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对齐鲁文化包括齐鲁圣贤文化的研究,是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渠道和载体;界定“齐鲁十二圣”文化概念,推出齐鲁圣贤群体,是深化地域文化研究新的切入点;研究“齐鲁十二圣”文化现象,开发利用“齐鲁十二圣”文化资源,可以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益借鉴和发展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11月12日—13日,"齐鲁文化与中华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师范大学召开。会议由山东省教育厅主办,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与山东师范大学社科处承办,中国孔子基金会、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协办。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86篇,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以及美国、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和中国台湾地区等海内外100余位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齐鲁文化与东亚文明"、"诸子百家与轴心文明"、"齐鲁经学研究"、"齐鲁宗教研究"、等重大学术问题与社会关切问题展开讨论。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方勇 《管子学刊》2020,(2):39-42
正各位专家、各位学者:大家好!今天应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之邀来做这次讲演,我感到很高兴。这次我想讨论一下诸子学、中华文化认同、中国历史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思考"新子学"在其中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新子学"是以中华文化的发展为旨趣的,之前学界一直关注"新子学"与中华文化重构的问题,而近期我认为"新子学"与中华文化认同的问题也应该得到讨论。在座的各位学者都是在中国外研究中国文化,可能对华人心中的中华文化认同感有更多深刻独到的理解,所以我想借此机会交流一下我的相关想法,请各位多提意见。  相似文献   

4.
中华文化因置身的时空多样性和连续性而呈现出一体多元格局。新疆区域文化是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长期交融的结果,它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为"一元主导,多元交融,和而不同"的文化特点。本文坚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文化视野,着眼于中华文化与新疆各民族文化的相互联系,对新疆萨满教等原始宗教文化、佛教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等宗教文化作粗线条勾勒,以展现新疆多元宗教文化交融共存格局。  相似文献   

5.
先秦时期,齐鲁兵学在地域文化中名列榜首。原因在于,这里战争发生的频率较高,使将帅们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齐鲁具有浓厚的思想文化传统,是“百家争鸣”的中心,其思想文化精英们长期形成了好学深思、长于辩论、乐于著述的优良传统,为兵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沃土。齐鲁又具有着悠久而厚重的兵学传统,姜尚、管仲、司马穰苴、孙武、吴起、孙膑等构成了这一传统的系列星座。  相似文献   

6.
潍坊儒学研究会 ,成立于 1 996年 1月 ,是由潍坊市儒学研究者组成的群众性学术团体 ,目前有会员 40余人。其宗旨是 :积极组织和开展儒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古为今用”的方针 ,促进本地区传统文化研究工作的繁荣与发展 ,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首任会长为常溪。现任会长为刘保富 ,名誉会长为孙善友、汤恩佳、羊涤生、骆承烈、常溪。潍坊儒学研究会自成立以来 ,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在社会各界朋友的关怀、支持下 ,在各位名誉会长、会长的带领下 ,全体同仁齐心协力 ,发扬孔子所讲“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   

7.
齐鲁文化早期交流融合述论郭墨兰齐鲁文化是一个多源、结构复杂而体系相对独立的文化实体。它的形成,经过了同源、分流发展,最终融为一体的过程。齐鲁文化因于先秦齐、鲁两国文化,本是齐鲁两国文化的合称,后因民族融合和人文同化形势的发展,齐鲁文化终于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8.
《吕氏春秋》本着"和合"文化理念会通、创新了先秦诸子各家思想,自建独特的杂家文化体系。其文化体系的内涵既深且广,涉及个体身心修养、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等多个层面,建构了"天人合一"的最高政治理想。《吕》书"和合文化观"的形成反映了中华文化形成、发展的基本规律,其"和合文化体系"则反映了中华文化系统的多元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在山东考察工作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要求山东"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山东重大责任和使命。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充分发挥齐鲁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动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打造山东  相似文献   

10.
山东昆嵛山是全真道的发祥地。为了弘扬全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鲁东大学胶东文化研究中心、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全真文化研究中心,于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牟平著名的旅游度假村养马岛召开了"齐鲁文化与昆嵛山道教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设有齐鲁文化与道教起源、全真道与齐鲁文化、昆嵛山与全真道、全真文化的开发与应用等议题。在两天的会议中,来自中国、美国、日本的30多位知名的全真道研究专家,围绕以上主题展开学术研讨,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共同融汇而成博大精深、多彩绚丽的中华文化。每一个民族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在文化交流共建共享中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回族匾额楹联即为回族继承传统兼具创新的典型文化事例,这也是回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和特色贡献。  相似文献   

