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业不良学生类型与特点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该研究运用Q聚类分析对上海市区1480名初中预备班学生的能力和个性特征进行分类研究。结果发现1480名被试中存有心理发展水平不同的六个主要类别,这些类别与学生学业成绩的优劣关系密切。同时,353名差生可分为四个主要类型:即,暂时性困难学生、能力型困难学生、动力型困难学生和整体性困难学生,不同类型的差生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为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制定有效的教育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学困生关于材料特征的元认知知识与应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伟健 《心理科学》2004,27(3):664-668
本研究以62名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差生或学困生)和63名优生为被试,采用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对优差生的阅读元认知知识及其应用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优生对材料组织特征的元认知知识水平显著高于对词汇难度特征的元认知知识水平,而差生不存在显著差异;(2)九年级学生对材料组织特征的元认知知识水平显著高于词汇难度特征的元认知知识水平;其他年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3)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优生进行时间分配的人数显著多于学困生;学习困难学生的元认知知识与元认知控制的联系显著弱于优生。  相似文献   

3.
学习困难学生排除理解障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62名学习困难学生和63名优生为被试,以回视作为阅读元认知调节的指标,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排除理解障碍策略的应用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学习困难学生的回视可分三种类型,即记忆型、理解型和检查型回视;(2)在有无元认知回视上,优差生之间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优生具有更多的元认知回视;(3)元认知回视组的成绩十分显著地优于记忆型回视组及无回视组。  相似文献   

4.
主要探讨了小学优生与差生在完成系列回忆记忆任务时出现错误的发展情况。实验以小学一、三、五年级的学生作为被试,每年级优生与差生各10名。以普通(不形似,不近音)、形似和近音三种类型汉字为实验材料,要求被试按材料呈现的顺序进行回忆。结果发现:在完成系列回忆任务时,小学生表现出四种错误类型,错误率从高到低依次是:移动错误、遗漏错误、侵入错误、重复错误。每一类型的错误率都是优生显著少于差生。研究还发现四种错误受材料特点的影响,即各年级小学生错误率从高到低近音字、形似字、普通字。  相似文献   

5.
目标定向与进步反馈对优差生写作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伟健  李锋盈 《心理科学》2003,26(6):1086-1090
本研究以24名优生和24名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差生或学困生)为被试,通过实验探讨了目标定向与进步反馈对优差生写作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1)目标定向和反馈对优生的写作成绩影响不显著;(2)在成绩目标定向时,接受进步反馈的差生其作文成绩显著优于无进步反馈的差生;在掌握目标定向时,进步反馈对差生的影响不显著;(3)在无进步反馈时,掌握目标定向的差生其写作成绩显著优于成绩目标定向的差生;在给予进步反馈时,目标定向对差生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是对小学生有意注意警觉性的实验研究之一,选定了一定数量的三年级优、差生做为被试,主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成就和有意注意警觉性的关系以及某些因素对优、差生注意警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①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成就同有意注意的警觉性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说明有意注意警觉性是鉴别优、差生的重要指标之一,②及时反馈和奖励是改善优、差生特别是差生的警觉性的有效方法,而且对于不同的刺激形式有一定的迁移作用。③优、差生有意注意警觉性随目标刺激在时间上的不确定性的增加而下降,但下降的趋势是有所不同的。  相似文献   

7.
学习困难学生阅读理解监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62名学习困难学生和63名优生为被试,采用错误觉察技术对优差生的阅读理解监视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对内部不一致与外部不一致的觉察能力,学习困难学生显著弱于优生;(2)外部不一致觉察水平与基于理解自信度评价的理解监控水平之间有显著的相关,但方向不一致;内部不一致觉察水平与基于理解自信度评价的理解监控水平之间相关显著,且方向一致。  相似文献   

8.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和普及,超文本也开始逐渐成为人们阅读和学习的主要信息呈现方式。为了深入地了解大学生在超文本环境下的自我调节学习特点,采用口语报告的方法,使用修订的自我调节学习的过程模型对75名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文本学习环境中大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表现出对目标、区分有效信息、时间分配、选择新的信息资源、对情境的利用等过程的使用偏好。优生在目标、学习判断、略读过程上的使用率显著高于差生,差生在求助和无效搜索过程上的使用率显著高于优生。超文本学习环境下大学生自我调节学习存在着过程使用偏好,优差生在自我调节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使用偏好。  相似文献   

