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教文化》1995,(2):7-7
1995年3月10日上午,人民大会堂西藏厅内春光融融,《中华大藏经·丹珠尔》(藏文)对勘本首发式在这里举行。费孝通、王兆国、赵朴初、帕巴拉·格列朗杰、阿沛·阿旺晋美等国家领导人,中央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和首都文化界、佛教界、藏学界等各界人士与会。  相似文献   

2.
当代如来藏学的开展与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当代如来藏学的开展与问题为论点,从E.Obermiller,H.W.Bailey及E.H.Johnston等人对《宝性论》各版本的整理开始,探讨当代如来藏学的起源及其引发的问题,并就日本、欧洲、美国等地区分别说明其对近代如来藏学研究的影响。首先,就日本学者月轮贤隆、小川一乘对Obermiller编译藏文本《宝性论》的批判,与宇井伯寿、中村瑞隆等学者对Johnston校编梵文本《宝性论》的回响,简述高崎直道集当时如来藏学之大成,作为日本佛学界对近代如来藏学的研究。其次,就欧洲学者E.Frauwallner的第三学派说,D.Seyfort Ruegg的藏传如来藏研究,以及S.K.Hookham对近代《宝性论》研究的评论,以了解当代欧洲学界对《宝性论》后续研究的情形。第三,为美国如来藏学研究近况的探讨,分别从近代美国如来藏学研究概述、近代美国如来藏学的影响、留美中国学者有关如来藏学研究的英文资料中,说明其影响与有关问题的发展。最后,以近年来的新论题“批判佛教”(Critical Buddhism)讨论近代如来藏学研究的倾向与问题,除了解“批判佛教” 的起源与论点之外,并就“如来藏思想非佛教”的论点,与如来藏学学  相似文献   

3.
《法音》2015,(8)
<正>引言世界历史文化的不断发展和交融,使西藏以独特的文化魅力不断吸引着中外学者,催生出各种不同的关于西藏文化研究的门类,而这些都被认为是藏学研究的分支。在这其中,对藏族历史的研究更是人们在藏学研究中一直重视的领域。因为,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不断发掘新的思想资源和寻找新的历史资料的重要性。不同民族和地区的历史资料对于世界历史文化研究都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可是,不同民族间交流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梵、藏、汉多文本对勘的方法考察《药师经》,提出以玄奘为代表的汉译具有三方面的特点。其一是在译文中加入印度原典中不存在的内容。这些内容有的承袭自前人译本,有的是玄奘依据上下文所撰;其二是汉译是参考多个梵文写本后综合其义做出取舍的结果;其三则是汉译为了使内容更适合本地读者的需求,表述上更符合中国习俗,会对一些词语的翻译做出处理,使其更为"中国化"。最后本文提出了在对勘研究和汉译佛经研究方面的两点思考,即参考多个写本的必要和对玄奘译经的多角度检视。  相似文献   

5.
王尧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藏学家,1928年出生,江苏涟水人。现任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王尧先生在藏族史、藏传佛教、敦煌藏文献、藏族文学、藏语言等领域都有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吐蕃金石录》、《吐蕃简牍综录》、《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吐蕃敦煌文献选》、《藏剧故事集》(汉、英文版)、《宗喀巴评传》、《西藏萨迦格言译注》、《藏学零墨》、《西藏文史考信集》(大陆版和台湾佛光出版社版)、《藏学概论》、《西藏文史探微集》等20余种,发表论文数百篇。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月称《清净句》龙树《中论》第22品注疏做了一个较为细致的考察。根据月称《中论》传本,重新翻译了龙树此品颂文;对《中论》此品四家传本之异同进行了比勘;详细解说了月称此品注疏的要点;并对中国三论宗祖师吉藏关于《中论》第22品分章问题,给予重新检讨和分析。希望藉此研究,推动龙树研究、《中论》研究以及中观学派思想史研究走向新的层次。  相似文献   

7.
藏传佛教,是佛教的重要派系之一,尤其是在青藏高原如此独特的地理环境中培育出来的一种人类宗教文化现象,具有浓郁的地域性特征和鲜明的文化风格。故早已引起国内外有识之士的广泛兴趣,从而掀起具有世界性的研究热潮,至今方兴未艾,且有蓬勃发展上势。新中国在藏传佛教研究领域也取得了巨大成绩,举世瞩目,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就简略回顾与展望新中国的藏传佛教研究。 一、藏传佛教研究回顾 五十年(1949—1999)来,新中国的藏学事业,不仅得到全面复兴,而且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藏传佛教作为藏学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郭店楚简<五行>篇与帛书<五行>篇的<经>文和<说>文相互对勘,对其尚未解决的7个疑难问题进行了系统考释,得出了崭新的结论,对于读通简、帛<五行>篇,准确地把握其思想具有基础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9.
藏传佛教,高深莫测;密宗修法,罕为人知。为了介绍藏传佛教文化,满足佛学、藏学研究和佛教信仰者、气功爱好者的需要,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周绍良先生、吕铁钢先生精选藏密经典,编成《藏密修法秘典》,已由华夏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全书共五册,5000页,影印,精装,定价1060.00元  相似文献   

