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医学创新中的灵感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灵感是一种奇妙的创新思维方式。通过对古今中外医学史上运用灵感思维完成创新的实践过程进行考察、说明灵感思维可以划分为酝酿--顿悟--验证在阶段基核心是顿悟阶段。在此阶段中有自悟型和外引整两大类,主要是十种形式。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与之相适应的医学领域地出现惊人的创新,研究医学创新中的灵感思维,有助于我们探讨和认识新思维的机制和规律,用以启迪和培养全民族的创新能力,为人类飞向未来插上金翅。  相似文献   

2.
《学海》2016,(6):212-216
灵感思维是人类用于获得灵感认识、创新性认识的一种思维形式,兼具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特征,而又高于二者,是理性直观或者是柏格森所说的"创造性直觉"。研究生中不乏聪慧过人、学术悟性很高的人才,但是一些研究生仍然局限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两种方式,缺乏灵感思维和灵感思维能力,以至于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不足,学位论文鲜有闪光点。我们认为,高校培养研究生灵感思维的主要路径有三条:一是转换研究生培养模式,变"知识灌输型"为"学术讨论班"模式,诱发研究生养成灵感思维方式;二是要立德树人,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德性转化为灵性,激发研究生的灵感;三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构建"人—机交互"的智能系统,催生研究生的灵感。  相似文献   

3.
灵感是一种宝贵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活动。它具有偶然性、突发性和随机性的特点,其信息常常来得迅速,而又瞬间即逝,控制和捕促相当不易。那么,如何诱发灵感思维和捕捉思想闪光点呢?增加诱发灵感产生的机会灵感产生往往是由于外界事物的诱发所引起。的,然而,它必须以大量相关知识的储备为前提。所以,对一个创造者来说,要增加诱发灵感的机会,就必须有丰厚的知识积累(包括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科学系养)。这些存贮在头脑中的知识一旦被某个瞬间即逝的思想火花点燃,它们能很快地重新排列组合,从而产生出崭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的思维与智慧的王国里,最令人困惑和神往的就是灵感了.尤其是对常人来说,更有点可望而不可及的味道。但就普通人来说,对灵感是否就永远只有望洋兴叹的权力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那么,培养和诱发灵感有些什么规律和方法呢?1、厚积薄发法灵感莅临的最大的可能是,创造者厚积薄发,充实信息库,耽思迷想,对对象具有极大的热情和兴趣。黑格尔认为材料积累对于诱发灵感非常重要,材料的意蕴一旦被心灵抓住,就能激发起灵感。厚积首先是体验。只有充分地感知、强烈的欲望,才能使大量的显意识沉入潜意识,在机遇触发下,调动自己的…  相似文献   

5.
灵感问题曾经是我国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禁区。粉碎“四人帮”之后,一些学术刊物发表了几篇专文,给灵感恢复名誉。1980年7月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一封信中明确把“灵感”看作是创造性思维中的“不同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思维形式。”1981年初,他再次著文,把灵感  相似文献   

6.
陈蕊 《美与时代》2016,(9):22-23
版画作为一种平面艺术形式早已走入了人们的视线,版画在创作过程中灵感思维给画家们带来的绘画思路也是创作源泉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而作为平面艺术表现之一的铜版画,对于灵感思维的需要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再加上顿悟思维和直觉思维的辅助作用,使得铜版画在抛开了平面艺术的效果之外,同样作为一种魅力无穷的绘画形式而存在着。  相似文献   

7.
灵感是主体结构中多种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马长英灵感是怎样产生的?古往今来一直是哲学家们注意的课题。柏拉图认为是神赐的;现代西方有人认为灵感是在幻觉条件下产生的,甚至用致幻剂来诱发灵感;弗洛伊德等则用无意识理论来说明;还有顿悟说等等。现代科学的发展不断揭示出灵感产生的生理机制及客观条件。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灵感是主体结构中多种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一、两种思维方式的转化与灵感的产生思维是人脑特有的功能,是认识的理性阶段,也是认识的过程与结果。思维有两种基本方式: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目前也有人把直觉、灵感看成是第三种思维方式,这是一个有待于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多种学科进一步探索的问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灵感与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之间的关系极其密切,正是在这两种思维的作用与转化之中,灵感得以产生。钱学森说过,得灵感的人总是要经过一长段两种思维(即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苦苦思索来作准备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从心理学角度讲,它们都是有机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反射,形象思维侧重于对第一信号系统的反射,抽象思维侧重于对第二信号系统的反射。从哲学角度讲,它们都是主体对客  相似文献   

8.
灵感,是经过长期探索和积累之后,突然获得问题解决的一种思维状态。灵感思维具有高度的创造力量:它使你骤然挣脱陈腐观念而产生新颖的设想;它使你不须经过细密的推理而直接领悟到事物的本质;它使你显出超常的智慧,一瞬间解开令人长期困惑的谜团。灵感让人感到神秘而又魅力无穷。许  相似文献   

9.
灵感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环节,在科学创造和艺术创作中起到重要作用。本认为诱发灵感的基本条件有五方面:一是要掌握丰富的信息,造成深刻的大脑信息网络系统:二是要张驰结合,创造灵感脱颖而出的心境;三是要善于捕捉灵感出现的偶然机会:四是要敢于怀疑,超越常规思路;五是要有执着苦索的毅力。  相似文献   

