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每年的圣灰礼仪,神父们都要在我们这些基督徒 的额上擦圣灰,并且说:“人啊!你要记住,你原来是灰 土,将来还要归于灰土!”(创3:19)这样做无非是在告 诫我们,要时常默想人生的短暂——死亡的道理。其 实,“生与死”一直以来就是为人们所争论不休,但又  相似文献   

2.
孙天人 《天风》2006,(22):34-35
常言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生老病死!”不错,“生老病死”确是人生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是人生由“摇篮”到“坟墓”难以避免的过程。圣经说是上帝的“定命”(参来9:27),可是孔子却说:“未知生,焉知死?”看来这位誉为圣贤的学者对生死等问题似乎亦感茫然!但这对基督徒来说则不十分困惑,因为有基督福音的光照。所以孔子也说:“早闻道,夕死可矣!”因为孔子时代他无缘得听基督的福音。而今天的基督徒就可以圣经的启导解读“生老病死”了,从而能明白“生老病死”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基督徒的信仰与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会内部,我们有时会听到这样的议论:“信主的和不信主的不相干”,“基督徒和其他人不相配,不能同负一轭”……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进一步提问:“基督徒可以跟不信教的人结合吗?”再推而广之,我们又会问:“基督徒能否跟不信主的人交朋友?或者说,能不能跟不信主的人交往?”我们认为,每个基督徒都是人类社会群体里的一分子,不可能超越社会不与外界交往和接触,不与持不同信仰(或者没有信仰)的人来往,自我封闭、自我隔离。事实上,我们有着广泛的社会人际交往(包括国际友好往来)。中国的基督徒和不信教的广大群众一直长期生活在一起并结下了深厚…  相似文献   

4.
基督徒应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为福音作证涂世华一、福音人生观是我们基督徒参加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源泉无比美善的天主,为了将其美善分施于世,从最初就定下了救恩大计,因而在造了这美好的世界之后,又按自己的肖像造了人,要求人与其相似(创1:26)。他通过其唯一圣子...  相似文献   

5.
"文化基督徒"在欧洲原指信奉基督教并受洗入教,专一向文化界、知识界传播福音,注重高品位文化学养的一些基督徒。不意近来港台教会学者竟把中国大陆高校及社会科学界的基督教学者简称为"文化基督徒",以讹传讹,谬以千里。有些人竟至离开实  相似文献   

6.
张琴珍 《天风》2001,(4):8-10
在社会生活中,特别是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不难发现“定位”是一个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环节。定位准确,事情处理就顺当,成功率也高,如果错了位,轻则惹麻烦,招纠纷,重则会引起灾祸。我们基督徒不单要守住自己所信的道,也要关心建设好我们的教会,要把教会的内外关系协调好,要把各样事务处理好,要传好福音,要发展教会,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定位”。  相似文献   

7.
编者的话     
《天风》2003,(3):1-1
当美国攻打伊拉克倒萨行动一触即发时,欧洲教会领袖与普世基督徒正积极努力呼唤和祈祷世界和平。在本期首篇己故的孙彦理主教的“和平,上帝的旨意“一文中他说,上帝的恩赐,是要我们过美好的生活,如同,耶稣降生时天使的歌唱:“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与上帝,在地上平安归于他所喜悦的人”。 以呼唤和平到人类的安居乐业,中国基督徒与普世基督徒始终关注着自身生存的空间,正如丁主教所说:“中国基督徒敬拜一位爱我们,同情我们,与我们一道遭受苦难,循循善诱的上帝,这个转变是一种真正的释放”。的确“中国基督教必须根植于中国土壤中”,因为“基督徒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天主教》2004,(1):4-5
什么是基督徒生活,基督徒的生活应是信仰的生活、爱的生活、参与复活的主的生活、服务的生活。 一、信仰的生活 若望写福音的目的,是使人“相信耶稣是默西亚,天主子;并使相信的人,赖他的名获得生命。”(三十31、十:38、十一:15,42,十七:21)因为人  相似文献   

9.
今年九月下旬至十月上旬,中国天主教与中国基督教应“加中友谊”组织的邀请,组成一个联合代表团,前往加拿大蒙特利尔参加了在那里举行的一次世界基督徒神学讨论会。我们代表团成员共11人,天主教方面有傅铁山主教、王子澄神父和我本人,陆薇读教友因病未能成行;基督教方面有丁光训主教、赵复三、江文汉、韩文藻、陈泽民、蒋佩芬、沈以藩等同道。会议以“主召唤作一个新的开端”为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事实上这次会议本身就是一个新的开端,因为有中国代表参加的世界基督徒会议这是第一次。其次,会议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20,(4)
正基督徒的敬牧观关系到教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教会事工的开展及福音的传播。基督徒当有正确的敬牧观,此乃圣经的教导及基督徒灵性生命的具体表现。一、敬牧的重要性敬重牧者是基督徒的本分,亦是圣经的教训之一,保罗在书信中也多次要求信徒为牧者祷告,关心牧者的需要(参弗6:19-23;帖后3:1-3),并嘱咐信徒当如何对待牧者:"我们劝你们敬重那在你们中间劳苦  相似文献   

