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弗的作品充斥着张力,震撼人心,往往主题晦涩,其表现形式主要源自于艺术家采用丰富的象征性符号和历史神话题材,使用材料根据画面内容的定义来选取。基弗善于运用材料来隐喻和讽喻,艺术题材更多的是关注德国纳粹时期恐怖的历史,希望用绘画来重新界定整个德国的历史文化。基弗是一位有良知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更多带有时代的烙印,隐含着一种饱含痛苦的历史使命感,使人沉思。  相似文献   

2.
心曲     
序:我知道,要我忘怀那不忍尘封的一段情缘是绝不可能的。那记忆犹如昨天的故事,虽然不是轰轰烈烈的恋爱,我却将它视如生命一般珍贵。 第一乐章 我是那种多情又执著的女孩,当青春的朦胧美丽光临我的时候,初一我就在心里隐藏着一个美丽的身影,由于性格的原因,三年中我们几乎没说过一句话,可是我深深地眷恋着他,直到如  相似文献   

3.
正惠州市美协主席黄延桐黄延桐.常青藤.非常谐音。他曾说.我的脑袋不老。岂止是脑袋不老.艺术家永远是年轻。那是.他就是这样舒展成一株常青藤在我的面前.让我佩服.让我画。到底哪一根线条能够表现他那七十多岁的皱纹?到底哪一根线条能够抵达他那蓄满能量的心灵)我一边挥洒着貌似潇洒的线条.脑子里晃动的却是黄延桐先生的画.他的油画.阳光是主色调.静美、纯朴.天然.画中的春华秋熟.朴实的屋舍.溪流.树木.都焕发着令人心醉的乡土气息。记得那年看他的大型画展"阳光下的曰子"就感叹过.他的画,他的人.他的生活.都是阳光下活泼泼鲜亮亮的风景!  相似文献   

4.
不尽的追寻     
正又是一个空寂的深夜,我戴着耳机独坐在窗下抬头望月,张国荣的《追》在单曲循环,"一追再追,只想追赶生命里一分一秒",在脑海里不断盘旋,那回响在耳畔的磁性男声低沉寂寥,如中宵梵呗,又如一位看淡了世情的老人用感慨的语调向我款款诉说那尘封在记忆中的过眼云烟。我听着,思绪不禁被拉回到很久以前。  相似文献   

5.
教堂断想     
我站在圣洁的教堂里瞻望,庄严的圣歌声在身旁荡漾;泪花伴随着颤抖的心啊,凝望着十字架上那稣的苦像。这世界哟充满了邓恶,幸也存在天主的力量;为了解脱人类的苦难,那稣被仃在十字架上。我赞美全能的天主,他把一切安排得这样周详;我赞美明达的邓稣,他能超脱于死亡之上。“我渴呵!”我被这可怜的声音深深震荡;这不单是耶稣受难时的生理需 求,还包含着他对世人觉醒的渴望。我赞美仁慈的天主,愿他帮助我们脱离世苦;我赞美勇敢的那稣,学习他能把邓恶征服。也许有人问我,怎样寻找春天;面又寸圣洁的教堂,引起我思绪万千.。我认为春天应该是教友善良…  相似文献   

6.
成长中的孩子们,不要因为父母离婚就记恨其中的哪一位。其实父母的离婚并不意味着幸福的破灭,相反,破裂婚姻的解体才是另一份幸福的开始……一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找不到爸爸的笑容,只记得爸爸特别爱看报纸,真不知道那上面有什么东西能吸引他,让他坐在沙发上一看就是三四个小时。有几次,我想找爸爸搭讪,但拨开报纸露出的那张严峻的脸,让我不敢开口,立刻躲得老远。7岁那年,我问妈妈,爸爸为什么不会笑。妈妈苦笑着告诉我,说爸爸不幸福。当时,我就想,爸爸是因为不喜欢我而不开心吧?因为他对我从不像别人的爸爸对自己孩子那样呵护。后来,我从奶奶…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毕业以后,我分到深圳市一家高科技公司从事研究工作。在第20层的摩天大楼里,我有着优越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有时候在计算机面前坐久了,我会踱步到宽大的阳台上,迎着习习凉风,眼看着大街上为了生计奔波忙碌熙熙攘攘的人群,就会常常触发我那远去的记忆,母亲的那句刻骨铭心的话同时  相似文献   

8.
无声的尊重     
正一个冬日傍晚,我如往常一样加入候车队伍,等待回家公交。此时,一人牵着一狗,从远处走来。那身影被路边的灯光镶上一层金边。渐行渐近,只见年轻男子高大魁梧,腰板挺直。紧贴着他的德国导盲犬配有专业的拉杆——哦,是一位盲人。男子在候车队伍的不远处停了下来。没人招呼盲人男子,我也正犹豫着是否上前领他过来。却不  相似文献   