12.
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儒佛道三家整体趋势是互相借鉴、取长补短,这个过程既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包容品格,也进一步塑造了中华文化的融合能力。这些在明清小说中都有反映,而且反过来通过小说的通俗性进一步扩大了儒释道思想在民间的影响。儒释道融合的思潮形成于唐宋,在明清之际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明清时期产生了章回体小说,它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文学现象。作为明清思想文化主要特点的"儒释道融合"必然会在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彰显了中央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决心、意志和方法。山东潍坊在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特别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创造了不少农村改革发展的经验,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就出自诸城、潍坊,形成了  相似文献   

14.
论齐鲁文化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宣兆琦 《管子学刊》2004,3(2):36-39
齐鲁文化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源头之一,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素质教育是新时期我国在教育改革过程中,针对应试教育出现的种种问题和弊端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和体系。孔子与儒学产生于鲁,稷下学宫出现于齐。仅此而论,将齐鲁文化引入素质教育就有完全的必要性和切实的可行性了。从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结合齐鲁文化的实际情况,我们不难建立起一个齐鲁文化与德育,齐鲁文化与智育,齐鲁文化与体育,齐鲁文化与美育,齐鲁文化与人格塑造为主要内容的研究座标系出来。目前,齐鲁文化和素质教育的各自研究均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然而将齐鲁文化与素质教育进行一体化的研究,至目前为止尚无人深入地来做。如果把宝贵的齐鲁文化资源应用于当前的素质教育中去,当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2003年11月29日,来自韩国、澳大利亚、匈牙利、越南等国家及中国大陆的专家学者群贤毕聚泉城济南,参加由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一届齐鲁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其后的4天会议过程中,专家学者们议论风发,畅所欲言,“和而不同”,在友好、热烈的气氛中拓宽拓深了齐鲁文化研究,可谓区域文化学术大聚会。  相似文献   

16.
正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后,产生了诸多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现代解释学家伽达默尔认为,人只能以自身已有的文化视角去审视异质文化,理解始于"前理解"而完成于"视域融合"。佛教中国化的过程即是中国人以中华文化不断理解和述说佛教的过程,必然会融入中华文化之中。佛教在唐代初步完成了佛教中国化进程,形成了具备"儒式出世观"特点的中国佛教形态,即"佛教儒行合而为一"。这亦不违背佛教"二谛"建立,胜义空性("胜义谛")建立于世俗缘起("世俗谛")之上:构成中国僧人"前理解"的中华文化即是"世俗谛",在唐代就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化体系,这是唐代中国社会的约定俗成,而"二谛"建立本身就是"视域融合"。  相似文献   

17.
北京哲学研究杂志社每月出版《哲学研究》杂志,其内容充实,涵盖百家众说,但却理绪一贯,能把握中国哲学时代背景,兼融诸家之长,且能存菁去芜,儒道二家交融互补,确认中华民族文化发展是“和而不同”,兼容百家,其主导者不外齐鲁文化与荆楚文化相互兼融,而汇为中华文化的主流。  相似文献   

18.
齐、鲁文化及其交融与整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邱文山 《管子学刊》2002,(3):45-50,96
山东号称齐鲁,齐鲁之称是源于先秦时期在海贷之间曾经孕育出两支优秀地域文化,即齐文化和鲁文化。齐文化以其务实性、尚变性、开放性、兼容性等鲜明特征著称于世;鲁文化则以其勤俭质朴、注重传统、格守礼乐、重德尚恩的风格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本文对齐文化和鲁文化的形成及主要特征,齐文化和鲁文化通过交汇融合并最终走向整合进行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略论齐鲁文化在秦汉时期的发展与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鲁文化是先秦时期形成的具有时代特点、内容丰富的地域文化。秦汉大一统政权建立后,齐鲁文化得以广泛传播,既影响了政治统治的意识形态,为统治集团决策行政提供了理论依据,又在社会各个领域流传,成为社会教化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对象,并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受到以后各个时代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季丽莉 《管子学刊》2010,(2):80-84,88
地名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可以反映特定地域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山东地名与齐鲁地理文化、齐鲁历史文化、齐鲁居民生活、齐鲁方言文化等方面密切相关。本文从这些方面解读山东地名所反映的齐鲁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