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主化引发国内冲突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量,一是冲突国家存在着文化和族群分裂的社会土壤,二是作为民主政体关键要素的选举制度具有诱发冲突的因素.民主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社会、经济和文化条件,也取决于政治制度的设计.为了缓和与调解民主化带来的政治冲突,西方学界从弥补主流选举制度的弊端出发,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制度设计方案:协和模式与向心模式.两种模式各有优劣,都不能保证一劳永逸地解决分裂社会的冲突问题.从长远来看,民主制度必须嵌入到民主的政治文化土壤之中,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缅甸自独立以来,族际冲突一直困扰着其民族国家的整合和建构,而宗教则是重要的成因之一。缅甸族际冲突的形成与其特殊的宗教背景密切相关,宗教冲突常常成为民族纷争的导火索,同时也是族际冲突的重要表现。本文通过宗教在缅甸族际冲突中的作用和影响机制来探析冲突背后的深层动因,认为宗教因素只是区分族群身份认同及族群动员的工具,缅甸族际冲突的根本动因是宗教群体的利益选择以及来自其它宗教族群的安全困境。未来缅甸族际冲突的解决有赖于宗教与政治的平衡发展、政府执政能力的提高以及族际利益的均衡分配。  相似文献   

3.
王立新 《学海》2001,(3):93-97
本文在论述了转轨以来俄罗斯政治文化演变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转轨过程中俄政治文化的冲突及其与经济政治转轨的关系,指出政治文化在苏联剧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俄政治亚文化之间的冲突既是俄历史上文化冲突的延续,又是俄经济政治转轨的结果,它加剧了俄的政治社会危机,俄罗斯的经济政治转轨需要构建一种政治文化融合机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宗教》2014,(7):56-57
反对宗教极端思想要标本兼治,充分聚集全社会的力量,全方位推动社会治理,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有效打击极少数暴恐分子,从而发挥宗教的正能量。——牟钟鉴宗教极端思想打着宗教的旗号却歪曲经典教义,使宗教信仰与宗教活动脱离了劝人为善、仁慈宽容、尊重生命的常轨,把宗教信仰中消极排他的因素加以膨胀和绝对化,煽动宗教狂热与族群仇恨,进行民族分裂活动,导致暴力恐怖主义,最终蜕变成宗教的对立面。  相似文献   

5.
平言 《中国宗教》2015,(2):8-11
叙利亚内战背后的宗教较量"伊斯兰国"极端组织迅速崛起哈萨克斯坦严厉打击宗教极端主义阿富汗恐怖袭击频发,安全形势恶化缅甸宗教间暴力冲突加剧斯里兰卡宗教冲突持续印度国内印度教教派势力上升欧洲各国"恐伊症"回归2014年,国际宗教形势总体稳定,但局部动荡加剧,出现了一些新的关注点。中东、中亚、东南亚、南亚形成了一条宗教冲突的热点地带,  相似文献   

6.
《学海》2017,(3):183-19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频繁发生与犹太教相关的暴力活动,或有犹太宗教背景,或由极端的犹太教徒实施,通常与以色列的领土政策有关,具有明确的政治目地。现代犹太宗教暴力,是犹太宗教观念在中东激烈的民族、宗教和领土冲突的背景下被重新诠释的结果,也受到世俗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暴力色彩的影响,并与本地区其他宗教的暴力活动互相作用。现代以色列国家的犹太性质、多党制、政教分离不彻底、以及对犹太教宽容的社会风气,都为犹太宗教暴力的兴起提供了助力。  相似文献   

7.
<正>一、引言越南是个多民族的国家(54民族)。在越南的历史长河中,各少数民族(族群)的文化是与越南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族群文化研究多年来受到民族学乃至各个社科领域的关注。大部分研究指出越南历经一个世纪的历史变革后,近几十年政治、经济、社会的变化,使得越南民族文化乃至族群文化也随之变革,在此过程中出现了民族融合与民族文化价值的发挥与保存之间的不同冲突。  相似文献   

8.
徐佳妮 《天风》2007,(11):34-38
宗教冲突是国际、国内政治领域非常重要的课题。当代世界的全球化进程以及国内政策缺失等因素是导致宗教冲突产生和升级的主要原因。同时,宗教冲突在人们心中引起的“不安全感”将影响信仰不同宗教的群体之间、群体与国家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发新的冲突。因此相应地,创造宗教和谐的条件在于通过经济、社会、机制等多层次、多方面的手段来预防、缓解宗教冲突。  相似文献   

9.
《管子》书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经济、政治、哲学和军事等各方面。本文拟就其中的“今行”“禁止”说,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专家学者。一人类社会自有国家以后,在一个国家内,特别是较大的国家内,往往存在着统一与分裂的问题。统一乃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分裂虽亦属历史的发展,但常常不得人心。形成国家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族群冲突的宗教维度日益凸显。这与宗教的"神"性、组织性、跨国界性,宗教的世俗化、现代化运动,宗教民族主义运动,宗教歧视性政策与行为,宗教精英以及宗教国际环境的变化等社会元素密不可分。然而以文化主义与理性主义结合的视野来看,宗教在很多时候只是国际政治、民族国家以及宗教团体三个层面中的冲突各方用以进行内部动员和利益争斗的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宗教只是族群冲突的"替罪羊"。  相似文献   

11.
许彩丽  吴必康 《学海》2006,(3):69-75
耗费了无数人心血的《北爱尔兰和平协议》终于达成,但是北爱人民并没有享受到随之而来的和平。本文从分析北爱宗教分裂和宗教歧视的现状入手,通过对冲突化解理论的剖析,指出在北爱这样一个宗教严重分裂的社会,没有宗教的宽容精神,就难以实现社会的真正和解以及和谐。  相似文献   

