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语》中的“诚”与“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论语》中 ,“诚”字凡 2见 ,“信”字凡 3 8见 ,诚、信连为一词组者未见。“诚”字 2见 ,一为《颜渊》篇“诚不以富 ,亦祗以异” ;一为《子路》篇“诚哉 ,是言也”。这两处“诚”字或做副词或做动词 ,都可解做真正、真实 ,无一做德目解者。“信”字的情况比较复杂 ,有做动词解者 ,如“朋友信之” (《公冶长》) ;有做副词或形容词解者 ,如“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宪问》) ;但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德目出现 ,其例甚多 ,不胜枚举。大致说来 ,“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 ,其主要含义和适用范围是 :(1 )言说真实无妄 ,重然诺 ,如“与朋友交 ,…  相似文献   

2.
<正>一、前言王弼易祖尚费直,历代学者多同此论。《汉书·儒林传》言费直治《易》"亡章句,徒以《彖》、《象》、《系辞》十篇文言解说上下经。""徒以《彖》、《象》、《系辞》十篇文言解说上下经"表明的是费氏解《易》不同于汉易诸家之师法:以且只以《十翼》解《易》或曰以传证经。"亡章句"一语清儒王鸣盛以为:"直未尝自为书以传,解经者乃口说其义耳。"~(1)可见费易原无章句,惟依经本口传其说。后世所辑费氏易注  相似文献   

3.
<正> 1.《语丛》一云:“凡物由妄生。”整理者注释云:“裘按:此语又见一。四号简,妄作望,字在此疑读为亡(无)。”今按:字不应读为“亡”,当从一○四号简,读为“望”。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云:“凡见者之谓物。”望、见义通,《广雅·释诂》一:“望,视也。”《说文》云:“见,视也。”“见”有“感知”之义,《淮南子·修务》云:“而明弗能见者何。”高注云:“见,犹知也。”《淮南子·览冥》云:“昔者雍门子以哭见于孟尝君。”高注云:“见,犹感也。”故简文云:“凡物由望生”者,言存在生于人之感知。  相似文献   

4.
<正> 《易·彖传》云:“圣人以神道设教。”高亨先生在《周易大传今注》中解曰:“……圣人……以神道设教,教人信神。”在对这一段传文的意思进行整合的时候,高先生总结出如下三条:“一、指出统治者迷信神道,可以感染臣民;二、曲解自然规律,以证明神道之存在;三、力言以神道设教有麻醉人民之功用。”(见该书第214页)高先生的意思可归结为如下两点:一是“神道”的“神”是指超乎于自然规律之外的主宰。二是“以神道设教,是教人信神”。今人在使用这一条史  相似文献   

5.
孔子与瞽者     
《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见齐衰、瞽者 ,虽童子必变。”这一记载本之《论语》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 ,见之 ,虽少必作 ;过之必趋。”(《论语·子罕》)“(孔子 )见齐衰者 ,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 ,虽亵必以貌。”(《论语·乡党》)何谓“瞽” ?为什么孔子特别尊敬“瞽者” ?《论语》郑笺云 :“无目眸谓之‘瞽’ ,有目无眸子谓之‘瞍’ ,有目眸而无见谓之‘蒙’。”“蒙”、“瞽”、“瞍”统称为“瞽” ,即今所谓盲人。注疏曰 :“齐衰者 ,穿着孝服的人 ;冕衣裳者 ,大夫 ;瞽者 ,盲人。夫子见此三种人 ,虽少 ,坐则必起 ,行则必趋 ;…  相似文献   

6.
尹振环先生撰文《论〈老子〉需要验之出土文献与历史》 (见《哲学研究》 2 0 0 3年第 1期 ,以下简称“尹文”) ,对拙作《老子道论价值取向辨略》 (见《哲学研究》 2 0 0 1年第 6期 ,以下简称“《辨略》”)提出商榷 ,其以“验之出土文献”、“验之历史”置辞 ,断言老子学说为“政治哲学” ,指摘拙论对老子道论之价值取向的辨说乃是“远离了”《老子》一书的“主题”。现扼其要 ,简答如下 :1 .老子虽曾为“周守藏室之史” ,但终于“自隐”而做了隐者。《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谓 :“老子 ,隐君子也” ,又谓“老子修道德 ,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相似文献   

