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一国两制”构想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一国两制”构想的根本立足点是“一个中国”的原则 ,它对规范两岸关系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面对两岸形势的新变化 ,我们要坚持以和平统一的两手策略对付台湾岛内分裂势力反对统一的两手伎俩。一方面通过和平谈判、发展两岸民间交流等形式“促”台统一 ;另一方面作好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准备 ,“逼”台接受和平统一的方案。我们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成为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
<正>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地区的现代化比大陆要早一拍,在20世纪60年代就实现了经济起飞,而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与世界上其他地区相比,台湾与大陆在文化和种族上都有着更密切的关联,所谓血浓于水。正因于此,在很多方面,台湾都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资源,对于今后我们如何发展儒学,同样亦不例外。晚近,伴随两岸学  相似文献   

3.
《原道》2015,(2)
1月24日,台湾儒家学者李明辉先生接受媒体专访,直斥"所谓的‘大陆新儒家',主要是以蒋庆为中心,包括陈明在内的一小撮人的自我标榜",这一评判引发了大陆学界的持续争鸣。曾亦、干春松、白彤东、唐文明等大陆儒学研究者纷纷作出回应,指出"港台新儒家"对传统中国政治肯定得太少,未必切近大陆现实,儒学复兴需要代际接力。此外,清华大学也举行了"港台新儒家与大陆儒学发展方向研讨会",赵广明、黄裕生、赵法生、李存山等西方哲学、宗教学、中国哲学方面的专家借此对蒋庆先生的"政治儒学"展开了评议,指出大陆儒学必须面对西方的挑战,做出自己的合理解释。蒋庆先生作为此次事件的风暴眼,他会对此作出怎样的回应?新浪历史有幸专访了阳明精舍山长蒋庆先生,以下是专访实录,《原道》特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30年代,冯友兰与维特根斯坦两位哲学家一次"意味相投"的交谈和对"不可说的"东西的浓厚兴趣,把我们的视野锁定在"不可说的"问题论域上。冯友兰要用"负的方法""讲"出"不可说的"形而上学世界,而前期维特根斯坦则以"沉默"的方式待之。我们认为,前期维持根斯坦的"不可说"论是建立在西方哲学传统的"客观实在"基础之上的,而冯友兰"负的方法"是建立在中国哲学传统的"体验的存在"之上的。这也意味着,是否承认"体验的存在"的本体论意义上的合法地位,将决定着冯友兰与前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不同路向以及所彰显出的中西哲学精神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杨伟民 《学海》2012,(2):67-73
本文根据吉登斯的有关理论,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关系的变化及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现代社会的本质和推动其形成的基本要素,就是社会关系从地方性的场景中"挖出来"并在无限的时空地带中"再联结"。而目前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多数人已经从地方性的场景中"挖出来"了,但是并没有适当地"再联结"起来,因此,整个社会缺乏一种必需的"我们"意识。现代性的"再联结"需要社会工作者发挥积极作用。这是中国大陆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主张罗尔斯式政治自由主义的人认为,政治决定的作出需要建立在所有公民都能合情合理接受的基础上,也就是需要满足公共理性的要求。在这一要求背后蕴藏着一个更根本的道德基础,就是“对人的平等尊重”的道德原则。这一道德原则的重要性在于其呈现了综合学说的最低限度内容,因此它能被所有合乎情理的公民共享而超越了合理价值分歧对于综合学说在政治辩护中的排斥。同时,这一道德基础也足以产生实质的公共理性的要求,这需要我们看到真正的对人的平等尊重是一种内容独立而相互承认的尊重。  相似文献   

7.
为推动两岸伊斯兰教界的交流与合作,在2004年中国伊斯兰教协会访问团成功首访台湾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中国伊协向台湾中国回教协会发出邀请,诚请台湾伊斯兰教界访问大陆。经过一番准备,台湾中国回教协会访问团一行8人于2005年5月22日至31日对大陆进行了为期10天的友好访问。这是中国回教协会自1949年随国民党政府迁往台湾56年来首次组团访问大陆,是连战、宋楚瑜两位先生成功访问大陆之后首个来自台湾的伊斯兰教界代表团,因此意义非同寻常,倍受各方面的关注与重视,大陆各族穆斯林群众和伊斯兰教界人士热情欢迎来自台湾的教胞。鬓毛已衰重踏…  相似文献   

