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旨在探索中国文化背景下心理健康素养干预的有效性,以及心理健康素养的提升对专业心理求助意愿、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影响。研究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设计。结果表明:1.基于网络教育的干预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心理健康素养,进而促进专业心理求助意愿,改善心理健康状况。但是对大学生的幸福感没有产生明显影响; 2.心理健康素养可以通过专业心理求助意愿分别影响心理健康状况和幸福感,且专业求助意愿和心理健康在心理健康素养和幸福感之间起着完全链式中介作用。总的来说,心理健康素养的有效提升不仅可以改善专业心理求助意愿,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还可能增添生活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急性创伤青年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小组干预对策,采用三种国际通用量表(SCL-90、HAMA、HAMD)对160例急性创伤青年患者进行测评,在给予传统心理护理的同时,进行小组干预,然后比较患者干预前后心理健康水平;并以既往同种病例为对照,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显示,86.25%的急性创伤青年患者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通过小组干预后,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改善。因此小组干预可显著改善急性创伤青年患者的心理应激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目前徐州市医院临床男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工作和生活压力的主来源及影响因素,探讨缓解男护士心理压力的可行性措施。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及压力自评量表,分别对徐州市医院临床男护士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和工作生活压力来源两方面进行调查。结果临床男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问题,而工作生活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量大时间长、人员配备不足、福利待遇低、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婚姻家庭及社会的理解等方面。结论临床男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各级护理管理者应采取有效的方法及措施,以缓解男护士的心理压力,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团体辅导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自尊水平的干预效果。方法:采取团体辅导的方法对大连理工大学的35名大学生进行干预,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研究的实验设计,使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和罗森博格自尊量表进行测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被试训练前后心理自评各项目、总分和自尊水平的得分差异。结果:团体辅导后,实验组被试的前后测差异显著,强迫和敌对水平明显降低,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显著提高,自尊水平显著提高;对照组心理健康状态前后测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团体辅导能够有效地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大学生的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临终护理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中国,每年约有700万人进入临终期.护士作为临终关怀的主要实施者之一,在护理临终患者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对处于实习阶段的护生来说,初次护理临终患者时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不解决,会影响到护生的心理健康.本文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14名护生进行访谈,深入分析本科护生在临终护理中的心理体验,为护理管理者和护理教育者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护士幸福指数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综合幸福感问卷对汉川市12所医院中206名注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揭示护士幸福指数处于中等水平,护士幸福指数与综合幸福感各维度、压力、职称等均有显著关联.建议针对情感、支持、压力、职称等相关因素采取适当干预措施提高护士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7.
探讨循证护理在人工气道患者意外拔管中的应用.通过对123例ICU人工气道患者气管导管进行临床评估,应用循证护理的概念和实施步骤,制定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循证护理的干预,患者意外拔管发生率降低.循证护理改变了临床护士以往以经验和感觉为主的习惯和行为,有效地降低了ICU人工气道患者意外拔管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归因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干预研究之概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就归因方式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特点、规律及其心理机制以及通过归因干预改善和提高个体与群体健康水平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的叙述,并对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讨论。作者认为,归因干预可能是改善和提高个体与群体的健康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未来的研究应着眼于揭示个体对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生活事件在特定归因和维度归因上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特点、规律及其心理机制,并就归因干预的理论和实践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描述我国二、三级医院护士的工作倦怠感以及比较不同护士群体间工作倦怠感的情况.在“全国护理人力资源研究”的基础上,对2008年9月至2010年6月由9所护理学院参与调查的我国内地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81间三级、二级综合性医院及9 698名护士的调查数据进行二次分析.(1)中国医院护士情感衰竭处于中等水平,去人格化处于中等水平,个人成就感缺失处于高等水平.(2)年轻护士的去人格化水平和个人成就感缺失水平较高,年纪较大的护士情感衰竭水平较高;合同制护士个人成就感缺失水平较高,固定编制护士情感衰竭水平较高;高学历护士的去人格化水平和个人成就感较高;已婚、有未成年孩子护士的情感衰竭水平较高,去人格化水平、个人成就感缺失水平较低(P<0.05).年龄、编制、学历、婚姻状况、生育情况不同的护士工作倦怠状况不同.建议护理管理者加强对我国医院护士工作倦怠现象的关注,预防或缓解护士的工作倦怠感,稳定护士队伍,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总结了已往有关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成果,从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出发,探讨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一般状况,并选取15名师范类大学生,采用团体心理训练这种形式对大学生人际关系进行干预研究。通过量表评估及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员进行对比分析。结论如下:(1)团体心理训练能通过提高师范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其人际关系问题。(2)本研究所使用的团体心理训练活动方案对于改善师范类大学生人际关系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规范精神科护士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知情同意的告知程序.结合精神专科特点,参考有关文献,征得精神科医疗护理专家的意见并审定,确立了分阶段告知的程序.采用的告知方式有口头告知、书面告知、健康教育、咨询与答疑、个体化讨论与指导.多样化的告知方式增加了告知力度,彰显了人文关怀.分段告知程序显示了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对精神科护士履行告知义务具有指导性、实用性及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2.
