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2(注意负荷:高、低)单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以18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运用行为实验及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对内隐序列学习是否需要注意负荷的参与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发现:(1)在高、低注意负荷条件下都出现了内隐序列学习效应;(2)高注意负荷序列探测刺激诱发的P1、N1波幅显著大于低注意负荷序列探测刺激诱发的,表明高注意负荷条件下需要更多的注意;(3)高、低注意负荷序列内隐序列学习量差异不显著,表明内隐序列学习不受注意负荷影响。  相似文献   

2.
序列长度和统计结构对序列位置内隐学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卫 《心理科学》2002,25(4):486-487,485
除人工语法之外,序列反应时任务也是内隐学习研究最常用的程式之一。在使用序列反应时任务进行内隐学习研究时,有研究者发现,类似于外显学习,序列位置内隐学习中序列规则的长度越长,学习成绩越差;而Stlader则在研究中发现,序列位置内隐学习中所学序列的统计结构会极大地影响被试内隐学习成绩,统计结构越高学习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3.
注意负荷对内隐序列学习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操  白学军  沈德立 《心理科学》2007,30(5):1029-1032,1051
运用次级任务研究范式,采用符号计数的次级任务和歧义序列中的次级条件序列,将内隐序列学习分为单任务组和双任务组,统一在单任务条件下测试。结果发现:(1)两组被试内隐学习成绩差异不显著;(2)双任务组被试在学习组块和测试组块的内隐学习差异也不显著。结果进一步支持了在次级任务占用注意资源的条件下内隐学习仍然可以正常地获得、内隐序列学习不受注意负荷影响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利用眼动记录方法,采用内隐序列学习的观察范式,通过操纵注意负荷高和低,考察内隐序列学习是否需要注意参与。结果发现:(1)在高、低注意负荷条件下都出现了内隐序列学习效应;(2)高注意负荷条件下眼跳反应时长于低注意负荷条件下的;(3)高、低注意负荷序列内隐序列学习量差异不显著,表明内隐序列学习不受注意负荷影响。  相似文献   

5.
知识类别和特点对内隐序列学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序列学习中的反应时和错误个数间接测量被试的内隐知识,用再认成绩和预测成绩直接测量被试的外显知识,通过倒转不同的规则探讨了知识类别和特点对内隐序列学习的影响。结果表明:(1)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可能分别依赖于两个独立的学习系统,且互不干扰;(2)当内隐序列学习既包含运动知识又包含概念知识时,知识类别和特点影响被试对序列知识的获得,被试较易获得运动知识;(3)在内隐序列学习中练习的数量也影响被试对序列知识的获得,序列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林颖  周颖 《心理科学》2006,29(4):882-886
该研究从年龄效应这一独特视角探讨了内隐序列学习的表征机制。结果表明:(1)内隐序列学习存在具体联结和抽象层级编码双重表征机制,且在该研究中以抽象编码为主;(2)老、青、幼三组被试的内隐序列学习无显著差异,间接支持了具体联结机制不起主要作用的结论。该研究的推论是:(1)内隐序列学习的表征是一个遵循“最优级编码”的动态过程;(2)该过程不涉及注意机制和短时记忆。  相似文献   

7.
序列位置内隐学习产生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张卫 《心理学报》2000,32(4):374-380
内隐学习是当今认知和学习领域继内隐记忆之后又一重要的研究课题。该研究利用序列反应时研究程式,通过两个实验,对序列位置内隐学习产生的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在序列反应时任务程式中,随着反应一刺激间隔的延长,序列位置内隐学习的学习量逐渐减少;(2)异形同模式迁移组和异形异模式迁移组被试间内隐学习量无显著差异,被试未能内隐地习得抽象的序列模式。说明序列位置内隐学习产生的基础是水平联结,在该实验条件下没有发现垂直联结存在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序列学习是否是内隐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序列学习是继人工语法之后内隐学习的另一研究范式。以往观点认为,在练习后,被试对规则刺激和随机刺激在反应时上出现差异,就表明被试是内隐学习,这种差异量就是内隐学习量。但现在很多学者对序列学习是否内隐这一问题提出了疑问;运用新方法(过程分离法,简称PDP)的研究发现,序列学习是否内隐同反应-刺激间隔(RSI)有关,当RSI = 0时,序列学习才是内隐的;根据RSI提出了神经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9.
大五人格情感开放性子量表(openness/feeling)能否预测内隐序列学习的问题存在争议。本研究采用概率性内隐序列学习范式, 比较高低情感开放性者在各反应刺激间隔(response stimulus interval, 即RSI)的差异。发现:(1) RSI = 0 ms和250 ms, 高分组在转移组块后习得高概率序列, RSI = 500 ms及以上在其之前习得; 所有RSI点低分组都在其之前习得。每个RSI点只有高分组习得低概率序列。证明随RSI增加两者内隐进程有本质差异, openness/feeling子量表可预测内隐序列学习个体差异。(2)低概率序列可作为测量概率性内隐序列学习及个体差异的新指标, 经典转移组块、再认、生成任务的测量效果却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0.
陈玲丽  刘文  吴家舵  任杰 《心理科学》2007,30(1):192-195
考察不同运动经历人群的内隐序列学习能力。被试为上海体育学院小球运动员和非运动员;实验结合PDP,采用序列学习任务,并测试操作智商与记忆广度。结果发现,运动员在15个组段上的平均反应时、内隐学习量、自动提取贡献率上显著大于非运动员;不同水平运动员在内隐学习量上差异显著。研究结论:运动员的内隐序列学习能力显著好于非运动员,与运动水平有关,与智商无显著相关;这种内隐序列学习能力可能是某种运动能力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以41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智力因素和认知风格对内隐序列学习的影响。采用联合型瑞文推理测验和镶嵌图形测验分别测试智力水平和认知风格类型。用序列反应时任务测试内隐学习绩效,并以生成任务验证序列学习的内隐性。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智力水平大学生的内隐学习绩效无显著差异;场依存型个体的内隐学习绩效显著高于场独立型个体。  相似文献   

