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近几十年来对青年学生道德理想的研究中,苏联心理学积累了有关其内容、结构,机能、年龄特点及其形成规律的丰富科学资科。在马列主义学说基础上,这一问题的范畴结构得到根本的革新和完善。现已查明了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发生的社会经济变化影响下,成长中一代道德理想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倾向。人们研究了主要学习科目和一些教育措施在道德理想形成中的作用;查明了道德理想与个性的最重要成分和特征的关系,以及道德理想对学生行为的调节机能。研究道德理想的方法也在理解道德理想的新的理论概念基础上得到了完善。  相似文献   

2.
进化人格心理学的概念和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继亮  孔克勤 《心理科学》2000,23(6):743-744
近几年来,心理学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进化心理学。进化心理学综合了进化生物学的各种理论和当代心理学的研究法则,开辟了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进化心理学者(如Buss1999,Carver1996)主张用进化论的视野来看待和研究人格问题,为人格心理学核心概念的建构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框架。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能够从对实证资料积累的追求中解放出来,转而注重学科自身的理论反思与理论建构,是心理科学逐渐走向成熟的一种表现。随着西方理论心理学的崛起,中国心理学理论研究也逐渐得到重视,出现很多有价值的理论成果,但在心理学元理论和实体理论的建设上,仍旧过度依赖欧美心理学,原创性的元理论和实体理论几乎没有。在研究的规模、研究领域、研究水准、研究方法乃至研究从业者数量上的差距也使中国理论心理学发展显得步履维艰。然而,西方理论心理学的崛起却可以给中国理论心理学发展带来重要启示,在对中国理论心理学建构过程中,要积极对国外理论心理学的理论思维和理论研究方法进行筛淘,加强原创性的理论建设,处理好理论与实践、引进与创新、反思和建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孙红月  苏寅  周坤  李纾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0):1417-1425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Samuelson于1963年发现人们在单次和多次博弈条件下决策行为不一致。文章综述了两种博弈条件下人们决策行为的差异并质疑了这种差异的传统理论解释机制。描述或预测决策行为的风险决策理论其实只采用了一种评价法则—— 期望法则, 始终没有跳出“最大化”的窠臼。基于实验证据, 我们推测, 多次博弈时人们遵守了期望法则, 而单次博弈时人们所遵循的是非补偿性法则。从多次博弈到单次博弈, 不单单是一种博弈次数上的变化(量变), 而是代表了从期望法则(补偿性法则)到非补偿性法则两种策略之间的转变(质变)。最后, 文章介绍了单次、多次博弈问题在医疗、应急管理以及投资领域的体现, 并呼吁更多的研究者关注单次、多次博弈问题。  相似文献   

5.
心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是心理学研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至今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的一个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心理与实践的关系,对心理学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传统的内省意识心理学,把心理看成一种特殊的、自我封闭的内部过程,脱离开实践孤立地研究心理。行为主义心理学则排除心理而孤立地研究行为。他们都不知道心理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近几十年来的生理心理学研究,阐明了人类的许多行为是受各种不能忽视的内驱力所控制的。对教育工作者来说,研究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有重要意义.因为只有在学生具备高度内驱力状态时,才能激活整个机体,使他们富有活力和生气,产生主动的、积极的学习行为。学习内驱力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固然取决于学习者本身对学习目的意义的认识,但在教学现场,教师呈示教学内容的方式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也有重大影响。因此,研究外界刺激的性质和内驱力的关系,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关于"自我"的社会建构论学说及其启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后现代主义的立场出发,社会建构论认为传统心理学有关自我的研究都是本质主义的.社会建构论以“关系的自我”取代“本质的自我”,认为自我并非行为背后的精神实体,而是人际互动的产物,是一种文化的建构物。这种观点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自我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心理学研究的新工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工具,在心理学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多的使用。文章介绍了基于互联网的心理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并分析了这种新研究工具的优点,如更高的效度,多样化的被试,操作更方便更高效,费用更低廉等。同时也客观地指出了新研究工具的局限性,如并不是所有的心理学研究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实现,控制不够严格等。但是作为一种新的研究工具,互联网应该得到心理学工作者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国外关于进化心理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许波 《心理学探新》2004,24(1):16-19
进化心理学是近年在西方心理学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研究取向,目前仍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系统的理论。其基本主张是:过去是理解心理机制的关键;功能分析是理解心理机制的主要途径;心理机制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演化形成的模块性是心理机制整体组织的特性;人的行为是心理机制和环境互动作用的结果。进化心理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引起了各种各样的争议,赞成者认为:①心理学会成为更多的达尔文主义的理论建构;②进化心理学将使心理学走向统一;③进化心理学向传统社会科学提出了挑战。反对者认为:①进化心理学是一种不成熟的科学;②进化心理学是一种貌似科学的研究取向。  相似文献   

