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方典礼》是国内学者关于伊斯兰教律法和礼仪的介绍比较权威的书籍,其中对于五功之一的朝觐,刘智做了详细的介绍,尤其是有关朝觐的条件和能力,有其独特的阐述。可以说,《古兰经》与圣训"尽能力而行"的精神,在刘智《天方典礼》里体现的可谓淋漓尽致。现刊发穆卫宾老师的这篇文章正是希望我们大家能全面、准确地理解朝觐的内涵与真谛,干好朝觐仪式之外的功修,做一个完善、全美的朝觐者。  相似文献   

2.
刘智(字介廉,号一斋),在我国明清时代涌现出来的伊斯兰教思想家中,是一位深受广大穆斯林敬仰,在社会上有一定声誉的著名回族学者。他撰写了以《天方性理》、《天方典礼》、《天方至圣实录》为代表作的数百卷汉文译著外。  相似文献   

3.
刘智是中国伊斯兰教"汉文译著"活动的开拓者,其《天方性理》和《天方典礼》具体呈现了"伊儒会通"的思想。而源于其思想发见的外文文献"采辑经书目"颇受中外学者的重视,其中就有《米福他合欧鲁密》一书,但国内学者对这部著作的研究相当薄弱。为此,笔者依据有关资料,对其中外学术研究、作者、内容及其诠释和注疏等作了较为详细的考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刘智(约1660——1730年)是清初我国著名的回族穆斯林宗教学者,江苏上元(今南京市)人,字介廉,自号一斋。作为一名“天才俊朗,逸思雕华”的伊斯兰学者,刘智一生译著颇丰,但实际刊行的只有50余卷。其中《天方性理》、《天方典礼》和《天方至圣实录》最能代表他的宗教思想。对刘智人性论问题的探讨,是中国伊斯兰文化研究领域的一个薄弱环节,迄今未见有专文论及。笔者不揣愚陋,拟从刘智汉文译著的角度,透视其对人性和灵魂问题的主张。一关于人性和灵魂问题的主张,是刘智不厌其烦地讨论话题。需要说明的是,他对此问题的…  相似文献   

5.
回族医学对人“脑”的探索,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曾名列前茅。这与元、明时代接踵传入的伊斯兰医学四体液和生理解剖学有关,其中“脑主灵机记性”说和“天方脑科”的传入,曾对中国传统医学文化形成了新鲜和长期的刺激。回族民间流传至今的若干典籍,如《密尔索德》(《道行...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刘智的《天方性理》是伊斯兰教与儒学会通的典范,那么马联元对《天方性理》的阿拉伯文注释本《性理微言注释》则充分体现了中国伊斯兰教内部正统教义学和苏非认主学的相互包容。本文从正统教义学和苏非认主学共同关注的真主本体与属性问题为切入点,对照《天方性理》和《性理微言注释》对真主的本体与属性及其关系的讨论,分析中国伊斯兰教正统教义学与苏非认主学的彼此借鉴和相互融通。  相似文献   

7.
在人性问题上,刘智的<天方性理>借鉴和吸收了中国传统儒学的许多内容,并与伊斯兰教的有关内容结合起来研究人性.本文从<天方性理>关于人性问题的论述到中国儒学在人性问题上的探讨做一比较研究来说明<天方性理>是将儒家之道与天方之经"择其理同而义合者"编纂而成.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六书(续五)达浦生著第四章教旨第四──信大用"大用"者,即真主真体中所含自然之妙也,换言之,即真主之诸属性,称之曰:"用",与"体"不即不离。《天方典礼》云:"'体'立于二气未肇之先,'用'著于万象既形之后。'体'言乎其自立之本,'用'言乎本具...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六书(续五)达浦生著第四章教旨第四──信大用"大用"者,即真主真体中所含自然之妙也,换言之,即真主之诸属性,称之曰:"用",与"体"不即不离。《天方典礼》云:"'体'立于二气未肇之先,'用'著于万象既形之后。'体'言乎其自立之本,'用'言乎本具...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夏,笔者受邀在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专题授课,授课教材为1988年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由张嘉宾、都永浩两先生整理的刘智《天方典礼》,以此探索对伊儒会通思想的继承与转化。一、择先贤1944年,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曾在商务印书馆为之出版的单行本《中国回教小史》中这样写道:“汉文译述的发表,始于明末。真正能自成体系,立论正确的译述,从王岱舆开始。岱舆后,张中、伍遵契、马注、刘智都是很重要的译述者。”1此处的“汉文译述”是指关于中国伊斯兰教的汉文翻译与著述。  相似文献   

