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以172名幼儿园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的5~7岁儿童为研究对象, 测查了语音范畴性知觉、语音意识、短时记忆和汉字识别, 并通过群体差异比较、分层回归和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 探讨了语音范畴性知觉、语音意识和早期阅读的关系。结果发现:(1)5~7岁儿童的语音范畴性知觉、语音意识能力随年龄的增加而显著提高;(2)语音范畴性知觉能力与语音意识, 特别是韵母意识和音节意识显著相关;(3)在语音与早期汉字识别能力的发展模型中, 语音范畴性知觉不直接影响汉字识别, 其对早期阅读的影响是通过语音意识的中介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采用知觉学习经典范式中的视觉搜索任务探讨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知觉学习过程。研究考察了阅读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在简单搜索任务、复杂搜索任务和限制时间的复杂搜索任务上的知觉学习特点。结果发现,阅读障碍儿童在复杂搜索任务中初始搜索时间显著长于正常控制组;在限制时间的复杂搜索任务中更进一步发现阅读障碍儿童的反应正确率显著低于正常控制组儿童;而且两组儿童视觉搜索任务的正确率与汉语阅读的识字量成绩存在显著相关。上述结果表明,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存在复杂搜索的知觉学习缺陷,这种缺陷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与儿童的阅读技能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语音意识测验、语素意识测验、正字法意识测验和快速命名测验对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和阅读水平匹配组儿童进行测验。采用标准差切分法对阅读障碍的主要亚类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具有语音意识缺陷的人数比例最大,其次是正字法意识缺陷。结论: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的主要亚类型为语音意识缺陷和正字法意识缺陷,快速命名缺陷和语素意识缺陷在汉语阅读障碍儿童中存在,但只是次要缺陷。 相似文献
4.
5.
范畴性是言语知觉的一个显著特征,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但汉语不同语音特征的范畴性知觉特点及其发展模式迄今为止还很少有研究涉及。本研究利用语音合成的方法分别改变辅音的送气/不送气特征和声调的基频曲线,生成语音刺激连续体,采用范畴性知觉的经典研究范式探讨了汉语正常成人被试嗓音启动时间(Voice onset time,VOT)和声调范畴性知觉的特点及不同年龄儿童的发展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成人被试对VOT和声调的知觉是范畴性的;(2)对于汉语声调特征,6岁儿童已经具有类似成人的范畴性知觉能力;而在VOT这一维度上,范畴知觉能力随着年龄发展不断精细化,但7岁儿童也尚未达到成年人的敏感程度,说明汉语VOT和声调这两个不同的语音特征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7.
近年来许多行为实验和神经生理学实验都发现 ,发展性阅读障碍与基本知觉障碍有关。在视觉领域研究者提出了巨细胞障碍假设 ,这种假设认为阅读障碍者视觉神经系统中的巨细胞障碍导致他们对某种类型的视觉刺激加工存在困难 ,进而影响阅读。在听觉领域研究发现阅读障碍者加工快速、系列、短暂呈现的声音刺激存在障碍。研究者认为阅读障碍者加工快速刺激输入障碍反映了普遍的时间知觉障碍。这方面的研究发展非常迅速 ,理论观点非常明确 ,并且直接与内在的神经机制相联系 ,形成了与传统的“语言障碍”理论迥然不同的“知觉障碍”理论。“知觉障碍”理论综合了行为、认知和神经等多个层次的研究 ,反映了神经科学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和认知加工模块化理论的渐渐衰退。 相似文献
8.
以阅读水平匹配组为参照对29名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认知缺陷模式进行了分析,并考察了不同亚类型阅读障碍儿童的汉字识别模式。结果表明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存在不同的亚类型,以语音缺陷型、快速命名缺陷型及两者结合的双重缺陷型为主,与英语国家研究中的双重缺陷假设一致。语音缺陷型儿童汉字识别时有更多的语义错误,对声旁中的部分语音线索不敏感;快速命名缺陷型儿童汉字识别时依赖声旁语音线索,表现出阅读发展的一般延迟;双重或多重认知缺陷型是阅读损伤最严重的亚类型 相似文献
9.
