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以广义论证作为视角,以《战国策》典籍作为文本,对《战国策》一书中体现出来的论证逻辑思想进行分析,并对如何评估《战国策》所体现出来的论证提出粗浅的看法:《战国策》一书所体现出来的广义论证思想是中国古代逻辑理论和思想的典范;《战国策》具有自身独特的论证方法和架构;对《战国策》体现出来的论证评估不能简单使用西方的非形式逻辑的评估方法,应该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提出新的评估方式或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拥有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在新形势下以文化自觉的态度汲取其中的无神论思想,分析无神论思想发展的脉络,梳理无神论思想承前启后的发展历程。可以更好地借鉴古代先贤从朴素的唯物论、无神论高度来论证无神论思想,利用科学知识、倡导科学精神批判有神论观点的智慧。对当前践行科学发展观、倡导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社会和谐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齐文化作为中国古代的地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本思想作为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实践则更显突出.正因为齐国有为君臣注重爱民、重民、富民,注重民众的作用,才使齐国成为了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梳理与研究齐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不仅可使齐国治国思想的研究深入,而且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无疑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代设计对传统手工艺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研究其在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的文化传承及创新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结合当下移动互联网及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探究设计、传统手工艺文化及经济发展之间的微妙关系,有利于促进当代设计与传统手工艺的相互融合,从而为社会创造全新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进而推动传统手工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佛教自传入中土后,受中国的政治、经济及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逐步地走上中国化的道路。隋唐之后,佛教学说又反过来影响中国传统思想,并与传统思想相结合,进一步衍化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就不能不研究佛学。然而,由于佛教在中国流行的时间既长,传布的范围又广,加之典籍浩繁、宗门林立,  相似文献   

6.
巩绪发 《管子学刊》2009,(3):97-100
从先齐的东夷族到春秋战国,优越的地理环境下相对发达的社会经济催生了相对先进的传统齐鲁文化,它影响了齐鲁书家的文化选择和书法实践,促使古代山东属地成为中国书法的重镇,也促使古代山东书法地域风格的形成,它超时空的丰厚思想内容和润物无声的文化穿透力,也同样影响了建国后当代山东书法地域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广西儒学学会 ,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群众性学术团体 ,以研究、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特别是儒学思想精华为宗旨 ,主要业务范围是 :研究中国思想文化史 ,特别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道德观念、社会理想等 ;研究孔子的继承人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王阳明、陈宏谋、梁漱溟等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及其社会实践 ;进行古代文化典籍的研究和整理 ;重点研究传统儒学与现代化的关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建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作用 ;举行有关传统文化的研究活动。该学会 1 995年在桂林市成立 ,会长为马勇 ,第一副会长为莫珍…  相似文献   

8.
在以"一带一路"为引擎、区域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当下,如何正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及其文化艺术的承传与重构是我们不可回避的时代课题。以苏州泥塑文化为切入点,通过梳理非遗产业的脉络,探索传统手工艺与江南水乡文化的逻辑体系,建构传统文化艺术的当代语言和再生之路。  相似文献   

9.
《乐记》是我国古代的艺术哲学典籍,其中"以类相动"这一命题着重强调了情感与表现形式的关系问题,这与格式塔心理学的异质同构论在认识上是相似的。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以类相动"的哲学基础,异质同构论则建立在西方文化传统之上,二者存在明显的不同,体现出了中国美学思想与西方美学思想在本体上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梁健俊 《管子学刊》2007,(4):106-109
本文从先秦档案文献典籍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形成、发展、演变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上,论述了先秦档案文献典籍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进化中所具有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以及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中作为一种自然的文化现象对社会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的形成和维系具有的重要作用。先秦档案文献典籍与中国传统文化水乳交融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1.
冯契对《周易》辩证逻辑思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契对「周易」辩证逻辑思想的研究丁祯彦《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化典籍之一,几千年来在我国文明史上一直放射着耀眼的光芒。一部古代文化典籍有如此持久的魅力,这在文化史上是少有的。那么,《周易》中究竟有那些观念、思想对后世发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在已故著名哲学...  相似文献   

