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期墨家     
墨家是战国初期由墨子创立的一个学派。墨家在墨子死后即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派,这就是后期墨家。今存《墨子》一书中的《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六篇就属后期墨家的重要著作,人们统称之为《墨辩》或《墨经》,是我们研究后期墨家逻辑思想的基本资料。后期墨家在总结墨子和各家逻辑思想成果的基础上,终于创立了一个相当科学的完整的古典逻辑科学体系,被今人称为“墨辩逻辑学”或“墨经逻辑学”。  相似文献   

2.
作为"义"在甲骨文、《尚书》中已不鲜见。孔子以后"义"沿两个方向发展:墨子以超越而外在的"天志"作为"义"的根据与保证的"贵义"论,使义向客观化、外在化拓展;孟子内在心性作为义的保证和根据,义由孔子、墨子的人的"应然"回归人的"当然"。墨家义的保证潜存着工具化危险,而孟子义的保证也潜存着滑向道德相对主义的危机。荀子沿孔子的路向,整合并超越了墨子、孟子的两种对立倾向,实现了义的"天数"与人性即外在与内在,超越与实现的双向保证。他的"分义"即差异正义的原则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相似文献   

3.
学界普遍认为,"利"是墨家的出发点。然而,以"自爱"为目的的理性人会选择爱"能者",而不会选择"兼爱"。对同一主体而言,"兼爱"和"自爱"似乎并不相容,这便是"兼爱-自爱"悖论。但是,墨子的思想中存在一个终极的"能者",即"天"。人们为了实现自爱,会选择爱"天",而"天"欲人"兼相爱",恶人"交相恶",所以,爱"天"便意味着兼爱。于是,"兼爱"和"自爱"构成了相互兼容的体系。  相似文献   

4.
墨子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始创的墨家学派和儒家被并称为"当世之显学",可见当时其影响之深远.为了阐明自己的思想,他提出了一系列主张.研究者们从多个角度对这些主张进行了分析,但对"天志"、"明鬼"、"非命"这三个观点从天人关系的角度分析墨子宗教思想的还很少,而且在他们的分析中还认为"非命"与"天志"的观点相对立,从而得出墨子的宗教思想具有矛盾性的结论.笔者以为这一结论还有值得探讨的地方,因此想就这一问题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墨翟(约公元前476年——公元前390年)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重要思想家,他所创立的墨家学派,与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分庭抗礼,在当时并称“显学”。《墨子》一书是其弟子们根据他平时讲学的内容编纂而成,全书五十四篇,全面地记述了墨家学派的思想与主张。下面我们试对《墨子》一书中的伦理思想作一简单介绍。墨子的伦理思想以“义”为核心,“义”是他道德学说的最高准则,“万事莫贵于义”。为了保证“义”的地位,他抬出了天这一最高权威,把“义”说成是上天的要求,以天来证义。与孔子  相似文献   

6.
墨家是先秦诸多学派之一,墨家逻辑也是中国古代本土逻辑思想的典范之一。墨子及其后学创立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以名举实,以辞舒意,以说出故"的墨家逻辑体系,成为中国古代逻辑思想发展的优秀代表。墨家逻辑的主要推理模式包括:"辟"、"侔"、"援"、"推"等。墨家逻辑思想的研究开启了中国逻辑思想研究的先河,墨家逻辑思想研究是中国逻辑思想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国际逻辑学界对作为非印—欧语言系统的中国逻辑的关注,显示了中国逻辑独立存在的价值。今天的中国逻辑思想研究处于现代逻辑发展与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交汇点上,需要我们从逻辑和中国文化的角度来研究中国逻辑思想。用逻辑的一般特性来分析墨家逻辑,依据工具性、形式性和有效性这三个方面,是解释墨家逻辑的一个新角度。  相似文献   

7.
墨子"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有两个根本理由,一为不义,一为不利;前者具有义务论的性质,后者具有功利主义的性质。墨子又经常通过以"小"见"大"的逻辑来论证侵略战争之不义,把侵略战争之害还原为关乎个体的两个基本事实即盗窃财物与伤害无辜。正是坚守盗窃与伤害无辜为显见不义的义务论立场,使得墨家的功利主义不同于西方典型的功利主义,后者认可为了功利的最大化可以牺牲无辜,而墨家则绝不认同。  相似文献   

8.
力与命     
正墨子这个人很有意思,凡是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思想,他都要"非"掉。当时诸侯间争战剧烈,他就"非攻";当时儒家在社会上是显学,他就要"非儒";当时社会流行"命运"观念,他就要"非命"。我感觉诸子百家中,墨子是一个特别有热血,也特别有正义感的人。他老是喜欢和当时的流行思想唱反调,这大约也是侠客的本性使然。墨家,本身就是"侠"嘛!墨子的三篇《非命》在我看来有重要价值。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还认识不到偶然性中的  相似文献   

9.
先秦时期,儒、墨同为显学,墨子批判周、孔,后来的孟、荀又批判墨子。20世纪以来,儒学几经波折,然根基从未断过;墨学不温不火,却亦有复兴之迹象。近年来,儒、墨两家在思想形态上又有新的发展:其一,新儒家内部当中,"心性儒学"与"政治儒学"之间的论战愈演愈烈;其二,在应对现代性问题上,以新墨家为代表的新子学开始跃跃欲试,正逐步跻身主流学术交锋的行列。基于以上内容,从逻辑、义理两个角度出发,即可得出"兼以易别"乃墨家思想之逻辑起点的结论;而以"兼别之辨"为切入点,可便于探讨古今儒、墨两家论战当中所涉及的一些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墨学在先秦时期经历过一次意义非凡的思想转向,即由墨子的"十论"转向后期墨家的"墨辩",由政治、伦理转向逻辑、论辩。学界一般以内部分化与外部刺激作为墨学转向的两大原因,然通过《墨子》之文本实可获得第三种解释,那就是"十论"的政治、伦理思想当中本就蕴含着逻辑之自觉与论辩之观念,后期墨家则将此自觉的观念发展为系统的论辩方法。先秦墨学从"十论"转向"墨辩"有重要的学术史意义,不仅为墨子的"十论"做了有力的逻辑补充,对稷下辩者和惠施、公孙龙等名家辩者所代表的战国中后期名辩思潮产生了非凡的影响,对当代逻辑学、论辩术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亦有深远之启示。  相似文献   

