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年喜 《哲学研究》2012,(8):107-113,129
弗雷格是第一个注意到命题的预设为假会影响到命题真值判定的哲学家。对这种因预设为假而形成的真值空隙,弗雷格、罗素和斯特劳森提出了不同的处理方式,由此奠定了预设的语义解释的基础。但预设的语义解释一直面临着种种质疑。这些质疑有说服力吗?应该放弃预设的语义解释吗?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揭示这些质疑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对预设的语义解释的合理性进行辩护。一、预设为假与真值空隙第一个把预设作为逻辑概念加以讨论的哲学家是弗雷格,其预设思想可以归纳为四点:第一,预  相似文献   

2.
在含糊性问题研究领域,多值语义解释和超赋值语义解释是两个经典的研究进路。相较多值语义中的经典三值解释和基于概率赋值的模糊逻辑解释,范启德(1975)给出的超赋值语义由于引入了基于可能世界语义的可精确化结构,具有更强的表达力,能够弥补三值和模糊逻辑处理的很多不足。距离超赋值语义发表40余年后,秋叶研(2017)给出了同样满足可精确化结构条件的一个布尔多值解释。由于超赋值语义一直被当作典型的内涵语义处理方式,而在含糊性问题研究领域,布尔多值方法却在大多数时候被认为是模糊逻辑这个基于概率处理的典型的外延语义的复杂版本,内涵语义与外延语义的殊途同归,非常值得仔细思考和探究。本文将结合含糊性问题研究领域的多值语义解释和超赋值语义解释的演进过程,以内涵语义和外延语义的区分为切入点,最终指出,(当下主流定义下的)内涵语义与外延语义的界限是模糊的,而在原有界定基础上,对内涵语义增加“内涵语义要可以表达非线序的偏序结构”这一限制,能够进一步对内涵语义和外延语义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3.
目前关于预设的真值语义学研究主要是各种三值语义。这看起来有自然的一面,但其实有一个严重的误区,将"无定义"也看成一个与预设原句真值处于同一层面的真值,混淆了对象语言与元语言的区分。预设句与原句是不同层次的句子。本文试以专名指称存在预设为例,通过部分模型以及在此之上的同底扩张模型方法构造了复合模型,给出了一个既保证不同语言层次的区分又可以跨层次统一谈论原句和预设句关系的形式语义。通过这个语义,揭示了预设句与原句的2//[2]+[0]式的真值结构,使得通常情况下关于预设的默认得到形式上的刻画和呈现。  相似文献   

4.
经典逻辑与自由逻辑都涉及空词项问题。经典逻辑对空词项采取的是一种否定的态度,它要求命题的"主词非空",在逻辑中排斥带有空词项的命题,从而导致经典逻辑与存在问题缠绕在一起。自由逻辑把空词项视为合法的逻辑词项,允许含有空词项的命题出现在逻辑系统中,并试图给包含空词项的命题以恰当的语义解释。自由逻辑对空词项的这一积极态度,带来了一系列逻辑和哲学上的好处。  相似文献   

5.
戴宁淑 《学海》2012,(5):190-194
预设和蕴涵的鉴别是预设的语义分析重点研究的内容。现有的研究过分强调预设的真值定义和否定测试法会导致对语义预设的片面理解。因此,有必要对语义预设的界定和已有的鉴别方法进行分析,并根据预设是语义和语用的接口的语言事实,结合语用来弥补预设语义分析的缺陷,以便更准确地鉴别语义预设。  相似文献   

6.
马明辉 《世界哲学》2016,(5):154-159
弗雷格的涵义/意谓理论为信念句子的句法和语义分析提供了一个框架。一个信念句子由专名、动词"相信"和从句组成。根据弗雷格的从句理论,从句有间接意谓,即它的思想。按弗雷格的分析,可以建立信念逻辑的形式语言和语义。这种语义是混合式的,引入涵义、个体和真值三类本体。还可以建立一个弗雷格式的信念逻辑系统。它是不需要可能世界语义学的信念逻辑。罗素先后提出处理信念语境中同一替换律失效问题的摹状词理论、信念关系论和逻辑原子主义。但罗素没有对信念句子的句法和语义作出明确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经典逻辑和变异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一些定义性澄清 经典逻辑是指由弗雷格、皮尔士、罗素等人创立的现代逻辑系统,由统一的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构成,叫做“一阶逻辑”,其特点是使用特制的人工符号语言,运用公理化、形式化的方法。与后来出现的各种逻辑系统相比,经典逻辑至少含有下述假定或预设: (1)外延原则,即它在处理语词、语句时,只考虑它们的外延,并认为语词的外延是它所指称的对象,语句的外延是它所具有的真值,如果在某一复合语句中用具有同样指称但有不同涵义的语词或语句去替换另一语词或子语句,该复合语句的真值保持不变。这就是著名的“外延论题”。  相似文献   