11.
姜玉敏 《天风》2003,(3):32-33
“识己”是难的;识人要公正,不以好恶论人;人生存的状态和所遭遇的环境不尽相同,但人的一生所经历的环境相对来说会有顺有逆,那么,人应当如何处困境、处顺境呢;基督徒致力于寻求良好的人际关系。生活中人人都渴望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识人、处环境和与人相处诸方面表现出极高的伦理道德观念,体现了基督徒处世为人的崇高境界。  相似文献   

12.
邓灵勇  吴新望 《天风》2014,(9):28-30
<正>经文:《歌罗西书》3章12节至17节这段经文告诉我们,基督徒在得到耶稣基督的救赎后,会拥有新的生命。这新生命包含以下三点,首先是基督徒地位的确立——得着的名分;其次是基督徒得到的权利——享受的福分;最后是基督徒担负的责任——当尽的本分。这三方面让我们明白基督徒是一群有特殊地位,并享有属天权利与义务的人。  相似文献   

13.
孙天人 《天风》2006,(1):29-29
“传统”是指世代相传的具有特点和文化内涵的道德、礼仪、风俗、文艺等等。这对中国基督徒来说,又有“社会传统”与“教会传统”之分,而对“社会传统”,当代的基督徒应如何看待?对此,按面临的现实,应讨论的集中起来似乎是三个具体内容:一、“伦理道德”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是以儒家的仁、义、礼、信,孝等为核心。据近来有媒体对几所高校本科生的问卷调查,从中知道了传统文化在当代青年中的分量,透露出他们对儒家的道德价值观几乎没有什么异议;也没有一个认为是“过时东西”。对此,我们也不难知道,这与圣经和基督教全部教义在道德层面上的教训是一脉相承的。如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08,(3):18-18
亲爱的主内弟兄姐妹: 正当举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的精神,努力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新阶段之际,中国基督教第八次代表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十七大提出的“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使我们深受鼓舞。复兴中华民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包括基督徒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目标。为此,我们向全国基督徒发出倡议:  相似文献   

15.
我们教友藉着洗礼,成为基督的门徒,是新生命的开始,是基督奥体的肢体。同时,也领受了"先知"的职务和传扬福音的使命,这说明传教是我们分内的事,是我们信仰生活的一部分。所有的基督徒无论是什么身份、地位,都负有成圣的使命。成圣不仅  相似文献   

16.
孟耀 《天风》2022,(9):37-38
基督徒的美好德行就如寒冬的一堆炭火,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可以给人带来温暖和盼望,可以在世人中间彰显出福音的功效,宣扬耶稣基督的美德.相反,一个没有美好德行,失去美好见证的基督徒不但不能传扬主的福音,而且还会给耶稣的脸上抹黑,羞辱神的名.  相似文献   

17.
崔元荣 《天风》2007,(1):27
基督徒赚钱,似乎是一个禁区。相当一部分的讲道人(至少是基层教会),都在警戒弟兄姊妹不要忙于去赚钱,并鄙视世俗上的人去赚钱的可悲性。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商品社会,小到油盐醋酱,大至购车买房,都离不开货币的运作。每天,甚至每时每刻,都要和钱打交道。问题在于怎样去赚钱。俗话说:“君子爱钱,取之有道”。我们基督徒只要赚钱的渠道合法,以勤劳致富的理念去赚钱,是符合神的心意的。圣经教导我们说:“懒惰人哪,你要  相似文献   

18.
张剑民 《天风》2013,(1):44-45
如何关注基督徒职场,我想从三个方面与大家分享。 一、教会信徒的状况 根据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显示:上海常住人口2300万人,其中外省来沪常住人口近900万人。年龄结构:15至59岁人口有1756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6%。可见,上海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国际化大城市,有着巨大的职场空间。  相似文献   

19.
一天晚上,在家里看《圣经》,看到玛窦福音二十二章15-22节,心中顿感欣慰,主耶稣基督给我们现世基督徒指出了一个“敬天爱国”的大原则,说出了我们对国家和天主的所有义务,那就是:“凯撒的,就应归还凯撒;天主的,就应归还天主。”(玛22:21)一位基督  相似文献   

20.
朱敏荣 《天风》2006,(4):46
我们不能做“个体”的基督徒,要投身到广阔的社会中去,要担负起我们必须所负的责任,人际关系恰恰是至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