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去人们往往只把李侗的理学思想看作朱熹思想的重要渊源,而忽视了另一个对朱熹思想影响很大的学说——湖湘学说。湖湘学说是朱熹理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渊源。如果说李侗思想奠定了朱熹理学的某些思辨形式,那么在对湖湘学说的批判继承中,朱熹理学,尤其是他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才初具规模并有所发展。因此弄清楚湖湘学说,对于研究朱熹早期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杨静 《中国宗教》2020,(2):50-51
佛教思想与儒家思想有诸多相似、共通之处,佛教的传入为儒家思想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尤其在宋代,通过佛教思想激活了儒家的心性思想和伦理体系,丰富、完善了其理论的思辨性和圆融性。朱熹通过对佛教思想的借鉴和转换来完善其礼学思想更是直接证明了这一点。一、由佛转儒,以礼排佛朱熹与佛教渊源甚深,其自幼与佛教就结下不解之缘。据有关文献记载,朱熹由佛转入儒的契机应是遇李侗之后。于此,他虽转向儒家思想,但其佛教思想的熏陶却早已根深蒂固,因此,在其构建儒家思想的理学体系过程中,佛教的思想对朱熹启发很大,其理学思想必然带有明显的佛教思想的烙印。  相似文献   

3.
朱熹是中国思想史上继孔子之后十分重要的思想家,他建构了一个集哲学、经学、美学、史学、伦理学等于一身的庞大思想体系。朱熹美学思想是其整个思想体系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内容十分丰富而复杂。朱熹的诗经诠释学美学则是朱熹美学体系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有着较为完备的系统结构。在此,本文仅对朱熹诗经诠释学美学的基本意蕴作一简要介绍。一、朱熹美学的两个基本问题朱熹的美学思想充满着传统价值与时代精神、伦理与审美、逻辑与情感之间的冲突与和谐。对朱熹美学的研究,我们应处理好两个基本问题:一是朱熹美学与理学的关系问题,二是…  相似文献   

4.
一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号称宋明理学中的两大派。但是,朱熹理学与王阳明心学之间,不仅有着内存的逻辑联系。而且从哲学史的发展来看,朱熹理学直接演变成王阳明心学。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一般认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了程颐思想,故称程朱理学。这是对的。但是,如果仅仅这样理解朱熹思想,是很不够的。事实上,朱熹将各派思想重新加以锻  相似文献   

5.
朱熹是宋朝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在中国历史上,朱熹不仅在思想、文化和教育等方面占据了重要地位,而且在书法领域也有较高的造诣。朱熹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一直在书法领域探索,他建立了“以理论书、传承统绪、人品即书品观、文从道中流出”等书法义理观,这些都对后世的书法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熹在书法创作方面注重“艺”与“道”的统一,提出文道并重的书法思想,反对夸张乏味的书法技巧。此外,朱熹将理学思想与书法相结合,在书法创作中融入理学思想,使书法艺术表现出独特的魅力。研究总结朱熹的书法风格和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朱熹的书法艺术特色,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南宋书坛的基本特点和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6.
关于朱熹法律思想的几点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朱熹法律思想的理论根据朱熹建构了一个庞大的理学体系,其伦理思想、政治思想以及法律思想等等都被纳入其理学体系之中,而这一体系的建构基础则是其理气论和人性论。朱高所谓“理”是宇宙本体,它与气结合而派生万物,在派生万物之后又存于万物之中,成为万物生存发展的内在根据。朱熹说:“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朱文公文集》卷五十八)作为“生物之本”的“理”和作为“生物之具”的“气”结合到一起…  相似文献   

7.
<正>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北宋以来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许多重要的理学著作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官方统治思想的主要经典依据。朱熹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已为世人所公认。然而,朱熹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理学家,而且是一位著名的理学史家。他的《伊洛渊源录》一书,就是理学史的开创之作。这个问题,过去研究朱熹者,少有论及。本文试就这方面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国南宋时的叶适,是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事功学说的集大成者。在朱熹的理学和陆九渊的心学盛行时,叶适接过事功派所另树的一帜,把这派学说推向一个新水平,确立了与理学、心学鼎足而立的地位。然而,作为事功派集大成者,必有其思想渊源。我们重视对叶适哲学思想的研究,当然不能忽视他的思想先驱、永嘉学派的导源者薛季宣和陈傅良哲学思想,本文试就对他们作一点初探。  相似文献   

