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儿童内包量概念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5年级学生为被试.系统探讨了儿童速度、浓度内包量概念的发展。研究发现:(1)儿童的内包量概念发展要经历四个阶段;(2)儿童速度概念的形成早于其浓度概念的形成;(3)凋整任务在儿童解决速度内包量问题中优于比较任务;(4)儿童解决内包量概念问题的策略经历从单维向双维、从比差的加法法则向乘法法则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作者在儿童科学概念认知领域的研究,其中包括儿童的朴素生物学、朴素物理学认知及其与心理理论发展关系的研究。作者研究了儿童在生命科学领域的自发概念,包括对生长、衰老、疾病和死亡等生命现象的认知,探查儿童对日常生活中物理学概念(如力等)的朴素认知,力图发现儿童早期认知中的潜力,同时探明他们相应的错误概念,并采用教育干预实验,促进儿童科学概念的转化。还探查影响儿童科学概念发展的因素,包括外部教育条件以及个体认知能力(如心理理论发展水平,推理能力等)。研究发现,儿童在接受正规的科学教育前就对人类重要的科学领域形成了自己的“朴素理论”,他们用这种理论来解释现实世界的现象。作者主张儿童的科学教育(包括健康教育)应该以儿童的“朴素理论”为基础,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3.
儿童朴素物理学的错误概念及影响概念转换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新旧知识经验进行双向交流。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自发概念是科学学习的重要基础,而其中与基本科学理论不一致的错误概念阻碍了学习过程。该文概述了儿童朴素物理学的错误概念研究,探讨自发概念的结构及其争论,并总结了影响概念转换的重要因素,包括认知冲突感,元认知和动机因素,认识论信念因素等  相似文献   

4.
儿童人格特质概念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30年来,儿童人格特质概念一直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前,研究者主要采用自由描述和行为预测两种研究方法考察儿童人格特质概念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受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热潮的影响,研究者开始转换研究视角,提出心理预测这一新方法考察儿童人格特质概念的发展。心理预测研究方法的提出极大地促进和深化了儿童人格特质概念发展的研究。但在儿童人格特质概念发展的研究中,仍存在一些基础性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团体测查及个案访谈的方法 ,对 153名正式学习化学课之前的初三学生进行了化学前概念的探查。研究结果表明 ,学生对于化学的一些核心概念普遍存在个人的前科学概念认识。其中相异构想尤为突出。在调查的基础上 ,本研究还分析了学生化学前概念的特点、类型、形成原因 ,提出了促进初中生化学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化学前科学概念的探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团体测查及个案访谈的方法,对153名正式学习化学课之前的初三学生进行了化学前概念的探查。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于化学的一些核心概念普遍存在个人的前科学概念认识。其中相异构想尤为突出。在调查的基础上,本研究还分析了学生化学前概念的特点、类型、形成原因,提出了促进初中生化学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陈英和  刘玉新 《心理学报》1996,29(4):367-374
采用明确要求、策略讲授、讨论比较、练习巩固的方法,对小学四年级儿童形成合取概念的策略进行训练,结果发现:训练不仅能够促进儿童形成合取概念的能力发展,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元认知水平,并在相关的问题解决中表现出能力的迁移。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团体测查及个案访谈的方法,对153名正式学习化学课之前的初三学生进行了化学前概念的探查。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于化学的一些核心概念普遍存在个人的前科学概念认识。其中相异构想尤为突出。在调查的基础上,本研究还分析了学生化学前概念的特点、类型、形成原因,提出了促进初中生化学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曼德勒提出"知觉分析"理论来解释儿童概念起源.她假设概念获得是与知觉相分离的.该理论面临一些理论困难:1)知觉与概念的分离是否可能,2)一些基本概念界定模糊.尽管如此,"知觉分析"理论仍然对儿童概念获得问题做出了有效的解释.我们提倡将"知觉分析"理论和"心理理论"、"推理"和"心理模块性"等领域结合,可以克服"知觉分析"理论自身的困难,也可以对这些领域的研究提供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0.
潘开祥  张铁忠 《心理科学》1997,20(5):466-467
1引言儿童自幼便用模糊概念,模糊概念是概括地反映事物模糊性的概念。模糊语词在儿童的交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正如理解精确概念一样,儿童对模糊概念的理解也经历从不确切到确切的发展过程。与大小有关的差别量词是典型的模糊词,没有清晰的内涵和外延,但在儿童语言中出现损率较高,所以本实验想就这类差别量词作一初步研究.2目的探讨4-10岁儿童理解大小概念(差别量词)的年龄特点,及达到成熟水平的发展过程,为幼儿园或小学儿童的概念教学提供心理学依据.3方法3.1被试把4-10岁儿童按年龄分成七个组,分别对应于小、中、大班,小…  相似文献   

