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日畅想     
漫漫冬日悄然而去,春飘飘而来。和煦的阳光使人倍感柔和亲切,春风拂来使人饱尝春的芳醇。 让我们深深吸一口春的空气,让徘徊于“冬日”的心溶于春的气息中,去感受春所特有的喧闹和快乐。  相似文献   

2.
春天的爱     
钟邦定 《天风》2005,(3):43-43
春,在洁白纯静的雪中孕育,慢慢地脱胎换骨。岁月熬尽的枯萎,在春日和煦的阳光里,在冰雪融化的旷野、山岗、小径,开始吐出又一年的新绿。一簇飞扬的生命在健康愉悦地跳跃、回归。 春是生命,是永恒的生命,生生不息,永不枯竭。夏目的葱茏,秋日的收获,冬日的冰洁,都咏叹着春的旋律,都蕴含着春的经典,都书写着春的词句篇章,一起汇入那滔滔长河的时空史册。  相似文献   

3.
一三月泉城不见春,冰天雪地愁煞人。老翁笑问春何在,万卷诗书处处春。二阳春三月似隆冬,大雪纷飞万里风。说是蛇年年景好,丰收在望乐融融。七绝二首——蛇年新春有感@连秋航  相似文献   

4.
赵静 《中国哲学史》2023,(2):99-105
在儒家的本体论建构中,“春”具有重要地位:四时之春与乾之元德、五常之仁德具有深层一致性,生春气象同样贯通着生意仁心,显现出宇宙的仁本体。从古代儒学史中可以窥见一个“以春见仁”的理论进路。董仲舒的“春系于元”,通过“天之端”显现“无穷极之仁”,其对天地分理的论说可视作理学的先声。程颢以“生春气象”显现本体为生生之仁体,由象见体的过程中体现了理学的统分与显隐。朱熹极富条理地解说四象之春对宇宙本体的显现,“春气流行”即是仁体流行、天理流行。径此理论进路来看,由生春气象显现的仁体兼有“时”、“德”、“气”三个维度,可说是时间之始、道德之源、万物之本。与之相关的春意功夫论在于观天地生意与体一己之仁心,由此上达仁本体。  相似文献   

5.
春之声     
王飞 《天风》2004,(3):13-13
经过了冬天的蛰伏和对春天的希冀,我们进入了春天。春之花,春之雨,春之雾,春天的小草,春天涓涓的小溪,潺潺的流水;映入眼帘的是山绿,水绿,田野绿油油的一片,直绿到人的心田。  相似文献   

6.
有一种春,是无法守候的。这就是人生的春。人生的春往往与年龄没有关系,却只是一种苏醒。这样的苏醒,如偏僻乡村篱笆上的野玫瑰,花朵开得烂漫,意象上却单单只有光明、简单、敦厚与宁静。不要以为意象上的光明、简  相似文献   

7.
正春,是一个美好的字眼。看到春字,人们就会想到春天,想到和煦的阳光,温暖的春风,细腻的春雨,碧绿的春草,绚丽的春花,想到朝气蓬勃的孩子、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想到爱情,想到许多美好的事物……那么,春字是怎么产生的呢?有人把简体字春拆开来,拆成三、人、日,说春就是三个人在晒太阳。这是一种有趣的说法,看似多少有点道理,却  相似文献   

8.
心之春     
心也有季节更迭,心也有四时之分。激情是夏,冷漠是秋,绝望是冬,乐观是春。心之夏让人走向振奋,心之秋让人走向郁闷,心之冬让人走向沉沦,心之春让人清新。心田在夏天绿树荫荫,心田在秋天落叶纷纷,心田在冬天荒草披靡,心田在春天香风熏熏。激情是人的血,乐观是人的魂。冷漠是身上的灰尘,绝望是体内的病菌。让心春吹绿理想之林,让心春奏响奋斗之音,让心春绽开事业之花,让心春举起成功之樽!  相似文献   

9.
春文化品趣     
春天,景色迷人,孕育希望,最能触发人们的灵感,启迪人们的思维。文人墨客留下的情趣盎然的春文化,成为了中国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春谚民间流传着许多与春天有关的谚语,如"春天孩儿面,一日三变脸"、"春雨贵如油"、"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立春打雷,十处猪栏九处空"、"春无三日晴,冬无三日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交春落雨  相似文献   

