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道教》2008,(4):38-38
6月7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其中涉及到道教的项目有:黄初平(黄大仙)传说(浙江省金华市);八仙传说(山东省蓬莱市);洞经音乐(四川省梓潼县文昌洞经古乐,云南省通海县妙善学女子洞经音乐);道教音乐(河北省广宗县广宗太平道乐,山西省阳高县恒山道乐,  相似文献   

2.
第一批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黔东南在全省公布的91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占了40处,为全省的44%;国家级名录全省40处,黔东南有19处,占全省的48%。在申报成功之后,如何进行有效的保护、传承、开发、利用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问题,对黔东南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是一项新的而极其重要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在摸索中保护,在探讨中开发,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化与工业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存在失传的危机。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的持续推进,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意识到文化及艺术多样性的重要性。2008年阳新布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一项重要的民间美术工艺,阳新布贴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近几年,对于阳新布贴的研究也开始受到更多关注,阳新布贴的当代传承与未来发展的研究对于促进文化传承的保护、促进文化多样性、延续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古老独特的五台山佛教音乐是五台山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音乐不可或缺的部分。2004年,五台山佛教音乐被山西省公布为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5.
我与五台山佛教音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军 《佛教文化》2009,(1):86-93
五台山佛教音乐古老而独特,是五台山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五台山佛教音乐被山西省公布为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2006年被国家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6.
陈莹 《中国宗教》2023,(1):76-77
<正>江西目连戏具有生动丰富的艺术特色,以“弋阳腔”为核心,继承发展了宋元南戏的曲牌音乐,表演形式古朴奇特,故事章节展现了很强的文学性。作为儒释道文化元素融合的产物,江西目连戏于2014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相似文献   

7.
金陵刻经处坐落于古城南京市中心新街口淮海路,这里仍然保护和传承着人类文明史上最古老的印刷术——雕版印刷术,通过金陵刻经印刷技艺原生态活态传承下来。2006年5月,金陵刻经印刷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Ⅷ-79)。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金陵刻经处、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和四川德格印经院三处传承的“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马萌青是这一技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相似文献   

8.
山东烟台剪纸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在中国剪纸艺术中久负盛名。2008年,烟台剪纸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9年,叉作为中国剪纸的一部分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似文献   

9.
乌铜走银技艺是云南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昆明官渡古镇乌铜走银传习馆馆藏的乌铜走银器为研究对象,对其纹饰的种类进行了统计和分类,并从表现形式、操作工艺和文化内涵三个方面论述其纹饰独特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研究发现乌铜走银纹饰的取材内容是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具有浓厚的寓意性和象征性,与中国书画有着相同的美学追求和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0.
孙超 《管子学刊》2011,(1):64-69
《孟姜女传说》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2006年山东淄博将其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就其真正的归属地问题却产生了争议。通过文献考索与田野调查,我们认为:齐鲁,特别是淄博泰山齐长城遗址及周围地区是孟姜女传说的发源地。秦始皇之所以进入《孟姜女传说》,其直接因素是他修了"万里长城",而深层原因是他的齐鲁文化情结。"文化素"是波亚托斯提出的概念,指的是通过符号感觉到或认识到的文化单位。从"礼义"、"歌哭"等文化素分析来看,齐鲁文化是《孟姜女传说》最核心的精神内核,齐鲁是它的文化出生地及传播的中心地带。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包含着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形式,又与特定的生态环境相依存。"整体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与方式,强调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在所处的文化生态环境中进行保护,即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综合保护。文化生态建设应立足于当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文化生态环境得到科学的改善和优化,使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文化整体,得以延续和发展。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整体性保护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贵州、云南、广西等省区建设了一批生态博物馆、文化生态保护村等,至2014年底,文化部已相继设立了18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和"文化生态区"的建立,对于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将带来新的契机,对于创意产业也将提供无限的思想艺术资源。  相似文献   

12.
据报道:近日,我国将中医理论、诊法、中药、针灸等八项内容列入中国传统医药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名录,这标志着中医药申遗正式启动,进入工作程序。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意味消亡,它让人们充分认识中医药的发展历程,在继承上求发展,在发展中促继承。  相似文献   

13.
夹江年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推动夹江年画的发展,深入挖掘其文化涵,提取文化元素,选择合适的载体,设计和开发文化衍生产品,从而促进夹江年画的传播与传承。  相似文献   

14.
今年6月14日,是中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名录中,上海道教音乐榜上有名,可喜可贺.喜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断落实,道教遇到了百年难遇的契机."修庙建观"、"著书立说"、"妙音缭绕",一派生气勃勃的太平景象.  相似文献   

15.
都本玲 《法音》2021,(10):44-46
河南登封少林寺的少林功夫从发端至今历经1500多年的岁月,其既讲究外在的拳法套路,更注重内在的禅定修为,是代表中国功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林寺颇具前瞻眼光,是佛教界最早着手进行"非遗"申报的宗教单位.2006年,"少林功夫"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是佛教界唯一进入国家级名录的"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类项目.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人类口头与无形文化遗产(Oral and Intangible Heritage),是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而言的概念。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文化表现形式,即各种门类和形态的传统民族民间文化,如民间文学、民间音乐、  相似文献   

17.
田涛 《中国宗教》2023,(2):82-83
<正>钧瓷始创于唐,盛于北宋,以独特的窑变技艺在中国陶瓷烧制工艺中自成一格。其工艺深受道教“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思想的影响,体现了道教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天成的美学思想。2008年,“钧瓷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相似文献   

18.
<正>宗教文化与版画艺术渊源深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作为“传统技艺”类型的各种刻版印刷技艺,很多都是源自刻印佛教书籍、图画;而作为“传统美术”类型的各种木版年画,很多也包含了宗教文化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江苏地区拥有丰富的传统服饰艺术,目前已有多项服装、服饰、染织技艺入选国家级和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这些古老的传统技艺面临后继无人、传承无路的尴尬局面。让江苏传统服饰艺术走进校园,融入聋人艺术设计教育,在聋人艺术设计教育中弘扬民族传统工艺文化,创新传统手工艺,既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又促进了高校艺术教育,对于二者的共同发展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正>苏州玄妙观道教音乐作为以玄妙观为中心的苏州地区道教信徒在道教信仰实践中,以苏州方言配合乐器表演的音乐形式,以其悠久的历史底蕴、鲜明的地方特色、完整的音乐结构、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并于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Ⅱ-68)。毛良善是这一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