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教的神仙信仰是其神学理论的核心,也是修道者不懈地进行宗教实践的动力。内丹修炼作为修道成仙的主要手段之一,在道教修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老子《道德经》的致虚守静、归根复命、返朴归真而达于道,庄子的纯素之道、坐忘心斋,到唐以后内丹家的性命双修,宋元时期提出“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纪念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教尊奉的道祖老子诞辰2587周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展现鹿邑"老子故里、道教祖庭、道家之源、李姓之根、道德之乡"的深厚文化底蕴,3月23日,鹿邑县举办了"庆贺太上老君圣诞祈福法会""纪念老子诞辰2587周年拜祭大典""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展演开幕式"等系列文化活动。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道教协会会长黄  相似文献   

3.
道教的根本教理及核心信仰,即宗教化了的老子说讲之道,就是太上老君所降授的“道”和“德”。道教认为,老子之道,博大宏深,无所不容,无所不包。以“无为”之治治国,则国泰民安;以“清虚自守,卑弱自持”则修身;以“致虚极,守静笃”则“深根固蒂”,“谷神不死”可以长生久视。故此,道教深信人通过一定的方术修炼,是能够返本还原与大自然之“道”同一体性而永恒存在。故道教徒深信,“道”是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虽然信仰道教之士多如牛毛,得道成道者少之又少,但历朝历代总是有“特异功能”的修道者出现,所以道教对修道的信仰从来未有怀疑。  相似文献   

4.
2003年9月8日上午11时,台湾台北市道教清静道场文化交流团一行18人,在参拜老子故里鹿邑太清宫、老君台,洛阳上清宫、关林(关帝庙)后,专程前来焦作市神农山清静宫道观进行道教文的热烈欢迎和盛情的接待。此次台湾道友的赴豫交流活动,增进了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了解,沟通了海峡两岸道教文化交流,加深了台豫道友之间的友谊和道情。台北市清静道场参访神农山清静宫$沁阳市道协  相似文献   

5.
道教养生思想十分丰富,以德养生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以德养生强调内功外行,德性修养乃修道致仙、养生寿老的基石和要旨。以德养生是中华养生学的一个优良传统。历代道教名士和道籍经典对此多有阐述,形成富有特色的道教以德养生同以术养生互补的思想。人类已迈入21世纪,在国家倡导以德治国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氛围中,道教以德养生思想更加凸现其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道”与“德”是道教思想中最基本的哲学范畴。护养、保养性命既要修道也要修德,道养与德养并重是老子养生思想的一大特色。通过德性修养可以达到清静怡神以保形体…  相似文献   

6.
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是崇尚黄老思潮的历史产物,它尊奉老子为道祖,《道德经》为祖经,在一千多年的流变和发展中,其神学世界观和成仙方法等都随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但却一直将《道德经》作为信奉的主要经典和各个道派共同的理论旗帜。道教的最高信仰是修道成仙,超越世俗世界,享受神仙世界的永恒幸福是道教徒追求的目标。所以,道教学者注疏《道德经》一般着重阐明神仙世界的存在,成仙的可能和神仙修炼  相似文献   

7.
"尸解"是道教的重要信仰之一。通过分析修道人尸解成仙的身体表征及变化,将早期道教神仙传记中的尸解故事重新分为"肉体死亡,灵魂飞升"和"肉体不死,蜕而成仙"两大类。在此基础上,从宗教学、人类学、美学三重维度解读这两类故事背后的道教信仰、原始思维和美学意义,同时论证道教思想对原始信仰的传承、修正及创新。  相似文献   

8.
小议修真     
"修真"是道教学问的总枢.对于道门中人而言,修真乃务道第一件大事."超凡人圣,得道成仙",即是修真之果证.故道门常将修道称之为"修真",将修道有成的高道称为"真人"或"高真".如南华真人庄子就称老子、关尹子为"古之博大真人".当代道教两大宗派(即正一、全真)均将"修真"作为立教本旨.可以说,"修真"是涵盖道教全体大用的核心理念.本文拟从"务道原真"、"立教本旨"、"返本开新"三个方面略作阐述.  相似文献   

9.
孙思边(581-682),唐代著名道教医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通老庄百家之学,精医学及阴阳、推步,兼好佛家。长期隐居终南山(道教名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物多公里处。周至县终南山北麓的楼观台是关中著名的道教圣地,老子当年西游入函谷关,曾应关令尹喜之请,在此开坛讲经,著有《道德经》五千言)。修道著述,并以医术济世救人。孙思迫不慕名位,屡辞唐王朝的招聘。孙思边著作颇丰,撰有《老子》和《庄子》注、《摄生真录》、《福寿论》、《保生铭》、《存神炼气铭》、《摄养枕中方》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千金要方》《收入…  相似文献   

