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耶律楚材字晋卿,号玉泉居士,为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尚书右丞耶律履的儿子。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生于中都燕京(今北京)。因其父“取《左氏》之‘楚虽有材,晋实用之’。(《耶律文正公年谱》)故以为名。楚材三岁丧父,由其母亲抚育成人。“十三学诗书”(《湛然居士文集》卷十二),十七试进士,“所对独优,遂辟为椽”  相似文献   

2.
惠州市元妙古观,在西湖之北,芳华洲之后,原名天庆观,始建于唐贞观七年(公元633年),距今已有1352年历史。至天宝七年(公元742年)扩建,改名朝元观,后又改称开元观,香火鼎盛,殿宇巍峨。道观之旁,梅进士第(梅蟠宅)。梅蟠,字子升,归善人(惠阳县人),宋元丰八年进士(公元1087年),博学强记,笔力豪放,不乐士进,人称梅夫子,凡惠州之山水,均有留题,不下千篇,晚年居丰湖之上小岛,自号罗浮山人;舍弃居宅,并入道观,  相似文献   

3.
张商英为北宋大臣,身历三朝,为徽宗时期丞相。他信奉佛教,喜欢禅宗,曾致力宣扬五台山的灵异感应,对五台山佛教的发展起过一定作用,是一位维护佛教利益的丞相。坎坷的仕途生涯张商英(1043—1121),字天觉,蜀州新津(今四川新津)人。“长身伟然,姿采如峙玉”(《宋史》卷351《张商英传》),魁梧标致,一表人材。“负气俶傥,豪视一世”(同上)。卓异豪爽,洒脱不拘,不甘居于人下,有强烈的权势欲。张商英警敏强记,胆识过人,辩才无碍,当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中进士第后,调任达州通川(今四川达县)主薄。时值渝州(今四川重庆市区)蛮人起义。  相似文献   

4.
《居士传》,五十六卷。清乾隆四十年(1775),彭绍升(又作“彭际清”)述。收入《续藏经》第一四九册。彭绍升,字允初,号尺木。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家世习儒,父兄皆以文学官于朝。年十六为县诸生,翌年中乡举。乾隆三十四年(1769)进士及第,授七品官(县官),辞而不就。他早年喜学陆九渊、王阳明的心学,后转习道家的修炼术,三年无效而弃之。在友人的影响下,读明末高僧真可的《紫柏全集》,归心佛法。继而又广览袾宏、德清、智旭等人的著作,深信净土法  相似文献   

5.
邹大炎 《心理学报》1984,17(2):21-23
龚自珍(1792~1841),我国清朝进步的思想家、政论家和诗人。字璱人,号定盦,又名巩祚,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道光进士,做过礼部主事的小官。他提倡“经世致用”之学,要求把学术研究与现实政治联系起来,是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  相似文献   

6.
施肩吾     
(生卒年不详) 唐代道士,字希圣,号栖真子,世称华阳真人。睦州(今浙江桐庐)人,有诗名。唐穆宗元和十五年(820)进士,不待除授即东归。诗人张籍称其为“烟霞客”,“新得科名到处闲”。长庆(821—824)中隐于洪州(今江西南昌)之西山学仙,尝贻徐凝书云:“仆虽幸忝成名,自知命薄,遂栖心玄门,养性林壑,赖仙圣扶持,虽年迫  相似文献   

7.
在理教与杨柳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理教,又称理教,创始者是山东即墨人杨泽。杨泽(1621-1753),字廷贤、佐臣,又名衍逢,后取道号来如。明崇祯癸未年(1643)中进士,不久清军入关,明朝覆亡。杨泽孤忠耿耿,不仕满清,怀反清复明之志。后易姓羊,名宰,隐居于蓟州岐山澜水洞,坐洞修行39年,研究理学,创立了在理教。康熙四十年(1702),羊宰81岁时下山传道,从正定到东安(今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历时五载,跋涉千里,度化八处,传弟子15人,史称“羊祖八度”。在理教教义以儒家忠孝思想为主,综合了佛、道两家的思想,“忠君爱国,孝顺双亲,尊敬长上,和睦乡邻”是其基本信条,戒“淫、盗、烟、妄、酒…  相似文献   

