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恩格斯晚年宗教思想初探董江阳一、恩格斯晚年对宗教问题的极大关注恩格斯晚年再度对宗教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恩格斯曾在1841年就对宗教问题发生兴趣,但由于当时政治斗争和理论斗争的需要,恩格斯与马克思在四十年代初对宗教作过批判之后,就把关注的中心转向政治...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马哲史研究会于六月上旬在西安召开了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学术讨论会。讨论的主要问题如下。一、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家庭观的异同西方有些学者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家庭形式演化问题上观点不尽相同。张磊、朱传棨通过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比较认为,马恩对待家庭的态度、研究家庭史的基本方法、以及在家庭形式由低到高发展的顺  相似文献   

3.
宗教“外衣”概念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论著中有其特定的内涵。首先,本文界说了马克思、恩格斯宗教“外衣”概念,指出“宗教外衣论”是我国学者对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的总结。其次,本文厘清了“宗教外衣论”的理论基础、核心思想及其基本方法,指出宗教外衣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宗教批判上的重要观点。其三,本文将覆蔽社会的宗教外衣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应用“宗教外衣论”对不同类型宗教外衣进行批判的论述。最后,本文阐明了“宗教外衣论”在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中的地位,以及在当代中国坚持“宗教外衣论”基本思想进行宗教治理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只有系统梳理恩格斯从基督教的社会功能方面分析早期基督教、宗教改革时期的基督教与各国社会形态的历史,总结马克思、恩格斯对宗教正负功能的分析,厘清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宗教功能的基本观点,才能深入把握马克思、恩格斯宗教功能分析的方法论意义及其对宗教社会学问题意识、方法论和具体问题分析上的巨大贡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宗教正负功能的论述,涉及宗教社会学中宗教与社会秩序的维模、宗教与社会冲突等几大问题,对后世社会学家对宗教功能的分析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在世界观上都经过一个由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由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关于完成这两个转变的具体时期,在马哲史的研究工作中是有争议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马克思完成两大转变的逻辑起点恰恰是从同宗教的决裂和批判开始的。我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理论研究上所走过的道路可以这样看:最初是对宗教进行批判,然后进一步深入到政治领域,继续对政治、法律、国家形式等进行批判,最后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宗教二重化的根源不在于宗教本身,而在于社会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提出的“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其中,一些学者采取了比较的方法对设想进行了极有意义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理论成果。现将主要观点概述如下:一、马克思、恩格斯的“跨越”设想与民粹派的“村社社会主义”比较在近年的研究中,理论界对那种把马克思、恩格斯的“跨越”设想看成是对民粹派主张的简单借用的观点进行了批驳,同时也对民粹派的“村社社会主义”进行了再评价。1马克思、恩格斯对民粹派主张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马、恩对民粹派主张的看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历…  相似文献   

7.
在跨越百余年的时空中,马恩的某些后继者们试图重建、重构马克思与恩格斯哲学思想关系的版图。尽管他们阐释的焦点各不相同,但其致思路径却极为相似,就是借"发掘"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差异之名歪曲晚年恩格斯哲学思想。从第二国际理论家的"半遮半掩",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明目张胆",再到西方马克思学的"可悲的骗局",晚年恩格斯的哲学思想一而再地被误解、诟病。通过回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文本,确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有关细节,我们并不认为晚年恩格斯背离了他与马克思的"共同见解"。因此,为了厘清马克思与恩格斯哲学思想间的差异,确认晚年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地位,需要转换研究视阈,即从晚年恩格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及他关于时代和无产阶级实践提出新问题的理论思考来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晚年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思索。近年来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兴趣。但是人们却很少论及恩格斯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似乎在这个问题上,恩格斯毫无建树可言。但事实却是:马克思是在与恩格斯共同撰写的《共产党宣言》俄文版序言中公开发表自己对这个问题的  相似文献   

9.
如何看待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差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怎样恰当地看待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思想上的重要差别?“分工说”和“情境说”的解释都是不充分的;把恩格斯视为“第一提琴手”的观点妨碍了客观地看待这种差别;马克思思想的总体取向及马克思、恩格斯在不同意义上谈论马克思学说同达尔文进化论的相关性,表明马克思并未像恩格斯那样肯定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之间的长期合作亦不能排除彼此误解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正宗教观的转变是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转变的逻辑起点。对恩格斯宗教观的研究指的是就恩格斯本人关于宗教的认识、思想、观点而进行的学术性的理论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学术界关于恩格斯思想的研究,重心主要集中于恩格斯的经济学、哲学思想,尤其是唯物史观的研究,至于恩格斯的宗教思想,则主要是涵括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之内或者是与马克思宗教观并列论述的,缺乏应有的重视和独立的考察。改革开放以后,这一局面逐渐发生改变。40年来,学界在恩格斯关于宗教的理论和观点、  相似文献   

