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管子》书的法治思想牛力达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惨痛经历,中国人民从自己的政治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民主与法制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人们说,中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专制主义传统的国家,没有经过象法国革命那样的近代资产阶级民主的洗礼。这确实...  相似文献   

2.
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从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算起到今,已有三百多年发展演变史,至今已形成了相当完善严密的体制和运行机制,成为维护资产阶级专政隐蔽、精巧、成熟的政治形式.由于资产阶级各国的阶级力量对比、历史传统和民族状况等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因而其政治制度的一些具体体制,比如议会制度、选举制度、国家机构、政党制度和法律规范等,都有各自特点.就资产阶级国家政体形式、民主形式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最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3.
保罗与律法     
正"法律"~([1])一词的意义广泛,但是,它最常见的意义有两种。它可以是一个总称,指一整套规定,被一个国家或团体所认可,对其成员或任何处于其权限的人都具有约束力。因此,我们可以说国家的法律、联邦法律、州或省的法律、城市的法律等等。此类法律对居民和访客都有约束力。法律也有较狭隘的意义。从狭义上讲,它指一套法律体系中某一特别的规定(或"条例")。例如涉及汽车驾驶员的法律:某些国家要求驾驶员靠左侧行驶,而某些国家的要求是靠右侧行驶。无论狭义的法  相似文献   

4.
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证明,人类社会没有秩序是无法生存的。社会秩序靠什么来维持?原始社会主要靠道德及风俗习惯来维持;在阶级社会,主要靠政治、法律和道德来维持;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彻底消灭了,政治、法律都消亡了,社会秩序就主要靠人们自觉的道德习惯、纪律来维持。所以随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道德的作用将越来越大。目前,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秩序要靠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道德、纪律等共同维持。因此,在重视法制的同时,也要重视道德的作  相似文献   

5.
德法兼济天下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明确提出 ,这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如何理解这个基本方略 ?有人认为 ,依法治国 ,就是用法律来管理国家 ,人们的行为只要不违法 ,干什么都行。这种观点正确不正确 ?按照“十五大”的界定 ,依法治国 ,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 ,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文化事业 ,管理社会事务 ,保证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更换而改变 ,不因个别领导人的看法和注…  相似文献   

6.
儒教、宪政与中国:一个初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宪法与政治我们常说,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仅从法律的角度看,这一点意味着一个国家的其他任何法规、条例及更广义的规范(norms)都必须奉宪法为最高圭臬,就是说,作为在等级上低于宪法的法律或规范不能够与宪法相违背,否则就可以被合理地宣布  相似文献   

7.
试论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逻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国家实体已是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本世纪初,随着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给整个进步人类带来了多么令人激动的振奋和令人憧憬的希望;然而在其后的道路上,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却又经历了一波三折、进退起伏的发展,同样令人感叹不已;中国的社会主义也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在世纪之交,我们倒有可能冷静下来,理智地深入地思考一番关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问题,探究社会主义自身发展的规律,梳理社会主义历史轨迹的内在逻辑。这个任务无疑是极其艰巨的。任何个人的思索和看法都不过是一种尝试。而历史的规律往往…  相似文献   

8.
南斯拉夫是一个有鲜明特点的社会主义国家。对这样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国家的研究,应当是整体的、系统的,不仅要研究它的经济、政治、法律,也要研究它的哲学、历史、教育和文艺,这样既可以避免片面性,又可以加深对它的局部问题的认识。华主席在访南期间谈到:“南共联盟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从本国具体条件出发,建立和发展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三十多年来,你们国家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已经从一个落后的国家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农业国家”。华主席的这段话,就是我们研究南斯拉夫的指导方针。南共联盟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运用于本国的具体实践,从而成功地解决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则是我们研究南斯拉夫哲学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思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都一再证明,这个基本思想是完全正确的。然而,一些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宣扬“社会主义带来的只是失败”,  相似文献   

10.
资产阶级历来利用人权问题攻击无产阶级专政和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思想渗透,在最近几年的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它们更把资产阶级人权观当作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工具。在这里,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也发挥着一种特殊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它积极参与了资产阶级发动的这场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权攻势;另方面,它又以走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外的“第三条道路”自我标榜,既批评资产阶级人权观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权状况,又给它自己  相似文献   