8.
<正> 薛瑄字温德,号敬轩,山西河津(今万荣)人。他生于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卒于明天顺八年(1464年)。永乐年间进士,累官至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卒后赠礼部尚书,谥文清。其主要著作有《读书录》、《读书续录》等。薛瑄学宗程朱,是明初一代理学大师。卒后其学“诏名正学,隆庆六年,允廷官清,从祀先圣庙庭”(《明史·薛瑄传》)。“海内宗焉”(同上书《儒林一》)。薛瑄之学在明代曾产生过重要影响作用,有两个方面值得重视:其一,从学术思想发展史看,薛瑄思想具有  相似文献   

9.
重阳祖师,道教全真道创立者。原名中孚,字允卿;后应武举,易名德威,字世雄。创立全真道后,重阳祖师改名喆(zhe音哲),字知明,号重阳子,全真道徒尊称为“重阳祖师”,世称“王重阳”,咸阳大魏村(今属陕西)人,宋徽宗政和二年十二月二十日生。祖师自幼聪慧异常,及长体貌魁伟,有湖海之相,弱冠修进士业。伪齐阜昌(1130—1137)时应礼部试未第。金熙宗天眷(1138——1140)间应武举,中甲科。关于重阳祖师是否有“应武举”之事,姚从吾《金元全真教》考证曰“《金史》卷四《熙宗本纪》,天眷共有三年(1138——1140),只有天眷元年举行一次文官考试,‘诏以经义词赋两科取士,’其制则见于泰和(章宗年号元年为1201年),试有上中下三等,是天眷间根本没有考试过武举,王喆自然不能‘捐文场,应武举’,改易名字了。”笔者以为此说更可信。  相似文献   

10.
李九龄,洛阳(今河南)人。唐末进士,后入宋,又于乾德二年(964)中进士第三人。曾为蓬州蓬池县县令。宋太祖开宝六年(968)四月参与修《五代史》,担任笔削(从事编辑工作),开宝七年(969)闰十月甲子日书成。其人颇具历史学养,有历史洞见;曾久居山中,交游不广,性情淡泊高洁;受儒道释三家影响皆深,经历国破家亡而入宋,空怀抱负;博学有诗才,著《李九龄诗集》一卷,已佚。  相似文献   

11.
<正> 徐爱(1487—1517年),字曰仁,号横山,浙江余姚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员外郎、工部郎中,卒年31岁。徐爱是王阳明的开山弟子,后来成了王的妹夫。两人互相借重,徐许之以“朝有所闻,夕死可矣”的老师;王誉之为“吾之颜渊”。徐爱自述其师承阳明的经过,说:“先生于《大学》格物诸说,悉以旧本为正,盖先儒所谓误本者也。爱始闻而骇,既而疑,已而殚精竭思,参互错纵以质于先生,然后知先生之说若水之寒,若火之热,断断乎百世以待圣人而不惑者也。”(《阳明全书》卷一《传习录》上“卷首语”)流传久远的《传习录》即是横山最早编纂“以告同志门  相似文献   

12.
南岳禅僧释法智,工于诗文,精于草书,著有《石浪破门诗集》,草书誉称“怀素嗣响”、“湖南第一”,在当时禅林中,素以诗书成就著名。 一 释法智,明末清初人(明万历二十七~清康熙十年,即公元1599~1671年),名行诏,字允中,号破门,一号石浪,别号南岳七十二老人、破门和尚,衡山人,原籍江苏维扬,又据李元度所撰《南岳志》载,此人就是旺崇祯年间进士包尔庚。  相似文献   

13.
高攀龙(1562~1626),字存之,号景逸,明南直隶常州府无锡县(今江苏省 无锡市)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官至左都御史。作为东林党的首领之一,高攀龙既是明后期著名的政治家,也是当时重要的思想家。他的理学思想宗奉程、朱,兼采陆、王,以“主静”为特色,在明后期及中国古代思想史上都有一定的地位。对高攀龙理学思想进行探析,不仅有助于对其个人、对东林党乃至明末社会政治的研究,而且对明后期思想、学风流变的研究也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4.
林士章,漳浦旧镇乌石人.生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嘉靖三十七年中举人,隔年进士及第,殿试赐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两京国子监祭酒、会典副总裁、南京礼部尚书.  相似文献   