8.
《逻辑学研究》2010,(1):51-72
一般认为,标准量子力学需要使用一套它自己的逻辑系统,即量子逻辑。量子逻辑采用与一般逻辑系统不同的语义规则,因此和古典逻辑无法兼容。此篇文章将呈现一套量子力学的严格形式基础,它是对古典二值逻辑之保守扩充;保守扩充意指比原先之逻辑系统强,但较强的原因为它有较多之词汇。此套逻辑为三值逻辑。古典逻辑中为真的句子仍然为真。古典逻辑中为假的句子将被区分为强性假与中性。第三个真值一中性一考虑了非本征态情况中之观察句。本文详列了物理的公理并显示它们具有一个模型。此提案的可行性说明了量子逻辑是不必要的,并且存在一个共同的逻辑架构可提供给数学、非量子物理及量子力学使用。  相似文献   

9.
根据偏好及其变化是否在逻辑语言及语义模型中有直接的反映,可以将其分为隐偏好和显偏好。本文旨在对含有隐偏好信息的逻辑进行研究,基于对直觉主义逻辑中的认知信息的分析,通过修改直觉主义逻辑的语义解释提出了隐偏好逻辑,并证明了该逻辑系统的可靠性和相对于可区分模型类的完全性;最后,通过定义哥德尔式的翻译映射将隐偏好逻辑嵌入到偏好逻辑中。  相似文献   

10.
以活动为认知对象的逻辑还没有系统地建立。本文我们采用半无穷方法、自代入方法、固定点方法和拟赋值方法全面建立这样的逻辑,从而研究知道一个活动的各种逻辑特性。根据这些方法,我们分别提出四类刻画知道一个活动的逻辑系统和相应的语义,然后证明这些系统相对各自的语义是可靠和完全的。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扩展博弈上,给出了多值逻辑的语义赋值博弈的一般框架,避免了博弈者在多值逻辑的语义博弈中声明无穷对象的问题;然后通过Eloise赢的策略定义博弈的语义概念——赋值,证明了多值逻辑的博弈语义与Tarski语义是等价的;最后,根据语义赋值博弈框架对经典逻辑进行了博弈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介绍评价<语言·意义·指称>一书中的哲学观点,作者在该书中提出了一个与传统语义理论完全相反的语义理论,从区别语义学指称和形而上学指称开始,作者定义了语义学标记,对否定存在陈述、空名陈述、分析性等语言哲学的重要难题给予了全新的解释,但这一解释是否完全、一致、系统而且直观仍然是一个有待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关系语义是相干逻辑中最为重要的语义学之一,但是关系语义一开始就以"纯粹"的形式语义的面貌出现,其中三元关系R的直观意思是什么并不清楚,于是出现了关于关系语义的多种解释。我们认为,R所代表的是推理规则集、前提集和结论集三者之间的关系,据此提出了推理语义。推理语义以推理的形式结构为背景,有明确的直观意义。本文以相干逻辑系统R+为例,证明出推理语义是与关系语义等价的语义。从推理语义与关系语义的这个等价关系上看,推理语义完全可以作为对于关系语义直观解释的一个中间环节。由此不仅使得关系语义有了推理结构的解释,同时说明了相干逻辑是一种关于推理的逻辑。这与相干逻辑产生的历史也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4.
周祯祥 《哲学动态》2006,4(2):55-58
一动态命题逻辑的来源和基本构想动态逻辑DL(DYNAM IC LOGIC)是关于行动和程序推理的形式系统。DL可以描述为三个经典逻辑的合成:一是一阶谓词逻辑;二是模态逻辑;三是正则事件(REGULAR EVENT)的代数。DL区分于经典逻辑的地方是其真值的特性:经典逻辑的真值是静态的,一公式Φ的真值由其结构中自由变元的取值所决定,公式Φ导致的真值和赋值被看做不可改变的。[1]而动态逻辑在这点上正好相反,在DL中,有清晰的被称做程序的语形结构,这些程序的作用就是改变变元的值,由此进而改变公式的值。这些改变在经典谓词逻辑中,是在元逻辑的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给出含例邻域逻辑的萨奎斯特对应理论。这种逻辑可以讨论一个可能世界的邻域的存在性信息,是关系语义和邻域语义的一种混合。增加的表达力和描述邻域函数的关系特征使我们可以在框架层面讨论这种语言可以定义什么性质,是否可以超越邻域语义的KW片段。我们给出对应定理的两个证明。第一个证明直接使用标准翻译和极小赋值的技术,第二个证明通过双模态翻译将含例邻域逻辑的对应问题转化为经典克里普克语义的双模态逻辑。  相似文献   