11.
谈一谈形式逻辑管不管真实性的问题逻辑上一直有一些问题是在争论,不容易得到大家都能接受的答案,如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关系问题、形式逻辑管不管真实性的问题、辩证逻辑与唯物辩证法是一个还是两个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原都是互相联系着的,但在这里,却主要想单就形式逻辑管不管真实性的问题来谈一谈个人的意见。理论必须联系实际,是任何科学研究都不应忘记的一条原则。列宁早就给我们指出过,理论脱离实际是资产阶级学术观点中最基本的一个特点,也是为害最大的一种学风。最近,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在理论工作中展开了两条道路和两条路綫的斗争,所争的中心问题也就是理论研究要不要联系实际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后,肯定了理论必须联系实际以后,科学事业就获得了飞跃的进步和巨大的  相似文献   

12.
把平等打扮成天赋人权,这是资产阶级的杰作。民主、自由、平等、博爱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最有力的精神支柱和理论武器,也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喊得最响亮的政治口号。资产阶级正是高举这几面大旗登上自己的政治舞台并最终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的。 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的呼声曾起过积极的历史作用。马克思、恩格斯都充分地肯定了这一点。可是,为了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他们也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这种自由和平等观念  相似文献   

1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发表以来的半个世纪,被马克思摒弃了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有着某种程度的复活。似乎马克思主义和形形色色的人本主义都可以在以人为出发点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原则中找到“汇合点”。这是一种错觉,时代的错觉,理论的错觉。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有不可否认的历史功绩。但所谓人道主义在当代的“活力”,同它的先驱者相比,既不是代表新制度的朝霞,也不是妩媚景色的落日余晖,而是一种理论上的逆转。对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的各种不同政治倾向应该区别对待。但在理论原则上,我们应该坚持胡乔木同志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中的精辟分析,宣传和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反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4.
在目前道德问题的讨论中,有人说封建的忠孝有人民性,有人说封建的忠孝不能完全否定,无产阶级的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党、忠于社会主义事业和封建的忠孝有“历史继承关系”。我认为这种种说法都是错误的;这里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新人课题,值得引起人们重视。特别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西方垄断资产阶级企图通过“没有硝烟的战争”,来加紧实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前些时候,国内极少数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利用我们相当一段时期以来削弱  相似文献   

16.
资产阶级右派分子高唱着资产阶级的议会制,说什么“我俩应当学习资产阶级的议会民主”、“成立政治设计院,和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变成美国的上议院,来仿效资产阶级国家的议会民主”等等荒谬的论调。其实,只要揭开问题的本质,就可以明白资产阶级的议会制是怎样一回事了。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即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是近代历史的产物,是资产阶级革  相似文献   

17.
综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其经济发展的背后都有一种强大的人文力在作为支撑,这个力就是道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道德作为经济发展的内驱力和精神支撑的作用日益彰显.  相似文献   

18.
在对待宗教问题上,人们的态度差异很大,但基本上可以区分为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两大类,于是就有了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之间的关系问题。正确处理信教与不信教群众之间的关系,事关社会稳定,从而也就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我国各类社会关系中,信教与不信教群众之间的关系是不应被忽视的。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个问题,先考察一下西方国家这方面的情形,是十分有益的。西方国家都有着深厚的宗教传统,长期的宗教封建专制,使西方人对宗教迫害有着切肤之痛。因此,新兴资产阶级首先在世界上提出了宗教宽容、宗教…  相似文献   

19.
<正> 中国进入近代社会以后,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兴起了一股反孔批孔的思潮。其间,以戊戌维新、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三个时期的反孔思潮声势最为浩大,而且一次比一次高涨,一次比一次深入。可以说,反孔思潮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是同步的。每一次反孔思潮的兴起,都是一场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给社会各方面以强烈震撼,影响极为巨大深远。一任何一个社会思潮都不是偶然发生的,也不是突然发生的。反孔思潮也如此。孔子创立的儒学作为一种思想理论体系,其兴衰最终只能从它与社会存在的关系,从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变动来说明。儒学随着奴隶制的崩溃、封建的产生而创立,随着封建制的发展而兴盛,又随着封建制的没落而衰微。  相似文献   

20.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法制和汉民族法制一道走过几千年发展的历程,少数民族的法律文化曾在中华法律文化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可以说,中华法律文化是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法系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各民族法律意识和法律原则、法律制度长期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