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Tatsuoka Q矩阵理论的修正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K.K.Tatsuoka和她同事开发的规则空间模型(RSM)是一种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认知诊断模型,但是Tatsuoka的RSM中Q矩阵理论存在缺陷和错误,这些失误使得RSM中用布尔描述函数(BDF)计算被试理想项目反应模式(IRP)的方法缺乏理论依据.这里揭示了Tatsuoka的Q矩阵理论的缺陷和错误并引进既不使用BDF又便于应用的计算IRP的方法;接着还介绍一种由可达阵计算简化Q阵的方法,该方法显示了可达阵在构造认知诊断测验的重要性.这些结果对丰富Q矩阵理论及正确使用RSM进行认知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多级计分认知诊断模型的开发对认知诊断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但对于多级计分模型下的Q矩阵修正还有待研究。本研究尝试对多级计分认知诊断Q矩阵修正进行研究, 并聚焦更具诊断价值的基于项目类别水平的Q矩阵修正。将相对拟合统计量应用于多级计分认知诊断Q矩阵修正, 并与已有方法Stepwise方法( Ma & de la Torre, 2019)进行比较。研究表明:BIC方法对多级计分认知诊断模型的Q矩阵修正具有较高的模式判准率和属性判准率, 其对Q矩阵的恢复率也高于Stepwise方法, BIC方法修正后的Q矩阵与数据更加拟合; 在复杂模型中, 相对拟合指标BIC比AIC和-2LL表现更好, 在实践中, 使用者可以选择BIC法进行测验Q矩阵修正; Q矩阵修正效果受到被试人数的影响, 增加被试人数可以提高Q矩阵修正的正确率。总之, 本研究为多级计分认知诊断Q矩阵修正提供了重要的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3.
Q矩阵作为连接认知和测量的桥梁,在认知诊断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梳理了应用Q矩阵解决认知诊断相关问题的理论与方法。首先整理Q矩阵的相关概念、算法、性质及其在认知诊断中的作用;并根据Q矩阵可计算理论构念效度、可以构成格等,指出Q矩阵是特殊的关联矩阵;接着介绍Q矩阵理论研究方面的几个近期发展;并对Q矩阵未来的应用研究作出展望。期望本文能为测量工作者更灵活地利用Q矩阵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K .K.Tatsuoka和她同事开发的规则空间模型(RSM)是一种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认知诊断模型,但是Tatsuoka的RSM中 矩阵理论存在缺陷和错误,这些失误使得RSM中用布尔描述函数(BDF)计算被试理想项目反应模式(IRP)的方法缺乏理论依据。这里揭示了Tatsuoka的 矩阵理论的缺陷和错误并引进既不使用BDF又便于应用的计算IRP的方法;接着还介绍一种由可达阵计算简化 阵的方法,该方法显示了可达阵在构造认知诊断测验的重要性。这些结果对丰富 矩阵理论及正确使用RSM进行认知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Q矩阵是认知诊断测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围绕Q矩阵构建的诊断模型对Q矩阵中包含的错误较敏感。贝叶斯网分类模型是基于网络结点之间的关系构建的模型,将朴素贝叶斯网作为诊断模型,与DINA模型进行比较。模拟实验结果表明:Q矩阵中是否包含可达矩阵和错误界定的项目数量对DINA模型影响较大,对贝叶斯网模型影响较小;项目数量对DINA和贝叶斯网模型影响都较大;样本大小对贝叶斯网模型影响较大,对DINA模型影响较小。模拟研究结果显示,当Q矩阵中不包含可达阵、包含5个以上错误项目或样本数较大时,贝叶斯网分类模型优于DINA模型;而当Q矩阵中包含可达阵和5个(以下)错误项目时,DINA模型优于贝叶斯分类模型。  相似文献   

6.
