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论社会风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党代表会议上指出:“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着眼于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社会风气,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其地位尤为突出。本文试图对社会风气的内容特点,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什么是社会风气? 人们对社会风气有许多感受,许多议论,深感现在社会风气不如建国初五十年代好。那么人们生活于其中,对其有深刻感受的社会风气,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认为社会风气是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道德等状况的综合反映。它具体表现为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2.
中共抚顺市委讲师团高强同志来稿—《要加强党政干部的职业道德教育》,强调了党政干部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指出加强党政干部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干部队伍思想道德素质的根本措施;是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顺利贯彻执行的基本保证;是党风和社会风气根本好转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社会风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制造”出来的。虽然它的产生和变化遵循着一定的社会规律,但社会风气与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活动是密切地连在一起的。不过社会风气与人的自觉能动性相距甚远,是低层次的社会意识现象。社会风气的好坏,对社会的进步、对社会意识的其他方面都具有非常要重的影响。因此  相似文献   

4.
八月二十六日至八月二十八日,天津市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市委宣传部和市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共同召开了党风和社会风气问题讨论会。来自高等院校、社会科学研究部门、党政机关和基层单位的近百名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参加了讨论,并向会议提交了五十多篇论文、调查报告和经验材料。现将这次讨论会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庄穆 《现代哲学》2001,(3):36-40
人的存在首先是每一个具体的生动的个体人的存在。每一个体人的存在都是在一定价值观念的引导下选择和满足其自身生命、生存和生活中生理与心理、物质与精神需要的行为中的存在,这是人性的基本,也是社会存在的基点;但个体人的存在又不是独立于或超越于社会和社会关系的孤立的存在,而是社会和社会关系中的存在,个体人对自己需要的满足与选择必须是社会关系中的满足与选择。所以,没有一个个具体的个人在满足需要的具体行为过程中的相互关联和连结,就不能构成社会;反之,脱离社会和社会关系的个人也无法选择和满足其需要,因而也无法存在。这样,由个人到  相似文献   

6.
人们都从事着一定的职业。世界著名戏剧家易卜生说过:“人的灵魂表现在他的事业上”。这就是说,一个人在职业活动中的表现,反映着他的品质和人格。一个人是这样,一个社会也无不如此。职业道德风尚的好坏直接反映着社会风气的好坏。如果把搞好社会风气作出一项系统工程的话,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就是一项基础工程。从搞好各行各业干部、职工队伍的作风建设入手,实现各种职业道德风尚好转,从而促进整个社会风气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倪培民 《哲学动态》2023,(7):46-54+128
“平庸之善”是由阿伦特“平庸之恶”一词引申而来。儒家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正可以说是“平庸之善”,即善行成为人们无需思虑决断的常态。这种常态需要个人的基本道德修养,更需要合适的社会环境条件。传统儒家“风行草偃”的观念揭示了个人修炼功夫与社会条件的关系,即个人(尤其是社会精英层)的功夫可以“外体化”为社会风气(文化)和社会体制,而大众的功夫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和体制的“功用”表现。只有当个人的德性“外体化”为相对独立于个人修持的社会存在,形成体制性的保障和文化氛围,才能防止“平庸之恶”的泛滥和促进“平庸之善”的形成。从作为整体的人类生存状态来看,功夫的提升就是“人类的成熟”;个人功夫“外体化”为社会的体制和文化,就是人类总体功夫的“体身化”。  相似文献   

8.
基础社会动机体系, 是人类为实现生存繁衍的终极目标, 管理社会生活中的威胁、挑战与机会, 形成的一套激发、调控行为的内在动力, 从进化心理的角度提出了人们社会生活中的核心需求与动机。众多研究显示, 它不仅对社会行为有广泛影响, 而且当激活条件持续存在时, 会持续影响个体及一定区域人群的心理和行为。因此, 基础社会动机可以成为评估社会经济秩序稳定性及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心理指标。目前国内有关研究尚少。未来研究应以基础社会动机为切入点, 探索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心理需求指标体系, 探寻我国文化背景下基础社会动机与社会经济行为、社会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 为社会治理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任何一种社会制度下,都存在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社会主义制度当然也不能例外。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健康发展是极其重要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阐明关于未来社会中个人和社会的相互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社会是自由平等的生产者的联合体。一  相似文献   