12.
活态流变性是手工艺的重要特征,要想实现传统手工艺的复兴,需要生产性保护。以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马村镇石堰村为例,分析在手工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传承困难、市场衰退等困境,提出手工艺的复兴要建立在产居结合关系的恢复上,重视手工艺文化与村落空间的共生关系,应兼顾技艺的发展与空间的更新。  相似文献   

13.
满族萨满教艺术是萨满教信仰观念的外化形态和表现形式。满族萨满教艺术作为人类进程中的一种思想文化表现,不仅反映着人们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还反映着早期时代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追求,是我们探索满族先民及后代审美心理的线索之一。在提倡要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深入挖掘民族传统文化和特色地域文化的丰厚资源的今天,如何确保萨满教艺术文化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文章运用文化产业理论论证萨满教艺术文化被产业化的意义,进而论证两者融合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生长,积淀着民族的智慧,代表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是艺术的瑰宝。以往的传统手工艺传播方式单一、传播范围小、距离短,技艺的传承需要依赖师徒传授,文化的传播则依靠书籍资料和作品实物,影响力受到限制。如今进入信息化时代,随着网络自媒体的兴盛,文化和技艺的传播迎来了新的机遇,传统手工艺文化的构建和演绎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通过对传统手工艺"创客"和文化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其发展趋势和策略,从而为自媒体时代下传统手工艺"创客"的发展道路和文化传承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产品形态是物质美的载体,是由物质功能需求、精神需求和技术等多因素决定的。中国古代器物作为中华文明的呈现和古人技术与艺术创造的结晶,不但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更蕴含着丰富的设计美学思想。中国古代器物造型的设计美学包含了形态美、功能美、技术美等多个维度,反映了当时的技术水平以及丰富的人文思想。中国古代器物造型设计所反映和沉淀的悠久传统文化,以及古代优秀创意中蕴含的设计美学思想值得我们在当下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虎头鞋的历史悠久,起源于中国古代民间的传统手工艺,主要给儿童穿戴。它兼具实用功能和文化价值,其造型像虎头,所以它又是吉祥的象征,具备辟邪驱魔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管子》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籍。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经济、政治、哲学、军事、社会保障等诸多学科,在养老方面也有诸多的阐述。梳理《管子》养老思想中的孝道传统,研究其推行的“爱亲善养,思敬奉教”的家庭养老模式和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总结其实施养老政策过程中的政治智慧,对解决我们今天的养老问题可以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华严学是当代佛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在国际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国内学术界对此尚未予以充分重视。本文通过对学术史的回顾,系统阐述了华严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重点说明了其价值和意义,指出中国是华严学的故乡,华严对中国佛教乃至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都有重要影响,华严学研究应视为传统文化研究的一部分。华严学是中印两大文明交汇的产物,围绕着华严信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典籍和思想,华严信仰的传播与发展充分体现了古代文明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路径。推动华严学研究对于古典学研究、区域与国别研究有重要意义。华严信仰在我国藏地也有一定影响,推动华严研究对发掘藏传佛教文化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然观作为古代中国美学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出古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天人合一"的向往。中国山水画从诞生至发展与自然有着密切关系,从地域特征视角研究山水画写生,梳理地域特征与山水画的历史脉络,论证地域特征对学习山水画写生的作用,有助于山水画的历史研究和探究山水画表现的新形式。通过对桂北山区和村寨实地调研与山水画写生,对桂北地区山水画写生的笔墨、构图、意境进行归纳总结,探讨地域特征与山水画写生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后学者研习山水画提供有益帮助。研究表明,地域特征与山水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地域特征影响山水画写生的发展,丰富山水画写生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20.
《管子》作为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典籍,它融汇各家学说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因而受到历朝历代的重视。其中的法律思想不仅奏效当时,而且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是它的立法思想、执法思想和守法思想,对当今法治中国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