10.
泼辣的春     
正都说春脖子短,今年的春压根儿没脖子。三月半还在供暖,四月未入,满世界便花团锦簇了。冬衣脱了换薄衫,风衣长裙都嫌不利索,宽线衫配小短裙正好,不冷也不出汗。冬眠期满,春醒了。醒来的春恐我不知,派花儿们来反复催唤。就连树上的白眉鸟,叫声里也充满了泠泠的水音儿。我不得不放下写满字却不入眼的书,慵懒起身,去看看春把那些木呆呆的枯枝老柯都打扮成啥样了。迎春,连翘,白木兰,最先开花,它们耐得住清晨的薄凉与  相似文献   

11.
吉祥赠言     
尽日寻春不见春 芒鞋踏破陇头云 归来笑捻梅花嗅 春住枝头己十分 某尼悟道诗 意在颂佛教文化 春常在  相似文献   

12.
艺术歌曲《春思曲》创作于我国民族苦难深重的20世纪30年代。由于艺术歌曲对人的思想启蒙和对国民改造有着巨大作用,当时一批留学归来的作曲家先后加入到艺术歌曲的创作队伍中,借助古典诗词抒发个人情怀。《春思曲》就是20世纪30年代艺术歌曲的代表作品之一。《春思曲》是一首抒情的独唱歌曲,韦瀚章词,黄自谱曲,歌词优雅含蓄,富有韵味,生动地再现了一位女子坐在绣楼中,无心梳妆打扮、思念郎君的情景。《春思曲》结构工整,层次分明,旋律简洁流畅,将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表达得十分生动形象。  相似文献   

13.
~~陆春涛欧洲写生系列@陆春涛~~  相似文献   

14.
北方浪漫     
北方浪漫,流乌不顾,雨丝嫣然。 北方浪漫,在于北方的春,可以在春服即成之日,约三五好友,郊外踏青,莺歌燕舞,杯觥交错。  相似文献   

15.
兰晔 《中国宗教》2018,(2):82-83
现在,传承千年的“接春”民俗活动的礼仪和抛模没有被简化、削弱,反而添加了道家“拜太岁”的仪式,“接春”的内涵也从简单的雠农衍生泛化成了纳福添寿。  相似文献   

16.
翻开历书,细心的人们一定会发现,阳历2004年是农历甲申(猴)年,闰二月,且正月初四(阳历2004年2月4日)和腊月廿六(阳历2005年2月4日)都是“立春”,即民间俗称的“一年两头春”或“两春”。在我国农历中,与此相类似的还有“闰八月”、“同春”、“盲春”等现象。关于农历闰月及各种特殊历法现象,我国民间有诸多说法,如“闰八月是灾年”、“马年无春是寡妇年”。“双春、同春年成好”等。这些说法有道理吗?要科学地解答上述问题,必须先了解一些最基本的历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和瞿秋白各有一首词《卜算子·咏梅》,毛泽东1961年12月读陆游《卜算子·咏梅》,反其意而用之: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瞿秋白1935年初夏赠陈炎冰《卜算子·咏梅》:寂寞此人间,且喜身无主。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花落知春残,一任风和雨。信是明年春再来,应有香如故。  相似文献   

18.
《中国宗教》2013,(5):1-1
对雅安人民而言,这是个灾难之春,但也是爱心融汇之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从地震后的第一时间起,无数牵挂和热切的眼神,开始投向这片或许大多数人从未踏足过的土地。人们以各种方式接力爱心,真情汇聚成股股暖流……  相似文献   

19.
灯谜中的春     
正在谜语百花园中,一些含春意的灯谜,芬芳吐艳,充满着浓浓的文化气息,猜射起来,别有一番意趣。谜底为"春"的字谜,其蕴含的汉字形态结构特点一般都非常突出。比如谜面"三人同日来,喜见百花开",前句是用拆字法将"春"拆成"三、人、日";后句是会意,轻轻点出春的特征,一气呵成,耐人寻味。再如谜面"为人要一日三省","一日三省"典出《论语》:  相似文献   

20.
嚼春     
正仲春时节,乡下姨夫邀请我去他家里嚼春,我颇觉好奇,胃口一下子被吊了起来。从小到大,只听说过嚼坚果、嚼骨头、嚼锅巴、嚼米饭、嚼鱼、嚼肉,还从没听说过嚼春,我倒要看看这春是怎么个嚼法。带着这种疑惑,我马上答应下来。翌日,驱车出城,沿着乡间简易公路,徐徐驶过葱绿的田野、白花馥郁的橘园和山花烂漫的山岗,来到山脚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