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的超验主义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验主义伦理思想在美国盛行于19世纪中后期,但它在美国的影响至今余波未尽。以爱默生、梭罗等人为代表的美国超验主义伦理思想家重视伦理问题的探讨,强调思想自立性和自然神圣性在伦理学中的地位,重视道德实践,呼吁人类追求简朴、自然、坦诚的道德生活。他们的伦理思想是通过生动活泼的文学语言表现出来的,这是其获得持久魅力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超验主义伦理思想具有提倡泛神论、简单化强调道德直觉等缺陷。  相似文献   

2.
李玥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197-197
亨利·大卫·梭罗(1817—1862)是美国十九世纪超验主义作家和环保思想家。他独自一人在马萨诸塞州康科德的瓦尔登湖畔度过了两年零两个月,之后他根据自己的经历,写出了《瓦尔登湖》。许多对于梭罗及其作品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各种解读和阐释,主要集中在对《瓦尔登湖》中的东方哲学以及作者的生态环境意识的研究。但详细地从美学视角解读该作品的研究还很少见,且还处于比较零散的状态,没有形成系统的深入研究态势。这篇论文欲采取将文学分析超验主义与美学原理结合的方法,通过赏析《瓦尔登湖》字里行间的美学价值,进一步探寻作品时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超验主义产生于美国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的新英格兰地区.是一场哲学和文学交织并分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直接影响了当时的现实废奴运动,而且为美国文艺复兴的思想与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爱默生超验主义思想中的一些观点,特别是他的个人主义思想已经成为美国文化和传统意识中的重要成分。本文试图从形而上学的超验维度梳理分析爱默生的思想来源,阐释爱默生的理论框架及其实质.揭示爱默生超验主义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期本栏目介绍一位150年前的美国文化贤人——梭罗。他对美国 社会的个人主义和民权意识有深远的影响。从宗教立场上看,他与美国开国的国 父们一样,有浓厚的自然神论的思想。凭着对自然和自心的观察,凭着对先验论 哲学的独特颖悟,在某种程度上,他又达到了与东方宗教——佛教与印度教—— 殊途同归的见地。2001年,“九—一”事件后不久,笔者在美国西部的一所大学校 园中,有缘遇见一位图书馆馆员。这位叫杰瑞的犹太人,自称信奉佛教,但除了 偶尔去当地的一个日本人主持的佛寺,他其实连五戒誓也没有立过。杰瑞过着极 为简朴的生活,每逢周末,他独自一人到乡间去,在一棵大树上搭的小屋中沉思 冥想。他在与笔者的交谈中,几次提到享利·大卫·梭罗——认为这是他最仰慕 的哲人。他称梭罗是“天生的佛教徒”。他认为梭罗当然读过佛教的经典。因为, 在梭罗生活的19世纪中期,欧美社会已经有一些英译佛经流传了。笔者于是想起 当初六祖慧能回答其师弘忍时所说的,人有南北而佛性无南北的话。自然,佛性也是没有东西之分的。下文中我们将介绍梭罗思想的文字摘译,同时作为150年前美国社会的宗教思想背景之一,我们也简单介绍在哲学和文学上都有过重要影响的先验主义运动。梭罗,还有比他更有名的文学家爱默生,都是这个运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文化作为西方文化最重要的渊源和根基之一 ,对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基督的二性说 ,即认为基督的人性和神性既分离又统一的教义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肯定。而19世纪美国文艺复兴领袖和一代散文大师爱默生所提倡的超验主义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对基督的二性所作的一种全新的诠释。本文以《圣经》为依据 ,从研究爱默生的作品入手 ,分析了超验主义和基督二性说之间的关系及爱默生在文风文体方面的建树 ,从而论证了爱默生对促进美国民族思想的确立和美国本土文学的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手记:国内学界以往在考察赫拉克利特思想的时候,主要采取了“黑格尔主义一马克思主义”的视野,也就是把它看作一种早期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杨伯恺在翻译法国人梭罗文撰著的《赫拉克里特哲学思想集》(辛垦书店1933年版)的时候,就已经持有这种看法。  相似文献   

7.
阿里·侯赛尼·西斯塔尼是当代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的精神领袖,同时也是整个什叶派世界声名最为显赫的宗教领袖之一。伊拉克战争后,其宗教政治思想实现了从无为主义到半寂静主义的转变。这种半寂静主义介于伊斯兰教无为主义与行动主义之间,是平衡什叶派传统政治思想与伊拉克现实政治的产物,主要体现在张弛有度的政教关系理念、独立自主的国家观和人民主权的选举政治思想三个方面。西斯塔尼的宗教政治思想及其实践在伊拉克的战后重建、政治稳定和国家治理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申府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的两大核心观念“大客观”和“具体相对论”,是试图将罗素、列宁、孔子三流合一的文化综合主义思想,从中引申出他基于文化综合主义立场反思五四启蒙思想而提出的新启蒙主义的观点,这对于我们认识中国现代文化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内理论界大都知道波德莱尔的应和论美学,但几乎无人关心并细究其深厚的超验主义内容.这导致两大严重问题:有些论文或教材长期以偏概全,将"通感"等同于应和,完全忽视后者垂直对应面的宗教意义;有人则望文生义,用"比、兴"比附应和,根本不知超验主义有与现实对比(超越)和对诗人灵魂的跃升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督教普世主义及其矛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从教会论而非救赎论的层面来讨论基督教普世主义,目的是探讨普世主义教会观产生的源头、发展线索以及在实践中的矛盾表现。本文认为从教会教义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圣经教训内容本身两方面来看,普世主义教会观直接秉承罗马普世主义思想文化资源;论述了古代和中世纪教会普世主义的矛盾发展及其引发教会分裂的历史过程,认为难以解决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制定教会教义与确立教会权威这两个问题上;探讨了普世主义在20世纪取得突飞猛进的原因,并简略讨论了普世主义在中国新教教会中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胡潇 《现代哲学》2006,1(4):113-118
哲学作为“思想的思想”之认识论定位,表明它具有强烈的反思性,亦构成了它的超验性。哲学反思与超验思想的特质,由哲学之认识对象及其与对象的本质关系所规定,亦由哲学之穷是究理的至上性思维使命与中介性递进过程所规定。它们是哲学之谓的重要思想理据。  相似文献   