Q矩阵作为连接认知和测量的桥梁,在认知诊断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梳理了应用Q矩阵解决认知诊断相关问题的理论与方法。首先整理Q矩阵的相关概念、算法、性质及其在认知诊断中的作用;并根据Q矩阵可计算理论构念效度、可以构成格等,指出Q矩阵是特殊的关联矩阵;接着介绍Q矩阵理论研究方面的几个近期发展;并对Q矩阵未来的应用研究作出展望。期望本文能为测量工作者更灵活地利用Q矩阵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Q矩阵修正方法——两阶段法,该方法不仅适用于简化认知诊断模型,也适合于饱和的认知诊断模型,在实践应用中更具灵活性。模拟研究和实证研究表明:第一,两阶段方法整体上优于国际上知名的 法( de la Torre, et al., 2016);第二,两阶段方法受被试人数和Q矩阵的错误率影响较小,尤其在小样本时仍有相对理想的正确率;第三,实证数据研究表明,两阶段法修正后的Q矩阵与数据拟合更好,并且修正的Q矩阵能明显提高认知诊断测验的信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IRT中表现较好的CVLL法引入到认知诊断领域,同时比较并分析CVLL及认知诊断领域已有的测验相对拟合检验统计量的表现,为实际工作者在认知诊断模型选用上提供方法学支持和借鉴。结果表明:CVLL的表现比其它传统测验相对拟合统计量要好;且当对Q矩阵进行误设时,该统计量也能选择较优的Q矩阵,说明CVLL在Q矩阵侦查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在认知诊断评估中,评价认知模型与作答数据的拟合非常重要。已有的层级相合性指标(HCI)仅能用于评价连接规则下模型与数据的拟合情况,有必要研究分离规则下相合性指标。HCI假设某项目上正确作答,便推断其子项目上的错误作答为失拟。由于作答反应的随机性,提出基于假设检验的项目相合性指标。该指标可用于区分连接规则和分离规则的作答数据、评价Q矩阵质量和衡量作答数据中的噪音、还可为评价认知模型和选择认知诊断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慧健  辛涛  李峰 《心理科学》2011,34(4):957-964
传统锚题-非等组设计下的测验等值,等值要求的满足具有主观性,并且由于锚题失效或难以获得等因素的影响,则该方法的使用受到了限制。因此,本研究基于规则空间模型的Q矩阵理论,生成两个Q矩阵相同但无锚题的测验的共同受测者,使用共同组设计,利用同时性估计的方法对测验进行等值,并考虑了作答失误率和测验结构对等值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共同组设计同时估计方法的等值稳定性取得了优于或等于锚题-非等组同时估计方法;失误率的增大也会导致等值稳定性的下降;并且不同的测验结构也对等值稳定性产生了影响,其中直线型和收敛型结构稳定性较好,发散型和无结构型较差。  相似文献   

11.
使用模拟研究方法比较了以往研究中提出的基于观察信息矩阵、三明治矩阵的Wald(分别表示为W_Obs、W_Sw)、似然比(Likelihood Ratio)统计量以及新提出的基于经验交叉相乘信息矩阵的Wald统计量(W_XPD)在模型——数据失拟条件下进行项目水平上模型比较时的表现。结果显示:(1)W_Sw的一类错误控制率有很强的健壮性。(2)W_XPD在Q矩阵错误设定的大多数条件下的表现优于W_Sw。结论:模型—数据拟合良好时可以使用W_Sw进行项目水平上的模型比较,当模型与数据失拟时W_XPD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使用模拟研究方法比较了以往研究中提出的基于观察信息矩阵、三明治矩阵的Wald(分别表示为W_Obs、W_Sw)、似然比(Likelihood Ratio)统计量以及新提出的基于经验交叉相乘信息矩阵的Wald统计量(W_XPD)在模型——数据失拟条件下进行项目水平上模型比较时的表现。结果显示:(1)W_Sw的一类错误控制率有很强的健壮性。(2)W_XPD在Q矩阵错误设定的大多数条件下的表现优于W_Sw。结论:模型—数据拟合良好时可以使用W_Sw进行项目水平上的模型比较,当模型与数据失拟时W_XPD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GDINA是一个饱和认知诊断模型(Cognitive Diagnosis Models, CDM),Wald检验被用于在题目水平上检验GDINA是否可以被简化模型(如DINA, DINO, ACDM和RRUM)替代,并为测验的每一个题目选择一个最恰当的CDM(简称混合CDM)。选择合适的CDM是进行诊断评估的一个关键步骤,通过Monte Carlo 模拟实验,比较了不同的测验情境下,GDINA、简化CDM和混合CDM在测验整体拟合指标、模式判准率和项目参数估计的返真性等效果,研究发现混合模型的整体表现是最好的,其次是GDINA,最后是简化CDM。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为学习而测评”的理念,以促进学生学习为目的,客观量化学习现状并提供诊断反馈的测评模式日益受到重视。相比于横断认识诊断测评,纵向认知诊断测评更有利于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为使国内学者系统性地了解纵向认知诊断模型,首先,依据建模逻辑将已有纵向认知诊断模型划分为基于潜在转换分析的和基于高阶潜在结构模型的两类,并逐一介绍和说明两类模型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情景;然后,通过模拟研究为读者呈现如何使用纵向认知诊断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及如何解读相应的诊断结果。最后,提炼出四个可进一步研究的议题。  相似文献   

