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代宇宙生成论,提出既区别于西方基督教神创论,又区别西方进化论的自然创造论;中国古代自然价值论是存在论与价值论统一、科学与道德统一的理论.它是我国宝贵的思想资源,对现代自然价值论和生态伦理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的宗教态势,其实是我国国情整体上已经并且还在发生的重大变化通过宗教领域的反射。"宗教生态"在这个时候作为社会文化现象被注意,作为与社会宏观管理有关的话题被提出,正显示了学术界和政策设计部门对于上述重要社会变化的一项共同反应,特别是与被视为西方思想文化载体的基督教在新时期宗教格局中的比重逐渐增大有着密切的关联。只有将促使宗教生态平衡机制的自然形成这项系统工程,纳入国家文化战略(包括国民教育)的框架加以通盘规划设计,才有可能从根本上为构建和谐社会铺设一层张力在安全系数之内的"宗教保护膜"。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当代基督教神学家莫尔特曼对中国传统道家思想中"道"之概念的理解,阐释推演出莫尔特曼"道一生万"的神学体系及逻辑进路,并在"道法自然"的道家生态观视野下认识莫尔特曼的生态神学,得出莫尔特曼神学乃西方基督教思想中国化之范例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孙雄 《现代哲学》2001,42(3):78-82
当今世界的生态危机,实质上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不能仅仅依靠经济和法律手段,而必须从价值观上确立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并指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基督教作为西方文明的重要思想来源,其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基本观点,曾深深地影响了西方人对自然的基本态度和行为倾向,成为西方文明对大自然掠夺的重要伦理依据。有鉴于此,本世纪60年代以来,在基督教神学内部,不少神学家对基督教的传统自然观进行了检讨和反省,并根据现代生态学的思想对基督教经典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描述作了重新解释,形成了在西方具有较大影响的神学流派——生态神学。考察和分析基督教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观点及其在当代的变化,对于现代人重建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或许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生态和谐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狄明  詹兆雄 《天风》2007,(3):38-41
当今世界的生态危机,实质上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必须从价值观上确立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吸收基督教文化,特别是圣经中的重要思想资源,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从基督教的经典中挖掘其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积极因素,发展基督教生态神学,对于重建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是不无裨益的。本文将近年来学术界对基督教生态思想研究的成果整理概括为“十观”:创世观、平衡观、位序观、回归观、眷顾观、监督观、惩罚观、平等观、一体观、生态观。  相似文献   

6.
正在西方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存在着一种重要的文化与思想动力,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1582年,意大利人利玛窦来到中国,掀开了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中学西渐"的序幕。他把儒家学说与基督教义相联系,认为"儒家这一教派的最终目的和总的意图是国内的太平和秩序。他们也期待家庭的经济安全和个人的道德修养……完全符合良心的光明和基督教的真理"[1]。利玛窦的介绍使西方人看到  相似文献   

7.
作为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两种彼此独立的理论体系,基督教思想与儒家思想的差异之大是显而易见的。但就生态智慧而言,二者却有着惊人的相似或相同之处。首先,二者在建构有机整体观念时都选择了同样的策略,即为宇宙万物预设一个共同的创生源头,从而将人类纳入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次,二者对于人在自然中的定位也基本相同,使其既优于万物,又不脱离自然。最后,二者给人类在自然中安排的角色也颇为相类:基督教将人视为上帝委派的看管者,儒家则把人视为天地的辅助者。而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能做到既尊重人类的能动性,又可抑制其个性的过度膨胀;既能保障人类满足自身要求的正当权益,又可尽量避免生态失衡。  相似文献   

8.
陈霞 《宗教学研究》2005,37(2):44-48
在宗教与生态问题的讨论中,道教相对来说是一位晚到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道教与生态学的关系一直吸引着西方生态学界、宗教学界、哲学界的关注.国外的道教与生态讨论主要在生态哲学家、科学家、基督教神学家和道教学者之间进行.有的学者认为道教能为深生态学提供观念性资源,能修正、调整和丰富深生态学理论;也有学者提醒深生态学在借鉴道教时,应把它与整体的中国文化结合,并应从对道家思想的吸收深入到对道教思想的挖掘;也有学者出于对文化移植作用的思考、对东方文化影响的担忧、对中国环境现状的不乐观等因素而对道教的可能贡献持谨慎态度.本文试图从后殖民主义语境中,对上述西方学者对道教生态思想的观点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9.
基督教是一个差传的宗教。基督教向外传播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本地化的过程。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的基督教,无疑是已经西方化的基督教形态。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这一形态的基督教在中国一直被许多人看为"洋教"。尽管中国基督教的"三自"爱国运动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毋容讳言,今天中国的基督教在很大程度上(特别是神学上)仍然是西方基督教形态在中国的呈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基督教中国化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急迫的。本文仅尝试从基督教与中国处境、基督教中国化与中国教会的"三自"、基督教中国化与中国教会的神学思想建设、基督教中国化与中国教会的社会参与等几个方面,对基督教中国化的问题加以探讨。文章认为,基督教中国化是基督教信仰阐释、信仰实践、教会礼仪、教规教制等在中国的处境化。基督教中国化的目的,就是要确立中国基督教的自我、在独特的处境中见征基督。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源头的齐鲁文化,其实体是由儒、道、法、墨等文脉构成的,它们揭示了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脉络,并以多元理论诠释了实现普遍和谐与稳定的思想。基督教是西方传统文化“基因图谱”的根源,它以宗教的方式阐释了上帝是造就人类社会至善至美的始动者,信奉上帝所言而行是创造和谐的必然。本文通过对不同文化生态模式的比较,析离出中西方和谐观各自产生的本源及对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