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琳  郭力平  杜玉虎 《心理科学》2007,30(1):185-188
选取2~5岁汉语儿童,考察其在不同情境和不同转换程度下,对形容词“大”和“小”的理解。结果显示:(1)情境类型、转换程度和年龄分别对儿童理解“大”与“小”有显著影响,但三者交互作用不明显。(2)就情境类型而言,儿童在感知情境中理解“大”与“小”较为容易;就转换程度而言,儿童在不同情境的转换条件下理解“大”与“小”最为困难;儿童对“大”和“小”理解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总体来说,情境特点对2~5岁儿童理解“大”与“小”有重要影响,对早期教育有启示。  相似文献   

2.
《论语·八佾》篇有“管仲之器小哉”一章,其中“器”字何晏、朱熹理解为“器量”“局量”,其他各家理解为“器用”“器才(材)”。“器”字在现存先秦文献中没有“器量”“局量”等词义,何晏、朱熹之训诂没有文献根据。根据孔子对管仲存亡继绝之历史功绩的评价和史料对管仲政治成就的记载,评价管仲为“器用小”或“器才(材)小”,是不合理的。清华简第六辑《管仲》篇有管仲言论作“既佞又仁,此谓成器”,当是《八佾》此章孔子和“或曰”者对话的背景和前提,“管仲之器小哉”当读为“管仲之‘器’小哉”,理解为“管仲所说的‘成器’太狭隘了吧”。孔子对管仲关于“成器”的定义持否定态度,大概源于二人的思想观念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赞“小”     
“大”与“小”,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小”中孕育“大”,“大”中包含“小”,不因其“大”而流于空泛,不因其“小”而陷于琐碎。这本是最易理解、把握之常理,但环顾四周,许多人是长于宏观思维,概括总结提升拔高能力甚强,凡事均能大处着眼,喜欢谈大原则、大思路、大问题、大理论,气势宏伟,高屋建瓴。而对平凡小事、世俗小节这类等而下之的琐碎具体问题,则往往兴趣不大,或不屑一顾。忽视“小”,其弊端可谓多多。领导者只讲战略,忽略战术,以战略代替战术,把战略思想当成了操作的方法,今日一个“工程”,明日一个“蓝图”,长…  相似文献   

4.
“大/小”隐喻是空间隐喻的一种.本研究设置了两项绘画主题, “警察抓小偷”和“园长和老师”,考察了5-7岁儿童在两项绘画任务中对“社会地位”这一抽象概念的“大/小”隐喻表征.结果发现:(1)儿童将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物画得较大,将社会地位较低的人物画得较小,表明5-7岁儿童的概念体系中已经建立了社会地位的“大/小”隐喻;(2)不同绘画主题下,儿童绘画中的“高社会地位”与“低社会地位”人物大小差异的年龄变化趋势不同, “警察抓小偷”主题绘画中,随着年龄的增长, “警察”和“小偷”二者的大小差异逐渐缩小,但“园长和老师”主题绘画中却未发现这种差异,这一结果表明儿童的社会地位概念隐喻系统还不稳定.  相似文献   

5.
给心理虐待“曝光”10岁的小君每天穿着漂漂亮亮的衣服上学,可每次放学回家,父母总觉得她的神情中带着一丝黯然和郁伤。“跟同学吵架了?”妈妈问。小君摇摇头。“老师批评你了?”又是一阵摇头。“那是为什么?”妈妈大惑不解。小君的爸爸是H城一家大商场的“老总”,算得上是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庄子的“无用之用”与经济学“效用”概念的辨析,得出庄子的“无用之用”是尊重大自然的“大用观”,而经济学的“效用观”则趋于人类中心主义的“小用观”的判断,并将此判断运用于当今城乡统筹问题的反思,深入分析了被效用思想指导的城乡统筹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并创新性地提出在城乡统筹的问题上如何控制“效用”之小用,发挥“无用”之大用。  相似文献   

7.
有这样一个实验,科研人员把一个电极安装在小老鼠的大脑中,电极的连接点可刺激鼠脑产生“愉快”的情绪。电极由一个小老鼠够得着的踏板所启动。偶然之中,小老鼠踩到了踏板,体会到了一次“愉快”情绪。只一次,小老鼠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小老鼠不停地去踩踏板,一天要踩上几千次。  相似文献   

8.
《法音》1999,(4)
一、“屈得迦”与“屈得迦部”(“小”与“小部”)巴利语系佛教典籍中的经藏共有五部,其中最后一部(第五部)是小部。虽然这部名曰“小部”,但却是五部之中最大的一部。按照保留在巴利文注疏中的上座部传统说法,小部共包括十五部经,名为“小卷”(Khuddaka...  相似文献   

9.
李栋 《天风》2005,(12):40-41
“以马内利”,就是“神与我们同在”的意思。它的第一次出现、是在旧约圣经以赛亚书7章14小节那里:“主自己要给你一个兆头,必有童女怀孕生子,给他起名叫以马内利”。在该书的第8章中第8、10小节中再次出现,以后圣经中我们几乎再没有看到这样的字句。没有这样的字句,丝毫不影响  相似文献   