7.
<正> 《周易》这部书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经》大约形成于殷周之际,《易传》则形成于战国后期。从《易经》到《易传》的历史发展长达七八百年之久。《易传》解经与《易经》原意往往相去很远,所以研究《易经》,应当以经解经,不是以传解经。《易经》可分为符号(卦画)与文字(卦辞、爻辞)两部分。符号部分又可分为二:一是“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  相似文献   

8.
写在前边的话 张中是我国明朝末年著名的伊斯兰经师和学者之一,迄今人们知道他有过三部译著,就是《“克理默”解启蒙浅说》(又名《“克理默解》)、《“以麻呢·穆直默勒”启蒙浅说》(又名《“以麻呢”解》、《归真总义》)和《四篇要道补注便蒙浅说》(又名《四篇要道译解》)。其第一部即《“克理默”解》,流传甚少,有人认为早已失传。 现在,这部一度湮没的重要译著,终于被再发现了,是最近青海省西宁市的一位  相似文献   

9.
[原文]1.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见《老子道德经·三十六章》)2.晋献公将欲袭虞,遗之以璧马,知伯将袭仇由,遗之以广车.故曰:“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见《韩非子·喻老第二十一》)[译文]1.想要收紧他,一定得暂且放松他;想要削弱他,必定要姑且使他强大;想要废除他,必然要姑且让他兴旺起来;想要取得他,必须姑且给予他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10.
清代易学大师李南晖著《读易观象惺惺录》(全套四册)于2006年1月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尊古而不泥古,崇贤而不惟贤,对前人研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新见;逐卦逐爻,逐字逐句,赜其源薮,寻其枝脉,原始要终,对《周易》经传文做出解释。其特点:(一)抓住理、气、象、数四个要素解易;(二) 认为河图数为《周易》之源;(三)全面绘制《周易》图象,坚持以图解经;(四)运用六爻旁通理论,疏通易理;(五)按易象解卦、爻、彖、象辞。《读易观象惺惺录》全套四册定价198元,有需要者,可与甘肃省通渭县水管所张叔铭先生联系。联系电话:13909325984。  相似文献   

11.
千百年以来广为流传的佛教经典,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大宝藏,也是整个人类文明的一大遗产。然而,由于佛典卷帙浩瀚而义理幽深,这又给初学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由复旦大学中年学者陈士强历时八年撰成的《佛典精解》,便是一部用来指导佛典阅读的实用性的佛学工具书。全书分为八大部,共汇解中国佛教文史类典籍226部2453卷,按部(大部)、门(相当于“章”)、品(相当于“节)、类(子类)、附(附见)五级分类编制。各大部收录的情况是:一、经录部,收录历代佛经目录和《大藏经》解题著作;二、教史部,收  相似文献   

12.
拜读黄克剑先生的《老子道论价值趣向辨略》 (见《哲学研究》2 0 0 1年第 6期 ;简称“黄文”)与孙熙国先生的《论老子对“道”的三重规定及其哲学启示》 (见《哲学研究》2 0 0 1年第1 0期 ;简称“孙文”) ,颇受启发。但深感不足的是缺乏对出土文献与历史的验证。尤其是汉墓帛书《老子》 (简称“帛本”)与楚墓竹简《老子》 (简称“简本”) ,是目前最接近祖本、最少失真的《老子》 ,它们对许多歧义往往有拨讹反正、一锤定音的功效 ,因而是论《老子》不可或缺之文献。如果只以今本为据 ,难免不偏离本意。所以不揣寡闻浅陋 ,陈述愚见 ,以就教于…  相似文献   

13.
<正>20世纪,穆罕默德·阿里的英文版《古兰经译解》对中国穆斯林学者翻译《古兰经》影响很大。王静斋、马坚所译的《古兰经》均参考了他的译本;时子周的《古兰经国语译解》是以穆罕默德·阿里和优素福·阿里的英文版《古兰经译解》互相参证译成;伍特公、哈德成、沙善余合译的《古兰经》也参照了穆罕默德·阿里的译本~(1);刘彬如、花汝舟的《汉译古兰经》,  相似文献   

