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从教学实践中提出来的一个问题。我国许多心理学教科书都有关于想象是在劳动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和想象也受实践的检验的论述。例如:曹日昌同志主编,196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心理学》上册写道:“想象是在劳动过程中发生发展起来的,人所特有的一种活动”(该书307页)。又说:“此外,想象还接受实践的考验”(该书308页)。此外,伍棠棣等主编的,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公共必修心理学教研室主编的心理学教科书都有基本相同的观点,全国五十  相似文献   

2.
我们读了《国内哲学动态》今年第一期上刘沛俊同志写的《检验真理的标准不是实践而是客观存在本身》一文(以下简称“俊文”),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恰恰相反,检验真理的标准,不是“客观存在本身”或其他,而只能是实践。现仅就“俊文”提及的问题,谈点我们粗浅的看法,与刘同志商榷。第一、“俊文”以  相似文献   

3.
在讨论真理标准问题过程中,有的同志认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贬低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似乎说,要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旗帜,就不能强调实践标准。《人民日报》理编部何匡同志,在去年九月一次报告中,对这个问题作了具体阐述,我们将其中有关部分摘要发表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何祚庥同志在《再谈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实践标准問题》一文中,认为“經由实践检驗并证明它是正确地反映着客观实际”的科学理論,还要加以修改。何祚庥同志提出的这个問题,涉及到怎样理解实践标准以及如何正确的对待真理等問题,是很值得研究的。現在谈谈我们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不当之处,敬請何祚庥同志及其他同志指正。一实践检验是“由个别来检验一般”嗎? 何祚庥同志为了給自己提出的經过实践证明为正确的科学理論还要加以修改的观点,寻找理論根据,便在实践标准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有限的实践,不能对具有一般性、普遍性、无限性的理論做出确切判  相似文献   

5.
在深入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基础上,全面开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是放在我们哲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这里,我们发表孔阶平同志今年10月在一次认识论座谈会上的一个发言提纲——《略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对象、结构和体系》,供同志们进一步研究和讨论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康德道德哲学一般被视作形式主义的伦理学,这种形式主义的特征可以从《实践理性批判》中对想象的态度得到辨明。通过考察想象在《实践理性批判》中的位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虽然康德明确地要求在实践理性领域中排除想象,但他实际上并没有也不可能完全把想象从他的道德哲学体系中排除出去。据此,康德伦理学不完全是形式主义的,舍勒对他的指责只有在一般和不严格的意义上才是可以接受的;第二,形式主义伦理学自身有其必要性,康德伦理学的形式主义特征一方面是他最大的贡献,但另一方面也因压抑和束缚了想象力在道德实践中的根本作用而误解了实际道德行为,否定了实践智慧。通过这一例证式的分析,我们能够表明:任何一种伦理学,若不懂得想象在道德实践中的根本作用,就都意味着致命的缺陷。而想象的这种作用又包含先验想象力的作用和经验想象力的作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人的心理、正是在人积极从事改造客观现实的社会实践中发生和发展的。人的心理既经产生,又反作用于实践。老一辈心理学家潘菽同志,在《心理学简札》中谈到,“……人们的心理活动因实践而产生,是人们在生活实践时的主观活动,因实践活动的发展而发展,也受实践活动的检验。但人们的心理活动,又是人们的实践活动的枢纽部份,没有心理活动这一主观活动部分,作为人的实践活动就不可能进行。二者互相密切  相似文献   

8.
《哲学研究》1980年第9期刊登了吴江同志《再谈哲学上两条战线的斗争》(以下简称《再谈》)一文,对我们的《论哲学中两条路线的斗争》一文进行答辩。虽然我们不同意吴江同志《再谈》中的基本观点,但对他的答辩本身是欢迎的,因为我们讨论的这个问题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讨论是关系到如何从哲学上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和建国以来哲学领域斗争的历史经验的大问题。这对于我们坚定地  相似文献   