12.
内隐序列学习与一般认知的关系一直处于争议之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内隐序列学习与工作记忆(尤其是中央执行功能)存在显著关联。基于此,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来探测两者的相关及机制。实验1从行为与脑电两个角度探讨经典位置序列学习与中央执行功能的相关,发现经典位置序列学习的内隐习得量与中央执行功能的抑制、刷新功能的强度呈负相关,与转换功能没有显著相关,脑电结果也支持了这一结论。实验2在内隐序列学习中加入认知冲突来增加中央执行功能的负荷。结果发现在高抑制功能负荷任务条件下,内隐习得量与抑制功能强度的相关性发生了反转,进一步证明内隐序列学习与中央执行功能的抑制子成分在脑功能上的关系:不同条件下呈现竞争、协作等不同状态。  相似文献   

13.
A group of 20 patients who sustained closed-head injury (CHI) and a matched control group of 20 individuals were tested on the serial reaction time (SRT) task. Three different sequence-learning measures were generated from the task: two implicit and one explicit. The two implicit sequence-learning measures include: (1) the learning rate on the first five blocks of the repeated sequence, assumed to reflect primarily general reaction time learning, and (2)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ifth block of the repeated sequence and the sixth block, a random sequence that reflects implicit sequence-specific learning. In addition, an explicit measure of sequence learning was gener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HI group was impaired on the explicit measure of sequence learning. The groups did not differ on general reaction time learning, one of the implicit measures of sequence learning. However, the control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CHI group in learning the specific sequence repeated in the SRT task. This pattern of results is unique to the CHI group, corresponding with neither that of amnesic patients nor with that of patients with dysfunction of the basal ganglia (i.e., Parkinson's diseases).  相似文献   

14.
根据目前国内采用的标准,选取学优生和学困生各120人。运用内隐学习中的双条件人工语法材料和强分离的实验范式,考察和比较了两种学生的内隐学习、内隐与外显协同学习的成绩。结果显示:(1)学优生在外显学习、协同学习(先内隐后外显以及内隐与外显交替)方式下的成绩显著好于学困生,而在内隐学习方式下,二者成绩差异不显著。(2)学优生的外显学习及协同学习成绩显著好于内隐学习成绩,而学困生在四种学习方式下成绩差异不显著。表明在人工语法学习中学优生的有意识学习及其与无意识的协同学习效果较好,而学困生的有意识学习及协同学习较差。  相似文献   

15.
采用序列学习的研究范式,对大中小学生的序列反应时和序列生成成绩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大中小学生均能在序列学习中获得序列规则。(2)采用比例测量方法,大中小学生的序列反应时无显著差异。(3)大中小学生的序列生成成绩是不同的,包含成绩随着年级升高而上升,排除成绩则不随年级变化;小学生包含和排除成绩无显著差异,而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差异逐渐加大。说明序列学习的意识成分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不同负载条件对序列位置内隐学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序列反应时任务是继人工语法学习和复杂系统控制任务之后又一研究内隐学习的重要程式 ,该研究采用这种程式 ,比较了不同负载条件对序列位置内隐学习的影响。被试为华南师范大学本科生 6 0名。 3种负载条件分别为无负载、数字串记忆负载和反向反应负载。结果发现 ,数字记忆负载组被试与无负载组被试间内隐学习量差异显著 ,但对于不会破坏学习序列组织的反向负载组被试 ,其内隐学习量与无负载组差异不显著 ,却与数字记忆负载组间差异显著。这一结果说明序列反应时任务程式中的内隐学习不受加工容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生内隐序列学习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隐序列学习是内隐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该文探讨了中小学生内隐序列学习的心理机制及次级任务影响内隐序列学习的实质。结果表明,中小学生对不同结构序列的内隐学习是由一个单一的学习机制完成的,学习的过程即是形成序列内相邻元素间联合的过程;另外,注意能量并不是内隐序列学习的重要影响因素,次级任务影响内隐序列学习并不是因为其分散了注意能量,而是破坏了对序列元素的组织。  相似文献   

18.
内隐序列学习的表征机制是内隐学习研究领域的基本问题, 还存在争议。采用眼动追踪技术, 通过3个实验探讨内隐序列学习的表征机制。结果发现, 知觉序列混合眼跳和反应序列混合眼跳条件下发生序列学习; 朝向眼跳和反向眼跳条件下发生序列学习; 有、无分心反向眼跳下发生序列学习, 两者序列学习量差异不显著。整个研究表明, 内隐序列学习的表征依赖于序列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