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研究概况我国真正开始对葛兰西思想的研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事。1980年4月意共总书记贝林格同志访华,中意两党关系的恢复,促进了研究活动的开展。徐崇温是我国最早研究葛兰西的学者之一。1980年3月,出版了他的《保卫唯物辩证法》一书。虽然葛兰西在该书中只占有三页,但毕竟使这方面的研究迈出了第一步。两年后,徐崇温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一书中单辟一章,比较全面地介绍葛兰西的生平及革命活动,对工厂委员会、主观革命、领导权与阵地战、实践哲学等理论思想作了评述。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徐崇温的观点为多数人所赞同,他们在文章中都把葛兰西作为“西  相似文献   

2.
郑伟 《现代哲学》2023,(2):43-49
葛兰西“实践哲学”的体系外观具有强烈的“迫不得已”特征,并使其导向关于“文化领导权”的分析。通过“历史-社会”的解读模式,葛兰西哲学在有限承认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框架合法性的同时,极度强调文化的重要性。通过“文化-政治”与“文化-理论”的双重逻辑建构,葛兰西实际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引导意大利启蒙运动的革命目标。由于片面强调文化问题的重要性,造成其试图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独立解决文化领导权问题的理论缺陷。  相似文献   

3.
关于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有过不少论述。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们集中说明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未能充分阐述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作用。葛兰西则不同。他为意大利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主要活动于本世纪初三十五年世界政治大动荡的年代,经历了西欧社会主义革命的挫折和失败,对伯恩斯坦、考茨基等用“进化论”、“宿命论”代替革命的辩证法,崇拜自发的群众斗争的教  相似文献   

4.
简论葛兰西的领导权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领导权理论 ,是葛兰西思想中颇具特色的部分。值此葛兰西诞辰 1 1 0周年之际 ,重温这一理论 ,以飨读者 ,或许不无意义。一要了解葛兰西的“领导权思想” ,首先要从他对“国家”的看法入手 ,并从他与其它马克思主义者的异同上来比较才能看出其特征所在。列宁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是特殊的武装队伍 ,监狱等等 ,是剥削被剥削阶级的工具。葛兰西也认为国家总是属于一定社会集团 (即阶级 )的 ,是一定社会集团的统治工具。这说明葛兰西在狭义上理解的国家同列宁的完全一致。但他根据新的历史情况 ,给出了一些补充。他指出 :“…  相似文献   

5.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震 《学海》2004,(3):55-62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既是研究社会权力关系体系的一个切入点 ,同时也是探究文化与政治、经济之间复杂动态关系的有力工具。本文分析了葛兰西理论中“文化霸权”、“市民社会”、“有机知识分子”等概念的内涵 ,进而探讨了文化霸权理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安东尼奥·葛兰西(1891—1937)是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和领袖,他不仅是英勇无畏的反法西斯战士,对人民无限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是列宁逝世后最富独创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之一。葛兰西的理论贡献是多方面的,其政治思想尤为光辉。作为其全部理论和实践基础的哲学思想既丰富又复杂,本文不想全面评价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地位,仅试图以集中反映葛兰西哲学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与贝内德托·克罗齐的哲学》(《狱中札记》  相似文献   

7.
葛兰西与“后马克思主义”的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马克思主义”与新葛兰西主义是两项互相联系而又不同的理论规划。葛兰西主义不仅是“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而且它的思想方法和概念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被沉积到“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构造之中。新葛兰西主义的“接合理论”本身潜伏着解除“接合”的外在限制的离散力,而接合概念的“后马克思主义化”就是这种离散力的直接后果;葛兰西把霸权视为一种接合过程,已经预示了一种语言政治学的新视域,而后马克思义的话语政治不过是葛兰西式的语言政治学的后结构主义处理;葛兰西一直强调霸权是对其它集团的意识形态原素的接合,在他看来,成功的政治是一种具有高度兼容性的政治,它能够从异己的、反己的力量中吸收增益性的成分从而大大拓展自己的存在空间,葛兰西这种观念被拉克劳与莫菲以一种独特的形式接合到“后马克思主义”的论述之中。  相似文献   

8.
葛兰西实践哲学中的有机知识分子思想对于知识分子的作用和使命有深刻的洞见,通过对有机知识分子群体及其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探究,揭示了历史发展过程中知识分子和群众之间的关系。葛兰西认为要积极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就要与大众有机结合,通过组织并引导大众团结一致形成集体意识,在集体意识的指导下,夺取文化意识形态和政治领导权,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并巩固其革命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深入研究葛兰西有机知识分子理论,有助于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撑、创新支撑”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霸权(hegemony)(也译“领导权”)理论是后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拉克劳、墨菲的核心理论。自拉克劳、墨菲1985年的《霸权与社会主义的策略》一书出版后,霸权理论在欧洲和北美都产生了很大的理论影响。拉克劳、墨菲的霸权理论是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葛兰西的霸权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所以,人们有时也把这一理论称为“新葛兰西主义”。一、从葛兰西的霸权理论到新葛兰西主义拉克劳、墨菲在《霸权与社会主义的策略》一书中详细地概述了其理论与葛兰西的霸权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差异。众所周知,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其对传统…  相似文献   

