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放松训练对心率、T波幅度、心算成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实验目的在于探讨放松训练对正常状态和心算应激时心率、T波幅度的影响。实验组接受放松训练,控制组不接受放松训练。结果发现:放松训练使身体常态时的心率显著降低,对心算应激时的心率和T波无显著影响;放松训练降低了心算时心率和心算错误率的方差;实验组的心算速度快,与控制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应激干预对不同行为类型大学生心率血压手指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应激干预对心率、血压、手指温度的影响及不同行为类型的差异。被试为河北师范大学本科生72人(A、B型各36人),应激干预为音乐放松、腹式呼吸和静坐休息,实验包括基线期-干预期-应激期-恢复期四个阶段,在观看紧张性影片前进行应激前干预,记录被试的心率、血压、手指温度。结果发现,就缓解应激所产生的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来说,音乐放松效果较好,腹式呼吸也明显优于自然休息;行为类型(A、B)和应激干预大多表现出来交互作用;个体生理反应的性别差异与生理指标有关,基线值的性别差异较大时,男女生的生理数据不宜混合在一起,基线值相差不大时,可以用相对值(如变化值或变化率)进行统计处理。说明行为类型(A、B)对于应激而言是一种微调变量,在自然休息状态或者低应激水平下作用更明显,应激水平较高时,行为类型的调节作用会显著降低;不同应激干预适用不同行为类型个体  相似文献   

3.
应激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分别以放松训练和静坐两种干预方式对抗心算对抑郁症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以及正常人、单纯抑郁症患者和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在心率变异性上的差异.结果显示,静息状态下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兴奋性高于另外两组;放松训练可以缓解交感神经的紧张程度,并能够较静坐更好得对抗应激引起的交感神经活动增强;静坐对单纯抑郁症患者和对照组有放松作用,但引起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紧张情绪.  相似文献   

4.
不同心理刺激诱发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活动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让24名女大学生被试完成划消测验、镜画测验、心算和准备演讲四种应激任务,目的在于探讨在不同心理刺激下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是否存在差异。记录HRV(Heart Rate Variability,心率变异性)的频域成分TP(Total Power,总功率)、HF(High Frequency,高频)、LF(Low Frequency,低频)、LF/HF(低频高频比)、平均R-R间期和血压等指标在基线和不同应激任务期间的变化。通过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发现,准备演讲期间的TP、LF值显著地高于基线和其它三项任务, HF的值显著地高于划消测验和心算;镜画测验、划消测验和心算期间的LF值与基线比较显著下降,TP、LF和HF三项指标在这三项任务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同任务期间在LF/HF上无显著主效应。平均R-R间期基线水平与所有任务间的比较及各任务之间有显著差异。收缩压基线水平与划消、镜画任务间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准备演讲期间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张力显著地大于其它任务,不同任务表现出的不同的自主神经张力变化说明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活动不是一方活动增强、另一方活动减弱的单纯的活动方式,这一结果为Berntson提出的自主神经活动可能存在九种活动搭配模式的理论提供了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心算应激与特质焦虑、应对风格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取38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BIOPAC多导生理记录仪,探讨心算应激对不同人格特质和应对风格的大学生心率(HR)、心率变异性(HRV)及皮肤电反应(GSR)的影响。实验采取2(人格特质:特质焦虑、非特质焦虑)×2(应对风格:注重情绪的应对、注重问题的应对)×3(实验阶段:基线期、任务期、恢复期)的三因素混合设计,要求所有被试经历5分钟的基线期、10分钟的心算任务期和5分钟的恢复期。结果表明:(1)特质焦虑的个体和注重情绪应对的个体在心算应激后的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到基线期的生理水平;(2)特质焦虑且注重情绪应对的个体在HR、HF、LF/HF及GSR上表现出明显强的反应性和弱的恢复性;(3)非特质焦虑且注重问题应对的个体在HF和GSR上表现出明显弱的反应性,在LF/HF和GSR上表现出明显强的恢复性。  相似文献   

