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入WTO与工业行业协会的重新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晓霞 《学海》2003,(4):124-127
加入WTO ,标志着中国开始参与世界经济大循环 ,按照世界贸易体系的规则运作。我国政府现行承担的许多工业行业管理和行政审批职能都要逐步由工业行业协会来履行 ,实现与国际接轨。为此 ,行业协会必须加快改革和发展 ,按国际惯例尽快地代表行业、管理行业 ,在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伊斯兰教与伊斯兰世界有天然的联系;中国穆斯林视全球的穆斯林为兄弟。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为了国家利益和人类的共同利益,我们应该竭尽所能,发挥己长,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对外交往,除招商引资、吸引  相似文献   

3.
高峰 《天风》2016,(5):4-8
正(接上期)2.社会融入主耶稣没有让我们脱离这个世界,而是让我们进入世界(参约17:1-26)。使徒保罗也说:"向什么样的人,我就作什么样的人。"(参林前9:22)基督教只有积极融入社会,使自己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时代同行,与社会同步,自觉投入到中国的改革开放、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作为一种正在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发生的深刻的历史性变革,直接触及到了当代人类和中国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价值观念的转变。中国天主教作为由中国爱国天主教人士领导的独立自主的天主教会,在政治上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在宗教信仰上与世界上所有的天主教会保持一致,在宗教组织上坚持自治,自传和自养的方针。在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它经历了磨难,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如今,它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在中华大地上悄然崛起。面对席卷全球的全球化浪潮,从“文革”的废墟中站起的中国天主教已经融入中国与世界发展的潮流,并在波荡起伏的全球化进程中寻求自己能够扮演的角色,努力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并与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广大天主教人士广交朋友,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共同福址而辛勤地耕耘。全球化是一把双刃的利剑,既为中国天主教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为之带来了新的冲击和挑战。本文从外在宏观的角度详细考察了全球化对中国天主教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对这些影响作了基本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荷兰跨文化交际学家Hofstede提出了研究企业文化管理的文化维度理论,其中第五项是儒家动力论。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步加剧,一些国际品牌相继进入中国市场,为了缩小文化差异,在广告设计中也融入了大量儒学中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本文将结合案例探索儒家动力理论运用于国际品牌在华广告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就近代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而言,都是建立以政治民主化经济现代化为主要标志的近代化国家。中国自鸦片战争后以逐渐融入这一历史发展的主流,其中滥觞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则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并为中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以往对于洋务运动的评价颇低,因此本文从近代化的角度对于洋务运动做出新的诠释,希望使洋务运动得到应有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五年以来,位于韩江下游的广东澄海县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崛起,在整个宏观经济发展的链条中实现了从未有过的历史性突破,形成了符合本县县情、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新的经济格局以及能够实现社会经济良性循环发展的新的经济运行系  相似文献   

8.
凸显在世界方方面面的全球化倾向是当下的热门话题,作为中国的美术自然也不能回避其影响。怎样梳理中国美术的既有历史、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笔者提出中国美术应该立足于本土而融入世界的区域性独立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姜茜莉 《天风》2010,(6):41-41
<正>举世瞩目的中国上海2010年世界博览会于5月1日正式开幕。世博会是一个具有特色的平台,它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与参与性,更鼓励人们将科学与发展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给人类生活带来新的福祉。举办世博会将给举办国带来发展的机遇,扩大举办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经济的发展,得到丰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世博会也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经济的发展更加紧密地融入到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进程当中.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带来了文化领域的全球化问题.是迎头赶上还是恪守民族身份,抵制全球化的大势所趋,这些都成为近年来文艺界讨论的热门话题.2001年1月18日-20日"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转变"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上海大学的举行更促使了全国各地学者都开始关注这些问题:如何认识全球化过程?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下进行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如何在全球化过程中保留"原汁原味"的文学民族性?通过借鉴西方人文学科对全球化问题的研究和结合中国文学发展的实际,许多学者和大小媒介都对未来中国文学的发展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反边缘化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林飞 《学海》2004,(5):39-46
传统的世界体系理论认为 ,国际经济秩序是由劳动分工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 ,不同国家或地区分别承担中心、半边缘与边缘的经济角色。这种理论将发展中国家的边缘地位合理化 ,并且没有回答发展中国家怎样改变自身边缘地位的问题。反边缘论认为 ,面对发达国家发动的经济全球化 ,发展中国家只有主动、合理地参与经济全球化 ,才能避免进一步被边缘化 ,并且可能改变本身的边缘地位。中国改革开放与发展的实践有力地印证了这一理论。目前 ,中国面临经济全球化加速的趋势 ,不应恐惧与抗拒经济全球化 ,而要走出“鲁格曼误区” ,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 ,坚持和平崛起 ,减少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必要代价 ,有效地控制未来社会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徐冬青 《学海》2004,(6):102-104
加工贸易是国际分工的产物,发展加工贸易是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经之路。分析了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与特点,指出目前制约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中国未来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四龙 《中国宗教》2022,(11):62-65
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既与印度佛教一脉相承,又与中国文化融为一体,进而成为东亚佛教的核心。印度佛教融入中国文化、中国社会,这是世界文明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典范:佛教在中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形成了适合中国农耕文明、宗族社会的佛教形态。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取得重大发展的时期。在众多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杰出的领导者毛泽东、邓小平)的努力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实现了两次重大飞跃,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中国化”,被赋予了中国人的智慧,被融入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与建设经验。在新世纪之初,我们除了应该认真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0世纪的中国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之外,还须展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中国的发展走向。1.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进一步中国化吗?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历史已经逐渐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真正变成了“世界的历史”。这是我…  相似文献   