10.
本论文共分五个部分:(1)引论;(2)哲学方法论和伦理学的出发点;(3)个体道德论;(4)社会道德论;(5)卢梭在伦理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在引论部分指出,卢梭以使人民幸福而有德行为其伦理学宗旨,但他没有亚里士多德式的分立形态的伦理学理论,而是将这一宗旨贯穿在他的政治哲学和文学著作中。卢梭伦理思想的理论渊源,一是文艺复兴运动以来的人道主义思想为卢梭的基本人权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把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化为自由平等的社会伦理政治要求;一是在伦理学的理论形式上兼收并蓄,以洛克唯物主义感觉论为其理论基础,而经验主义的、情感论的伦理学都是重要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1.
费多谢耶夫的这篇文章发表在一九六五年《苏联科学院通报》第九期上,这是他在今年四月全苏唯物辩证法讨论会(有六百多人参加)所做的报告的压缩。费多谢耶夫这篇文章是彻头彻尾修正主义的,只不过在论证问题时耍了一套更狡猾更虚伪的手段而已。根据《哲学问题》杂志今年第十期有关唯物辩证法问题讨论会的长篇报道,他这个报告共分五部分:(1)辩证法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发展;(2)过渡时代的辩证法;(3)现代历史过程的不平衡性和国际关系的辩证法;(4)发展的上升路线与下降路线;(5)社会主义发展的辩证法。费多谢耶夫在本篇文章中把那篇报告的第一、第二部分合在一起(第一部分有删节),这样便只有四部分了。原报告的第五部分,费多谢耶夫把它加以扩充,单独写成一文,发表在《共产党人》杂志今年第十四期上,这篇文章的译文排作这一组文章的第二篇。我们在译本文时,把原报告第五部分(社会主义发展的辩证法)略掉。作者在本文的第一部分里,除了重弹苏共关于现时代的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体系与资本主义体系之间的矛盾等老调之外,还提出一个“新”论点,即“就世界发展的范围而言,时代的基本矛盾则是内部矛盾”,这个矛盾对个别国家来说是“外部矛盾”,其间的辩证法是:“时代的主要矛盾决定时代的基本特点的发展和变化、世界发展的方向”,“决定两种对立体系竞赛和斗争的进程和结局”。这是他的一个基本观点。作者在第二部分中大肆宣传热核战争恐怖,说什么“如果说热核战争将会废除资本主义,那末它不但不会提前反而会大大推迟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甚至“可能提出人类本身存在的问题”;说什么“社会主义不通过社会主义国家和资产阶级国家之间的战争也能够得到胜利,在和平条件下也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胜利”。他并且再次荒谬地宣称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和平形式的革命飞跃”具有“现实的可能性”。第三部分谈到社会发展的上升路线(社会主义)和下降路线(资本主义)之间的所谓“辩证法”。这里他把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都说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时代基本矛盾的运动”。他给“非资本主义发展”下了一个定义:“这是从封建制度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但是绕过资本主义阶段,这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成熟和形成的过程”,这一过渡是“或多或少和平地”实现的。作者在这里实质上是在宣传外因决定论,企图麻痹资本主义国家中和民族解放运动中的革命力量,束缚他们的手脚,反对他们进行反帝的斗争,从而让苏美两大国来主宰世界人民的命运。  相似文献   

12.
这篇文章发表在苏联《哲学问题》杂志今年第九期上。作者主要是根据马克思早期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神圣家族》和《马克思早期著作选》中某些文章)并使用马克思早期用过的术语写成这篇文章的。作者认为,人们一般对于把辩证法定义为认识论和逻辑注意较多,而对于把辩证法定义为人的实践活动的理论则注意较少,所以他们就来专门讨论后面这个定义。作者企图给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涂上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人性论的色彩,抹煞它的阶级性质。作者把马克思说成“既是人道主义者,同时又是现实主义者”,把唯物辩证法说成是“关于把自然世界改造成人的世界的科学,是把人的世界本身革命改造成人道的世界、把人提到‘人的高度’(马克思语)的学说”,是“关于人及其活动的学说”(这并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心脏和中心”),“是关于把自然改变为人化自然的学说”,是“自由的人的活动的理论”。他们避而不谈人的阶级性,却说什么:“马克思认为对于生活和科学只有一个基础——社会地发展着的人的本性”,还说:“在渗透着积极人道主义内容的无产阶级的活动中,人得到了恢复”;“共产主义革命是原则高度的实践”,它把社会提升到“人的高度”;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革命的批判的,这个哲学“变成批判的革命的思想和对实践的批判意识”;马克思曾把“‘亵凟’哲学的任务同革命改造世界联系起来。在这一过程中,现实提高到哲学水平,而哲学则提高到现实水平”。  相似文献   

