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街区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展,形成了具有地域文化性的民居建筑形态和景观面貌,其建筑特征和形态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色彩和韵味。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历史街区的传统文化痕迹逐渐被弱化。中原地域文化对民居建筑景观的影响和价值有着深远的研究意义,能够推动城市地域文化历史的延续与保护,促进当地经济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
如今的文化历史街区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一部分。通过分析城市发展中历史街区的现状,探索历史街区的文化保护与设计意义。以南宋御街为实例,进行景观、建筑的探索与分析。要想对历史街区的文化进行保护以及更新,须结合城市历史文脉以及街区现有资源进行重新规划梳理,才能最大限度对文化进行保护与更新。  相似文献   

3.
历史文化街区是反映一个城市传统文化发展的窗口,伴随着我国休闲文化旅游市场的逐渐升温,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历史文化街区内部有着大量的文化遗迹,包括传统文化、名俗文化和现代文化等等,这些不仅能够体现传统的居住风貌,更是能够反映一座城市特色的载体。与此同时,历史文化街区的形象设计也在其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关系着整个历史街区所呈现的外观形象,还有传承和传播城市文化发展的任务。因此,在对历史街区进行形象设计时,必须考虑街区的传统文化和城市的文化特征,同时保持街区的时尚和可持续发展,还要注意整个街区设计的整体性原则。以常州历史文化街区青果巷为例,探讨其街区的形象设计。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化街区伴随城市发展步入了“存量提升”的新阶段,优化改造历史文化街区势在必行。当前以VR、 AR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中,实现了对街区三维场景的重建,但是关于将数字技术应用作为提升街区空间活力的方式却鲜有人去关注。以历史文化街区使用者的空间感知为基础,探讨数字技术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最后提出具体的应用策略,以提升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历史街区的风貌特色是由漫长的城市历史演变形成,包括历史建筑、历史街巷、以及其内部的所有景观要素等。围墙作为最直观体现历史街区风貌的构成要素之一,不仅对内部的历史建筑起到保护作用,更为历史街区的风貌特色形成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如何整治历史街区围墙,成为保护和提升历史街区风貌的重要问题。以南京颐和路历史街区为例,对其围墙现状、保护及利用进行分析与思考,结合围墙设计及园林景观有关理论,提出相关整治建议,使其能够更好地体现街区风貌特色。  相似文献   

6.
南京是名扬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拥有灿烂的文化和众多名胜古迹,其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一种"活性文化遗产",也极具历史感与场所感,不仅具有街巷、道路、建筑及文物等表现出来的物质空间特征,同时亦具有一代又一代居住于此的人们生产生活等所积淀下来的精神文明特征。文章以南京老门西为例,通过空间句法理论及相关技术方法来对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结构进行量化分析,提出优化更新空间的策略,从空间形态上为历史文化街区环境的提升提供一个优化机制,同时关注历史街区场所精神的保护与利用,更好地营造其认同感与归属感。  相似文献   

7.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传统文化的载体和历史演进的见证。在柯布西耶"旧建筑消解"理念的倡导下,城市的快速发展正在逐步侵蚀历史的痕迹,这场博弈势必会带来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融合。在统筹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前提下,对于历史街区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既促进了历史街区重焕光彩,同时也推动了城市创意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现代化建设速度不断提高,然而城市的大拆大建使街区的文化定位和历史资源逐步丧失。因此,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保存,如何凸显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在城市空间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如何通过对历史文化区的改造来保护传统文化等问题已成为城市设计发展中的关键。文章以西安市和成都市两处历史文化街区空间改造修建后的现状为研究对象,思考历史文化街区对于城市空间重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桂林市历史文化街区景观建设过程中的实地调查,分析其现阶段对可持续性景观构建施工方案存在的缺陷,通过历史文化街区景观施工方案可持续优化设计,促进桂林市构建符合地方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历史文化街区在承载城市历史记忆和文化的同时,也承载着城市生活的公共空间属性。基于新技术的发展,区别于主观评价的街景图像识别可以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新的分析方法。基于图像语义分割技术,机器通过深度学习,可对桥西历史文化街区的街景图像语义进行像素化识别,然后得到包含绿视率和天空可视率的街道空间品质数据集,最后通过GIS技术对历史文化街区街景进行可视化分析,提出桥西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市历史街区集中体现了城市的发展历史,是其发展过程中的核心部分,属于可见的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非常复杂的工作,要求人不仅需要具有高度责任心,还需要对历史街区有很深的历史知识及了解。改造需要保留原有的历史风貌,这些历史风貌不仅包括文化的部分,还包括了通过具象的物质体现出来的环境。文章通过对山塘街历史街区的"物质环境"进行调研分析,探讨在建筑景观改造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城市色彩在某种程度上是表现在外的一个城市的内在文化,所以色彩对于城市建设的意义重大。同时城市色彩是城市景观重要的构成之一,色彩通常依附于建筑以及构筑物存在,因此色彩和城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伴生关系。城市色彩的重要性甚至超过建筑设施的造型,深深地影响着人们对环境的认识及感知。沈阳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有金碧辉煌的沈阳故宫,也有典雅的北陵公园,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发展面貌日新月异,还有着现代感十足的中街、发展繁荣的青年大街等。文章以探寻沈阳盛京历史文化街区色彩的历史与演进过程为基础,对周边不同时期建筑色彩倾向进行分析,并通过探索与分析最终形成符合现代城市发展以及盛京文化特色的区域色彩体系。  相似文献   

