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宋以后北方的敦煌地区佛教文化逐渐衰落,与“十王信仰”相关的图像研究素材渐渐消失;在蜀地,以南宋大足宝顶山大佛湾石刻“地藏与十佛、十王、地狱变”龛雕刻群为代表的“十王信仰”美术史研究素材,以大足为中心向外绵延;在南方,两宋时期以宁波为中心的中国对外海域交流繁盛。“十王信仰”作为一种宗教文化,通过江南的港口城市宁波,经由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日本和韩国,被整个东亚地区广泛接受且衍生出各自的地域特色,因此现在可以通过对那些在中国已侠失却东传到日本、韩国并保存至今的宁波佛画《十王图》的研究来还原“十王信仰”在两宋时期中国南部地区的发展状况。宁波绢绘《十王图》的成画年代与大足石刻接近,通过两个不同地域“十王”图像材料的比对,能够对蜀地“十王”和敦煌“十王”的传承关系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2.
地藏信仰在三国时期传入朝鲜半岛,新罗时期达到极盛,高丽、朝鲜时期延续不断,直到当代。韩国佛教中地藏菩萨图像十分丰富,现存较好的地藏图像既有少量的雕塑作品,又有大量的绘画作品,地藏独尊、地藏三尊、地藏与观音、地藏十王、地藏与阿弥陀佛、三藏图、般若龙船图、甘露王图等丰富题材表明了韩国地藏图像是在对中国地藏图像承续的基础上,经历了本土化的过程,最终形成了自已独特的地藏图像体系。  相似文献   

3.
《冥福请佛文》为福建霞浦县柏洋乡上万村周围所发现的大批摩尼教文献之一。该文献为法师在做道场时请佛之用,虽篇幅较小,但所请之神甚为庞杂,有摩尼教、佛教、道教、儒教和民间信仰的各种神祗,尤其是文书中所反映出来的佛教地狱十王思想,其内容与教煌等地发现的《佛说十王经》、《地藏十王图》有不少关联,堪称摩尼教在福建地区走向佛教化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三阶教文献以及其他资料的分析,可明确三阶教非常重视《十轮经》和地藏菩萨,但从整个三阶教体系看,《十轮经》仅是三阶教所引诸多佛教经律论当中的一部,在所有表达地藏菩萨重要性的表述中地藏菩萨都与其他佛菩萨并列,因此说三阶教专奉《十轮经》、专崇地藏菩萨其实是夸大了《十轮经》、地藏菩萨在三阶教体系中的地位。"正合礼忏地藏菩萨"应是指地藏菩萨适合第三阶末法众生礼忏,而不是说礼忏地藏菩萨是三阶教的礼忏法,其背后实质上反映的是三阶教与净土教的论争。三阶教与净土教围绕地藏菩萨或阿弥陀佛展开的争论主要表现在普修与别行、对根起行以及谁的功德大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北凉录中《大方广十轮经》"地藏赞佛偈"与玄奘大师所译《地藏十轮经》"地藏赞佛偈"译文的巨大反差,试论《地藏菩萨本愿经》中的"地藏大愿"是近代中国伪经思想的起源,其源于对北凉录《大方广十轮经》中"地藏赞佛偈"个别语句的误译,而这种错误是明代以后才被广泛传播的。  相似文献   

6.
十斋日补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十斋日的来源及地藏菩萨十斋日,法国学者苏远鸣与中国学者张总、王承文等已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他们于佛教对十斋日的具体接受过程还缺乏深入的考察。本文就此提出补说。认为:佛教徒对十斋日的态度经过了由拒斥到吸收的过程;在统治者推行十斋日,以及民众修习实践的压力下,十斋日在盛唐、至少是中唐时期已进入佛教经典,至少在中唐时期已被信奉者归之于佛教;佛教徒对十斋日的改造使其反而取代了道教十斋日,在民众信仰生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目前将敦煌遗书中的十斋日统称为《地藏菩萨十斋日》是不恰当的,后者乃《地藏菩萨本愿经》吸收十斋日所产生的结果,而它的称谓,似也应以写本中用得较多的《地藏菩萨经十斋日》为准。  相似文献   

7.
《五牛图》作为故宫博物院现存的珍品之一,被当代中国视为"镇国之宝",可见其价值不菲,艺术价值不朽。善书善画的韩滉传世的作品仅《五牛图》一幅,五牛从形态到品种各不相同,富有趣味。文章试着从《五牛图》的画面去探寻韩滉的创作心境以及画面背后的深意。  相似文献   

8.
正在张总研究员的著作中,有两部书是成体系并对当前学术界产生一定影响的,一部是《地藏信仰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另一部是《中国三阶教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可以说,当前的佛教学者无论研究地藏信仰或三阶教,张总的这两部著作可以说是"绕不过"的成果,一定要借鉴或参考。笔者发现,张总不惮劳苦地持续对某个领域钻研下去,其《中国三阶教史》从写作到出版,用了"超出原计划的三年  相似文献   