14.
中等师范学校语文课本《语文基础知识》(第一册)(以下简称《语基》一册)中有两个自相矛盾的判断: ①汉字是表示语素的。(见《语基》一册第202页) ②琵、葫、嘀、匍等,也都是单音节,但不表示明确的意义,都不是语素。(见《语基》一册第239页)  相似文献   

15.
《约翰福音》1∶1在基督论问题上出现了自相矛盾的两个表述:"道(logos)与神(theos)同在"和"道就是神"。这一矛盾产生的原因可以认为是《约翰福音》自身的希腊和希伯来双重文化传统所导致的。在教父时期可以发现两种典型的解决这一基督论矛盾的模式,一种是以奥利金为代表的亚历山大里亚学派,通过理性,即寓意解经,调和矛盾;另外一种以奥古斯丁为代表,通过保留字面的张力体现信仰的超越性。这两种模式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分,一方面奥古斯丁对于奥利金的寓意解经有所继承,但是另一方面又用在先的信仰超越了理性调和主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经传研究·关于《周易》的作者问题」’金景芳(1.1)读帛书《周易)连劲名(1·8)《周易》盔法原无“之卦”考〔美〕夏含夷(1·15)《杂卦》不杂说王兴业(1·20)《杂卦》论萧汉明(2·24)《三坟易》卦序初探王兴业(3.21)从观象系辞说到《乾》卦之取象刘正(3·34)谈《革》卦的解释和贡献喻周振甫(4·9)再论《周易》的形成及其理论特色王新春(4·40)河图洛书解常光明(全即)“利建侯,新解李衡眉(4.61)《易》的象、数、义、理一体同源论 (美)成中英(5.1)帛书《系辞》浅说 一养论揭传》的编纂夔通戛(。·ls)《周易·咸卦》解刘夭中(5·22)《周易·说…  相似文献   

17.
1983年秋山东古国史第二次学术讨论会上,笔者提交了题为《纪、(日其)(以下用其代)、莱为一国说》的论文(拙稿《纪、其、莱、为一国说》,《齐鲁学刊》1984年第1期),会上曾引起热烈讨论(史振东:《山东东部古国史学术讨论会举要》、《东岳论丛》1983年6期)。1986年5月山东古国史第三次学术讨论会上,又提交了论文:《再说纪、其、莱为一国》(拙稿《再说纪、其、莱为一国》见《管子学刊》1991年1期)。针对几点批评意见以及与拙说相左的主张进行讨论。会议期间承蒙郭克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个早产的胎儿。我决计把这篇并不成熟的文字抛到学术界,是因着两个不无衷曲的考虑:(一) 牟钟鉴①在他的《中国传统哲学的评价及其历史命运》(载《哲学研究》1986年第9期,以下简称《命运》)一文中,对我的《传统文化的封闭性及其时代特质》(载《光明日报》1986年5月26日,以下简称《特质》)一文提出诘难后,经由我的答难(见《哲学研究》1987年第9期文章《答牟钟鉴》),再次向我提出了诘难(见《哲学研究》1988年第9期文章《澄清与探讨》,以  相似文献   

19.
于光远同志在《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再认识》(见《哲学研究》1988年第3期,以下简称《再认识》)和《马恩严格区分“公有”与“社会所有”,不应都译成“公有”》(见《马克思主义研究》1988年第1期)两文中指出:共产主义所有制是社会所有制。笔者认为此论极是。但是,笔者又认为于光远同志对社会所有制的理解与马恩的论述相悖之处甚多。究其原因,于光远同志是以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就是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社会主义所有制就是共产主义所有制  相似文献   

20.
吴筠,字贞节。唐权德舆是《权载之文集》卷三三《唐故中岳道士宗玄先生吴尊师集序》(又见《道藏》本《宗玄先生文集》卷首,下简称《权序》)、《新唐书本传》(卷一九六)、宋高似孙《剡录》卷三《仙道》、陈耆卿《嘉定赤城志》卷三五、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八。贞节一作正节。见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下简称《仙鉴》)卷三七、宋陈葆光《三洞群仙录》卷六引《高道传》。又作真节,见宋俞琰《席上腐谈》上。案:作贞节是也。贞节正与筠字之义相协。作正节、真节者、乃贞之音近而讹。(编者注:清雍正帝名胤祯,避圣讳,真改为正。如“真定府”改为“正定府”。据史载:雍正晏驾后的第十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