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第一个描記人类脑电图的貝格尔(H. Berger)便观察到頻率每秒20次左右的β波显然較每秒10次左右的α波更加与思維(心算)有关。1935年有人謂心算或感觉想象等思維活动使α波阻抑,以后許多作者都认为α波(枕叶α波)阻抑显然是思維活动的指标。虽然个别作者曾观察到思維时α波未必阻抑,但α波阻抑与思維(默讀  相似文献   

2.
儿童色、形抽象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立  汪安聖 《心理学报》1965,10(2):56-64
对于思維发展过程的研究,我国近几年来,結合教学实际的比較多,这是很可喜的現象。但从实驗的控制条件下来进行研究,未必不可作为他山之石以供砥礪的。最初,馮德(W. Wundt)认为思維过程是不能用实驗法研究的,屈伯(O. Külpe)在1902年用顏色和形状进行抽象作用的实驗研究,才在这方面开辟了新途径。继此,符茲堡学派做了一  相似文献   

3.
就人类脑电图研究言,思維(心算)与脑电图的相关一直是許多研究者注意的一个問題。从生理心理(或精神生理)角度来看,有关大脑輸入(感觉)或輸出(运动)的知識比較丰富,但中枢过程的知識事实上尚頗空虛。例如思維等复杂意識活动的机能定位問題,自勃洛卡(Broca)后百年間始終意見分歧,截止目前仍然是一个国际間热烈爭論  相似文献   

4.
一 儿童在入学后,經过教学的影响,不但逐漸掌握了一些知識,而且在掌握方式上也发生着变化,这点在思維活动的特点上表現得特别明显。在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感性认識,如果說感性认識也包合着低級思維,即所謂具体的、形象的思維,那么到学龄期,儿童开始能从对事物的外部現象的认識逐漸过渡到对事物內部联系的认識,即所謂抽象的、邏輯的思維。这一变化影响着儿童整个心理活动,使之发生一些质变。儿童  相似文献   

5.
本文的任务,在于試圖考察人类思維中所經常遇到的矛盾的某些类型,闡明它們的本性及其在認識中的作用。在哲学上关于这一問題有兩种观点,形而上学的观点和辯証法的观点,曾經进行过并且現在仍在进行着斗爭。形而上学者認为,矛盾仅存在于思維之中,它們在思維中是不正常的現象,人們应当为“思想的一致性”来和这种現象进行斗爭。而辯証法家則在矛盾及其斗爭中看到了自然界和社会的运动和發展的源泉。只有馬克思主义的辯証法或辯証邏輯,才給矛盾問題作出了真正科学的解釋。列宁在这一問題的  相似文献   

6.
季楚卿 《心理学报》1962,7(1):11-19
分析-綜合活动,也就是高級神經活动能以区分复杂現象的組成成分,并把它們联合成为整体的特性,是大脑两半球活动的重要原則之一。众所周知,在通常情况下,外界环境是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对有机体起作用的。根据巴甫洛夫学說,正是大脑两半球的分析-綜合活动保証了有机体对如此复杂的、变化多端的外界环境以最精确和最灵活的适应。 早在1906年,巴甫洛夫实驗室中的A.B.巴拉金、捷廖里、別里立玆維依格等人就开始用对复合刺激物形成条件反射的方法,来研究动物大脑皮层的分析-綜合活动。此后,伊万諾夫-斯莫稜斯基、撕基平、沃罗宁等人在这方面也作了許多工作。但这些工作还未能洞察出对复合刺激物形成暫时联系的接通机制,更不足以完全揭露人的大脑皮层的分析-綜合活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 学前儿童有沒有因果思維?因果思維在学前儿童身上究竟是怎样形成起来的?带有因果性质的实践动作究竟是怎样向因果性思維活动轉化的?各年龄阶段的学前儿童的因果思維的发展究竟有那些显著的特点?学前儿童因果思維的发展究竟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等等,都是学前儿童思維心理学中的一些重要問題。  相似文献   

8.
問題 学生正确地解答一道复合应用題需完成一系列的思維活动。查明这些活动是什么,它們是怎样連續进行的,对于算术教学实践无疑很有意义。这个問題的解决会給应用題教学方法的制訂提供一个重要依据。 有人曾用实驗証明,解答应用題的过程象解答其他思維課題的过程一样,也是分析和綜合的过程。但是,她們并沒有完全解决这个問題,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我們曾在以前的两个研究中闡明了綫段間隔的消极影响及我們的解释。在几何图形中,綫段間隔本身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比較普遍的現象,而外周綫段也是客观存在的。如果說,綫段間隔会从內部影响了所要寻找的图形知觉結构的話,那末外周綫段会不会从外部影响所要寻找的图形知觉結构呢?这是一个問題。因为外周綫段与內部的一些綫段也会形成一些为学生所熟悉或最熟悉并与已学习的几何概念相联系的图形知觉結构,从而它也就很有可能会影响知觉和思維的进程。本研究就是探索外周綫段的影响問題,迫寻它对解題过程产生影响或不产生影响依存于什么条件,并且分析一些直接影响几何图形知觉結构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一馬兵同志在《形式邏輯的規律与思想的形式化方法》(載《哲学研究》,1961年第3期,以下簡称“馬文”)一文中,提出了一些看法,这些看法的基本出发点是:形式邏輯的思維規律只是邏輯結构的規律,只与思想的联系、联結有关,只是决定邏輯演算公式的正确性的規律。正因为这样,也就不可能从形式邏輯的思維規律的性质和作用的分析中,深刻地揭露在思維中,形式邏輯的思維規律同思維活动方法、思維形式(結构也是形式之一种)、思維內容之間,以及形式邏輯的思維規律同感性认識規律、它的客观基础的規律之間的有机联系。也正因为这样,所以虽然承认形式邏輯的思維規律以客观事物的质的規定性为客观基础,但却把亚里士多德关于不矛盾律的客观基础的某些論述当成了形而上学;虽然承认思維和感性认識的联系,但却不願意承认感性认識对思維的制約和影响,从而不願意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