10.
严谨性(Conscientiousness)是指个体在按照社会规范的要求控制冲动的倾向、以任务和目标为导向、先思后行、延迟满足以及遵守规范和纪律等方面上的个体差异。由于其在应用心理学领域(如, 组织管理心理学)的重要作用而被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主要内容涉及严谨性对工作绩效和其他工作相关行为的的预测、对健康行为和寿命的预测、对学业表现的预测等方面。文章全面回顾了近年来严谨性的结构及其在管理、教育和健康领域的相关研究, 并指出将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深入探索严谨性的次级结构、测量工具的编制、严谨性与绩效间关系的假设、严谨性与寿命和健康行为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篇章阅读中先行信息通达的若干影响因素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王穗苹  莫雷  肖信 《心理学报》2001,34(6):30-38
采用实时窗口阅读技术,探讨在篇章阅读理解中,当读者在建构先行信息已能考虑其合适与不合适这一条件下,先行信息与当前信息的关系及距离如何影响对先行信息的通达。实验一采用以句子为单位的自控阅读,通过再认探测技术,结果发现,被试在加工含回指词的目标句时,回指词的不合适先行词也会得以通达。实验二以词汇为单位呈现阅读材料,通过命名探测技术,结果发现,与当前回指词关系合适的先行词会得到更快的通达,而先行词与当前回指词距离的远近不会影响先行词的激活水平。  相似文献   

12.
贾林祥 《心理学探新》2007,27(2):16-18,43
潘菽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刻的分析,为人们正确地进行心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示;他对心理学未来发展的预测,揭示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对心理学研究者也是一种莫大的鼓励。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从经济与伦理结合角度去研究我国市场经济的伦理本性是建构市场经济体制的伦理基础的主要内容,是社会伦理道德在市场经济生活中的本质要求。因此,从市场经济关系出发来建构市场经济的伦理本性应当成为我们研究这一问题的根本思路,沿着这一思路,我们认为市场经济关系所建构起的伦理本性只能是工具理性伦理。一、市场经济的工具理性伦理的本性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研究人类理性行为时,把其分为工具理性行为和价值理性行为。所谓工具理性行为是指那些行为者以可以计算、可预测的技术性方式和可以带来的现时利益对目的加以选择,同时致力…  相似文献   

14.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组以社交困难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 涵盖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及分类不明确的广泛型精神发育障碍。ASD预测研究集中在神经生理学、遗传学及心理学领域。在心理学研究中, 眼动技术的运用使得相关测量更为细微、精确, 测量过程更严谨, 预测关系更可信。现有的眼动预测主要着眼于注视时间、首视点和扫视反应时指标的研究。这些研究揭示注视面部和眼睛时间短、注视眼睛时间随年龄增长递减、注视追随时间短、注视重复物理性刺激时间长、视觉搜索优势及注意解除困难均可以预测ASD。未来研究应强化眼动特征预测作用的追踪性考证, 加大与其它发展障碍的预测区分, 控制视觉接受能力对眼动行为的影响, 建立综合性预测体系。  相似文献   

