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这条思想路线是我们党制定政治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也是我们国家制定和修改宪法的基础。宪法修改草案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完全适合我国国情,符合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正是由于坚持党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新托马斯主义主要代表人物马利坦最近倾向于研究道德哲学。1960年出版了他的《道德哲学》。他说,这一卷仅仅是对历代各哲学流派的道德学说的一般性论述,而真正的研究将留在第二卷。第一卷共588页,十五章。本书谈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多噶、伊璧鸠鲁、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孔德、克尔凯郭尔、萨特尔、社威和柏格森等人的道德学说。本文译自该书第十章《辩证唯物主义》第四部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第十二到第十四节。他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进行了种种歪曲与伪造。  相似文献   

3.
今天的演讲是关于辩证唯物主义中的规律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问题。我只讲这个问题的最重要的方面,而不希图全部阐明它。我认为,规律问题的基本的,最重要和最本质的问题有下列三个:第一个问题,什么是规律,马克思主义的规律概念;第二个问题,关于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关于对规律的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认识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它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又指导我们取得了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坚持它的基本原理,并在新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上海市哲学学会理事会以及所属的辩证唯物主义研究组为了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讨论继续深入,讨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三十年来,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经验教训”、“从经济工作看党的思想路线”等问题。在讨论中,逐渐集中到“三十年来,党的思想路线的回颐和分析”这个问题上。讨论中有下列一些意见: 有些同志认为,我党在近二十年中出现如此严重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从理论上看主要是离开本体论,强调认识论;离开唯物论,强调辩证法;并进而引伸到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夸大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把实践范畴纳入认识论,阐明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目的和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的认识论。那末,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所理解的实践呢?这个看来似乎是不言而喻的问题,一旦要作出具体的回答,便可发现人们的解释原来是不一致的,因而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志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对实践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基本上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含在辩证唯物主义部分中。这种安排是否科学?是否能反映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真实关系?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大问题。 笔者认为,就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来看,这种安排就缺乏科学根据,存在着许多弊端。它不利于接受者搞清楚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物史观的真实关系,不利于掌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质及其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利于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来认识和解决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8.
汪信砚同志在《认识的主体性与非经典认识论论纲》(载《哲学研究》1987年第1期)中说,“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和经典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没能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认识活动”,“都没能解决认识的主体性问题”。汪信砚同志指谓的“经典辩证唯物主义”是指由马克思等经典作家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经典作家们的认识论是否就如汪信砚同志所说的那样呢?本文将就马克思的一些论述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9.
年会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两个文明建设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6月18日至22日召开,会员代表5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着重讨论了认识论问题。省社会科学院的同志介绍了当前国内外认识论研究的十个发展趋势和问题。围绕人类认识的主观性和客观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否就是革命的、  相似文献   

10.
张江明著的《社会主义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一书,已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 本书紧紧地把握“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分析辩证法与认识论的关系。作者认为,认识路线同思想路线、群众路线是一致的,必须把认识路线化为实  相似文献   

11.
我们通过研读《旧约》可以看到,《创世记》中记载了两个创世故事,它们分别记在《创世记》第一章一节至二章三节和第二章四节至二十五节。据圣经学者考证,第一个创造故事属于祭司法典,因为它是旧约律法书的一部分,所以称为法典,而这一部分法典是祭司们制定并流传下来的。第二个创世故事属于耶  相似文献   

12.
书讯     
现在通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一般是由两部分(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四大块(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组成的。这种结构体系虽然叙述起来比较习惯,但却割裂了哲学系统的完整性,及世界观和认识论、方法论严密的统一性。该书试图弥补这一缺陷,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融合”起来,力求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考察历史问题和现代问题。本书还注意吸收自然科学和当代国内外理论研  相似文献   

13.
近三、四年来,微观认识论已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的一个崭新课题。就这几年的研究状况看,研究者一致认为,传统认识论注重认识的宏观探讨,忽视了认识的微观分析。这与现代科学的发展是不相适应的。现代认识论的重心应转向微观认识的研究。但究竟什么是微观认识论的对象和范围,大致有四种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现代认识论研讨会于1988年12月20至25日在厦门市举行。会议由中国认识论研究会、武汉大学现代认识论研究中心、福建省社科院、厦门大学哲学系等十多个单位联合发起。与会代表70余人,提供论文40余篇。会议围绕当代认识论发展的趋势、认识论与现代科学的关系、思维的微观机制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当代认识论发展的趋势什么是现代认识论?过去的认识论研究工作有什么缺陷?当代认识论的发展趋势有什么具体的特点?针对这些问题,一些同志发表了意见。有的同志认为,以往认识论研究存在的缺陷,可以概括为六种分离:(1)认识发展规律与社会发展规律分离;(2)主客体相分离(忽视了主体的结构与功能的变化);(3)  相似文献   

15.
<正>四、学习党关于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在当前复杂国际背景下,重温和认真学习我们党关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包括无神论)教育的论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进一步提高对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科学无神论教育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我们党关于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科学无神论教育的理论,从党的群众工作、民族素质提高、  相似文献   

16.
所谓社会认识论,并不直接等同于关于一般社会性认识的广义的一般哲学认识论,不是广义地以一般社会性认识为研究对象的。人的一切认识都是社会性的,广义地研究一般社会性认识乃是一般哲学认识论的任务。在确定的意义上,社会认识论是关于人们如何认识社会的理论,它以人们对社会的认识为研究对象。社会认识论虽然并不直接等同于一般哲学认识论,却是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考察人们认识社会的特殊活动结构、活动方式、活动方法、活动规律和这种认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揭示人们对社会的认识自己构成自己的特殊道路。因此,社会认识论  相似文献   

17.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运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途程中,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同时诞生、并行发展起来的。列宁曾经用“一整块钢铁铸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绝不能分割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18.
一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中有决定意义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系统地、深入地开展唯物辩证法的研究,不断提高我们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水平,对于端正和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对于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天风》1998,(3)
子~十~十~子“十一十~争“干·干~十十~十~辛~十~十~十”十·十十”冲~斗一十一子一辛~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千 叫卜干~沪”矛一甲~十,卜 1.见路加福书陀章16节.16章19节.18草18节 2.甲约书亚记3章14节,6章12节.6章l节 3,见‘召示录5章6节,7章9节,14章l节 4.见路加隔一音14章巧节 5.甲使徒行传7章2()节 6.马夫伺候耶稣.马利亚膏主,拉撒路见证复活大能(约12:l) 7见约翰喻音l章42节,马可福音3章16节 8.司提反(徒7:56),彼得(徒l():11)和约翰(启9:11) ,.甲罗马书!章!6节,提摩人后书l章8节,12章16节 10.第一次呼召 同二L(歌2:l()),第 二次呼召…  相似文献   

20.
研究和概括人类认识的起源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有它自己的历史的,在这个历史的进程中,科学认识论的范畴固定下来了,关于认识过程的本质和规律的客观真正知识积聚起来了。说到这一方面,我们考察一下过去一个伟大的思想家的观点,是很有教益的,他以明晰的形式表述了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几个基本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