16.
<正>自由逻辑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个哲学逻辑分支。由于在有些自由逻辑系统中引入了表示"存在"的逻辑符号"E!",而且自由逻辑中的量词包含经典谓词逻辑的存在含义,这就使得自由逻辑不可避免地与存在问题联系在一起。关于存在问题的哲学争论历史久远。而近一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现代逻  相似文献   

17.
王跃平 《学海》2014,(6):167-172
本文在考察规约隐涵、一般性会话隐涵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语句的非真值条件意义的再处理设想,即缩小"隐涵"范畴,扩展"语义预设"范畴。具体言之:解散隐涵集合体,只保留特殊会话隐涵,即"隐涵"等于"特殊会话隐涵";取消"规约隐涵"概念,把它归入语义预设(强规约隐涵归入典型语义预设,弱规约隐涵归入非典型语义预设);取消"一般性会话隐涵"概念,把它归入非典型语义预设。"预设"概念的外延扩展后,其分类系统则为:预设分为语义预设与语用预设;语义预设再分为典型语义预设与非典型语义预设;语用预设再分为命题内容条件语用预设、预备性条件语用预设、真诚性条件语用预设和实质性条件语用预设。  相似文献   

18.
1994年Gabbay等论证了时态逻辑的公理化系统和证明论方法不适于时态数据库推理建模,因此目前主要使用非公理化的时态逻辑做推理。然而非公理化的时态逻辑缺乏公理化性质约束,形式晦涩,无直观性与运算性,因而一般不用于知识推理。另一方面,1983年Allen提出了13种时态关系运算,并使用区间逻辑对时态关系进行表达,但这些运算只能表示时间本身的运算关系,未能体现时间与属性之间的映射关系,不能表达时态数据库属性间的推理与运算。此外,时态数据库中仍存在着许多开问题,例如在做属性推理与运算时出现的Now语义的不确定性问题。基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时态数据库属性推理的类型逻辑系统,其主要思路为将属性映射为类型,将类型映射为时间向量子集,以时间向量集为逻辑语义模型,在推理中从句法逻辑系统剥离对时间的表示,减少逻辑算子,与时间相关的运算单纯由语义模型支持,从而降低复杂性,提高运算能力。并且由于该类型逻辑系统是基于构造性语义的,能直观解释Now的不确定性问题。文中给出了相对该系统的时态数据库属性推理的应用示例,从技术可操作性上介绍了根据该类型逻辑设计的时态推理中间件原型及工作流程,最后从元理论范畴证明了系统可靠性与完全性的逻辑性质及切割消除与判定性的证明论性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经典一阶逻辑句法的逻辑优先性分析,把Hintikka的独立联结词和独立量词扩展到多值逻辑中。我们给出IF多值逻辑的句法,并使用不完全信息的语义赋值博弈解释了IF多值逻辑。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一系列非标准逻辑分支不断脱颖而出,成为上世纪末以来逻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诸多非标准逻辑分支中,预设逻辑已愈益为国内外研究者所关注。最早使用预设(Presupposition)一词的是弗雷格和罗素,第一个赋予这一概念以科学含义的要算英国学者斯特劳森。近几十年来,国外,对预设的研究更加深入、力求形式化。西方逻辑学家认为,预设至少可以分为三种:语义预设、语用预设和语境预设。所谓语义预设,就是一般所讲的预设,又叫逻辑预设。一般都同意逻辑学家斯特劳森的定义:“一个命题S预设一个命题S′当且仅当S′是S有真假值的必要条件。”(参览P.F.Strawson《Introduction to Logieal theory》1952年伦敦版P.175)例如,当今知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