8.
<正>元月20日至27日,以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信阳为团长的大陆道教界一行13人,赴台湾参加了在辅仁大学举行的两岸全真交流会及台湾全真总庙落成剪彩盛典。1月22日,第一届两岸全真宗教交流座谈会在台湾辅仁大学济时楼举行。座谈会由辅仁大学宗教学系主办,辅仁大学宗教学系台湾民间宗教学术中心、台湾全真教蓬莱仙馆协会、中华宗教关怀教育推广协会承办,台湾全真仙观协办。黄信阳副会长作了《全真道在大陆的当代发展及其思考》主题演讲,论述了全真道发展应该抓住传统文化复兴这一  相似文献   

9.
《法音》2016,(10)
正本刊讯9月5日至11日,由慧传法师率领的台湾"中华人间佛教联合总会"代表团一行180人在大陆参访。9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在北京会见代表团一行。张志军对台湾"中华人间佛教联合总会"积极参与两岸交流、促进两岸民众融合给予肯定。张志军指出,在两岸关系和两岸交流中,要讲"缘"、"福"、"愿"三个字。"缘"是两岸同胞同根同源之缘,两岸宗教和民间信仰法乳一脉之缘。"福"是要珍惜过去八年来之不易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愿"就是希望两  相似文献   

10.
2002年2月23日,大陆和台湾两岸佛教界的又一次殊胜因缘由此开始——这一天,应台湾佛教界邀请、中央政府批准,陕西法门寺出土的佛宝、国宝佛指舍利,被正式运往台湾,供台湾佛教徒瞻礼、膜拜……在赴台过程及随后几天在台湾的种种故事,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11.
曙正 《法音》2012,(1):61-62
本刊讯应台湾中台禅寺惟觉法师邀请,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为团长的大陆佛教代表团一行60人,于2011年12月30日至2012年1月2日赴台湾,出席了由中台禅寺举办的"2012海峡两岸和平祈福法会"。大陆佛教代表团于12月30日抵达中台禅寺,受到惟觉长老等的热烈欢迎。在当晚举办的围炉欢迎晚宴上,代表团顾问、国家宗教事务局外事司郭伟司长说:"时至岁末年初,在这个家人团聚的日子里,海峡两岸共同发起并举办和平祈福法会,祈祷两岸和平、世界和谐,实乃因缘殊胜。"她还指出:"希望两岸佛  相似文献   

12.
何欣 《天风》2005,(6):44-45
五月,正值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来大陆访问,海峡两岸激荡着和平的热情。此次记者随上海VMCA访问团参加台南YMCA50周年庆典活动,并在第一时间,与台湾教会的弟兄姊妹,分享和见证了两岸关系史上这一重大事件。现为台湾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室顾问的欧阳家立弟兄,在台湾完成了读书、事业成长之路,由于与内地商贸的原因,他对两岸共生共荣的迫切性与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近年,他常往返于两岸之间,在今年年初金陵协和神学院江宁新院的奠基典礼上,他专程赴宁代表公  相似文献   

13.
谭安奎 《现代哲学》2007,106(5):99-104
政治自由主义试图将其正义观念塑造为纯粹"政治的"观念,而不能是完备性的"道德的"观念。但任何规范性的正义观念似乎都不能不是道德的,这就形成了政治自由主义所面对的一个最根本的悖论。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政治自由主义要克服这一悖论,必须寻求一种具有自主性的规范性政治概念。此外,政治自由主义把公民的两种道德能力当作理论前提,同时强调道德化的公民美德,这两个因素都加深了这一悖论。通过解释和分析这两种因素所带来的理论难题及其原因,文章认为,"政治的"自由主义之所以难以抹去"道德的"面纱,其根源在于政治在自由主义价值系统中的处境。  相似文献   

14.
<正>一、台湾穆斯林的历史台湾穆斯林人口主要聚居在台北、桃园、台中和高雄。追溯台湾穆斯林的根源,大多认为台湾现在的穆斯林多数是在1949年前后受国内战争影响而前往台湾避难的人,包括军人、公务员和教师等及其家眷子嗣和随从等。文献记载,当时身为中华民国国防部长的白崇禧和军事将领马步芳等官员等一行两万多人移居台湾。严格说来,这应该是穆斯林入住台湾的第  相似文献   