13.
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具有一种强烈的政治相关性。从理论形态来看,实践哲学的特征在于,它是对历史、现实及其可能性的结构性分析,是一种历史行动和政治行动的逻辑,"实践哲学"一词只是对这种分析和逻辑的简要概括。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世界,葛兰西的理论不仅是一种必要的斗争的理论,而且表达了一种带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观点。这使得他的理论不仅发挥着持续的政治影响,而且渗透在当代文化的建构当中。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革命(评尼·苏汉诺夫札记)》是列宁晚年最后论著、"政治遗嘱"中的重要一篇,蕴涵着他一生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哲学总结和思想精髓,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一)社会主义道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对立统一;(二)带有小农国家特点的俄国社会主义特殊道路;(三)东方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与特殊性。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与哲学基础,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理论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5.
R.海斯是目前西德反辩证法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基本观点是“辩证法中没有真理”,辩证法违背形式逻辑与科学思维。这里译出的是他的《辩证法的本质与形式》(1959年科伦——柏林版)第四章第四——七节(第四节节译,第五、六、七节全译)。作者歪曲哲学史的真面貌,否认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批判的、革命的性质,竟然认为黑格尔、克尔凯郭尔与马克思有同一种辩证法。作者给辩证法捏造了三个“操作原理”,即否定、矛盾和程序,说由否定活动产生出矛盾,矛盾两方综合为统一,如此类推,构成辩证运动的程序。作者将这三个“操作原理”归结为一个公式,即正反合三段式,说这个公式是“死板的和勉强的,毫无趣味的和不结果实的”。  相似文献   

16.
洛克的政治学说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克(1632—1704年)从事政治活动和理论活动的年代,正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发展和完成的时期。洛克的全部理论活动、特别是他的政治学说,典型地反映了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的阶级特性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他的主要理论著作差不多都是在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一两年内出版的。1689年出版了《论宗教宽容的书信》(写作于1685—1686年),1690年出版了《政府论》和《人类理解论》。自觉地把他的理论著作服务于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的政治需要。下面,我们来谈谈洛克政治学说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资料室编辑的1978年《全国主要报刊哲学资料索引》现已成书。该书16开本,440页,每本收工本费3.40元(邮寄的每本3.70元)。一、本索引分为“分类索引”和“作者索引”两部分。其中“分类索引”包括十个部分:(一)马、恩、列、斯、毛著作与研究;(二)哲学总论;(三)辩证唯物主义;(四)历史唯物主义;(五)中国哲学史;(六)外国哲学;(七)伦理学;(八)美学、文艺学;(九)无神论、宗教;(十)哲学动态。二、1978年(《索引》采用全国主要报纸44种,哲学社会科学刊物147种;内部刊物27种。  相似文献   

18.
保尔·斯威兹(Paul Sweezy)在他最近一篇文章中阐发的观点可以归纳如下:(一)剥削在苏联是一种主要现象;(二)苏联的领导阶层是一个剥削阶级;(三)把这个阶级称作资本主义的阶级同把苏联标志为资本主义的社会差不了多少。保尔·斯威兹指出,他宁愿“根据我们当前的认识水平”来说明苏联的剥削的社会和正在发展中的阶级的确切性质。我们认为,认识苏联的剥削和苏联领导阶层剥削阶级的特点,具有头等重要的理论和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9.
葛兰西没有机会阅读到马克思晚年关于东方社会道路的理论,但他却从文化领导权的维度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自我革命的必然性。马克思和葛兰西之间存在着一场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我革命的哲学对话,这场对话中蕴藏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思想资源,我国学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中,理应予以深度发掘并进行充分思考。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不仅由于完成了推翻君主专制政体的政治革命而革新了中国的政治结构, 而且也由于把近代哲学的革命推进到顶峰而重建了国人的文化一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他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和政治领袖,而且是革新传统观念的旗手、战士和思想家。他运用近代伟大的进化观念考察了宇宙演化和人类社会的历史趋势,描绘了建立近代强国的宏伟蓝图和基本道路;他以近代西方社会政治理论和科学技术的革命历程为背景参照,一反数千年来中国文化所崇奉的“知易行难”的传统路数,力倡了以“知难行易”为基本特征的近代科学理性精神;他从中国文化伦理精神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