9.
我不是画家,但很有几位画家朋友,卢中见就是其中一位.我的书房里就挂着中见送我的两幅画,一是《韩愈品茗夜读图》,一是《东坡啖荔晨读图》(画题都是我自忖的).两位大文豪都在吃吃喝喝,但也都不忘记看书,既有生活情趣,又不失文化品位.我想这正是卢中见绘画艺术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寿玲 《美与时代》2023,(5):45-48
“满川花”是《五马图》中最具争议的一幅,它与其余四幅有较多差异。通过分析“满川花”题记、主题内涵以及设色三方面内容,认为此画虽非伪作,但也不是原作。原作已被好事者割走,并以李公麟其余时期绘制的“满川花”填补到其中,变成了现今的《五马图》。  相似文献   

11.
苏州博物馆二楼书画展厅内馆藏的国宝级文物墨竹长卷《元贤竹林七友图卷》(《七君子图》)长达十米,首次亮相展出,着实抢眼。此作由六位元代墨竹画名家赵天裕、柯九思(两幅)、赵原、顾安、张绅、吴镇的七幅图合卷合裱而成。卷中六人所绘之竹,虽形态笔法各异,但都以简洁的笔墨营造出了竹的清逸意境。此作堪称墨竹画中的无上神品,亦可说价值连城。  相似文献   

12.
《庐山图》是张大千在83岁时创作的山水巨作,也是张大千最后一幅山水画杰作.1981年7月7日《庐山图》正式开笔,1983年1月20日《庐山图》基本完成,历时一年半有余.《庐山图》气势磅礴,青绿水墨,辉映交融,畅快淋漓.是一幅中国现代山水画中最具创新精神,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3.
《法音》1986,(3)
1910年,日本学者小川琢治发表了关于深藏于日本西本愿寺,原为数百年前在朝鲜绘制的一幅稀罕的世界地图——《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使人惊异的研究报告。这是一幅1402年由朝鲜艺文春秋馆学士权近和左政宰何仑的舍人李荟将元代中国李泽民的《声教广被图》和释清溶的《混一疆理图》“合为一图”而成的大型地图。传至日本的是它的复本。二十年后,日本学者青山定雄多次发表文章,向学术界介绍这幅精确的世界地图。  相似文献   

14.
《内景图》与《修真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十年,道教中的两幅修炼图《内景图》(又名《内经图》)和《修真图》被高度评价,更有人考证其为丘处机及张三丰所画,图中藏有秘而不传的功法。然而,透过图中注文来源、选用诗句及所绘内容,即可考其创制年代及修炼含义。  相似文献   

15.
《明皇幸蜀图》是唐代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此幅作品融艺术性与纪实性为一体。其意义不止在于精湛的艺术表现力,还在于图像中记录了唐代天宝年间安禄山造反,兵陷长安,明皇(玄宗)幸蜀避乱,进入艰难险阻的秦川蜀道之地的景象,有着与文献同功的纪实效果,起到补史、证史的作用。当时作为随行人员之一的李昭道根据他的亲身经历创作这幅具有历史真实意义的《明皇幸蜀图》。  相似文献   

16.
《三才定位图》是宋代一幅重要的大型道教绘画,它在继承以往传统的基础上整合出一种新宇宙论,在三清天之上加上虚皇天,将万物本原归诸虚皇天中的天真九皇之气,并将当时新出现的政治神学最高神昊天玉皇上帝作为玉京天主尊。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该图是张商英参悟数十年、融合三教思想建构的一套天地新秩序。本文从思想背景、宇宙论、图像解读、绘画风格及服饰四个方面对《三才定位图》的创作背景、思想内涵、艺术水平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夏日听蝉     
画家张大千应一位朋友之请,画了一幅《柳阴鸣蝉图》。画上柳丝依依,一只蝉落在柳枝上鸣叫。看了张大师这幅画,我想起了儿时夏日听蝉的情景。那是一个炎热的夏日黄昏,我割完牛草回到家,  相似文献   

18.
<正>一、地藏菩萨信仰的建立与发展地藏菩萨文化产生于印度,但地藏菩萨在印度并未受到普遍的崇奉,因此,在印度并未形成真正意义的地藏菩萨信仰。公元4世纪末,如今可知的第一部出现地藏菩萨名号的汉译佛典《佛说罗摩伽经》传入中土,自此地藏菩萨法门中的经典、仪轨与文献系统开始在中国建立。  相似文献   

19.
广济寺寺宝傅雯指画《胜果妙音图》聂崇正座落于北京西四的广济寺,是一座著名的古刹。寺内大雄殿佛像影背的后面,裱贴有一幅巨大的绘画作品,这就是本文要提到的清代画家傅雯所作的指头画《胜果妙音图》。这幅作品张幅极大,纵500余厘米、横1000余厘米,纸本,水...  相似文献   

20.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宋徽宗题"韩文苑图丁亥御札"《文苑图》一幅。世人多知韩善画畜兽如《五牛图》,这幅技艺高妙的人物图使人特别留意。徐邦达在《琉璃堂人物图与文苑图的关系》一文中认为,《文苑图》实非唐代韩所作,或疑为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图》之一部分。事实上,徐邦达这一说法仍有值得商榷之处。题为唐韩的《文苑图》画面特征多呈现唐末风貌,使用颤笔也非仅周文矩才行,故不能说《文苑图》为五代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图》之局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