10.
人何时最容易产生灵感呢?据有关专家调查结果,是在似睡非睡、似梦非梦中闪现念头时,专家们对298人进行调查后惊奇地发现,大约90%产生灵感的时间几乎在同一时间。“特别容易激发灵感的时间”是早晨起床后、深夜、睡觉醒来和进入睡眠前后,它们被称为思维的“黄金时间”。此外,在工作或学习中“最容易想出好主意的时间”,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上午10时—11时之间。 那么,人又在何种场所容易启发思维呢?另一项调查以821名实业家和职员为对象,结果表  相似文献   

11.
论灵感     
一、灵感的概念根据现有的资料,可以把灵感归纳为主体在创造思维活动中高度集中注意,积极探索问题,一时发生顿悟,从而解决或导向解决问题的思维状态。这就是灵感发生前后的整个过程而言的。所谓灵感来了,就是主体在创造思维活动中一时感到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解决问题的思路明朗化了,因而一下子或再经过一番思考,就把久悬的问题解决了。于是一般人往往把灵感局限于创造思维活动中主体对问题发生顿悟的一种思维飞跃,即主体顿时感到解决问题的巴路明朗化的爆发式思维现象。这仅仅  相似文献   

12.
医学研究与灵感思维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214400)陈振民灵感是指脑海中的瞬息闪念,又叫思想火花。它是医学研究工作在思维上的起点和引爆剂,在医学的发现创造上有巨大意义。灵感的爆发是突然的、闪电式的。但在爆发之前有一个长期积累、反复思考的过程,并不是头...  相似文献   

13.
有人从"艺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的传统观点出发,认为艺术灵感和科学灵感在内容上一致,都是"认识上的飞跃".只在形式上有区别:科学灵感主要在抽象思维中爆发,艺术灵感主要在形象思维中爆发.  相似文献   

14.
灵感的出现     
灵感思维,作为思维形式的一种,有其独特的内涵和作用,本文对灵感的产生进行了规律性的概述。  相似文献   

15.
人们崇尚灵感,渴望它的君临.因为灵感是创造力的爆发、思维力的升华和表现力的高涨.君不见,灵感来的,“思如风发,言若泉流,摇笔挥洒,骏利无状.”(陆机《文赋》)郑板桥也赋诗描述过灵感的有无对创作的影响,“十日不能下一笔,闭门静坐秋萧瑟.忽然兴至风雨来,笔飞墨走精灵出.”灵感是人的高度积极的精神力量,是一种思维加工的高层次功能,是用脑艺术的最高境界.普希金说,灵感是“一种敏捷地感受印象的情绪”.它是思维云层的闪电,能够照彻幽冥的思维穹宇,接通“短路”的思维导线,高度激活思维的创造活性.所以,灵感便因其令人惊异的创造魅力,赢得了人们的神往和赞叹.  相似文献   

16.
灵感思维     
灵感思维是指在创作、科研等创造性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由于思想高度集中、情绪高涨、思虑成熟而突然豁然开朗,迅速解决问题,完成创造发明的最佳心理状态,是最佳创造思维能力和最佳想象力奇妙结合而爆发出的思想火花,是智慧的闪光。它是人脑处于高度激发状态下的左脑和右脑巧妙协作的功能。从灵感思维产生的方式看,可把发它区分为两种类型:(1)外部机遇型。即由于受到某种偶然机遇的启发而产生的灵感思维,它又分为三种情形:一是触发点燃型,即受到某种观念、图表、思想等的启迪而产生的灵感。莱布尼茨在研制乘法计算机时,有…  相似文献   

17.
1993年的一天,美国加州的玛丽和丈夫瑞克·居曼观看一个有关未婚少女怀孕的电视节目,画面上的女孩子用鸡蛋和面粉袋来模拟婴儿。瑞克说:“这东西既不会哭也不会叫,用来模仿婴儿也太拙劣了。”玛丽则对他说:“你这么聪明,又是个工程师,干嘛不发明一个非常相像的呢?”玛丽当时只是随口说说,可瑞克却记在了心里。在自己的车库里忙活了几个星期后,瑞克拿出了一个仿真婴儿模型。第一个仿真婴儿就这样诞生了。有了这项发明之后,瑞克夫妇又创建了“BTIO”教育产品公司,出售各种仿真婴儿产品,希望以此来教育青少年,使他们懂得为人父母的责任,借此…  相似文献   

18.
汪静 《四川心理科学》2014,(11):108-108
爱因斯坦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九十九的汗水”。这句话虽已强调勤奋的重要性,但缺少那仅占1%的灵感,最终还是功亏一篑。可见灵感在成功的道路上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创新灵感更具有敏捷性、突发性、灵验性和神奇性,若能运用于作文教学中,那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学生如何在作文中产生创新灵感呢?  相似文献   

19.
新产品的开发,从哪里可以找到灵感呢?我们不妨试着从以下7条思路去寻找:  相似文献   

20.
灵感,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刘奎林教授探索灵感的秘密,即是为创造创新搭建阶梯。灵感的发生,虽然看似神秘、偶然,灵感绽开的花朵虽然瑰丽、灿烂,但它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并非异想天开、信手得来的,归根结底还在于人这个思维的主体。刘奎林教授指出,灵感发生的规律的本质,归根结底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