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日本东京,随处可见的茑屋书店早已入选为世界20家最美书店之一。而新宿镇上的书店旅馆,既可读书,亦可住宿,两者结合为一体,更是茑屋书店的特色标志,令每一个体验过的国内外客人久久不能忘怀。那是37年前,茑屋书店的创始人增田宗昭先生,接管了由祖父传承的旧式书屋。那个时候,来书店的人络绎不绝,但大家都特别安静,互不打扰,找个舒服的地方,或坐或立或靠认真读书。读书的人,有花甲老人,有牵着手的甜蜜情侣,  相似文献   

2.
谢炳国 《天风》2012,(7):64-64
据《重庆晚报》报道:4月23日上午,在重庆图书馆借助一台神奇的仪器,70岁的盲人婆婆李文蓉第一次"读"到了报纸。她戴上耳机,一名工作人员将一份报纸放进一键式智能阅读器中,不出1分钟,李婆婆摘下耳机准确说出了报纸上的词句。第17个世界读书日,重庆图书馆展出了多种视障读者专用设备,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眼球。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世界各地融入各种奇思妙想举办"读书日"活动。有的为贫困山区孩子献爱心捐赠图书;有的为读者举办"你看书,我买单"的免费购书活动;有的举行"图书漂流"活动,把自己的图书投放到公共场所,无偿提供给其他读者阅读;  相似文献   

3.
谢炳国 《天风》2014,(2):58-58
据1月2日《人民网》报道:2014年1月1日的《新闻联播》结尾,播音员最后总结道:"人们说2013就是爱你一生,2014是爱你一世,新闻联播和你一起,传承一生一世的爱和正能量!"此番结束语一发,引起很多人的热议。大家知道,央视《新闻联播》是全国乃至全球收视人群最多的新闻类节目之一。这个被誉为央视"最严肃的节目"在结尾时玩起了"浪漫",向全国观众表白"2014爱你一世"。《新闻联播》更有亲和力了,很多人认为新闻联播"满满都是爱啊"!谁能想到把2013解读为"爱你一生",把2014解读为"爱你一世"呢?这应该与网络语言的兴起有关。  相似文献   

4.
加灵 《天风》2014,(2):38-39
在信仰生活中,诗歌中多次出现"在地如天"的类似语句。比如我个人所喜爱的诗歌《颂主歌》的副歌说:"主耶稣!我赞美你,因你比万有更美:有你就有了一切,在地如同在天。"《耶稣同在歌》的副歌也宣告:"哈利路亚!真是天堂!罪蒙赦免真是天堂;无论岸上,无论海洋,耶稣同在就是天堂。"这两首诗歌中"在地如天"的精髓就是耶稣基督。前者将耶稣视为至宝,认为得着耶稣得着一切,"在地如同在天"。后者有耶稣同在,就是天堂,  相似文献   

5.
加灵 《天风》2014,(2):38-39
在信仰生活中,诗歌中多次出现"在地如天"的类似语句。比如我个人所喜爱的诗歌《颂主歌》的副歌说:"主耶稣!我赞美你,因你比万有更美:有你就有了一切,在地如同在天。"《耶稣同在歌》的副歌也宣告:"哈利路亚!真是天堂!罪蒙赦免真是天堂;无论岸上,无论海洋,耶稣同在就是天堂。"这两首诗歌中"在地如天"的精髓就是耶稣基督。前者将耶稣视为至宝,认为得着耶稣得着一切,"在地如同在天"。后者有耶稣同在,就是天堂,  相似文献   

6.
《佛教文化》2011,(3):2-2
佛教文化博大精深,思想深邃,影响深远。辛卯年春月,有幸来到无锡灵山胜境,立即被神秘的宗教气氛所感染。游览灵山梵宫后,又购得今年第一期《佛教文化》,满载而归。捧读《佛教文化》如饮甘泉,沁人心脾,喜不自禁。感觉书屋里添了不少佛气。人静了,心平了,读书慢了,想事淡了。  相似文献   

7.
鲁迅当年读书,其师寿镜吾先生传下祖训:"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后沿用为三味书屋的馆训。三味书屋曾是鲁迅读私塾的地方,少年时代,从12岁时起,几乎有六年时间往返此地求学度过。这间书屋我曾去拜访,只是因为受保护的缘由,许多景象已难以触摸。比如鲁迅亲手刻着"早"字的那张桌子,  相似文献   

8.
40年代末 ,黄土地上长大的甘肃青年马通来到古城西安的西北大学求学 ,当时他心中暗自立下誓言 ,一定要把自己民族悲壮的历史和社会发展的进程如实的写出来 ,为后人留下被历史遗忘的这方土地过去的故事。基于这个愿望 ,当时在法律系读书的他 ,就开始撰写关于回族民俗方面的文章 ,刊登在西北大学学生自办的刊物《新缘》杂志上 ,表现出自己挚爱的民族 ,对这个研究领域浓厚的情感。伴随着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声 ,马通走出校门 ,走向民族地区火热的生活。1952年 ,马通从西北局统战部调到历史上被誉为“中国小麦加”临夏地区工作。临夏在西北回…  相似文献   

