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宗教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作了重要讲话,他明确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又说:“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构建和谐社会,必将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我们要在和谐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增强和谐。和谐必将推动发展,发展一定促进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处理好各种关系,笔者拟…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思想中主要蕴含了“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经济发展规律还是波浪式前进、经济发展需要精神动力和良好的社会环境等辩证法观点。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所取得的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找到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观,即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从而确立了科学发展观。“发展是硬道理”向我们表明,在发展过程中,“软道理”要服从“硬道理”,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我们都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把经济发展看作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同时在经济发展中兼顾其他各个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和谐大学校园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登杰 《学海》2005,(6):127-131
社会作为一个开放系统,是由许许多多的子系统构成,社会的和谐也将取决于构成社会大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和谐。高校作为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承担着人才培养、发展科学和社会服务的重任,肩负着传承人类文明的使命,因此,大学毫无疑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如何构建和谐校园,怎样的校园才是和谐的校园,这是当前高等教育工作者应当深入思考和探索的新课题。和谐校园并非是“你好我好”式的一团和气,也不是个性被压抑、矛盾被掩盖、问题被搁置的“稳定局面”。和谐校园的“和谐”源于协调和默契,表现为水乳交融的自然状态,营造的…  相似文献   

5.
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出发,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这一理念的提出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多元工程,需要全社会各系统、各行业、各战线甚至于每个人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从而形成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教会作为构成社会关系中的一个单元,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个系统工程中,围绕“和谐”这个出发点,应该做到两个“更加”来发挥应有的作用,那就是更加努力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更加积极地发挥天主教教义教规中的积极因素,努力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6.
良知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致良知”是阳明学说的核心。“致良知”是他的宇宙论、道德论,也是其修养论。“致良知”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如今中国社会出现了许多不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冲突、矛盾、对立,比比皆是。但归根到底是人自己与自己不和谐,即身心不和谐。为此,需要从阳明学中,吸取一些智慧“省察克治”,限制乃至祛除无限膨胀的私欲,抛弃消费主义,过勤俭生活。  相似文献   

7.
科学和社会快速发展造成的负面效应,我国“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策导向,为宗教向社会和谐做贡献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其主要途径是慰藉和化导人心,也就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总体格局中,发挥宗教“超越现实”来建构“人生意义”的功能,让它通过科学实证之外的另一途径来化解人们的价值迷失:发挥宗教在非政治非经济意义上开展活动的功能,通过宗教活动让信众得到心灵的关怀和化解失意的情绪;发挥宗教建构彼岸意义和追求出世关怀的功能,以此化解人们毫无顾忌和毫无畏惧的心气,使人们自己为自己建立起违法乱纪的心理屏障。  相似文献   

8.
赵烨烨 《天风》2007,(12):38-40
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和谐”已成为我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旋律,为社会各阶层广泛关注。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目的,更是发展的手  相似文献   

9.
自古以来,人们总是向往和追求“国泰民安”、“政 通人和”、“民康物阜”、“安居乐业”的稳定与和谐的 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社会工程, 需要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每个社会成员都 有责任,天主教徒当然也不例外,并且,天主教徒甚至 能够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讲,天主教 是一个讲爱的宗教,那么,天主教的爱,尤其是天主教 当中的爱父母、爱天主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什么样的 关系呢?  相似文献   

10.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家园,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着力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当前我们国家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应当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谐发展的社会,应当是各方面利益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应当是稳定有序、公平公正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和…  相似文献   

11.
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国务院颁布的《宗教事务条例》总则中,第一条是“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规范宗教事务管理,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制订本条例。”这说明“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是其目的之一。对于宗教界来说,就是必须构建各宗教之间的和睦,才能有助于构建和谐社  相似文献   

12.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社区医疗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捷、方便、费用低廉的高质量社区医疗服务是提高老年人生活和生命质量的需要,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社区防治管理模式是减少其发病率、致残致死率的关键措施,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对于“统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流,但主流之外暗流汹涌,波诡浪急。不同国家、民族、宗教之间此起彼伏、愈演愈烈的对立和冲突,正在挑战人类的智慧与文明。快速发展引起“双重紧张”进入新世纪,世界经济呈现总体发展态势,中国的经济发展尤其快速。发展是硬道理,但“硬道理”后面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提出的伟大的战略决策,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全面进步将起到理论指导作用。所谓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使社会各阶层的人民群众在物质文化生活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社会各阶层的人能够平等相处,彼此关爱,要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建设美好社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需要优秀文化的孕育,需要塑造高素质的社会公民,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比较:“发展论”和“陀螺论”陈辽邓小平同志在他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中有一个“发展论”。在社会发展问题上,我国某些学者有一个“陀螺论”。两者是不是一回事?孰优孰劣?可以作一番比较。(一)邓小平同志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文...  相似文献   

16.
如意 《法音》2006,(3):28-31
在世事纷乱、人心浮动的时代里,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人,都有着和平的愿望。人人都有权利要求过安定、福乐、没有战争、没有恐惧的生活。纵观纽约、马德里、伦敦先后遭遇恐怖袭击,以及巴黎、雅典、悉尼相继爆发社会骚乱,恐怖主义肆虐,社会矛盾激化,种族冲突、阶级对抗和国家利益争夺……为了避免人类残酷暴行的一次次重现,人们不得不寻求针治人类弊病的途径,来化解消除这些危机。置身动荡的世界,人们企盼和乐,“和谐世界”已成为备受瞩目的国际议题。如何建构和谐世界?佛教讲发心,发善心,人心定了,世界就安定了。而构建和谐世界,也必须从“心…  相似文献   

17.
7年来,谭芳既是“宗教工作的开拓者”“信教群众的贴心人”,又是“和谐氛围的维护者”,几乎走遍了石阡县的山山水水,用脚步丈量着民情,用热情温暖着人心。谭芳,现任贵州省石阡县统战部副部长、县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她于2011年进入宗教工作系统工作,7年来,既是“宗教工作的开拓者”“信教群众的贴心人”,又是“和谐氛围的维护者”,几乎走遍了石阡县的山山水水,用脚步丈量着民情,用热情温暖着人心。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和奋斗目标,也是各大宗教在人间的美好向往和积极追求。和谐理念肇源先贤,深得民心;立足当代,远瞻未来;福泽中国,惠及世界。近年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运用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广阔的世界眼光,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积极倡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并创造性地提出“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坚持和而不同 构建和谐世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坚持和而不同,构建和谐世界,有着深厚的内蕴和巨大的张力,内容十分丰富,需要我们认真领会、探索、思考。人类世界,是一个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构成的世界,和而不同则是引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和平、和合、和睦、和谐相处进而“协和万邦”的普世原则。应该认识到,构建和谐世界,要靠全人类共同努力,长期奋斗,应该有各国都能认同,都能遵循的原则。以“和而不同”为核心的“和为贵”思想理念,不失为构建和谐世界的总原则。  相似文献   

20.
和谐的社会与世界是人类安全与快乐生活的基本条件,因此有智慧及慈悲心的人无不努力促进社会与世界的和谐。古德云:“有因有缘事易成,有因无缘果不生;不信且看寒江柳,一经春风枝枝新。”凡事要成就必须因缘具足,因此要和谐世界就要了解成就此一结果的种种因缘,及促成此众缘和合的方法。“众生无边誓愿度”,佛弟子本着佛法慈悲的精神,无不希望众生能离苦得乐,适逢现代多元、多变、物质文明发达、人欲横流及人与人之间互动密切的时代,世界浮现许多问题,以致人心常感到不安,因此社会与世界的和谐更显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