9.
《刘少奇选集》下卷,是从刘少奇同志建国后到“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的大量文稿中精选出来的,它集中地反映了刘少奇同志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实践和理论贡献。因此,《刘少奇选集》下卷的出版,不仅是研究我们党建国后十七年的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资料,而且使我们清楚地看到,刘少奇同志在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所作的贡献。本文简要地谈谈刘少奇同志对两类矛盾学说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读了杨超同志的《论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一文(载《哲学研究》1978年第12期),很受启发,电有一些不同意见。为了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矛盾论》的精神实质,我也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粗浅意见,并与杨超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1.
略论道德的本质——兼与肖雪慧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哲学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哲学的研究对象从客体向主体的转换。因而,对主体性问题的反思,既是一个热门话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的难题。或许是受一般哲学研究对象重点转移的影响,道德哲学界即伦理学界,也有不少同志对道德领域中的主体性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光明日报》今年2月3日刊载的肖雪慧同志关于《人的主体性是一切道德活动的原动力》(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12.
逻辑证明与真理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年前开始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对于破除反马克思主义的现代迷信、冲决思想网罗,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但是,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命题的认识,在学术界和广大群众中并不一致,甚至还有不小的分歧。例如:有的同志认为经实践检验过的正确理论也可以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有的同志认为逻辑证明也可以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有的同志认  相似文献   

13.
朋友之间     
正熊十力是当代大儒,他曾在梁启超主编的《庸言》上发表文章,批判佛教思想。当时,梁漱溟屡表素食,舍身求法,一心向佛,岂容熊十力对佛教的亵渎?便发表长文《究元决疑论》,指名道姓痛斥熊十力愚昧无知。战火挑起来了,学界一时大哗,熊、梁二位,都是大家,不知会出现什么情况。  相似文献   

14.
朱焕滇同志在1983年第5期《国內哲学动态》上发表了《试论感性认识的非直接性》一文;对感性认识形成过程中的“中间环节”问题作了探讨;读了很受启发。但我们觉得该文对认识主体的概念和中间环节的理解有欠妥之处,对感性认识直接性完全否认也失之偏颇,因此,提出一些不同意见与朱焕滇同志商榷。一、关于认识的主体朱文得出感性认识非直接性的结论,首先同他对主体概念的理解有直接关系。他认为,  相似文献   

15.
今天,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八十五向年的时候,重温《矛盾论》,对于我们完整地准确地领会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对于深入揭批林彪、“四人帮”,对于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这里,只谈谈我学习《矛盾论》中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的体会。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针对王明为代表的机会主义者把马列主义理论教条化、神秘化的荒谬行径,专门研究了共性  相似文献   

16.
胡鸿保  杨春宇 《学海》2001,(2):198-201
郑杭生教授和他的博士生王万俊同志合作 ,新近推出了专著《二十世纪中国的社会学本土化》(党建读物出版社 2 0 0 0年版 )。我们阅读之后 ,很受启发。郑先生在“前言”里谦虚地称此书为“我们向社会和社会学界上交的一份作业” ,并“期待着对其中的有关问题进行学术争论”。本文拟谈谈我们的读后感 ,求正于各位前贤和同行学者。《二十世纪中国的社会学本土化》(以下简称《本土化》 ,引用时只标明页码 )与郑杭生、李迎生合著的《中国社会学史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0年版 )及《二十世纪中国的社会学》(党建读物出版社 1 999年版 ) ,都是…  相似文献   

17.
《哲学研究》1981年第7期刊登了郭虹、陈明灏同志的《试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在刑事侦察中的应用》一文(以下简称《试论》)。我们认为,该文有些论述是不妥的,现将我们的看法提出来,与郭虹、陈明灏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8.
《哲学研究》1987年第6期上刊登了毕志国同志对我们《论经济制度的双重属性》(载《哲学研究》1986年第4期)一文中的学术观点提出质疑的文章《经济制度具有上层建筑的属性吗?》(以下简称“毕文”)。这一质疑促使我们对自己的观点作了不同角度的反思,深感分歧不仅关系到与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实践密切相关的重要理论问题,而且涉及对唯物史观基本范畴、原理理解和运用的方法论,有必要做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权文荣同志《怎样理解社会发展的原动因》(载《哲学研究》1987年第5期)一文,批评了孟庆仁同志文章(载《哲学研究》1988年第5期)中某些不够精确的地方,例如把自然环境和人类自身生产相混淆,读后很受启发。但是,权文荣同志认为物质资科生产方式始终是任何社会发展的原动因,而人类自身生产只能是社会发展居于第二位的决定性因素的观点,我认为是缺乏根据的。本文试就此就教于权文荣同志以及理论界同仁,并就权文荣同志所忽视了的原始社会和原始生产力的特殊性,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李达同志的《<实践论>解说》和《<矛盾论>解说》已由三联书店再版。 毛主席的重要哲学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是马列主义的光辉文献。当前学好这两本书,对于我们完成新时期的总任务,具有重大的意义。李达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