9.
下意识     
带儿子去房山看石经,他又下意识地拿起记忆本和电子词典。孩子这样的下意识,已经有10年了。他说过,这些“下意识”会让他受益终生。儿子说话早,大约七个月时就能讲很多单音节字,抱着他翻幼儿画报时,他对喜欢的东西会盯好久,并在下一次看到时,准确地叫出来。八个月时,我有意识地将家中物品依他喜欢的顺序,分别贴上相应文字,这习惯源自一位教育学家说幼儿记忆符号与记忆物体相似之处,再后来,我做好多卡片,卡片上面是我自己画上去的物品,下面则是不大醒目的汉字。因为色彩鲜艳、图案各异的卡片通常一周或是两周更新一次,孩子特别喜欢,那个年龄阶段的他,喜欢的应该是那些鲜艳,不过我依旧画着换着。到了他两周岁时,记忆汉字的能力出奇地强时,我意识到可能是这些利用“下意识”画画写写的卡片帮了他的忙。这鼓励我坚持换下去,只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调整不同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我的伯父蔡约生牧师已息了他的劳苦,他的言行,谆谆教诲却永远地留在我的记忆当中,鼓励着我。 我的伯父从小生长在一个圣公会牧师的家庭。言语、行为从小就受到了极为严格的教育,又教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15,(9)
<正>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愿意将父母生前曾多次讲到的、在那期间留在他们记忆中的一些故事与大家分享。父亲李连克出生在上世纪第一年,从教会小学一直读到大学,后到美国攻读神学。在美国读书和工作期间,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  相似文献   

12.
让生命燃烧     
由于春的萌发,路两侧的龙须柳已吐新绿,许多残老的枝条在风的胁迫和新生的竞争中离开枝干,飘零归根。我和战友清扫卫生时,把它们捡成堆,试图将其点燃。由于有风,点丁几次都失败了,后来找了点引柴才点燃了。小小的火苗在微风的吹拂下,火焰不断向上升腾,泛着红光,自由飘舞。我想,在点燃之前它畏惧点燃,点燃后却尽情燃烧。它好像是特意为我点亮的一盏心灯,映照着我灵魂深处对生命的礼赞。  相似文献   

13.
李世峥 《天风》2008,(24):30-31
几年前的一天,我到农贸市场买菜,顺路看望了一位在附近经营副食品商店的弟兄,其情景让我至今难忘。我一进门,弟兄便起身倒茶,很是客气。喝着他倒的茶.我们谈了起来。"弟兄,你干得不错.愿上帝祝福你!"我如此祝贺.完全出于真诚.因为我知道他的商店在那一带拥有很好的口碑。然而.令我意想不到的是,  相似文献   

14.
父亲的手     
正"早点睡了,少熬夜,多喝牛奶。"父亲边说边端上一杯热牛奶,我极不情愿地站起来,离开我心爱的书桌,接过父亲端过来的热气腾腾的牛奶,不经意地,我看到父亲那一双布满青筋的手,那是一双拘谨小心的手,显得有点局促不安。这是我记忆中的手吗?小时候的我,是一个淘气的男孩。我是不怕父亲的手的,我常常拍打他的手,把自己的小手放在父亲宽大温暖的手里,  相似文献   

15.
1857年,年仅20岁的约翰·皮尔庞特·摩根从德国哥廷根大学毕业,进入邓肯商行工作。一天,他从古巴采购海鲜归来,途经新奥尔良码头,突然有一位陌生人从后面拍了拍他的肩膀,问道:"先生,想买咖啡吗?我有现货,可以半价卖给您。""半价?什么咖啡?"摩根惊疑地盯着陌生人。"是的。"陌生人指着停在港口的一艘货船说道,"我是那艘货船的船长,受一位美国商人委托到巴西运回了一船咖啡,谁知刚到这儿,他却破产了。我现在急着回巴西,如果您能买下这批货,等于救了我,我情愿半价出售。但是,我要现金。"  相似文献   

16.
伞外看人     
一个夏季的黄昏,我坐在窗前看书,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把一个陌生人驱赶到我家的屋檐下。他隔着窗子笑着与我打招呼,我微笑着应答。突然,我发现他的脖子上有一处刀疤,那结痂似一条蜈蚣伏在上面,我心里一惊。 陌生人30岁左右,穿着一件沾有油污的短袖汗衫,胳膊处的肌肉向外鼓着,身体很结实。他一定是个打架的好手,我暗想。他小心翼翼地向我借伞,并要求我给他一杯水喝。我犹豫起来,他会还我雨伞吗?他是不是坏人呢?半晌我给他找来那把已多年不用的破伞,从窗口递给他。“家里没水了。”我抱歉地冲他一笑。陌生人什么也没说,接…  相似文献   

17.
现实与对话伦理学——J.哈贝马斯答郭官义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3年11月,我在访问德国法兰克福歌德大学期间.曾于11月15日和23日,同哲学系教授哈贝马斯(J.Habermas)先生就他阐述的认识论、交往理论,特别就他去年发表的著作《事实与价值》(Faktizit(?)t und Geltung,1992.50OS.)中的某些理论问题进行了交谈.交谈后,我又以书面形式向他提出了五个问题.他也以同样形式作了答复.从这些回答中可以概略地看出他近年来的理论走向以及他提出的理论问题的现实依据.题目是我根据内容拟定的.  相似文献   

18.
研究生毕业拿到博士学位后,我来到深圳市一家高科技公司从事研究工作。在20层的摩天大楼里,我有着优越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有时候在计算机面前坐久了,我会踱步到宽大的阳台上,迎着习习凉风,眼看着大街上为了生计奔波忙碌熙熙攘攘的人群,就会常常触发我那远去的记忆,很自然地就想到父亲。  相似文献   

19.
唐英 《思维与智慧》2006,(12):39-39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出生在武汉,童年却是在北方度过的。记忆中的童年是幸福而温暖的,尤其是住宅后边那座小山,承载了我童年的欢乐,留下了我童年的足迹。40年过去了,它常常出现在我的梦中……  相似文献   

20.
走过童趣、走过年青,募然回首时,人们记忆中沉淀更多的是青春的风采和火热。当然在人们体味记忆中的甜蜜时,也同时会感受到丝丝青涩。人们会对自己说:“如果当初我……,我现在一定会更……。”为什么人们无一例外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懊恼呢?那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