10.
《原道》2017,(1)
<正>近几年来,笔者尝试提出了中国法政思想史研究中的一个新命题——"民本自由论",即我国历史文化中源远流长的民本传统,乃是人类文明之普遍自由传统的中国表达式。这一命题的学术基础,主要是笔者近十年来对西方自由传统与黄宗羲法政思想的对勘研读,以及以此为基础,逐渐开启的向我国先秦经典的上溯与回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陈国符先生诞辰九十周年。近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陈国符道藏研究论文集》。陈国符先生(1914-2000)是我国著名化学家,又以道藏研究称誉国际汉学界,被认为是道藏学这一学术领域的开辟者和世界领先学者与权威。陈先生四十年代在昆明西南联大利用教学之余系统研究道藏,著成《道藏源流考》(1949,1963中华书局)开辟了道藏学这一新的学术领域。“凡是读《道藏》者,必先读此书。”本书是一本学术专著,内容涉及道藏经研究法、外丹黄白法经诀出世朝代、本草学、内丹外丹、明清道教音乐、《玉音法式》线谱研究以及历代道观、宝卷、道教与文…  相似文献   

12.
齐陶文比较研究(续)孙敬明三、齐陶文形式内容类勘陶器在考古标型学中,具有普遍典型的意义,是考古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陶器上再有针印或刻划的可以辨识的文字,那么其自身起码就具备了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研究的双重价值。目前对于东周时期尤其战国文字分域断代的研究方...  相似文献   

13.
风水评述     
“风水“一术,今天多指相宅与相墓而言。古代归入“勘舆与选择“一类术数。《辞海》解释“风水“谓“也叫勘舆,旧中国的一种迷信。认为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势,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祸福“。今天所见城市“相宅“术,有移树、改门、变换涂料颜色、局部改变楼房外形之法,又有立泰山石、八卦屏和埋石狮子于门下之法,“相墓“术则因国家推行火葬而转至选择  相似文献   

14.
因明学在一千多年前传入藏区,经过无数藏族学者的研习吸收、消化改造、提高发展,现在已经成为藏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讯2019年6月22日上午,由西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西藏自治区宗教事务局、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主办,四川藏语系佛学院、青海藏语系佛学院、甘肃佛学院、云南迪庆藏语系佛学院协办,西藏佛学院(西藏藏学研究中心)、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承办的藏传佛教第四届教规教义阐释研讨会在拉萨召开。  相似文献   

16.
祝贺《藏外佛教文献》第一辑出版方立天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图书馆、中国藏学中心等单位一些有志于佛教文献的整理与研究的学者,采取研究班的形式,分工合作,共同收集、整理、研究散逸在汉文大藏经以外的佛教文献,令人无限感佩。他们在社会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历史环境下...  相似文献   

17.
定州汉墓竹简本《论语》性质考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定州40号汉墓出土的竹简本《论语》是目前发现的《论语》最古抄本。在 将其与《说文解字》中《论语》引文、《论语》郑注本、东汉熹平石经本《论语》对勘的基 础上,我们认为:此本不仅与许慎所见鲁壁古文存在明显差异,而且与郑玄用作校本的 《古文论语》也显然不同,应该属于今文《鲁论》系统;从与熹平石经比勘的结果看,它和 汉代有重大影响的《张侯论》也存在某种程度的差异,可能出自不同的师传家法。此本原 本残缺,后来曾据别本补抄。  相似文献   

18.
月称(Candrakirti)是印度第7世纪中观学派有代表性的哲学家。他撰写的《清净句》是解释印度佛学家、哲学家、著名中观学者龙树之《中论》的一部重要著作。本文是对此书第20品的研究,我们根据月称所传龙树《中论》梵本,重新翻译了龙树该著作第20品的颂文;深入地比勘了《中论》第20品四家传本之异同;详细地解说了月称此品注疏的要点;并据以对三论宗祖师中国隋唐时期著名佛教哲学家吉藏关于本品“总别十双”的分段科判思想给与了简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陈国符先生(1914-2000)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道教学者,也是道藏学研究的开拓者.他以现代科学观念与方法,继承传统考据学之长,成为"我国第一个阅读全部道藏的学者".①他的著作《道藏源流考》及增订版,"被学界公认为道藏研究的开山之作,饮誉海内外".②他探索性地开展对中国炼丹史和炼丹术的研究,著《道藏源流续考》和《中国外丹黄白法考》,在中国外丹黄白法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受到海内外学界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20.
文章依据《国内藏学期刊论文目录》(藏文版)数据资料,梳理了改革开放40年来藏文期刊中有关藏传佛教历史、人物、哲学、文献、教育、艺术等方面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文章认为藏传佛教研究需引进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关注现实问题及"一带一路"倡议、关注藏传佛教文化的转型与变迁、深入研究藏传佛教各类文献的注释和翻译、聚焦藏传佛教中国化及其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加强汉藏佛教文化的比较研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