6.
放松训练和腹式呼吸对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探讨腹式呼吸和放松训练对应激引起的T波幅度降低和心率升高的对抗作用。被试为 3组 38名女大学生。结果表明 :(1)放松训练和腹式呼吸均能显著促进T波幅度升高和对抗应激时T波幅度的降低 ,但腹式呼吸的效果优于放松训练。 (2 )应激会引起心率的显著上升和T波幅度的显著降低。 (3)心率不是测量放松训练和腹式呼吸效果的敏感指标。结论 :腹式呼吸和放松训练可以有效地缓解心血管系统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7.
不同干预方法对应激时身心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72名被试,随机分配到对照组、腹式呼吸组和忽视调节组中。采用重复一个因素的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测量被试基线期、干预期、应激期、恢复期的指温、收缩压和应激前后的主观感受,探讨不同干预方法对应激的干预效果。结果表明,腹式呼吸能够降低男生的心血管反应,忽视调节能够降低女生的主观体验,同时也表明,个体生理反应升高并不必然伴随主观体验的升高。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试用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和表象训练相结合方法,减轻飞行学员的精神紧张及有关的生理反应、26名20—22岁的男性飞行学员,实验、对照组各13名、实验组学员每次飞行后进行一次肌电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和起落航线表象训练,共16次;对照组学员参加日常飞行训练不加任何干预。实验前后实验组及对照组学员进行黑红数字测试,记录其测试前后的血压、心率;第一次升空及单飞考核飞行后也记录他们的血压和心率。结果表明,实验组学员的单飞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实验织学员单飞考核后的收缩压及第二次黑红数字测试后的收缩压比实验前显著降低;而对照组的前述生理指标无变化。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和表象训练能有效地减轻飞行中的紧张情绪及其生理反应,适于在飞行部队应用。  相似文献   

9.
王振宏  李娜 《心理科学》2012,35(5):1047-1053
通过对不同情绪唤醒状态下的心率变异性(HRV)和呼吸性窦性心率不齐(RSA)分析,探讨了积极情绪加速高唤醒消极情绪引起的心血管反应向基线恢复的自主神经活动机制。实验表明:与在观看高唤醒恐惧影片结束后观看悲伤影片和中性视频比较,观看高唤醒恐惧影片结束后观看快乐影片加速了高唤醒恐惧影片引起的心率、指脉等心血管反应向基线的恢复;与在观看高唤醒恐惧影片结束后观看悲伤视频和中性视频材料比较,观看高唤醒恐惧影片结束观看快乐影片后的恢复期,被试的迷走神经激活水平迅速增强,迷走神经激活水平甚至超过基线期。因此,积极情绪加速高唤醒消极情绪刺激引起的心血管反应向基线恢复,其自主神经活动机制是在积极情绪状态下个体有更强的迷走神经激活。  相似文献   

10.
心理行为干预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文彩  闫克乐  王建斌 《心理科学》2003,26(1):144-144,164
早在本世纪初.Cannon(1936)等人的研究就已经证明:心理压力和情绪应激可使自主神经系统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心率、心输出量、血压等发生明显的变化。情绪应激一方面可以引起自主神经,尤其是交感神经的变化.从而激活交感一肾上髓质系统;另一方面,情绪应激可使下丘脑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从而激活垂体一肾上皮质系统。心理实验研究表明,上升的交感一肾上髓质活动或垂体一肾上皮质活动与动脉硬化过程和临床冠心病的许多病理生理状态联系在一起,例如由应激引起的紧张引起交感神经水平升高,这可能是高血压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以往有关视觉完形加工的研究主要探索同一深度平面内的相似纹理表面或相关轮廓特性等对完形加工的影响。该研究采用汉字碎块,考察了双眼视差、颜色以及遮挡等线索在视觉完形中的作用。发现结果如下:视差与颜色等线索阻碍了视觉完形加工;遮挡线索加速了整体的视觉完形形成;在高级认知加工参与下,遮挡线索有效抑制了视差、颜色等线索的分离作用。通过对知觉填补机制及其理论的讨论,可以认为,该研究结果为不同深度平面间的视知觉完形加工提供了实验支持。  相似文献   

