数学家王元、方开泰在1979年提出的一种新实验设计方法,保留并提高了正交设计的均匀分散性。实验次数等于处理水平数。均匀设计包括选择均匀设计表和安排实验等步骤。适合于探索性实验,特别适合于侦测多个因素(2~18个)的交互作用。不但能处理连续变量,还能处理离散变量。可以在心理实验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多维题组效应Rasch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 本文诠释了“题组”的本质即一个存在共同刺激的项目集合。并基于此, 将题组效应划分为项目内单维题组效应和项目内多维题组效应。其次, 本文基于Rasch模型开发了二级评分和多级评分的多维题组效应Rasch模型, 以期较好地处理项目内多维题组效应。最后, 模拟研究结果显示新模型有效合理, 与Rasch题组模型、分部评分模型对比研究后表明:(1)测验存在项目内多维题组效应时, 仅把明显的捆绑式题组效应进行分离而忽略其他潜在的题组效应, 仍会导致参数的偏差估计甚或高估测验信度; (2)新模型更具普适性, 即便当被试作答数据不存在题组效应或只存在项目内单维题组效应, 采用新模型进行测验分析也能得到较好的参数估计结果。  相似文献   

10.
余嘉元 《心理学报》2002,34(5):80-86
运用联结主义中的级连相关模型对于小样本条件下的连续记分项目反应理论 (IRT)模型的项目参数和被试能力进行了估计。一组被试对于一组项目的反应矩阵作为级连相关模型的输入 ,这组被试的能力θ或该组项目的参数a、b和c作为该模型的输出 ,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使之具备了估计θ,a ,b或c的能力。计算机模拟的实验表明 ,如果测验中有少量项目取自于题库 ,就可以运用联结主义方法对IRT参数和被试能力进行较好的估计  相似文献   

11.
余嘉元 《心理学报》1994,27(2):219-224
为探讨线性逻辑斯谛模型(LLTM)的拟合条件及其和解题策略同质性之间的关系,让被试比较两个负整数指数幂的大小,发现全体被试的数据不能与拉希模型及LLTM相拟合。把被试按其解题策略分成不同策略组后,同一策略组被试的数据可以拟合于拉希模型,但对于LLTM,同一策略组的数据中部分项目的拟合较好,另外一些项目的拟合较差。这一结果表明,解题策略的同质性是LLTM拟合的必要条件,但还不是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2.
彭慰慰 《心理科学》2012,35(2):498-502
考察模拟法官决策中心理控制源对后见偏差的影响。实验采用2(心理控制源:外控型、内控型)×3(有无策略:后见组、分散注意组、指导组)两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采用自编两个案例及问卷测查模拟法官决策中后见效应的差异。实验结果发现,不同心理控制源是导致模拟法官决策中后见偏差存在差异的影响因素。同时,两种策略都能够有效减少模拟法官决策中的后见偏差。  相似文献   

13.
通两个实验考察名词的具体性效应.实验一采用词汇判断法,考察名词的具体性效应.采用2(具体性:具体、抽象)×2(词频:高频、低频)的两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结果表明:低频词存在具体性效应.实验二应用眼动技术,以EyelinkⅡ眼动仪为工具,考察在句子阅读中的名词具体性效应.实验为单因素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句子中目标词的具体性.结果表明:在句子语境条件下,低频词也存在具体性效应,而且这种效应表现在低频词的晚期加工阶段.  相似文献   

14.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分数等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正才 《心理学报》2005,37(2):280-284
对现有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分数等值模式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一个基于铆题设计和两参数IRT模型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1)用两参数逻辑斯蒂模型替代原来的Rasch模型,以改进题目模型的适合性;(2)用共同题目的等值设计取代原来的共同被试等值设计,解决共同被试等值设计中,等值考生的动机水平难以控制的难题;(3)建立专用的等值用题库,并且一次性完成其中铆题的预测和参数标定工作,以解决原来等值模式中存在的误差累积问题。同时,由于铆题的保密工作难度较小,因此,等值专用题库对保证等值结果的可靠性也具有重大意义;(4)本文还对新的分数等值方案进行了真实的考试数据等值计算实验,并得到了一个令人满意的分数等值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两个实验采用语音材料考察了词表表达方式下听觉通道的定向遗忘效应以及相应的机制。实验一中,采用2(组别)×2(词表)混合实验设计获得了听觉通道的定向遗忘效应,但是较为模糊,部分数据显示可能是额外的被试个体差异导致的;实验二中,采用2(性别)×2(词表)×2(条件)×2(科系)混合实验设计,严格控制了被试个体差异等因素,获得了较清晰的定向遗忘效应,且支持提取抑制理论。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两个实验深入探讨了前提项目间差异对儿童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的表现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1)多样性效应受多样组和非多样组之间差异(前提项目间差异)大小的影响,在减小两组差异的前提下,5~6岁儿童尚未表现出多样性效应;除个别任务外,8~9岁儿童表现出多样性效应(实验1)。(2)对前提图片的形状差异进行数量化处理后发现,儿童在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任务上的归纳判断力度随前提项目间差异的增大而增强;在前提项目间差异很小的情况下,10~12岁儿童也没有运用多样性信息进行推理;当前提项目间差异很大时,被试表现出多样性效应(实验2)。  相似文献   