12.
浦立昕 《孔子研究》2012,(3):112-116
通过考察《瓦尔登湖》中十条儒家引语,分析其与《瓦尔登湖》主题的联系,同时梳理梭罗研读儒家典籍的过程,可以发现儒家思想对梭罗所产生的积极的影响。在当时的文化语境中,梭罗借鉴和吸收儒家"安贫乐道"的观点,丰富并阐发了自己"自愿清贫"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道德生活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道德生活的历史叙述和再现,是以不同时期的道德生活为研究对象并力图揭示其发生发展线索的集描述性伦理学与规范性伦理学为一体的学科。道德生活史的研究因道德生活的本质特点决定了它有自己独特的研究视阈和原则要求。道德生活史的研究既是一种实证性的描述研究,同时又是一种规范性的价值研究,必须超越自然主义和超验主义的研究立场,而将自然主义与超验主义作一有机的整合,必须既联系伦理思想来进行研究但是又不能局限于伦理思想的研究,必须坚持事实与价值相统一、一元与多元相统一以及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研究原则。  相似文献   

14.
现代实践吁求道德义务的解释新论,过往的经验论、超验论、神令论、功利论、边际约束论的解释方式皆存在一定的缺陷。借助挖掘隐伏在西方思想史中的同意论,为重塑西方道德义务观的内在生成机理确立了一个新的解释框架。在回溯霍布斯及洛克的"契约论"、康德的"德性论"和罗尔斯的"正义论"的基础上,发现同意论视角下的道德义务观既具有契约主义的理性,又兼具责任伦理的底色。洛克提出的"自愿同意"假设作为道德义务的确认程序完成了对个体意愿的观照,同时依据罗尔斯主张的正义制度的规制作用,保障了群体意志的在场。在技术加剧伦理冲突的当代社会,同意论的重拾和完善对于道德义务理论重塑以及马克思主义伦理视域下的伦理秩序建构皆彰显了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价值秩序与文明秩序之间有内在的关联。舍勒建立超验价值秩序观的根本目的在于找回被现代社会消解的超越性价值源头,进而重建人的意义世界和社会的精神气质。舍勒的价值秩序观已然成为评判文明秩序合理与否的重要依据。舍勒发现超验价值秩序的方法尽管不可验证,但他对价值秩序与文明秩序之关系的阐述、对现代社会主要问题及其解决之道的分析,可以为当代社会文明秩序的构建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民主的宪政观是毛泽东宪政思想的一个鲜明特点.毛泽东将宪政视为民主的产物、立宪的原则和目的,在国家宪政制度架构中贯彻民主精神,在宪法中保障人民权利和自由.毛泽东的宪政观对我国宪政建设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将宪政视同民主政治,导致宪政的重要内容--限政、法治受到忽视,宪政工具主义导致当民主与宪政发生冲突时为了民主而抛弃宪政.影响毛泽东民主的宪政观的因素主要有人民主体论、工具主义宪政观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冷战格局下两大阵营意识形态对立.  相似文献   

17.
斯奈德自然社区观、梅西生态自我观,是欧美学界佛教生态整体主义思想的代表。斯奈德主张将佛教修行实践应用于社区生活,将自然万物纳入到社区当中,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社区;梅西从现代心理学及系统论阐释佛教自我观,将自我阐释为时刻与环境互动的开放的动态模式,将对本心的觉悟与参与世界的行动联系起来,与华严宗关于宇宙全息整体图景的觉悟联系起来。斯奈德、梅西佛教生态思想不仅在早期生态环保运动中影响显著,而且对之后佛教生态思想的演进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荀子的正义观与其天道观的关系很少受到学界重视,而高度评价他的天道观以其"天人相分"的无神论打破上天权威。但无神论的天道观恰是造成荀子正义观缺乏超验维度的原因所在:因为他在打破天神权威的同时供奉起人神权威,在抨击"信神的奴役制"的同时又鼓吹"信仰的奴役制"。当虚拟的超验信仰缺失之后,社会正义便丧失了价值独立的坐标意义,于是荀子的正义思想便落入"权威正义"的误区。他以帝王、圣人、师父、礼制、名分世俗的权威作为正义的标杆,鼓吹"隆礼""隆一""隆圣""隆君",构筑了一个无神的权威迷信体系,并以"言隆以为极"的极化思维大力神化圣人、美化君主、鼓吹尊卑、推崇人治、凝固真理,对后世的帝王专制政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超验主义(或称浪漫主义)派别的诗歌中,有不少禅味隽永的诗篇,读来与五台山诗一样的清醇澹泊,不沾一丁点儿的世俗气,能给人纯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20.
类比与象征:托马斯宗教语言观及其当代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的日常语言如何言说超验的上帝,这是宗教语言观的问题.托马斯发展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类比理论,提出了自己的类比的宗教语言观.这是中世纪最重要的解决方案之一,但是这也只是部分地解决,托马斯宗教语言观也存在着自己的理论困境.当代学者中,詹姆斯·罗斯继承并发展了托马斯的类比理论,而蒂利希则采取了象征理论的路径来归避托马斯的理论缺失,以求对这一宗教语言观的问题得到满意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