15.
田辰山 《学海》2003,(1):112-119
一、历史大循环条件下的类似文化自觉一百多年的历史 ,宛如走了一个大循环。这一大循环包括两种现象 ,一种是中国思想界重新拾起 1 9世纪中叶至 2 0世纪初思考过的同样的文化问题 ,出现与那时类似的对传统文化的自觉现象。另一种是 1 9世纪中叶至 2 0世纪初国际环境在今天出现延续现象。不过大循环不是历史又回到原来的位置。1 9世纪中叶至 2 0世纪初的中华文化自觉表现在中国思想界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崇尚西学上。魏源从 1 842年就开始提出中国要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的主张 ,要求学习西方的生产技术。①洪仁 1 85 9年撰《资政新篇》提出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园林在哲学、美学观的指引下,以独特的艺术特色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创造出不同于西式规则秩序的景观设计。它融合了建筑、绘画、文学等多门艺术,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其意境之韵美,是中国园林的灵魂所在。然而随着社会时代的变迁,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西方的现代主义思潮在给中国带来突变的同时,也让我们丢失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对西式景观设计的一味模仿、推崇,抹杀了中式园林的造景艺术之美。有人认为古典园林造景艺术无法融入当今社会的发展潮流,是历史的倒退。近年来,国内设计师也试图突破西方固有设计模式,适当融入中国传统元素,创作出许多好的设计。因此文章将基于活化中国传统园林造景文化的态度,通过探讨中西园林景观造园的思想、手法等的对比,引出当今中国景观设计出现的问题,进而思考如何进行东西文化的契合与重构。  相似文献   

17.
正(三)以多种方式展开的中国佛教和平行动在"中宗和"的引领指导和中国佛教协会的团结努力下,近十几年来,中国佛教不断将和谐和平精神与"心文化"智慧资源转化为促进世界多元宗教文化交流、构建和谐亚洲与和平世界的现实行动。在各种国际和平会议上发出了中国佛教的响亮声音,有急有难的地方留下了中国佛教慈善援助的身影。伴随中国佛教的和平行动,我也将自己的足迹和生命融入了更广大人群的生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中国现代化”,作为社会发展研究中的重大课题,学界探讨既多,成果亦丰。但“拒绝” 还是“融入” 全球化以及如何在“中国与世界”、“世界与中国”的坐标中选择“中国现代化”,仍是一个需要现实地解决的课题。首都师范大学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在世界历史理论、全球化和社会发展的研究方面有所积累,并对上述问题多有心得。这里刊出该所及北京大学哲学系的部分成果,以期学界对这一课题展开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9.
佛教传人中国能得以流传,并融入华夏传统文化,而最终跻身于中国文化的重要行列,经历了一个极为复杂的交流和融会过程.其女性观也必然深受中土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时代变迁的影响,特别是与中国传统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儒家女性观经历了相互影响与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公元13世纪初蒙古首领成吉思汗吞并了驰骋在中亚大草原上的其他部落,建立了强大的联盟,并且开始将他们的力量向各大文明城市中心推进。1258年旭烈兀攻陷巴格达,成立了新王朝伊尔汗王朝。由此,一个强大的蒙古帝国成立。国家强盛,随之而来的就是经济文化的繁荣,元朝政府积极制定经济政策,国内鼓励手工业农业,各类精美手工艺品齐聚中心城市,琳琅满目;国外,积极推动与周边各国及西方的经济文化来往,通过丝绸之路将中国的瓷器、丝绸以及其他各类精美的手工艺品推向世界,将西方的一些精美的艺术元素融入到我们的文化之中,使元代的工艺品贸易活泼多样,也使元代的艺术市场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