9.
李凯 《中国哲学史》2006,(3):96-103
中国学术和思想的发展历史可谓经学的阐释历史,汉代经学和宋代理学则是这一历史发展的两个关键期。朱熹就是宋代理学确立的关键人物。文章在叙述宋代理学的兴起及发展过程中,探讨了经学向理学转向过程中的阐释学思想的变迁,通过这一历史梳理,说明朱熹在其中的贡献和历史地位。文章包括五部分内容:一、经典文本的重新确立,二、“理一分殊”与本体阐释,三、“尊德性”与“道问学”,四、“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五、朱熹在经学阐释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该著将儒家思想学说的演变,以及外来文化的挑战与中国本土文化的回应,作为其考察的起点,采用从整体上把握思想潮流的研究方法,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了理学发生的过程。作者突破了传统以朱熹《伊洛渊源录》为框架的单维理学发生说,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下重建起理学发生、发展的轨迹,比较完整地揭示了北宋理学具有的内涵和特征。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重点讨论了儒学更新的必然性及途径,儒学更新的表现,理学思潮的形成及基本特征,对古文运动、孟子升格运动、佛道二教的挑战与时代问题均有详细分析。下篇讨论了范仲淹、欧阳修、胡瑗、孙复、石介的学术思想及其对理学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朝鲜实学既是17世纪至19世纪前期朝鲜王朝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和新兴市民的利益和愿望的反映,又是多元异质文化相互碰撞、融合与会通的结晶。朝鲜实学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从朝鲜王朝前期的性理学中吸取了它所蕴含的实学思想,而且也从中国传入的明清实学与从欧洲传入的“西学” 中吸取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只有在这种多元异质文化氛围中,才有可能建构朝鲜实学与性理学相对立的实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朱熹对道教的借鉴与吸取蔡方鹿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公元1130—1200年)在建构自己新儒学思想体系的过程中,受到道教思想的影响,对其加以吸取和借鉴,用以丰富自身。这体现了中国文化儒道互补、多元融合的特征,对此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以揭示宋代新儒学...  相似文献   

13.
从唐代韩愈宣扬道统,推尊孟子,提出性情学说一直到集宋代理学大成的朱熹,学术和文化思想无不体现着多元文化的冲突和融合以及古典思想重构的特点。这样一个极其重要的变迁过程的影响也波及到对女子教育观念的影响。在道德领域,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对妇德非常重视。在具体的教育内容上,朱熹主张女子读书,但是读书还是为了更好地接受道德教育。重视胎教和早期教育。他的“理学”观念赋予了女子更新的角色定位:出于人伦格局中的“家内”角色。这种角色的定位,是作为男性的补充被更新和完整的,女子的作用纳入家国天下的模式中,其行为被赋予了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明初思想界虽然为朱熹理学所笼罩,但亦不乏心学思想的涌动。如吴与弼、胡居仁等这些明初朱子学学者,对理学就有所突破,提出了一些具有心学色彩的命题。虽然他们尚未建立不同于朱熹理学的新的思想体系,仅仅是在理学的架构之内阐发了有关心学思想的见解,却促使明初理学发生了变化,从而为明代心学的兴起营造了学术氛围。  相似文献   

15.
1990年10月,由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福建省闽学会和中国孔子基金会联合发起和举办的这次讨论会在武夷山市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的20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围绕朱熹学说的丰富内涵,朱子学在中国和世界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及现代价值等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探讨。现将讨论要点综述如下。 朱熹学说的丰富内涵 朱熹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学说涉及经学、史学、道学、佛学、文学、乐律和自然科学。与会者主要就其本体论、宇宙观,道德伦理观等展开了热烈的讨沦。 本体论和宇宙观。朱熹综合二程和张载的理气学说,建立起了以理为主,而以气为辅的系统的本体论和宇宙观。有论者认为朱  相似文献   

16.
高奣映是清初滇西少数民族杰出的学者,朱熹是南宋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探讨二人理学思想的异同,对于把握高奣映与朱熹的思想、了解儒学在边疆地区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高奣映的理学思想是在反驳朱熹关于"无极而太极"训解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仔细分析比对,二者在本体论、理气关系乃至工夫论有许多融通之处。二者同属儒家思想一脉,都是排佛老、建构儒家道统的内在需要与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朱熹作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其思想“致广大而尽精微”、“综罗百代”,深刻影响着南宋以后的中国思想世界,并对东亚各国产生了持续影响。近年来,“朱子学”一直是中国思想研究的重要领域,对朱子学的研究涉及哲学、文献学、语言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学者们关注的问题也不断扩展。  相似文献   

18.
冯秀莲 《美与时代》2013,(7):101-102
宋代建筑形式一般呈现出尺度缩小、布局随意、清雅柔逸、装饰细致的基本格调。这一格调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程朱理学中蕴含的深沉美学思想的熏染,对当时及后世的建筑形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程朱理学中的美学思想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继汉唐之后第三个繁荣时期,科技、文学、艺术和手工业高度发达,在思想方面也有新的发展。两宋时期,学术思想界出现了一种以"理学"著称的学派。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程颢、程颐学派和朱熹学派,世称程朱理学。程  相似文献   

19.
先述异说,后提我见。一、关于朱熹思想的来源问题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它不仅仅是朱熹理学的问题,也是整个理学的问题;不仅仅是理学的问题,也是儒家的礼教问题。我长  相似文献   

20.
<正>朱熹对《大学》所提出的命题"明明德"极为重视,他常教导学生为学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进而指出:"为学只在‘明明德’一句"。(朱熹,2002年,第十四册,第433页)他对《大学》"明明德"的诠释,内涵丰富而思想深刻,是他运用先秦儒家学说与宋代理学思想分析和探讨人及其生活世界本质的全面总结。经过朱熹对"明明德"的诠释,这一原本只是普通政治道德的概念,获得了丰富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