11.
墨子社会组织思想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子社会组织思想琐论刘晨之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墨家学派以其思想的唯物性、人民性、实践性而独树一帜,特别是它关于社会组织思想的许多观点,至今对我们还颇有启发。“兼爱”与“互利”是墨子社会组织思想的基础。墨子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祸篡怨恨都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不...  相似文献   

12.
针对“别相恶”的社会现象,墨子提出了“兼相爱”的公益伦理原则,主张不分人我,不分亲疏,以及不别贵贱、强弱、智愚、众寡地彼此相爱.从“兼相爱”的公益伦理原则出发,墨子提出了“交相利”的公益伦理实践路径,认为人与人应该相互帮助,不能只顾自己不管别人,更不能损人利己.在公益伦理评价问题上,墨子主张把“志”和“功”有机地统一起来,提出了“合其志功而观”的公益伦理评价原则.墨子的这些公益伦理思想在后期墨家那里得到了进一步的阐释和发挥.墨家的公益伦理思想不仅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当今时代也未失去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墨家哲学是功利主义"是中国哲学界八十多年来的主流观点。郝长墀曾撰文否定了这个观点。他的论证依赖于两个观点:(1)功利主义者以自我为中心;(2)墨子以他人为中心。如果郝长墀的翻案成立,显然是对中国哲学史研究非常重要的贡献。这里并不质疑郝长墀的结论,只是试图证明郝长墀对功利主义和墨家哲学的诠释有待商榷。首先,功利主义者并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其次,墨子也不是以他人为中心。  相似文献   

14.
墨子之爱     
正墨子,名翟,是春秋末战国时期人,其先祖为殷商王室,他是宋国国君宋襄公之兄目夷的后裔,到墨子祖父这一代,墨家已从贵族降为平民。他后来成为中国第一位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少年时当过牧童,学过木工,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质。作为没落的贵族后裔,他也接受了系统的文化教育,学习孔子的儒学与《诗》《书》《春秋》等。墨子聪颖而勤奋,并是一个  相似文献   

15.
<正> 自孔子成为宗法礼学祖师以后,墨家墨子、道家老庄、农家许行与前期法家,都先后起来反对宗法礼学。墨子是积极地反对宗法礼学的,老庄是消极地否定所有宗法礼学的存在的,许行更是反对宗法礼教中居于主要地位的君臣民的不平等。前期法家坚决主张法治,反对礼治;后期法家韩非师事荀况,是在批判儒家中继承其“三顺”思想的。所以如说春秋战国时代是围绕儒家礼学来展开争鸣的,也不会远离历史事实。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鲁是周公之子伯禽的封国,独备有周礼。孔  相似文献   

16.
墨家的领导者心理素质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金华  朱永新 《心理学报》2000,32(4):464-469
领导者心理素质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先秦墨家的代表作《墨子》一书包含了丰富了领导者心理素质思想。该文拟从领导者的知识结构、道德品质、语言能力、工作态度、为人原则等方面对墨家的领导者心理素质思想作一整理和阐述,并分析其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与我     
正细细想,先秦诸子的论述,其中都有个如何对待人与我的问题。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大约是说,我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也要帮助他人实现其人生目标。我不能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为借口,而损坏他人实现其人生目标。儒家的这个思想,在人与我的关系问题上,我觉得,是"先己后人"。与之相反的是墨家。我个人觉得,墨家是"先人后己"。孟子说:"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正义思想与宗教的关系是一个长期未受学界重视的问题,而墨家的正义观在这个问题上有独特价值:它继承了上天乃正义之源的古老传统,从而使之具有超然于世俗政权利益之上的独立品格。本文以历史为背景,以《墨子》为个案,以宗教为视角,以儒教为参照,梳理了墨家以"天志"为"法仪"、以"贵义"为核心、再落实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诸环节的正义思想框架,认为它在回归原生的神权正义基础上,否定了蜕变的强权正义,提出一种返本的平权正义新构想,从而超越了古代主流的价值观。然而在古代宗法-政治的社会条件下,墨家的正义理想仍缺乏落实它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9.
墨学五议     
前时治墨家学术思想,集得几点心得,就教于国内外墨学专家学者。一、墨子何以姓墨墨子姓墨名翟,我们从读《墨子》和先秦诸子著作中,均可随时看到,应该是成为先秦学术思想史上的一般常识了。但墨子何以姓墨?却可引起人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在西汉司马迁《史记·孟子苟卿列传冲,记载墨子只有二十四个字:"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而比《史记》稍早的"集道家之大成"(胡适们江南王书》)的《淮南子》中,却有二十四条关于墨子言行事迹的记述。史实之丰富,评价之公正,在诸子之林中无出其右者。可以这样说.《淮南子》的观点是正确解"墨"之权舆。对墨家学派思想渊源,与儒家学派的关系、人物以及主要的学术思想.《淮南子》中都有较为完整的描述。《淮南子·主术训》中说:"孔丘、墨翟,修先圣之术,通六艺之论。"《要略)中写道:"墨子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