9.
李世峥 《天风》2014,(2):42-43
《马可福音》1 0章记载,"耶稣出来行路的时候,有一个人跑来,跪在他面前",急切地问:"良善的夫子,我当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此人从小遵守律法,但耶稣认为他并不能"承受永生",所以向他指出:"你还缺少一件,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他听见这话,脸上就变了色,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望着少年财主渐渐远去的背影,耶稣感慨道:"小子,  相似文献   

10.
正读书,在冬天,是没有多少人愿意的。清冷的环境里,人冷得连手都不愿伸出来,更何况是读书了。不要说太多的话,你只要看看街道上,有几个行人,你就知道这样的环境里适不适合读书了。冬日凄寒,做什么事都不方便,这是真的,但是如果要单论读书,我以为却是一个静心读书  相似文献   

11.
智慧语丝     
正读书与上学无关,那是另一码事:读——在校园以外,书——在课本以外,读书来自生命中某种神秘的动力,与现实利益无关。而阅读经验如一路灯光,照亮人生黑暗,黑暗尽头是一豆烛火,即读书的起点。——北岛你想拥有你没有过的能力,就要去做自己没有做过的努力。——《火蓝刀锋》  相似文献   

12.
李世峥 《天风》2014,(12):42-43
《诗篇》30章中,有两段十分优美且十分感人的诗句:"耶和华的圣民哪,你们要歌颂他,称赞他可记念的圣名。因为,他的怒气不过是转眼之间,他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一宿虽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欢呼。"(诗30:4-5)"你已将我的哀哭变为跳舞,将我的麻衣脱去,给我披上喜乐,好叫我的灵歌颂你,并不住声。耶和华我的神啊,我要称谢你,直到永远。"(诗30:11-12)  相似文献   

13.
郭沫若曾说:“静坐这项工夫在宋、明诸儒是很注重的。”(《王阳明和赞》,《郭沫若全集》(历史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卷,第300页)宋明诸儒有一种独特的观点,认为读书学道与静坐养生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所谓“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善养生者,学道读书亦为养生;善治学者,养生静坐均可治学。从根本上说,两者是一回事。所以,理学大师朱熹对学生说:“用半日静坐,半日读书,如此一二年,何忠不进!”(《朱子语类》卷一百一十六)明儒高攀龙《水居》诗云:“兀兀日跌坐,忻忻时读书。”清儒梁章矩更是…  相似文献   

14.
吴寿平,清乾嘉年间湖北通城人,其生平尚需进一步考证,唯一流传的著作《耕云书屋诗话》过去也一直埋没于文学史中。现在,《耕云书屋诗话》重新被人们发现,对其诗话内容及其诗学思想的研究,能对乾嘉时期文学真实发展状况以及底层文人思想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有比较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释氏疑年录》旨例陈士强《释氏疑年录》,十二卷。现代陈垣著,成于1938年。通行本有1939年辅仁大学丛书本、1982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励耘书屋丛刻》本等。陈垣(1880-1971),字援庵,广东新会人。初入美国教会办的博济医学校、光华医学堂...  相似文献   

16.
书法     
书法当日,鲁格曼曾教训他的儿子说:"我的小子啊!你不要以任何物配壬。以物配主,确是大逆不道的。"我的小子啊!你应当谨守拜功,应当劝善戒恶,应当冠受患难,这确是应该决心做的事情。(《古兰经》三十一章十三、十七节)马益平书禁月抵偿禁月,凡应当尊敬的事物,...  相似文献   

17.
李世峥 《天风》2014,(11):40-41
《诗篇》第56篇,是大卫在困境中写下的充满信心的诗歌,读来十分感人。其中有这么一段:"我几次流离,你都记数。求你把我眼泪装在你的皮袋里。这不都记在你册子上吗?我呼求的日子,我的仇敌都要转身退后。上帝帮助我,这是我所知道的。"(诗56:8-9) 有解经家指出,"求你把我眼泪装在你的皮袋里"这一诗句,可能源于埃及文化。古代埃及有这样一种风俗:当一个人离世时,前往凭吊的亲友会将自己的泪水收入一个瓶子,主人将之永久珍藏,以寄哀思。  相似文献   

18.
“时”训“善”质疑孙立亭《诗·小雅·弁》有一句"尔酒既旨,尔既时,"毛传曰:"时,善也"。后世多从毛说,如今人高亨《诗经今注》作一时,善也,美也。"愚意以为,在这里把"时"训作"善"是不妥当的,应该训为"应时"、"合于时节"。首先,从《弁》篇本身来看...  相似文献   

19.
临夏行     
临夏回族自治州府临夏,是一座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高原古城。一踏上临夏的土地,就有一种浓浓的民族情调扑面而来。拱圆形的清真寺星罗棋布,高耸的宣礼塔直插霄汉,中  相似文献   

20.
如果无聊,请读书。历史会告诉你人生该怎样度过,先人会指教你怎样做一个有用的人,大师会给你讲他们成功的经验,伟人会教给你如何制造奇迹。时间会告诉你,本来它公平地属于所有的人,但是有的人为什么嫌太长,有的人觉得太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