11.
比较达浦生的著作《伊斯兰六书》和刘智著作的《天方典礼》,可以发现他们两者思想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同异。这种相同,表现了达浦生对刘智的思想理论继承,而相异则反映了达浦生在继承的基础上,所创新,有所发展。达浦生对刘智等金陵学派思想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既反映出其学术的基本特点,也反映了金陵学派的精神在现代的延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心性"是刘智著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贯穿于《天方性理》和《天方典礼》之中,并成为一以贯之的核心观念。刘智指出:真主造化了宇宙万物暨人类,人类依于"心性"而高出万物,"心性"的保护与其功能的发挥极为重要。故清真饮食的种种规定,其重点是为了保养"心性",伊斯兰教苏菲主义的"三乘"功修等都是为了发挥"心性"之功能,人道五典(伦理)也是"心性"的社会实践,复归于真主是"心性"之终极目标。"心性"不仅使《天方性理》和《天方典礼》的内在精神融会贯通,也已成为刘智思想理论体系的核心观念。  相似文献   

13.
明末清初的二百年间,是从域外传入中国内地的伊斯兰教的"定型"时期。其间,外来的伊斯兰教发生的一大深刻变化,是在本土化、民族化过程中增添了中国元素,确立了"以儒诠经""以儒释教"的发展方向。本土化、民族化实质上也是中国化的一种表述。在此进程中,兼通儒、道、佛、伊四教的中国穆斯林知识精英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多年来,学术界就伊斯兰教中国化问题发表了一些有影响的论著,但结合文献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略显不足。本文试图以刘智的《天方典礼》为文本依据,适当结合王岱舆、马注的相关论述,就伊斯兰教中国化的路径、方式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正汉语系中国伊斯兰教义学内容宏博、玄奥而精深,其集大成者刘智的《天方性理》文辞典雅、义理幽远。为了说明中国伊斯兰教义学如何认识世界的本原、天地人物的由来、天人物我的关系、人与世界的关系、人的终极归宿、修身养性的方法等基本问题,勉以《天方性理》为据初浅阐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天方性理》是清代伊斯兰学者刘智~(4)的哲学著作,版本较多,影响深远。2009年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出版的《刘智的天方学——伊斯兰思想的儒家表达》是对《天方性理》的译释,是目前西方学界较为新颖的学术成果;纳赛尔教授为之作序。序言叙述了本书翻译的缘由经过以及伊儒对话的发端,高度评价了《天方性理》的学术价值及其影响。据说,中国的一只蝴蝶翼动双翅就可能导致大西洋上的一阵飓风。的确,我们有时很难推断出产生一些出乎预料结果的原因。这本书面世的历史便是如此。1993年,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宗教》2020,(3):91-91
五典,又称五伦,中国伊斯兰教的伦理概念之一,指穆斯林在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五个方面应遵循的原则。清刘智等人将其列入《天方典礼》,在教法体系中,念、礼、斋、课、朝为"五功",属于社会伦理关系的内容则为"五典"。"五典"说依托于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并改造了儒家五伦之教,为我国广大穆斯林确立了人伦关系的基本规范。  相似文献   

17.
汉文译著经书出版事业 八十年代初,在党号召抢救文史资料时,笔者搜集到现教长杨奇璋之祖父杨德诚字志学阿訇所著《穆民须知》与民国七年(1918)时开学阿訇广东杨竹坪所著《认己省悟》合订本,其中有一页广告性的汉译经书目录表,刊有《天方典礼》、《天方性理》、《正教真诠》、《四  相似文献   

18.
马德新是晚清中国伊斯兰教著名回族学者之一,少乘家学,壮及川陕;老游域外,结识各地学者,汲取了在国内尚未获取的精神财富。回国后,闭门著述,考证史料,著作等身。本文以阿拉伯文《天方历源》为例,论述马德新一生的学术追求与理念。  相似文献   

19.
清真食品以其卫生,清洁和制做精美而深受人们喜爱,一般对伊斯兰教了解较少的人,只知道穆斯林不吃猪肉,却不知道这其中更为深刻和广泛的意义。 《古兰经》云:“禁止你们吃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诵非真主之名而宰杀的……。”(5:3)“众人啊!你们可以吃大地上所有合法而且佳美的食物”(2:168)。先知穆罕默德说:“一口不洁,废四十日功修。”虔诚的穆斯林谨遵真主的命令与先知的训诫,对食物的选择极为重视。我国著名的伊斯兰教学者刘智在《天方典礼》饮食篇中从不同角度对清真饮食做了较  相似文献   

20.
刘智,字介廉,号一斋,江苏上元县(今南京市)人。约生于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死于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他是我国清初的回族著名学者。幼年随父(伊斯兰教著名经师刘汉英)问学,即“好泛览群书”,先后学习阿拉伯文、波斯文和伊斯兰教教义,并攻读儒、佛、道经典及西方自然科学书籍。他的著作有数百卷之多,主要有《天方典礼》、《天方性理》、《天方至圣实录年谱》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