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新伟 《学海》2003,4(1):5-8
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邓小平理论中最富创造性的思想成果之一。这一科学的理论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它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对经典作家社会主义文明观的继承和发展。一、邓小平同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概念 ,并揭示了其科学内涵。在借鉴资产阶级启蒙学者和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文明的思想以及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基础上 ,马克思、恩格斯阐述了文明是相对于野蛮而言的 ,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中 ,奴隶…  相似文献   

2.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文明阶段,用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时代”命题来解释:那个时代,古希腊、以色列、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产生了“极关怀的觉醒”,换句话说,从那个时代开始,在这几个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人们已经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我国古代的美学思想体系正是于这个时代建构在阴阳五行观念思维模式上的中行思想.即“以法自然的人与天调为基础,以‘中和之美’为核心,以宗法制的伦理道德为特色的美学思想体系”[1].这种中国人特有的“关联思维”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中国古代人们的宇宙观念以及生发的哲学思想和态度,也塑造了中国人特有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世界观的一个基本假定,其主要观点是“天地人宇宙万物乃以息息相通的有机整体”。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时期,“天人合一”表现出不同的历史形态。对这些不同的历史形态做多维解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和技术语境对此进行创造性转化,不仅可能使我们认识中国传统智慧的时代特征,而且还可以使我们发现中国传统智慧的现代价值、确立当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战略基点。  相似文献   

4.
道德教育以谋求关于道德行为准则的共识为核心 ,可以避免以教师为中心或以学生为中心的德育模式的弊端 ,使德育中的主体与客体、知与行真正统一起来 ,使德育服务于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道德人格的培养 ,成为个体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保障和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5.
阐释中国道路不能仅仅停留在富强逻辑等层面上,需要上升到文明论高度,揭示其内在的文明逻辑。近代以来,中国不断被抛入到现代资本文明体系当中,这使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孕育和发展的中国道路呈现出双重维度的文明逻辑:一是中国道路必须吸收现代资本文明的一切积极成果,以实现从传统农业文明到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二是中国道路必须对现代资本文明持批判性和超越性姿态,开启一种新文明类型。新文明类型构成了中国道路文明逻辑的核心规定性,它以"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人类社会"原则以及"和平主义"性质等为基本底色。  相似文献   

6.
“文明”是标志社会历史进步状态的重要范畴。它既是社会学,历史学的范畴,又是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文明”范畴的内涵是历史的,发展的,也是具体丰富的。要比较准确地认识、把握人类社会的历史、现状,深入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就要求人们以全面的观点去把握人类社会的文明。唯此,才能更好地促进文明的建设和发展。我们可以从社会主体的角度来考察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社会主体的文明度的提高,是整个人类社会文  相似文献   

7.
中华传统道德教育强调德育与社会生活紧密关联,价值观与方法论有机融合,是一种既富东方特色,又蕴含了人类共同价值基因的文化现象。其中,和而不同与公道精神等理念具有普遍意义;修己安人、礼乐教化和行不言之教等德育思想方法符合世界和平发展的需要,有助于推动人类共同价值体系的形成、完善与传播。相关研究和讨论不仅可以扩大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而且有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林理玲 《现代哲学》2001,(4):126-128
我国儒道的传统思想与西方工业革命时期以人为中心的生态价值观不同,因为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在西方高速发展工业文明时期,我国仍然是以农桑为主的农业经济,这时“靠天吃饭”的思想,还深深地根植于人们的心中,为此“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的生态伦理思想成了当时社会主流的思想,而“天人合一”是这一思想的主要代表。  相似文献   

9.
社会工作的伦理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追溯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及其发展历程 ,认为基督教文化中的博爱思想、儒教文化中的仁爱情怀、佛教文化中的慈悲精神为社会工作提供了丰厚的思想资源。启蒙运动以来所倡导的人的基本权利思想及发轫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人道主义 ,为现代社会工作价值观念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文化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苦难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因此 ,以弱势群体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无疑是人类一项崇高的职业。  相似文献   

10.
陈赟 《管子学刊》2024,(1):89-101+2
基督宗教的历史意识内蕴着一种基于时间与永恒保持恒久张力和间距的终末论结构,现代性意识将此结构转化为内在主义的历史过程。于是,单一线性机制的历史叙事构成西方历史理解的核心,其本质是将终末论的历史完成转换为历史过程中的终极完美,于是有了历史完成即历史终结的历史终结论,以及基于历史意义不能在历史内部得以解决的历史虚无主义病理。这种历史意识的自我转换在于将历史从开端与终结的限制中解放出来,面向由连续和断裂组构的无尽、开放的历史过程。中国思想正面这一开放历史过程,并不诉诸超越的绝对普遍性,而是探寻在历史内部理解历史中意义的可能性。具体而言,中国思想构建基于天经、地义、人情组构的具体的历史普遍性,以“天下归仁”转换西方的自由为本的历史进程叙事,以“和而不同”“多元一体”构建多元文明的共生秩序。同时,基于中国思想传统,可以发展出一种不同于希腊“人学真理”和以色列“救赎真理”的“中道真理”;中道的生存真理基于仁的横向原理和中的纵向原理,构建了中国的“精神性天下”的根基。  相似文献   

