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时研究王阳明的资料,一般强调阳明"致良知"的个体性方面,较少有整体性的表达;并且对<大学问>重视不够.<大学问>是王阳明晚年的终极性目标,"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就是"致良知"所要实现的思想的整全表达.良知的核心是仁,仁表现在关爱、关怀时有差别,这是儒家所承认的;同时由孺子、鸟兽、草木、瓦石等事事物物,体验万物的良知.由此可知,中国哲学本来就关怀生态,我们过去重视不够,值得反思.本文拟对王阳明<大学问>"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如何实践"致良知",发挥仁学本义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哲学史上,儒家学说为其主流思想.在儒家内部,"道统"起着划分哲学思想与学术派别界线的作用,是儒学发展的一个内部动力."河汾道统"说在北方影响甚大,它促成了北方儒学的繁荣和发展,然而,由于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错误地提出王通及<文中子>为伪,所以使得流传千余年的"河汾道统"说在责伪声中湮没,更有甚者,认为它是哲学史上的笑话.其实,"河汾道统"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它上继韩愈,下启朱熹,对儒家发展和传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对"河汾道统"说的地位和影响进行哲学和史学的分析,有利于我们梳理中国哲学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从而使我们更好地把握儒家思想发展的主动脉.  相似文献   

3.
关于成人的概念,在儒家之前就存在.据成书于春秋时期,记载周代贵族各种礼节仪式的<仪礼>"丧服篇"的记载:"(女)未嫁者,其成人而未嫁者也."根据郑玄的注释:"成人,谓年二十已笄礼者也."可见,古人最早是从三个方面来界定这个概念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周易>哲学的"中道"法度有三个:"三才定中",发轫于天地,展现天地贞观的宇宙图式;"体用得中".思辨于筮法,萌发道器合一的本体架构;"时行成中",着跟于天下,诉说乐天知命的生存情怀.这三者各有特色,又相互关联,共同组建了<易>之生生之道.其影响也早已远远超出了易学范围.对其探讨,有助于我们把握<周易>哲学的底蕴,也有利于我们洞悉整个中国哲学的发展特质.  相似文献   

5.
从中西哲学比较的观点看,中国哲学原本富含历程思想.因此在中西文化接触的初期,中国学者十分欢迎博格森(Henri Bergson)、詹姆士(William James)、杜威(John Dewey)、怀特海(A.N.Whitehead)等人的思想.中国哲学的历程思想最早渊源于<易经>.<易>视宇宙为创进不已的场域,所谓"生生之谓易",可说是最早论及"时间"概念的古代经典.当代中国哲学家方东美首先指出怀氏的机体哲学与中国的<易经>思想颇为接近.认为<易经>提供了儒家一套自然形上学,其中"宇宙"是基于时间迁流、生生不已的创化历程,而个人则是参赞化育、践形尽性的"时际人".方东美之后,程石泉先生踵其学.深究<易经">,进一步发挥其中的时间哲学.简而言之.方、程二先生均认为<易>之为书,广大悉备,贯通天人,实为儒家形而上学之本源.  相似文献   

6.
林桂榛 《哲学动态》2008,4(4):71-74
"亲亲相隐"的是非问题是一个聚讼不已的古老话题.世纪初学界又出现一场关于"亲亲相隐"的集中讨论,围绕刘清平教授<美德还是腐败?>等文提出的儒家"亲亲相隐"主张与"腐败"之关系,<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复旦学报>等刊文近40篇.  相似文献   

7.
尚杰 《哲学动态》2005,(10):63-65
我在<哲学研究>上曾经发表<智慧的形状>一文,一些同行看到标题感到惊讶,至少是不解.但是,那个题目的发明权不在我,是德勒兹在<什么是哲学>里讨论了概念的"形状"问题,这是一种看不见的形状.德勒兹试图彻底扭转哲学研究方向,使之走上"后现代"的轨道.他的这些想法与福柯和德里达相类似,特别在美国文学艺术界找到了更多的知音.杰夫丝(J·M·Jeffers)的新书<画不出的空间:叙述的终结>,讨论了当代西方艺术的哲学化倾向,所述理论,具有强烈的德勒兹色彩,具有跨学科、多角度的特征,流露的信息颇多,非常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受访学者简介:温克勤,男,汉族,1936年9月生,天津人,大学毕业,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历任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伦理学所)所长、<道德与文明>主编、天津市伦理学会会长.主要学术成果有<中国伦理思想史>(合作)、<伦理学简编>(主编)、<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概论>(主编)、<管理伦理学>(主编)、<干部道德教程>(主编)、<毛泽东伦理思想的理论与实践>(主编)、<中华名人与治国>(主编)、<中华五千年美德丛书>(主编,获1993年度"五个一工程"入选项目奖)等十几部著作;<道德约束论>、<先秦儒家合理人生观述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道德>(获1993年度"五个一工程"入选项目奖)等论文百余篇.  相似文献   

9.
方以智易学中的"密衍"思想,主要体现在"<河图>变<洛书>"的过程中,认为<河图>强调五行相生,而<洛书>强调五行相克,二者展示了儒家所推崇的生生之德.由"金火易位"出发,方以智等人深化了对"五行尊火为宗"与"金生水"等命题的认识,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全新观念.  相似文献   

10.
上博简<孔子诗论>是一部具有丰富哲学和礼学内容的<诗>学著作,作者一方面以子思学派的性情学说论<诗>,大力张扬诗歌的性情,继承并发展了<尚书·尧典>的"诗言志"思想,以性情作为诗歌"言志"的内涵,使儒家诗歌理论建立在心性哲学基础之上;另一方面又主张用礼义学说对诗歌情感进行约束和规范,表明了儒家对待情感问题的原则立场,初步呈现出"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理论倾向.中国儒家关于诗歌抒情的理论框架在此已经隐然成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