15.
台湾学者的文化省思徐远和5月14日至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北京大学哲学系与台湾大学哲学系、政治大学哲学系、联合报系文化基金会在台北联合举办了“传统中国文化与未来文化发展学术研讨会”。大陆11位学者首次组团赴台参加了会议,并与台大、政大17位学者共同作为主讲人,发表了28篇论文。与会学者多达250余人。此次会议备受台湾各方面的关注,普遍认为,五个举办单位在两岸研究、教学和新闻方面颇具代表性、权威性;这是两岸哲学界首度就中国文化问题联合召开的高层次的大型学术会议,将对两岸学术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联合报系文化基金会执行长邵玉铭教授评论说:“这次大型学术研讨会从哲学角度来反省文化问题,可谓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里程碑。”以往,大陆哲学界比较重视港台当代新儒家思想的介绍与研究,而对其他学术派别的观点一般未予注意。此次赴台,通过会内外与各大学哲学系师生的广泛接触,耳闻目睹,加深了对台湾哲学界的了解。据介绍,40余年来,台湾哲学界形成了三大哲学派别,即当代新儒家学派、士林学派(亦称天主教学派)和自由主义学派。台大和政大学者在这次会议上发表的论文,主要反映了士林学派在传统文化与未来文化发展问题上的基本观点。下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西方批判理论中,霍耐特的"承认"理论与朗西埃的"平等"学说共同致力于社会批判,但两者在批判方法、价值原则与政治路径上存在着分歧与争论。霍耐特主张以社会哲学方法分析病态社会,朗西埃则认为应当以歧义理性认识社会。霍耐特坚持平等从属于自由,从自由出发构建获得承认的社会条件;朗西埃则主张将平等作为正义的核心,通过实践平等来扰乱并中断治安秩序,在重构政治的过程中实现解放。两者关于"承认还是平等"的争论,再次凸显了"在感性生活与理性原则的偏离之中如何实现解放政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郝经“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也”主张的理论基础,是儒家传统的“用夏变夷”、“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的华夷观,而这一主张的提出,又是对儒家传统华夷观的具体应用和进一步发展。郝经一生从事的主要政治活动,一是呼吁蒙古统治者“行中国之道”,从而为其在中原的统治提供合法的理论依据;二是敦促南宋王朝承认蒙古“中国之主”的合法地位并采取合作态度,以避免生灵涂炭和南宋王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18.
五大宗教在台湾的传播与大陆关系密切,两岸宗教关系源远流长。现按各个宗教分别介绍如下。 一、佛教 台湾佛教源自大陆,主要来自福建。大陆(特别是福建)佛教与台湾佛教的往来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明末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随着移民热潮,往台湾定居的福建人中有许多是佛教徒,他们在台湾建寺并举行各种宗教活动;第二个阶段是清初至近代,当时许多僧人因在台湾受戒有困难,纷纷赴福建鼓山涌泉寺等大丛林受戒,许多闽地僧人也纷纷应邀赴台讲经弘法;第三阶段是台湾光复后的1945年到50年代初,这一时期大陆的一批僧人入台定居,…  相似文献   

19.
"否定性行动"是行动哲学中备受争议的一个概念,争议主要集中于其合法性。针对"‘否定性行动’是否为行动"这个问题,行动哲学界形成了以赖尔为代表的否定派和以摩塞尔为代表的肯定派。否定论者认为"否定性行动"不具备行动的根本特点,从而不是行动,因而是不存在的;而肯定论者不仅承认"否定性行动"的存在性,他们甚至把它看作一种正行动。分析与比较两派的观点可以发现,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承认否定性行动的存在性是否会带来某些无法接受的理论后果"。由此可见,"否定性行动"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概念界定问题,它从本质上关系到对于"什么是行动以及如何解释行动"这个行动哲学基本问题的解答。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海峡两岸佛教界正在共同热切地关注着一件大事因缘: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由中国佛教协会出面组织,大陆著名古刹南京灵谷寺将珍藏多年的镇寺之宝──唐玄顶骨舍利,分送台湾玄大学安奉。这是一件令两岸佛教信众欢喜赞叹的盛事,因为这不仅充分体现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满足了无数佛教信众的感情需要,而且再次传达了两岸佛教界植根于相同的血缘法缘、要求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共同心声,必将在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唐代玄法师既是中国佛教徒千秋万世崇奉的高僧,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