10.
男性少年犯与同龄中学生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加利福尼亚心理调查表(CPI-RC)对178男性少年犯和219名同龄男性中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表明:(1)少年犯与同龄中学生的人格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少年犯的自我确认、社会价值内化、成就潜能、生活和社会态度、自我实现和个人整合水平都较同龄中学生差;(2)在人格类型上,少年犯与同龄中学生亦存在差异,少年犯的人格类型以常规异向居多。  相似文献   

11.
论大众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道德是指既满足个人自身的基本心理需求、价值需要和个人正当利益诉求,同时主观上没有损害他人、社会的故意,客观上没有造成他人、社会的损害后果的行为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该行为方式也常常是对他人和集体有利的。大众道德是时代的需要,也是道德榜样的基础。它非常重视道德义务与道德权利有效整合,并将其融汇在个体的工作和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2.
“为政以德”是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理念和鲜明标志,也是其政治道德的基本原则.从这一核心理念和基本的道德原则出发,儒家十分重视政治道德规范对为政者行为的制约和引导作用,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道德规范,要求为政者用以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儒家所提出和倡导的政治道德原则和主要道德规范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批判地继承儒家的政治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学说对于加强领导干部的政治道德修养,反腐倡廉,力求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3.
道德是劳动者生活活动的产物,并证明是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新的生活方式的原则和传统,有助于个人道德面貌的形成,也有助于在社会实践中体现道德理想。道德因素存在于个人一切形式的生活活动中,从而形成生活方式的道德基础。在社会主义生活方式中,道德基础的职能作用在于:制定行为的战略方向(社会的、集体的);确定整个行为的主要动机(造福社会);确立社会对作为最高价值的个人的关系(人道主义);决定个人安排和实施道德生活活动的机制(行为的选择和对此承担的责任、道德上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社会大主题的确定,必将使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深刻变化,包括人们的精神生活和心理状态。调适好自己的必定会产生和存在的心理压力并使心理状态保持正常平和,关系到个人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工作事业的顺利有成,关系到家庭生活的幸福和谐,甚至关系到社会的稳  相似文献   

15.
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和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也是公众非常关注的一件大事.当今社会,对于社会风气影响最大的一个是党风,主要是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的廉政建设,另一个就是流行文化.  相似文献   

16.
社会工作作为医疗团队中的一员,不仅认识到器官移植对病人及其家属、移植医学以及社会风气的积极意义与消极限制,而且注重围绕移植手术的不同阶段为病患及其家属开展心理及社会评估、个案与家庭辅导、资源整合以及社会支持等服务。  相似文献   

17.
苏联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室研究的主要方向是: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个人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的社会调节;集体心理与社会心理风尚问题;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的社会心理状况;俄国及苏联社会心理学史;外国社会心理学现状等等.  相似文献   

18.
江丽 《社会心理科学》2003,18(1):70-71,62
非法传销是一种极乒社会危害性的销售方式。本文阐述了非法传销行为的社会心理特征:存在状态上的欺骗性、性质上的负面性、危害的严重性,并从社会心理层面对非法传销行为进行了归因:不劳而获的暴富心理、人际信任心理、片面自尊心理、拉人“垫背”的补偿心理。同时指出要杜绝非法传销的社会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龚群 《世界哲学》2007,(5):72-78
自由主义的自我观是一种原子式的个人观,这种原子式的个人先于社会结构而存在,并且社会的性质是为他们所决定的。自由主义的自我观根源于现代社会。社群主义强调个人的社会背景关联性、强调社会结构对个人的优先性,从而提出共同体的观念。而从麦金太尔等人的共同体观念来看,他们所强调的共同体都是历史性的,而不是现代的。  相似文献   

20.
所谓行业不正之风,简单地说,是指带行业特点的不良风气。具体地说,主要是指国家机关和一些行业的工作人员利用本部门、本行业所特有的职权和便利条件,为本单位、为小团体、个人谋取私利,损害国家和群众利益的一种不良风气。由于近十年来,放松了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又加上在改革开放中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缺乏应有的警惕,使行业不正之风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