12.
13.
14.
The author analyzes Nathaniel Kahn's documentary film My Architect: A Son's Journey, a tribute to the writer‐director's father Louis, the famous architect, who died suddenly when Nathaniel was eleven years old. The film's poetic, evocative images form a testimony to the silent working through that Nathaniel did in searching for his lost father and to the complex intertwining of mourning and creativity. Creativity is seen as both the cause and the effect of working through, as it gives life to a new meaning and allows replacement of the lost object by an object found again. Bereavement, symbolization, and the birth of representation appear to be connected with one another, both when the most elementary representations are involved and when the more complex and artistic ones are. Where and when it is possible to recover a representation that can survive the absence of the lost object, there is a potentially creative psychic space that can be made fertile again.  相似文献   

15.
叶絢  曹日昌 《心理学报》1964,9(2):21-32
問題識記时若有两种或多种感觉通道同时活动,可能彼此助长,也可能相互干扰。这对于了解識記时神經中枢各部分的活动与相互影响可能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视、听两种感觉通道在学习时最常应用,两种感觉通道可以同时或先后接受同一的刺激物,也可接受不同的刺激物。以往关于比較視、听材料識記效果的研究較多,結果指出,两种感觉材料的識記效果一般难分高低,主要决定于材料的性貭与被試的經驗等条件。  相似文献   

16.
本文观察了在不同情境下(闭目安静,倾听音乐和故事,以及完成校正改错测验时)正常和轻微脑功能障碍(简称MBD)儿童的脑电图特点。结果表明,当闭目安静,倾听音乐时,MBD儿童左侧半球的α均值显著低于正常儿童;当倾听故事时,其右侧半球的α均值低于正常儿童。在校正改错测验中MBD儿童的错误率高于正常儿童,在测验前和测验时的脑电图无明显差异;正常儿童测验前和测验中的脑电图有显著的差异。本文就上述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比较不同智商正常儿童和唐氏综合症(Down’s Syndrome)儿童的关联性负变(Contingent Negative Variation CNV)。结果是:智力缺陷儿童的CNV幅度明显下降甚至缺失。智力较高儿童CNV较大,CNV的晚成分与智商,尤其是言语智商密切相关,智商和言语智商越高,晚成分幅度越大。似乎晚成分更能反映人的语言方面的能力。早成分则与语言、操作以及全量表智商都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8.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xperienced role conflict and ambiguity and four individual and interpersonal variables were examined within a multivariate framework. The regressions of role conflict and ambiguity on these variables were significant and were generally supported across three job categories in one organizational setting. Differences were noted across the job categories in terms of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predicting role perceptions. Hence, it appears that the underlying equations regarding the influence of individual and interpersonal variables on role perceptions do vary in different job categories. Task characteristics are offered as plausible reasons for these variations and suggested as variables for inclusion in a model of role conflict and ambiguity.  相似文献   

19.
NIELSEN, T. C. Visual and tactual exploration in rats reared in different degrees of visual and tactual stimulation. Scand. J. Psychol. , 1971, 12, 53–61. – Four groups of eight rats each were reared in the four possible combinations of high and low visual and high and low tactual stimulation. Early tactual enrichment increased later tactual exploration regardless of visual stimulation. Visual enrichment did not influence exploration in the tactual enrichment groups, but in the tactual deprivation groups it seemed to produce more visual and less tactual exploration. The most deprived group exhibited a high locomotor activity which could not be explained in terms of an increased tendency to explore.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探讨了汉字阅读材料的不同组合对字词认知速度及准确性的影响。实验材料是一篇320个字的短文阅读材料,分成三种不同组合形式让被试从左往右发声念读.一种是顺意排列材料形式(即文章句子符合句法及词意),一种是逆意排列材料形式(即将文章的字词逆反排列);一种是随机排列材料形式(即将全文字词打乱随机排列)。实验结果表明:对顺意排列材料的念读效果最好,念读速度及准确性明显高于另外两种材料组合形式;中青年组被试的结果明显优于老年组及儿童组的结果.结果提示,对字词念读的认知加工过程明显受相邻字词关系的影响及字词句子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