15.
李炜 《中国道教》2001,(4):62-62
林士章 ,漳浦旧镇乌石人。生于明嘉靖三年(1 5 2 4年 ) ,嘉靖三十七年中举人 ,隔年进士及第 ,殿试赐一甲第三名 (探花 ) ,授翰林院编修。历任两京国子监祭酒、会典副总裁、南京礼部尚书。林士章出身贫寒 ,人生初期艰辛 ,三十多岁才成家 ,后在妻子娘家资助下才赴京赶考。途中经泉州洛阳桥 ,遇一年轻女子挡道 ,吟对联子才肯让道 ,女子指着自己脚穿的绣花鞋道 :“鞋头绣菊 ,朝朝踏露蕊难开”。林士章一时答不上来 ,正在进退为难 ,突感清风一阵 ,女子顿时消失 ,非常神奇……后到京城参试 ,进士及第。殿试时正值炎夏 ,嘉靖皇帝摇着手中扇子吟联征…  相似文献   

16.
<正> 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明嘉靖十五年刊刻的《甘泉先生文集》,其文字多于通行的《甘泉文集》一至二倍。甘泉为湛若水(1466~1560)号,湛若水与王阳明齐名,《明儒学案》说“先生与阳明分主教事”,他是明代哲学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学派是明代心学运动的主要派别之一。湛若水字元明,广东增城人,曾从学于陈献章(白沙),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选庶吉士,擢编修。正德中奉母丧归,庐墓三年,遂入西樵山讲学,嘉靖初入朝,升侍读,后  相似文献   

17.
明代科学家王徵,字良甫,号葵心,又号了一道人。隆庆五年(1571),生于陕西泾阳。父应选,号浒北,通经算,教学乡里,著有《算数歌款》和《浒北山翁训子歌》等。王徵从小秉承父训,又受业于学者张(钅监),为后来成就奠下初基。16岁补弟子员,24岁成举人。但由于志在经世致用,醉心科技,无心追逐科举功名,直至天启二年壬戊(1622)五十二岁时才考取进士。一、器物研制成就在中举至中进士这一漫长的岁月中,王徵芒履蔬食,力田著书,研制器物。先后造有虹吸、鹤饮、轮壶、代耕、自转硙、风硙,水铳等等,大有裨于农业生产和民生日用其中“虹吸”、“鹤饮”“水铳”最有实用价值:虹吸,引之既通,不假人力,而昼夜自常运矣。鹤饮,虽用人运,然视他水器则犹力省而功倍焉。”在虹吸、鹤饮图说后并附有铭。《虹吸铭》曰:尔躬匡梴,尔腹渊然。一孔气宣,厥瀵斯泉,载沃载涟,惠我(田)田。祝尔万年!“《鹤饮铭》曰:“冽彼下泉,泽蔑及亩,尔奋尔力,遑恤濡首,载沉载浮,  相似文献   

18.
剪子巷清真寺,原名古润礼拜寺,始建于仁安坊阜民街,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移建于城内剪子巷,方改用“清真寺”名称。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有李一阳进士于该寺修葺后,撰《古润礼拜寺记》,现有石碑移存于西大寺内。明万历廿四年修的《镇江府志》记载:“清真寺礼拜寺系唐贞观二年始建于仁安坊阜民街,明洪武间毁后再建。”又据清光绪五年修的《丹徒县志》记载:“清真寺在城内剪子巷,唐贞观二年始建干仁安坊阜民街。明  相似文献   

19.
<正> 韩邦奇(1479—1555)是明代的唯物论思想家,也是明代“关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韩邦奇,字汝节,号苑洛,陕西朝邑(今陕西省大荔县)人。他是福建副使韩绍宗之子。正德三年(1508年)进士,授吏部考功主事,转员外郎。正德六年(1511年),会京师地震,上疏论时政阙失,忤旨,谪平阳通判。正德九年(1514年),迁浙江按察佥事,辖杭、严二州。后逮系诏狱,罢官为民。明世宗即位,起山东参议。乞休去。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同兵变,起山西左参政。兵变平定后,即致仕去。嘉靖七年(1528年)起四川提学副使。后改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修撰。复乞归。寻,起山东副使,迁大理丞,进左少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大力改革防边御敌之弊。入佐院事,进右副都御史。又出巡抚山西,厘革积弊,为政清廉。居四年,引疾归里。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由于中外交  相似文献   

20.
试论高拱的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拱(1512-1578)字肃卿,号中玄,河南新郑人。明嘉靖二十年(1541)考中进士,选庶吉士,官至礼部尚书,拜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穆宗即位后,出任内阁首辅,兼掌吏部尚书。神宗即位后,由于阁臣张居正和宦官冯保的构陷,高拱被罢官。归家后,“志不尽舒,才不尽酬”(《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