以某城市小学三至五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筛选出发展性阅读障碍和同年龄对照组两组儿童,采用不同视角的刺激探测任务初步探查了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不同视野注意能力及特点。研究使用圆点、数字和汉字三种刺激类型并设置了3°,12°,17°三种视角条件。结果发现,在数字和汉字条件下,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对刺激探测的反应时显著长于同年龄对照组儿童,说明在加工复杂刺激时,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可能存在知觉加工迟缓的缺陷。但是,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并没有表现出扩散的视觉空间注意模式,即更多地注意外侧视野的信息。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视觉空间注意模式与正常儿童相似,表现为随着视角的增加,正确率降低,反应时延长。 相似文献
10.
汉语儿童早期语音意识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四类语音意识任务(音节、首音、韵脚、声调)考察了幼儿园小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儿童的汉语语音意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学前儿童的汉语语音意识已经开始发展,其中音节意识发展最早,其次是韵脚意识,声调意识和首音意识的发展相对较晚.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选取3~5岁儿童为被试,从语音单位和操作水平两个维度研究幼儿期汉语语音意识和英语语音意识的发展。在汉语语音意识的发展上,音节意识先于押韵、首音和声调意识而发展起来,3岁儿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节意识,并在3岁到4岁之间迅速发展。在英语语音意识的发展上,幼儿期的音节意识和末位音位意识先于押韵与首音意识而发展起来,从3到5岁表现出清晰的发展次序。首音意识在幼儿期没有发展。从任务的操作水平看,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语音意识,幼儿在辨别任务上的成绩显著低于分析和综合任务。 相似文献
12.
13.
This study examined whether training using a nonverbal auditory-visual matching task had a remedial effect on reading skills in developmental dyslexia. The pretest/post-test design was used with Swedish children ( N = 41), between the ages of 7 and 12. Training comprised twice-weekly sessions of 15 minutes, over eight weeks. There was an improvement in auditory-visual matching during the training period. There were also improvements in some reading test scores, especially in reading nonsense words and in reading speed. These improvements in tasks which are thought to rely on phonological processing suggest that such reading difficulties in dyslexia may stem in part from more basic perceptual difficulties, including those required to manage the visual and auditory components of the decoding task. The utility of the concept of auditory structuring is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auditory and phonological processing skills when a child learns to read. 相似文献
14.
语素意识在儿童汉语阅读中的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文章考察了语音意识、语素意识和命名速度在儿童汉语阅读中的作用。结果发现:语素意识和命名速度对汉字命名组词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而语素意识和语音意识对同音字识别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语素意识是唯一显著预测两种不同阅读任务的认知变量。对阅读障碍儿童所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结果发现:76%的阅读障碍存在语素缺陷;相比之下,分别有43%和41%的阅读障碍存在语音缺陷和命名速度缺陷。结果表明汉语的语素意识在儿童阅读中具有重要作用,语素缺陷有可能成为儿童汉语阅读困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16.
以123名小学四、五年级汉语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语音意识、命名速度和语素意识在阅读能力不同方面(准确性、流畅性和理解)的作用。结果显示,语音意识、命名速度和语素意识都是影响阅读能力的重要认知因素,但对不同方面阅读能力的作用存在差异:(1)语音意识、命名速度和语素意识均直接影响阅读准确性,且语素意识的贡献相对较大;(2)命名速度除直接影响阅读流畅性外,还通过阅读准确性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阅读流畅性,而语音意识和语素意识则通过阅读准确性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阅读流畅性;(3)语音意识、命名速度和语素意识对阅读理解均无直接影响,分别通过阅读准确性和阅读流畅性间接影响阅读理解。 相似文献
17.
18.
发展性阅读障碍是一种特殊的学习障碍,伴有多种认知缺陷并且存在不同的亚类型。依据相关的阅读模型理论,阅读障碍可划分为语音型和表层型。从认知缺陷角度出发,语音加工缺陷是主要的缺陷表现,以此为特征形成一种主要的阅读障碍的亚类型,同时还有以正字法加工缺陷和快速命名缺陷为主的其他亚类型。而以基本感知觉缺陷为标准,主要有以视觉加工缺陷和以听觉加工缺陷为主的两种亚类型。在汉语条件下,依据同样的阅读模型理论,语音型阅读障碍亚类型比例明显低于拼音文字条件下的。汉语阅读障碍也具有分别以语音加工缺陷、快速命名缺陷和正字法加工缺陷为主要认知缺陷的亚类型。未来有必要从神经机制角度进一步明确不同亚类型的神经基础。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