9.
初二学生解几何应用题策略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锦坤  连榕 《心理科学》2007,30(2):320-324
运用作品分析法对60份初二优秀生、中等生、差生的第一学期数学期中考试卷进行分析,发现初二不同学习水平学生解数学应用题时表现出不同的解题策略类型:优秀生的解题策略属于“俯瞰型”;中等生的解题策略属于“经验型”;差生的解题策略属于“盲试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A型行为问卷对70名医学系和法医学系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了对照性测试研究。结果显示:学习成绩与A型行为有关。学习成绩优秀生大部分属于A型行为类型,与学习成绩差生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行为因子中,时问紧迫感强是奖学金获得者们最为突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心理咨询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改善和提高了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本文旨在加深对心理咨询含义的理解。首先对心理咨询的涵义做了探讨,进一步分析了心理咨询助人的含义,分别从心理咨询助人的基础,助人的方式,助人的目标做了阐释。最后探讨了咨询师的价值观与方法论对心理咨询可能产生的影响。心理咨询是心灵层面的沟通,通过体验关怀,达到来访者的心灵成长。咨询师对心理咨询的本质理解以及不同的咨询价值观和方法论都对心理咨询起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3.
14.
自我描述问卷上海常模的修订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国鹏  朱晓岚 《心理科学》1997,20(6):499-503
自我描述问卷是一种在国际上被广泛运用的自我概念测量量表,为了使我国的教育和医务工作者也能使用这种测量工具.我们对其进行了引进和修订.并初步制定出上海常模,从试用的结果来看.对我国6-12年级的初高中学生非常适用。分数的分布里常态.对测验结果作各种心理测量学的分析,信度指标:a.全量表的内在稳定性各年级在.92-.96之间,各分量表的内在稳定性在.66-.9文之间。b.各分量表的重测信度为.56-.75.效度指标:a.各分量表之间的相关较低,b.同质性很好,C.三个学业自我概念分量表与学习成绩间有很高的正相关,鉴于以上这些结果,该量表在中国中学生中使用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汉字整体和笔画频率对笔画认知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考察笔画在汉字认知中的作用,探讨了汉字整体和笔画频率对笔画认知的影响。结果表明:(1)和部件识别类似,笔画认知存在着显著的字劣效应:识别汉字中的笔画比识别单独呈现的笔画反应时明显地长,错误率也大幅度增加,显示了汉字整体对笔画认知的抑制性影响。(2)识别汉字中的笔画的反应时也受背景汉字笔画多少的影响。识别少笔画汉字中的笔画比识别多笔画汉字中的笔画容易。(3)笔画频率对笔画认知也有重要影响,频率高的笔画比频率低的笔画容易识别  相似文献   

16.
17.
18.
Manuel G. Doncel  S.J. 《Zygon》2004,39(4):791-800
Abstract I comment on moral and theological aspects of human technology, which I consider as an evolutionary moment of our cultural and genetic variation. It is an important moment both scientifically and theologically. Starting from Philip Hefner's theological program of the human being as created co‐creator, I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limitation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human being as a created agent and the possibilities and ideals as a co‐creator. I develop the idea of the kenosis (self‐emptying) of the Creator, which as the root of God's love principle should be reenacted by the created co‐creators. I analyze elements of this kenosis presented by Jürgen Moltmann in relation to creation and eschatology.  相似文献   

19.
20.
笔画复杂性和重复性对笔画和汉字认知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采用笔画识别和词汇决定的方法 ,对汉字笔画认知和笔画在汉字认知中的作用作了考察。实验一探讨了汉字笔画自身的复杂性对笔画认知的影响。结果表明 ,笔画自身的复杂性对笔画认知无显著影响 ,识别简单笔画和识别复杂笔画的反应时与错误率无显著差异。实验二考察了笔画的重复性对汉字认知的影响。结果表明 ,汉字认知中存在笔画重复性效应。笔画重复较多的汉字比笔画较少重复的汉字识别时间短 ,错误率亦低。整个实验结果支持笔画是汉字加工的基本单元的假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