15.
传统CD-CAT通常选择一个认知诊断模型(cognitive diagnosis model, CDM)标定题库参数,但在实际应用中一个CDM很难完全拟合题库中所有的题目。G-DINA模型是一般化的饱和模型,可以通过Wald统计量检验在题目水平上,比较简约模型(DINA、DINO、ACDM、LLM和RRUM)是否能够代替饱和模型(G-DINA),并为每个题目选择一个相对最优的CDM,从而充分发挥各个CDM的优势,从而在一个题库中有的题目采用简约CDM,而有的题目采用饱和CDM,本文把这种思路称为混合模型(Mixed-CDMs)思路。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基于混合模型的CD-CAT,并通过两个模拟研究及其应用研究验证了该方法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混合模型建立的CD-CAT具有理想的效果,从而为CD-CAT在实际使用中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 defined as actions people select intentionally to achieve desired objectives, are distinguished from skills that are implemented unintentionally. In education, strategy-oriented instructions that guide students to form 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 are found to be more effective for low-achieving students than the skill-oriented instructions designed for enhancing their skill implementation ability. Although the existing longitudinal cognitive diagnosis models (CDMs) can model the change in students' dynamic skill mastery status over time, they are not designed to model the shift in students' 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 This study proposes a longitudinal CDM that considers both between-person multiple strategies and within-person strategy shift. The model, separating the strategy choice process from the skill implementation process, is intended to provide diagnostic information on strategy choice as well as skill mastery status. A simulation study i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parameter recovery of the proposed model and investigate the consequences of ignoring the presence of multiple strategies or strategy shift. Further, an empirical data analysis is conducted to illustrate the use of the proposed model to measure strategy shift, growth in skill implementation ability and skill mastery status.  相似文献   

17.
K. K. Tatsuoka和她同事研究的规则空间模型(RSM)是一种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认知诊断模型, 但是Tatsuoka的RSM是由学科专家先从已编制的测验中抽取出属性, 然后给出测验的关联Q阵, 再由该Q阵导出属性间的层级关系。已有研究证明, 这种做法所得到的属性间的层级关系难以保证是正确的, 甚至难以保证属性间的层级关系是唯一确定的。这里利用贝叶斯网进行结构学习, 从被试的属性掌握模式中挖掘出属性间的层级关系, 学习所得到的层级关系可以用来验证由RSM中的方法得到的层级关系。模拟实验和实证研究的结果都显示了该方法所得到的属性层级关系是有参考价值的, 可以为命题或测量专家带来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