11.
在无神论的阐释上,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认为神的产生、内容、实质与人有关,从而否定了神,都认为要否定宗教。但马克思认为无神论是对神的扬弃,而恩格斯和列宁没有提出类似观点;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神论要扬弃宗教,列宁仅认为无神论不承认任何宗教。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对宗教问题的论述主要是作为其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部分来展开的。他们思想的发展均以宗教批判为起点,恩格斯更因少年时信仰的背景而经历了个人思想上的激烈挣扎,而他一生对于宗教问题也投入了相对马克思来说更多的关注。本文将以恩格斯为对象,简要梳理其宗教批判思想的演进轨迹。这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第二创始人"对宗教的认知和态度完全可以作为我们当前审慎的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对中国宗教学界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以及引领的繁重任务。改革开放以来,以任继愈、吕大吉等前辈学者为代表的研究团队,在学界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研究中,起到了奠基性作用。这不仅体现在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的宗教理论研究成果的积累以及研究队伍的建设上,而且体现在始终强调党和国家的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的宗教学的研究都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包括其宗教观)的指导上。可以说,任继愈、吕大吉直到他们生命的终结,都对于自己研究的马克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19世纪 40年代,这一时期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无神论宗教观形成的时期。马克思、恩格斯从信仰宗教向无神论的转变,一方面是受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特别是受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的影响;更主要的一方面是参加了当时的社会实践。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使他们认识了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马克思、恩格斯无神论宗教观的形成过程也是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二者是紧密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15.
列宁的《论工人政党对宗教的态度》是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宗教政策的重要著作,概括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待宗教的三大原则(在世界观上与宗教神学划清界限,在政治上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实践中防止机会主义者的歪曲),驳斥了无政府主义者的攻击,批判了机会主义者的错误主张,结合西欧和俄国实际分析了宗教信徒能否入党问题,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于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精髓和要义、批判宗教问题上的错误思想和观点、贯彻落实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终其一生在不同时期随着其理论兴趣和国际形势需要的变化,对宗教均做出了不同角度的深刻论述。学生时代的马克思信仰基督教,持理性主义道德宗教论;早年职业生涯经历了从有神论到无神论、从青年黑格尔派到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成熟时期对宗教的本质、宗教历史现实作用、宗教思维方式、研究宗教的科学方法、工人阶级政党对宗教的政策、东方宗教和宗教文化等各方面都有更加深入全面的论述;晚年继续深化了对商品拜物教的研究,视野扩大到对原始宗教奥秘的探索之中。本文对相关争议问题亦提出了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宗教批判思想的关系进行了不少研究,大体可概括为三种主张。一是“开端说”,把费尔巴哈看作是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转变的开端;二是“中间环节说”,把费尔巴哈视作是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转变的中间环节;三是“批判超越说”,认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宗教思想进行了批判和超越。三种主张达成了某些共识,但还存在一些争议和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德意志意识形态》“圣麦克斯”章旨在批判施蒂纳所著的《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一书。在批判的语境中,马克思、恩格斯开启了他们关于宗教的阐释,具体关涉到“宗教根源”“宗教本质”“宗教史观”以及“宗教消亡”等议题。在此章中,马克思、恩格斯坚持唯物史观的立场,“点对点”地批判了施蒂纳的唯心主义宗教叙事,同时也对整个德国“现代哲学”普遍信仰“批判”力量的做法作出了必要的回应。马克思、恩格斯的宗教批判,彰显了唯物史观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独具的价值和魅力,从中可以感知到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形成时期所具有的丰富内涵以及批判性、非体系性、开创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以往学者多以“马克思恩格斯”作为整体研究对象或在“马克思-恩格斯关系”的主题下研究恩格斯,导致其思想的独特价值和理论贡献往往被忽视或遮蔽,其宗教观自然也没有焕发出应有的光芒。要客观和完整地把握恩格斯的宗教观,则尤其要厘清恩格斯青年时期宗教信仰转变的复杂历程。基于恩格斯早期文本,结合青年恩格斯所处家庭环境、所受教育以及现实经历等方面的特点,从恩格斯“有神论-客观唯心主义无神论-唯物主义无神论”的转向轨迹出发予以分析,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推动恩格斯整体思想史向纵深发展、拓宽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历史视野,以及为重新审视马克思、恩格斯关系提供一条可供选择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宗教文化研究勃然兴起,我也被这股潮流卷了进去,对中国传统信仰和道教作点研究,时有心得,常常在研究宗教的态度和方法上作些反思,以为有许多经验教训可以总结。研究宗教应持何种态度,这对研究者来说是带有根本性质的问题,是首先需要明确予以解决的,否则研究成果的学术性和科学性就很难保证。大家都承认汤用彤先生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是一部成功的上乘学术著作,其价值历久而不衰,誉满海内外学界。它的成功,除了内容的丰富、严谨以外,还在子汤老治佛学的态度和方法完全是近代的和学者的,故能开一代佛学研究新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