了解临床护士心理弹性现状,分析影响护士心理弹性的因素,为管理者掌握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心理弹性水平提供参考依据。采用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对535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临床护士心理弹性总分为(56.78±18.43)分;其心理弹性在不同人口统计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心理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工作年限和是否为独生子女。临床护士心理弹性处于中等水平,医院管理者应重视培养个体心理弹性素质,有针对性地开展弹性拓展训练,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63名郑州大学知识女性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发现:郑州大学知识女性躯体化因子分高于全国常模,总分和其余因子分均低于全国常模,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郑州大学知识女性心理健康优于一般人群,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应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对策,维护和提高郑州大学知识女性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选择我院首次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患者10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52例,对照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在其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采用Hamilton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定分析,比较两组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的焦虑、恐惧程度及对治疗的依从性和满意度.研究组的焦虑、恐惧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治疗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改善患者在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的焦虑、恐惧情绪,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以及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使患者愿意接受并配合治疗,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5.
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及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设计自然实验,对16名有改善人际关系愿望的大学生进行为期2个月,共10次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使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前后施测,结合团体成员的反馈自评和表现进行质的分析。结果:被试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前后测有差异(t=2.55,p<0.05),症状自评量表总分有显著差异(t=3.12,p<0.01),其中抑郁、敌对因子有显著差异(抑郁因子t=2.95,敌对因子t=2.71),人际关系和偏执因子有差异(人际关系因子t=2.53,偏执因子t=2.57)。结论: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探讨按摩护理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导致上肢感觉异常患者的干预效果.选取160名有DPN上肢感觉障碍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名,两组均为糖尿病饮食,进行降糖治疗,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由统一进行过中医按摩护理培训的护士进行上肢推拿,辅以局部穴位按摩及相应的健康教育指导,为期1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自觉症状明显好转,皮温升高并恢复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按摩护理可以有效改善DPN患者的自觉症状,促进末梢血液循环,指端麻木等不适症状减轻或消失,皮温恢复正常.同时提高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63名郑州大学知识女性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发现:郑州大学知识女性躯体化因子分高于全国常模,总分和其余因子分均低于全国常模,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郑州大学知识女性心理健康优于一般人群,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应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对策,维护和提高郑州大学知识女性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规范精神科护士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知情同意的告知程序。结合精神专科特点,参考有关文献,征得精神科医疗护理专家的意见并审定,确立了分阶段告知的程序。采用的告知方式有口头告知、书面告知、健康教育、咨询与答疑、个体化讨论与指导。多样化的告知方式增加了告知力度,彰显了人文关怀。分段告知程序显示了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对精神科护士履行告知义务具有指导性、实用性及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9.
轻度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的形式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琴娣  张福娟 《心理科学》2007,30(2):408-410
轻度智障学生具有学习焦虑、孤独感、好责备自己、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等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个体因素、父母教养因素和学校教育因素等。针对这些问题,教育者使用多种辅导形式和方法进行干预,使轻度智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以提高与改善。本文最后提出了在进行教育干预时需注意的一些问题,为学校开展该方面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年龄认同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646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考察我国老年人年龄认同的特征及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老年人感觉自己比实际年龄年轻的人数比例为55.7%,平均年轻4.07年。实际年龄和自评健康对老年人的年龄认同有显著影响。(2)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了性别、受教育水平、自评健康等变量后,年龄认同仍然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表现在对其焦虑和抑郁情绪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对其生活满意度水平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综上,我国老年人年龄认同存在年轻化偏向,而且这种年轻化偏向程度越强,老年人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越少,生活满意度水平越高。这意味着可以采取适当干预措施促使老年人保持年轻化的年龄认同,这可能将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