11.
雅斯贝尔斯对“轴心时代”文明之梳理,在很大程度上是考察在人类历史上中国、印度和希腊三种文明是以何种方式达到“统摄”(das Umgreifende)的。而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在达至终极真理的方式方面,给予了雅斯贝尔斯以极大的启发。本文考察了中国资源在雅斯贝尔斯“轴心时代”观念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进而指出,如果没有中国思想参与的话,“轴心时代”这一概念会不会出现,都是值得考虑的。反过来,正是借助于作为存在哲学大师的雅斯贝尔斯的复述,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变得鲜活起来,从而更符合时代的要求。实际上,中国只是雅斯贝尔斯寻求世界文明历史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希望通过对世界不同文明发展进程的探寻,来思考和揭示人性存在的现状,进一步发现共同的起源和未来,从而为他的世界哲学理念提供一个更加广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中外哲学典籍大全》的编纂,是一项既有时代价值又有历史意义的重大工程。中华民族经过了近一百八十年的艰苦奋斗,迎来了中国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迎来了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期。中华民族只有总结古今中外的一切思想成就,才能并肩世界历史发展的大势。为此,我们须要编纂一部汇集中外古今哲学典籍的经典集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哲学思想的精粹。哲学是思想的花朵、文明的灵魂、精神的王冠。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德育作为一门必修课,已在全国大专院校逐步开设。这是一门还很年轻的学科,需要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探索客观规律,以趋于成熟、完善。现将近年来对德育理论若干问题探讨的几种意见综述如下,以供进一步研究作参考。一、德育的含义是什么? 对德育含义的理解,说法颇多。现归纳几种较普遍的意见:1、德育是教育者、思想言行规范、受教育者三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的矛盾运动的统一体,是教育者将社会提出的思想言行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人品德的特殊矛盾运动过程。2、德育包括道德教育(小德)和政治思想教育(大德),是大德与小德的统一体。3、德育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  相似文献   

14.
孔子思想的道德塑造力量,使儒家文明成为"道德的文明"。这一力量主要源自孔子思想中的崇德、贵仁、尊义、守中、尚和等内容。具体而言,孔子坚持道德重于一切的态度,他以仁爱为道德之首,主张他者先于自我,道义高于功利,以中庸排斥极端,以和谐取代冲突。孔子思想的道德力量对未来中国的发展将继续发挥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孔子非常注重道德教育,仁爱、礼义和诚信构成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以"仁"为道德情感和道德原则、以"礼"为道德行为规范、以"信"为现实世界中的道德人格,从而形成了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体系。他丰富而系统的德育思想,深刻影响了我国道德教育的发展,是我国道德教育的重要历史资源,对现代教育颇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建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论的回顾与展望余育德(武汉市社科院)价值论在近两个世纪中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这是社会历史和哲学发展的必然。因为文明的进程已日益突出了社会以及个人思想和行为的价值问题。价值论问题,本来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因为社会主...  相似文献   

17.
在《"阐""诠"辨》一文中,张江提出建设当代中国阐释学的构想,这使中国传统有无自身阐释体系成为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认为,中国古典阐释学虽然涉及古代经典的方方面面,但以儒家经学为主导。自西汉以降,《易经》被推为群经之首,相应也使河图洛书成为阐释原型。从中国文明史看,河图洛书作为一种诠释模式,既解释历史也被历史解释,具有本体论和方法论的双重意义。中国文明进程则表现为向这一述史模式不断回溯又不断放大其解释边界的过程。据此,抓住了河图洛书,也就抓住了中国古典阐释学体系的关键,同时也可以借此为中国人文科学的整体进展理出一条纵贯的轴线。  相似文献   

18.
<正> 孔子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主要奠基人,为中国文明、东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许多有益的贡献。当然,人类社会在不断地前进,孔子不少落后于时代的思想,已变成阻碍社会进步的消极因素而被淘汰,成为历史陈迹了。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积淀、不断升华,认识不断深化,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渐进过程。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不可能抛开本国、本民族的文化遗产,孔子许多积极思想至今仍然发生着影响。已故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中国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了,当作偶像崇拜的孔子也跟着过去了,但孔子对古代文化的伟大贡献和他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并未失去。因为  相似文献   

19.
西方德育课程思想演变的基本理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德育课程思想历史发展呈现出一种辩证否定的自然历史发展过程,探讨西方德育课程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分析其基本特征和局限,对我国当前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20.
阴阳五行说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是我国古代农业文明的结晶,对于秦汉及其以后的封建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成为封建统治者建立政权的历史哲学。与西方文明的发展路径相比有所不同的是,阴阳五行说所体现出的关联思维方式,是中国人的思想律,是古人对于天人之际这一问题加以思考所得出的结论。这一学说在《内经》医学哲学的思想框架中被采纳,并在现实的医学实践中被广泛运用,从而将精神与身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