11.
心理理论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峻  陈巍 《心理学探新》2009,29(1):23-26
自Premack和Woodruff于1978年提出心理理论至今,心理理论研究已走过了30年的历程。当前心理理论研究已经成为发展心理学、心灵哲学、认知科学所关注的热门课题。文章回顾了心理理论研究的缘起和概念、内容与基本范式、问题与困境,在此基础上反思了心理理论研究困境与解释模型的关系,并对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生数学知识观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速 《心理科学》2006,29(3):698-700
本研究采用12道假设性情境题目和包含数学涉及运算、思考、实用性三个维度的数学认识问卷,选取90名六年级小学生和106名初二学生作为被试,探讨中小学生的数学知识观。结果表明:1)中小学生数学知识观形成及发展与学校数学课程内容紧密相关。2)中小学生数学知识观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初二学生对假设性情境的认同程度显著地高于六年级学生;在数学认识问卷的数学实用性维度上,六年级学生的肯定程度显著地高于初二学生。3)从总体上看,学生的学业水平与数学知识观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3.
胡胜利  周爱保 《心理科学》2006,29(2):469-472
化学概念表征是化学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化学概念是以命题、表象、产生式和图式等方式表征的。化学概念表征有表象优先性、丰富性、相关性、个体性、可变性等特点。学习者对化学概念理解的本质是形成恰当的心理表征,用“正确度”、“深度”和“速度”等概念,对化学概念的表征可作更为精致的描述。  相似文献   

14.
浅谈现代普通外科观念的变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普通外科的观念与传统观念有了很大不同。人本主义观念是普通外科的所有医疗活动的指导原则,循证观念成为解决临床问题的有效手段,微创观念将引导现代普通外科的发展方向,置换观念是社会和自然科学发展的必然,整体观念体现着现代医学对立统一的思想,而新的健康观念更符合人类文明进步的要求,协作观念则是提高医疗质量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In a recent article in this journal, Nellie Wieland argues that silencing in the sense put forward by Rae Langton and Jennifer Hornsby has the unpalatable consequence of diminishing a rapist's responsibility for the rape. We argue both that Wieland misidentifies Langton and Hornsby's conception of silencing, and that neither Langton and Hornsby's actual conception, nor the one that Wieland attributes to them, in fact generates this consequence.  相似文献   

16.
When children are too young to make their ownautonomous decisions, decisions have to be madefor them. In certain contexts we allow parentsand others to make these decisions, and do notinterfere unless the decision clearly violatesthe best interest of the child. In othercontexts we put a priori limits on whatkind of decisions parents can make, and/or whatkinds of considerations they have to take intoaccount. Consent to medical research currentlyfalls into the second group mentioned here. Wewant to consider and ultimately reject one ofthe arguments put forward for putting medicalresearch into the second category. We willargue that some objections to children'sparticipation in research are either based onan implausibly restrictive conception of whatis in fact in the child's best interests orthat there is an implicit and false premisehidden in this argument; i.e., the premise thatour children have so deeply fallen into moralturpitude that we must assume that they wouldnot want to fulfill their moral obligations,or, that they will grow up to be morallydeficient and will then wish not to have actedwell while a child.  相似文献   

17.
Donor‐conceived (DC) people represent a unique population with atypical family structures. This study examined whether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attachment predict adults' self‐reported curiosity about their donor conception identity, as well as attempts to find the donor and establish contact.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488 DC people from the Donor Sibling Registry (DSR). People who were high in attachment‐related anxiety were more curious than others about their donor conception. Despite this curiosity, however, highly anxious people were more disengaged from donor conception and were not more likely than others to search for or have made contact with their donor.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insecure attachment—particularly attachment anxiety—may contribute to people's willingness to incorporate donor conception into their identities.  相似文献   

18.
左银舫 《心理科学》2004,27(2):353-354
本文就中小学教师对于知识和教学的基本观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教师们普遍认识到知识是相对的、辩证的和有联系的,认为教学不是知识的简单地灌输而是帮助学生完成意义的建构。教师在知识观的“机械-辩证”和教学观的“接收-建构”两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边缘人群社会医学:值得关注的新领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边缘化的概念入手,对边缘人群的内涵及范畴进行了明确界定,引出边缘人群社会医学的概念。对当前我们开展边缘人群社会医学研究的必要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就我国当前边缘人群存在的主要社会医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数学学习观调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刘儒德  陈红艳 《心理科学》2002,25(2):194-197
采用开放题、多选题与单选题相结合的问卷调查方法.调查190名二、四、六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和数学学习观,结果表明:1)小学生普遍喜欢数学.并对自身的数学能力有信心.但这种积极态度随年级升高而逐渐下降,尤其是在四、六年级之间达到了显著性;2)小学生的数学知识性质观是倾向于建构性的,并随年级升高而显著提高.但总体上还是比较素朴、直观和肤浅的;3)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观总体上并不十分明确.同时注重表层上的接受学习和深层上的主观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