15.
科学心理学观念的普遍兴起,是19世纪中叶错综复杂的思想史背景的产物。只有在人类思想及其历史作为整体的关系背景中,才能澄清这个观念的内在本性。也只有在系统地接受这个背景的制约关系中,这个观念才能获得其真理的实现。能否在人类思想作为整体中胜任并执行其理论职能,成为我们检验一种心理学体系之真理性的途径之一:科学心理学观念只有实现为现象学心理学,才能执行其为人文科学奠基的逻辑职能; 反之亦然。这个关系还从否定方面暗示着,一切以异化的形式实现的心理学,都不可能真正承担起为人文科学奠基的逻辑职能,并因而违背了我们的常识。  相似文献   

16.
一、现代“科学逻辑”的先验范畤如果把康德的作为一种科学逻辑的《纯粹理性批判》与现代“科学逻辑”作一比较,我们就会发现,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前者是一种“意识分析”,后者则是一种“语言分析”。康德力图阐明科学的客观有效性,为此他实际上是用先验逻辑取代了由洛克和休谟发展出来的知识心理学,但是他的探究方法仍然与作为意识之“极点”的“意识的综合统一”相关联。而且根据这一先行概念,康德提出了他的先天综合法则,即关于诸如直观、想象、知性和理性等心理能办的功能法则,以取代休谟的心理学联想法则。这与现代“科学逻辑”是大相径庭的。现代“科学逻辑”不仅对心理能力不置一词。而且连  相似文献   

17.
演化心理学认为人类的心理机能受到演化压力的塑造,性选择作为重要的演化动力因素,在人类心理机能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性选择密切相连的求偶动机可以影响包括注意、知觉、记忆、决策及社会行为在内的一系列心理现象和行为,但求偶动机操控方法的混乱及研究过程中对文化和层级选择的忽视制约了这一领域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深化相关研究,以行为数据为基础,从神经、激素和基因层面建构立体的研究框架对于揭示背后机制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振民   《心理科学进展》1987,5(1):44-49
心—脑—行为关系的探索是生理心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也是神经科学、神经心理学、比较心理学等等多种学科的交叉研究主题交会点、多种学科的交叉研究和边缘科学的形式、发展和所起作用产生的巨大力量是促进当代科学发展的潮流。然而在美国心理学界有部分学者在神经科学与生理心理学的学科交叉研究的进展中,却产生一种学术观点的分歧,他们在神经科学细胞分子水平高级实验技术的脑功能定位研究进展现实情况下感到:不少生理心理学者从心理学领域直插神经科学,忽视生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传统,必定会干扰脑-行为关系的整体理论建设,回避概念的发展而集中精力于实验只能得到简单的结论,使脑和行为关系变得暗昧无知。本文对这种观点予以评逆,认为神经科学对脑——这一心理功能器官的微观结构探索是促进生理心理学科研究主题任务解决的积极因素,不致引起生理心理学学术本质上的“危机”,甚至是赋于生理心理学术思想发展活力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9.
Irwin   Silverman 《心理学报》2007,39(3):541-545
该文认为处于萌芽状态的进化心理学作为一个新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对人类心理运行机制提出了一些基本的解释与预测。该文也讨论了进化心理学研究遭受到的两种批评,其一是文化的重要性没有得到重视;其二是进化历史是“假想的故事”。同时作者认为完整地理解心理学研究课题需要进行最终水平的因果分析,只有掌握与运用自然选择理论才能从最终水平上理解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0.
论民族时代精神对心理学派别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忠太 《心理学报》1986,19(3):100-107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而研究心理学的过程无疑问也是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过程。在研究心理学的心理活动过程中,不同民族的心理学家必然要受本民族的时代精神所影响。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心理学派别的形成就不难发现:构造派和格式派心理学之所以产生于德国;机能派和行为派心理学之所以产生于美国,决非历史的偶然,它与本民族的时代精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也必将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