17.
危险知觉是指驾驶员在交通情境中对明显危险和潜在危险的识别、预测和反应的认知加工过程,是驾驶员对当前交通情境形成的连续而富于变化的复合认知表征。以往研究表明,对于行人过马路这类明显危险,新手和经验驾驶员危险知觉表现都非常出色。但是当明显危险(行人)和潜在危险(前车制动)并存时,经验驾驶员对明显危险的知觉反应是否会突显出优势呢?本研究通过设置两种交通场景:行人单一危险条件和行人-前车双重危险条件,考察不同经验人群对行人危险的反应及眼动特点。在第一个研究中,使用Tobii T120型眼动仪,通过反应时和眼动结合的方法,考察不同危险场景中,不同驾驶经验对驾驶员知觉行人危险的行为反应数据(反应时和正确率)及眼动指标(平均注视时间和水平搜索广度)的影响。采用2(交通场景:行人场景、行人-前车场景)×3(组别:无驾照组、新手组、经验组)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其中交通场景是组内变量,组别为组间变量。因变量为驾驶员对行人危险进行反应的行为数据(反应时和正确率)及眼动数据(平均注视时间和水平搜索广度)。实验要求被试观看交通场景视频,当发现危险时,立刻按键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在有前车条件下,经验组被试的反应时快于新手组(p=.039)和无驾照组(p=.013),F(2,30)=3.98,p=.029。无驾照组被试对行人的平均注视时间长于经验组(p=.043)和新手组(p=.024),F(2,30)=3.39,p=.047,ηp2= .18。无驾照组被试对场景的水平搜索广度均小于经验组(p=.006)和新手组(p=.016),F(2,30)=5.17,p=.012,ηp2= .26。在第二个研究中,对研究一的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考察双重危险场景中驾驶经验对驾驶员知觉行人危险及信息加工效率的影响。采用2(兴趣区类型:行人、前车)×3(组别:无驾照组、新手组、经验组)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其中兴趣区类型是组内变量,组别为组间变量。因变量为搜索行人和前车时的眼动数据(总注视时间、搜索次数和平均搜索时间)。研究结果表明:经验组驾驶员对前车的总注视时间显著短于新手组(p=.014)和无驾照组(p=.003),F(2,30)=5.99,p=.006。经验组驾驶员对前车的平均搜索视时间显著短于新手组(p=.014)和无驾照组(p=.004),F(2,30)=5.50,p=.009。在有前车条件下,控制了性别、年龄后,驾驶员对前车的平均搜索时间越长,对行人的危险反应时越长(β=.393,p<0.05,R2=.308)。这些结果说明:无经验和新手驾驶员糟糕的搜索行为不仅仅是由于操作抢夺认知资源或者情绪紧张导致的。危险的信息加工效率更低,搜索模式不够灵活,也是导致新手驾驶员行人碰撞事故率更高的原因之一。驾驶员培训有助于提高驾驶员对明显危险的信息加工效率和搜索模式灵活性。积累更多的驾驶经验可以提升驾驶员对潜在危险的的视觉搜索和注意资源分配效率,从而加快危险反应时间。未来的驾驶员培训应加强对新手驾驶员搜索技能的培训,并持续提供更多的驾驶员继续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18.
项目组合在结构方程模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项目组合(itemparceling)是对同一量表中的若干项目进行整合并形成新的观测指标的过程。虽然一直以来它都是一个有争议的议题,但随着其在结构方程模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它越来越受到研究者重视。文章从项目组合的基本逻辑、优缺点以及具体方法等方面对项目组合的研究进行了概括,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使用的具体建议:(1)根据研究的目的与具体情境选择是否需要组合;(2)组合之前必须首先确定概念的维度性;(3)项目组合最好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等等。未来的研究可以深入探讨各种组合方法对模型拟合以及参数估计的影响以及项目组合在一些SEM高阶应用中的效果,并进一步与项目反应理论等测量理论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项目选择一直是元认知控制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不同难度和分值的计算题为实验材料,通过两个实验探讨学习率的心理现实性及其对项目选择的影响。实验1中,在不限时条件下,被试者需要完成不同难度的计算题并赋予不同分值。实验2中,在限时条件下,通过变化计算题的难度和分值设计了三种不同学习率的项目,被试只能选择其中一种项目来计算以获得更高的分值。研究表明:第一,当项目所用时间增多时,被试对该项目所赋分值就增大,而时间(难度)与分值的比例是不变的,即学习率是相同的;第二,被试倾向于选择学习率更高的项目来完成计算任务,而当学习率相同时,被试倾向于优先选择高分困难项目。研究证实了学习率的心理现实性,并确定了学习率是项目选择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林晓欣  邢强 《心理科学》2021,(2):266-273
研究旨在探究更精确的视觉项目表征能否消除延迟反馈对信息整合学习的损害。实验采用2(视觉项目表征精确性:精确/非精确)×2(反馈延迟:即时反馈/延迟反馈)组间设计,结果发现无论有无延迟反馈,精确的项目表征条件下类别学习成绩都显著高于非精确条件,精确性与反馈延迟存在交互作用。采用状态痕迹分析进一步证明精确性显著影响信息整合类别学习的稳定性。在反馈延迟条件下,精确的视觉项目表征能提高信息整合类别学习的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