10.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今天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我们道教的道祖老子的圣诞日。老子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明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为了表达人们对老子的敬仰,由中国道教协会发起,海内外道教界参与,今天在此隆重举行老子诞辰纪念会。我谨代表中国道教协会,向莅临纪念会的各位领导、向来自海内外的各位嘉宾、道长们、道教界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老子生活于春秋时期,曾任周朝的史官,学识渊博,是当时颇有声望的智者。孔子曾问礼于老子,并称老子像龙一样高深莫测。老子后来…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王玄览的修道思想和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文章认为,王玄览的修道思想是以“冥真”为主要内容的修道目标论、以“众生”和“道”互为因缘的修道根据论、以主客体统一为基础的道性论和以“坐忘”为主要形式的修道方法论。王玄览的修道思想,大大深化了道教对修道目标、修道根据和修道方法的研究,在道教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老君赐煤     
中岳嵩山之阳的逍遥谷里,有一座老君庙。据史记载,庙为唐代调露元年(679年)高宗为道士潘师正所建的道院,名为隆唐观。观内雕有一尊2.8米高的白玉石坐像,称老君像。这里广泛地流传着老君赐煤的传说故事。老君,就是道教尊奉的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亦称老聃,春秋战国时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曾著《道德经》(即《老子五千文》),为道家经典,因此,老子被称为道家始祖。嵩山最高峰东南的金壶峰,按《拾遗记》记载,就是老子写《道德经》之处。相传他不仅在此写经,还赐给当地群众以煤为燃料,使炉火更  相似文献   

13.
任继愈 《中国宗教》2018,(11):62-62
道教是产生于中国的传统宗教,是把古代的神仙思想、道家学说、鬼神祭祀以及占卜、谶纬、符篆、禁咒等综合起来的产物。道教形成于东汉。最初是一些民间教团。主要有:(1)五斗米道。汉顺帝(126-144在位)时张陵在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修道,以符水及中草药为人治病,奉老子为教主,尊为“太上老君”,教人读《老子》,凡入道者交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张陵就是后世说的张天师。其后子孙世代相传,是为“天师道”。(2)太平道。汉灵帝(168-188在位)时张角奉《太平经》为经典,用符水治病,信徒数十万。  相似文献   

14.
为摄制《中国道教斋醮·茅山卷》录像片,我查阅了有关资料,又多次赴茅山采访、调查,现将我对茅山道教音乐的情况和看法列如下。一、茅山道教音乐的历史资料在全国道教中是记载最多的地区之一江苏省茅山,原名句曲山,西汉景帝时,咸阳茅氏三兄弟(盈、固、衷)在此修道,被后人尊奉为三茅真君,山亦易名为“茅山”。南朝梁陶弘景(456—536)在茅山创立了“茅山派”的道教科仪和音乐,茅山派即上清派,隋唐时代又为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等人竭力推崇而名声大振,该派从肖梁至北宋中期,鼎盛数百年,一直为道教主流,与龙虎  相似文献   

15.
论仙与道     
深入研究道教的内容,有仙与道两种概念。这两种概念,既有密切联系而可为一,亦有互不相关而具不同的实质。且道教的内容,因时间地域的不同而有变化,则仙与道所内含的形象,自然可一可二,可分可合而变化多端。陈撄宁(公元1880年—1969年)老先生为近代有名的道教学者,于五十余年前,曾创办“仙学院”,主编《仙道月报》,建国后出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会长等职,直至仙逝。一生研究道教之所得,即归诸仙与道两方面。要而言之,道本《老子》之言,得道成仙,斯为修道的成果,古有黄帝飞升成仙之事。合黄老之旨以究其理,此道教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老子故里行     
重阳前夕,我们道教学院高功班学员一行十三人,乘坐开往河南鹿邑方向的客车,赴太清宫为老君神像举行开光法会。一路上,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因为我们所前往的地方,就是道教教祖——老子的故里。老子,道教尊称为太上老君。奉太上老君为无世不存之至尊天神,这是道教徒最根本的信仰。老君无世不出,数易姓名,自羲农以来历为圣者作师。在商以前,老君虽分身下降,随世立教,事竟则隐,故在世未有诞生之迹。至商时,老君从太清境内分神化炁,经母孕八十一年,生于  相似文献   

17.
道教,是中国唯一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道教徒追求得道成仙,故它乐生、重生和贵术。在长期的修道证真的过程中,创立了系统的养生理论,撰写了大量养生著作,形成了体系庞大、包罗万象的道教养生学。道教养生学,堪称中国传统养生学的集大成者。从道教发展史上看,道教养生学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道教草创至西晋末,为道教养生学发展的第一阶段,此阶段各种养生之术俱已萌芽,尤以守一、内丹、房中、符箓最为系统;东晋至唐末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道教养生医道最为发达,外丹、服气、存思、辟谷、调息等功法均  相似文献   

18.
修道成仙成真,是道教的信仰追求;获得生的快乐和幸福、成为长生久视之神仙,是修道者积极而美好的理想.成仙成真才是得道的标志,所以道教又称为神仙道教,尊称得道者为真人.  相似文献   

19.
道教内丹学是道教成熟形态的系统修道体系,是在道教原有的修道理论和修道方术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佛教尤其是禅宗的结果,内丹学与禅宗在修炼理论和方法上存在着微妙的差距与相通的可能性。本文从性命关系的角度围绕着丹禅二家的相互批评,论述了丹道与禅宗的差异与相通,并提出了作者本人独到的见解与心得。  相似文献   

20.
刘国钧先生是中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他的突出成就表现在图书馆学的研究和教学中,早年曾做过的中国道教史方面的研究,却逐渐被世人淡忘。20世纪30-40年代,刘国钧先生利用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选择当时比较冷门的道教史研究,发表了《两汉时期道教概说》、《老子神化考略》和《老子王弼注校记》三篇文章,对两汉时期道教的发展概况以及古代老子神化历程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在《老子》的校勘上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