12.
刘成 《学海》2012,(1):22-26
身份及其敌人形象的形成具有非常复杂的因素,一旦形成往往成为一种固化的存在。但它们不是天生不变的,可因环境变化和互动发展而进行社会重构。暴力冲突或对抗造成了彼此间的敌意,而这种敌意又排除了改变身份和宽容对方的可能性。和解是一种相互依存的思想和力量。我们应该寻求某种新的方式进行谈判和化解冲突,使我们自己的身份得以伸长,从而更能宽容他人的身份。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在批判地继承了契约主义与古典经济学思想的基础上,认为只有代表特殊利益的市民社会上升为代表普遍利益的政治国家才能克服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的矛盾。早期马克思停留在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二元分离的语境中,并借用费尔巴哈的思想提出了对黑格尔方案的批判,但仍没有找到解决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分裂的现实道路。新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所揭示的"政治国家复归于社会"的思想从根本上解决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分裂的难题,实现了国家观的革命。  相似文献   

14.
东亚中产阶级的政治参与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燕 《学海》2004,(2):127-131
本文论述了包括韩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在内的东亚四个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中产阶级政治参与问题。中产阶级的利益明显地依附于政治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 ,他们在意识形态倾向上表现得既保守又激进 ;加之自我利益和机会主义的价值取向 ,从而在关于民主和政治的不同观点上 ,扮演着“摇摆的”和“情境的”角色。目前 ,中国正处在独特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转型期 ,同样面临着国家的强大干预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外部力量推动 ,分析东亚中产阶级的政治参与对理解我国中产阶级的政治取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冯仕政 《学海》2014,(3):46-68
毛泽东的两类矛盾学说一直是当代中国社会冲突治理的指导思想。从历史上看,该学说在实践中有平和、暴烈和柔弱等三种反差极大的表现。本文致力于将这些表现统一起来解释,以探寻该学说在实践中发生变异的规律。本文认为,中国政治体系构造和运作的基本逻辑是人民政治逻辑。基于该逻辑,国家一方面享有极大的专断权力,另一方面对政治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这使国家对权力的行使具有显著的策略主义特征。两类矛盾学说在实践中表现出的平和、暴烈和柔弱等三种面相,虽然差异极大,但本质上都是人民政治逻辑在不同政治形势下的具体展现,即都是国家以人民政治逻辑赋予的专断权力为基础,再斟酌具体的政治形势予以策略性调整的结果。在当前,如果不注意反思和克服人民政治逻辑的固有局限,中国的社会冲突治理将难以走出革命复生革命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展开以及原苏联东欧地区的政治转型,许多学者基于以往的历史经验开始关注转型国家的民主巩固问题.以Linz为代表的学者首先提出了宪制选择与民主巩固的话题,认为议会制更加有利于民主巩固,而总统制则是导致许多国家民主崩溃的制度根源.其他一些学者则对此持异议,认为与特定的制度安排相结合,总统制也能够实现民主巩固.还有一些学者则提出了总统制与议会制之外的第三方选择,即混合制.伴随着学术探讨的深入,许多学者也开始强调民主巩固的制度外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国家规模、地理位置、历史政治遗产等.民主巩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面对着不可选择的外部因素,政治行动者更应该发挥能动性,建构一套更加有利于民主巩固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学早期差异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影响中西医差异的基本因素1 1 政治、经济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水平是医学发展的社会基础 ,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医学发展的方向 ,从根本上决定着医学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5千年来中国和欧洲的政治、经济发展都不平衡 ,其高峰期和低谷期分别出现于不同的时间座标点 ,形成了两条不同的发展曲线 ,这两条曲线是不平行的 ,甚至出现强烈的反差 ,使中医与西医发展的社会基础不但有东西方之间的地域性差异 ,而且有发展阶段的时代性差异 ,这两方面的差异交织在一起 ,形成了中西医差异中与社会历史密切相关的那些特点。人类社会历史迄今经历的基本…  相似文献   

18.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印尼的萨拉菲主义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宗教运动。然而,印尼的萨拉菲运动不是铁板一块,由于内部冲突和对教义的不同解释,分裂为不同的派别。也门派主要从事非政治性的宣教活动;行动派以非暴力方式进行政治活动;"圣战"派则以"圣战"为名从事暴力和恐怖主义活动,目标是在印尼建立伊斯兰国,对印尼社会和地区稳定都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9.
革命概念说明,尽管韩国赶上了发达国家,但是在最基本的身份体系及其相关观念上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这种身份体系及其相关观念同现代社会普世价值之间的碰撞与冲突,是韩国政治混乱的深层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意识形态在韩国具有特殊性,这就是它暗含着仇恨,而这一点又与其他因素相结合,使得在不同政见者之间发生的政治行为很难以平等和坦诚的理性讨论来进行。而且,这里的意识形态与因革命缺失而得以维系的身份体系所造成的先入之见,以及只顾自己利益的立场结合在一起时,公正、宽容、民族和国家等更根本的利益很容易被丢弃在一旁,由此政治就堕落为三流。而三流政治,其实是在重建国家的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荣霞  陈晓律 《学海》2014,(1):192-196
医改是奥巴马总统上任后最重要的国内政策之一,但围绕奥巴马医改法案所引起的争议不断,并导致两派政治势力的对抗不断升级。奥巴马的《医改法案》加剧了两党的预算之争,成为美国政府一度停摆的最直接原因,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美国政治一些新的特点。本文试图从思想意识形态的分裂、经济利益的驱动等多个角度探讨这场政治对抗背后的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