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曾强调指出:“文化素质教育很重要,应当好好抓,理科的学生要加强学习人文方面的知识,文科的学生要加强学习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这对高校培养新时期高素质人才指明了方向。现代高等教育应该是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教育,是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为学与为人、理性与价值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的教育。一、加强思想认识,培养高校素质教育新的生长点科学与人文,从人类文明起始时就是结合在一起的。它们之间的分离倾向只是在近数百年来发生的,而且这种分离随着科技的发展愈演愈烈,在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的责任就是要弘扬科学精神、艺术精神、人文精神,培养学生求真、求美、求善的思想品质.所以,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就是从科学、艺术、人文的融合走向追求真、善、美的人文实践,培养具有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型人才.审美教育,特别是艺术审美教育,它不同于一般知识型教育,也不同于一般的技术技能教育,而是一种追求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推崇人文精神,主张培养大写的人、舒展的人,并使人的生命经艺术的熏陶更加情感丰富、情操高尚的教育.这里说的审美教育不是指精英教育,也不是指专门培养艺术人才或限于少数艺术特长生的教育,而是普及的、平等的、以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为目的的素质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最重要途径和方式,高校艺术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审美创造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肖建波 《美与时代》2007,(12):159-160
根据国家体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探讨体育教育与美育.美育不是一般的知识教育,而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教育.体育教育中的美育是为了塑造健康的人体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体育美育.  相似文献   

4.
美育不单纯是一种艺术教育,而是关系到我国人才素质培养的大事.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美育是其中重要的教育目的和内容,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作为传授语言知识的英语教师应立足于讲台,向学生传播美的语言,灌输美的思想,从而感悟美,体验美,让学生始终对英语保持浓厚的兴趣,这是我们英语教师最关心的.下面我就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内容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英语教学中课堂活动效率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本文提出英语教学要多渠道来构建英语高效课堂.教师既要精准把握知识重难点,又要严而有度,爱而有格,培养兴趣和竞争意识,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构建高效英语课堂.  相似文献   

6.
大学是人类传承和创新知识的主要场所,自诞生以来就一直以科学理性为至高原则。在我国大学教育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科学理性的缺失,不断加强的人文素质教育也没有改变这种状况。当前开展的大学科学理性教育,就是要帮助大学生确立科学理性信念,掌握科学理性知识,培养科学理性思维,激发科学理性追求。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生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医疗技术,又要有"仁爱救人"的人文精神[1].对此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呼声一直很高,不少人士提出了人文课程建设与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2]、医学人文教育课程设置再思考[3]等有益的设想,并通过多方努力逐一落实,使人文精神教育取得了一定进步.但在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人文精神的贯通和体现还很薄弱.事实上,在医学院校中,医学基础课的学时比例很大.可见,医学基础课堂是进行人文知识教学的绝佳阵地,可以使入文精神教育从医学教育的早期开始,有效地、潜移默化地渗透并贯穿始终.现就多年来人体生理学教学中关于人文精神的贯通和体现问题与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药学专业课程生药学与中医中药及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生药学教学过程中,注重专业知识与中华传统人文知识及精神的相互渗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又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人文情怀与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9.
军医大学人文教育需求的实证研究,以第三军医大学2005级7个不同专业的学生为主要对象进行医学人文教育需求问卷调查,初步探讨军医大学学生对开设医学人文课程的心理需求和知识需求.调研中还发现,学生对医学人文科学抱有浓厚兴趣,认为具备良好的医学人文素质是未来医生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甘敏  熊洁 《美与时代》2007,29(6):124-127
创造英语教学意境美是教育发展的要求.在美的教学环境中,教师通过揭示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想美、情感美、艺术美,以各种手段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使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手段和教学环境之间达到和谐统----这就是英语教学美的意境.  相似文献   

11.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育要突出人文性。具体说就是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通过阅读一定数量的古今中外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人生,注重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对文学语言敏锐的感知力。诗歌以其篇幅短小、语言凝练、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等特点在审美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  相似文献   

12.
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的培养必须以医学人文精神为核心;以医学人文教育为载体.要结合医学人文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教育模块;结合医学人文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加强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养的连续性和终身性;结合医学人文教育的具体要求完善服务基层卫生保健的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3.
唐君毅以道德心灵为基础,揭示了中国人文美的内涵与特质。他的美学接续了儒家美学的美善合一传统,以真善美的融合为理论目标,以人格美与人文风俗美的双极并建为实践目标,在现代中国生命美学、境界美学的向度之外,开出了人文美学的方向。唐君毅站在人文美学的立场上,重释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人文价值,探索了传统礼乐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的可能路径,强调以美达善、以美成人、以美化成人文世界,努力寻求审美与人生、审美与社会之间的有机统一,具有强烈的价值导向,为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4.
医学研究和服务的对象为人,它的既定目标就是提高人的生存质量.人具有自然属性、心理属性和社会属性,其中社会属性是人的根本属性.因此,医学便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生物学的人和人文学的人,医学理所当然地就与人文构成了有机的联系.医学教育必须融通人文教育,才能培养出新世纪的合格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5.
关于医学人文教学几个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素质教育与人文教育有联系,但也有区别;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存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在的差异;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人是一切的根本,人的生命、思想、理想应当受到关爱和尊重;人文精神或人文主义包括理念层次和实践层次;人文精神是一种普世价值而主要不是意识形态;人文知识不等于人文素养,医学人文教育的目标是提升学生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医学人文教育应当渗透到医学专业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研究书法艺术教育和德育两者的和谐统一关系,研究书法教育中开展德育渗透的方法、途径。书法教育中的德育渗透,就要注重德育与书法教育的相辅相承,书法教育不仅仅是书法技能、技法的训练,而是在关注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同时更要着眼于通过书法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学生打下就业基础、搭建个人职业发展平台,教给学生就业本领及将来创业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在服装专业定单培养方式试点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是定单培养方式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语感是一种修养,是在长期的规范语言运用和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字比较直接、迅速、灵敏的领会和感悟能力.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英语新课程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现状.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生成语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多下气力: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非常重要内容.所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在科学探究将学习透过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而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接着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那么怎样创建适应当前教育的物理实验课教育模式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在高职院校开展通识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而人文素质教育又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方向,大力推动通识教育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满足高职院校的教育需求。然而在我国高职院校中,由于过多地关注于专业课的设置,并没有有效开展通识教育,推动通识教育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因此,必须从思想上开始转变观念,积极开展通识教育,运用一定的发展策略,使学生能够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