10.
信生 《天风》2006,(13):10-11
“彼得”的名字意思是“石头”或“小磐石”,在主的带领下,在圣灵的更新中,他的生命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小蓬莱一景     
白云观内的小蓬莱,是我们中国道教学院的校园,这里三山环峙,古木参天,亭台飞檐,长廓迂回,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映衬,别有情趣,无愧“小蓬莱”之赞誉。其间,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一先天八卦池。有人说它是小蓬莱景中之景,有人称之为“天池”。天池中央,模拟道教“三神山”之说,立有“仚岛、雲天、飞峰”三块景石。游人每每顿足,或留影纪念,或冥思遐想。我们且先来欣赏这三山之称吧。“仚”字,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已很少见了,《说文解字》注曰  相似文献   

12.
三、扩大人称指代可以按另一种标准划分为扩大的指代和限制的指代。所谓“扩大”和“限制”是相对于人称指代来说的,与普通逻辑书上所谓“概念的扩大和限制”有所不同。彼得说:“限制是一个普遍词项从比较大的指代缩减到比较小的指代”。例如,在“一个白的人在跑”中,形容词“白的”把“人”的外延只限于白的人。扩大是一个普遍词项的外延从比较小的指代到比较大的指代,例如在“一个人可能是反基督的”中,词项“人”不仅指称现在存在的人,而且  相似文献   

13.
所答非所问     
小王说:“人活着真没意思。” 安家说:“是的,人活着是没意思,但人死了就更没意思了。” 小王说:“洗衣机是懒人的发明。” 安家说:“不对。懒人是懒得发明什么洗衣机的,否则他就不叫懒人了。” 小王说:“什么都是假的,只有人民币是真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品学兼优的小A中专毕业后去外地求职。一年后,到处碰壁未找到工作的小A回到老家,一改往日的风风火火,把自己封闭在家里,不与外界接触,常常独自唉声叹气。父母让他在本地继续找工作,小A连连摇摇头:“我没用,我无能……。”小A真的是“无能”、“无用”吗?不,在校时小A是学生会干部,常参加各种竞赛并得奖,可以说是一个能力很强的男孩,只是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求职过程中,学会了“无能为力”。 “无能为力”是学来的?!这话听起来有些耸人听闻。然而,心理学研究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心理学家曾经做了一个实验。实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让一群自愿者(被试)依次进到一间  相似文献   

15.
“大同小康”之论是否出于孔子之口 ,古往今来经历了一个始信终疑的曲折过程。最早提出质疑的是包括朱熹在内的宋代学者 ,元代的陈更是斩钉截铁地指出 :“大同小康之说 ,则非夫子之言也。”2 0世纪三四十年代 ,围绕孔子与“大同小康”之论的关系问题 ,学界爆发了一场非常激烈的学术论战 ,但是最终未能形成一致的意见。“大同小康”之论不是出于孔子之口 ,因为孔子仕鲁期间 ,他不可能向童稚之年的子游讲论“大同小康”之义 ;周游列国返鲁之后 ,他不可能“与于蜡宾” ,从而也不可能在蜡祭事毕讲论“大同小康”之义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大同小康”之论明显带有杂糅众家思想的特征 ,存在着历史知识的错误 ,表露的是一种历史倒退论的观点 ,它不可能出自孔子之口。  相似文献   

16.
《哲学小辞典》是“四人帮”及其在上海的余党直接指挥炮制的一部反革命“帮书”。它按照“四人帮”的黑旨意和他们的反革命政治需要,大肆篡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歪曲、编造历史,为“四人帮”篡党夺权制造了一整套哲学“根据”和历史“根据”。《哲学小辞典(儒法斗争史部分)》(以下简称《小辞典》)便是这部“帮书”的一个分册,它系统地宣扬“四人帮”的  相似文献   

17.
品学兼优的小A中专毕业后去外地求职。一年后,到处碰壁未找到工作的小A回到老家,一改往日的风风火火,把自己封闭在家里,不与外界接触,常常独自唉声叹气。父母让他在本地继续找工作,小A连连摇头“我没用,我无能……”。小A真的是“无能”、“无用”吗?不,在校时小A是学生会干部,常参加各种竞赛并得奖,可以说是一个能力很强的男孩,只是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求职过程中,学会了“无能为力”。 “无能为力”是学来的引这话听起来有些耸人听闻。然而,20世纪心理学界伟大的发现之一正是:“无能为力”是学来的。 心理学家为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生活需要辩证法,辩证法在生活中。“大”是“小”,“小”是“大”。某些当官的、有钱的,整日“肿”着、“胀”着,目中无人,牛气十足。好事者将“牛”者称了称、卖了卖,结果重不增,值不升。其实,这是一种典型的愚昧和无知。  相似文献   

19.
<正> 亨小贲卦辞曰:“亨小,利有攸往。”《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夫《彖》断卦辞之句于“亨”。古之解《易》者于此卦辞断句多依之。然则“亨”则“利有攸往”矣!何故曰:“小利”。若“亨小”者是欲其“利有攸往”进而得“亨”也。是卦乃以升降取象之三阴三阳之卦。其卦由泰  相似文献   

20.
绘丹 《思维与智慧》2005,(11):34-34
我的朋友晓峰是一位电脑迷,电脑里有一个“回收站”,小图标是一个上开口的小箱子。电脑外,晓峰依样画葫芦.用硬纸板也做了一个上开口的小箱子.同样地为小箱子命名“回收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