13.
历史街区集中体现了城市的发展历史,是一个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精华部分,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正是意识到了这种重要的价值,各地兴起了历史街区的改造热潮,历史街区正在逐渐走向繁荣,但是,受到急功近利等因素的影响,在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很多问题。文章以无锡清名桥历史街区为例,着重从建筑细节的营造及景观处理方式两个方面出发,分析改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同时探讨出现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湖南省湘潭市河街老码头文创街区设计的研究,分析码头遗址与文创街区的结合开发方式,思考历史遗留物如何通过改造再次利用于文创街区的建设中,重点剖析了文化创意街区的发展特点,探讨码头遗址与文创街区的结合开发对传承历史记忆、塑造滨水景观空间、复兴城市文化的积极作用。文章从历史遗留物如何与创意街区结合发展、湘潭河街老码头文创街区如何与历史遗留物结合发展两个角度出发研究论述。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研究现代背景下社区营造的源起与发展,分析在历史街区进行社区营造可以提升居民生活愉悦感、满足现代人多样化的生活需求、传承保护历史文化和凝练人文价值等现代意义,并以泉州城南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针对该街区概况指出其存在建筑景观混杂、街区功能混乱、街巷人员流失等问题,提出了五大构想:契合当地实际,寻求居民信任;挖掘社区产业,锻造特色品牌;保留街区文化,滋养人文情怀;构建活动平台,激发街区活力;立足生活观念,塑造群众精神。  相似文献   

16.
城市的历史街区一般都是经过多年的文化沉淀,最终形成本地特点的历史遗存。苏南的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所遗留的文化元素逐渐汇聚成城市的文化脉络。苏州作为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苏南古城,其众多的历史街区也延续了整个城市特有的风貌。通过考察这些街区装饰符号的功能、形态、装饰手法等几个方面,了解苏南历史街区的装饰符号特点。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聚焦提升街区管理质量、创建品质城市并积淀文化底蕴等要点推动智慧工具在城市建设中的深化应用,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到存量优化的重要工作思路之一。聚焦智慧城市背景,探讨福建泉州晋江五店市传统历史文化街区景观再生产的背景、展开进程、改造必要性及面临的问题,从明确基本原则、促进绿色出行和盘活文化工具等视角出发,提出将再生产和智慧城市概念导入晋江五店市传统历史文化街区景观提升的具体策略,以助力相关实践应用和理论深化。  相似文献   

18.
从成都市历史文化街区的调查出发,以文殊坊作为研究对象,借鉴城市空间形态的分析方法,深入分析文殊坊的空间形态、场所精神以及人的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以期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更新和传统空间形态的设计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不仅体现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文化,更代表了那段时期所蕴含的时代精神,然而盲目追求经济发展导致了城市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出现偏差,文章以宁波老外滩为例,分析其历史背景和存在的问题,探究对其进行保护利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利用空间句法理论进行研究分析,先对杭州市小河直街历史街区的街道空间进行分析,再结合街区内的绿视率调查与数据分析结果,探究其街道空间中绿视率与空间格局之间的联系。同时结合这两方面的分析结果研究人们对小河直街历史街区的环境感知,探讨如何提升以小河直街为例的滨水街区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