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正1934年王静斋阿訇编译的《中阿双解中阿新字典》正式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现代阿拉伯语汉语词典。本文重点讨论《中阿双解中阿新字典》的编译特色、成就和地位。一、经堂教育陕西学派阿拉伯语汉语词典本土化溯源在探讨王静斋阿訇编译的《中阿双解中阿新字典》之前,有必要回顾中国伊斯兰经堂教育陕西学派的阿拉伯语汉语词典本土化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卧尔兹”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劝戒、忠告”。宣讲“卧尔兹”就是劝人走正道,趋善避恶,以达到彼此善待、和睦相处和社会安定之目的。  相似文献   

3.
继《新编卧尔兹演讲集》(第一辑)出版发行获得热烈社会反响之后,凝聚着中国伊斯兰教教务指导委员会众多编审多年劳动成果的书籍——《新编卧尔兹演讲集》(第二辑)陆续发到了全国各地阿訇、伊玛目、毛拉们的手里。“卧尔兹”系阿拉伯语的音译,意思是“劝导”。讲“卧尔兹”是我国伊斯兰教的传统,是阿訇、伊玛目、毛拉们在“主麻”日和各种伊斯兰教节日及场合对穆斯林大众宣教劝导的传统方式,其内容涉及伊斯兰教的方方面面。由于我国穆斯林群众一般不懂阿拉伯语,多年来,除了通过汉译的伊斯兰教经典书刊外,主要是通过聆听阿訇、伊玛目、毛拉们…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已有1350年的历史,随着时代 的发展变化,具有中国伊斯兰教特色的宣教方式——“卧尔兹”,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在新时期,为有利于中国穆斯林的进步与发展,自1996年起,在国家宗教事务局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相继举办了三次全国性“卧尔兹”演讲比赛,并先后编写了《卧尔兹演讲集》、《新编卧尔兹演讲集》。这一具有时代性、开创性的伊斯兰教教务活动,掀起了我国伊斯兰教界写新“卧尔兹”、讲新“卧尔兹”的热潮。现在,有相当一部分爱国爱教的宗教教职人员,在讲经宣教中,以“卧尔兹”演讲为载体,…  相似文献   

5.
一、“卧尔兹”的概念及作用“卧尔兹”是阿拉伯语的音译 ,是伊斯兰教宣教的一种方式。含有“劝导”、“训诫”、“教诲”、“讲道”等意。《古兰经》云 :“你应凭智慧和善言而劝人遵循主道 ,你应当以最优美的态度与人辩论 ,你的主的确知道谁是背离他的正道的 ,他的确知道谁是遵循他的正道的” ( 16∶12 5)。“关于使者们的消息 ,我把它告诉你 ,用来安定你的心。在这些消息中 ,真理以及对信士们的训诫和记念已降临你了” ( 11∶12 0 )。伊斯兰教传教的主要方式是用口头语言宣讲教义和用书面文字宣讲教义 ,旨在劝导人们从迷误中醒悟 ,归信安…  相似文献   

6.
经堂教育是中国伊斯兰教传统教育制度。中国伊斯兰教的经堂教育不同于阿拉伯伊斯兰国家清真寺内的教育,而具有中国私塾教育特色,且充分凸显了伊斯兰教的中道思想。 一、教育模式的"中道"精神。经堂教育是中国穆斯林创办的一种带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教育形式,它对于经学人才和伊斯兰教教职人员的培养、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以及中国特色伊斯兰教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宗教》2022,(3):67-67
明清时期中国穆斯林学者用汉文译著伊斯兰教经籍和介绍伊斯兰学术文化的活动。明代以前,中国穆斯林经师的宣教和讲学方式,主要是根据原本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经典,以特有的经堂语口译讲解。当时既没有汉文经籍可参考,又难以用汉语文通畅地表达,致使“教义不彰,教理不讲。”  相似文献   

8.
中国拥有2000多万穆斯林。在中国社会急速发展与变革之际,穆斯林的生活如何与国家的发展同步,受人关注。十多年来,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组织进行的“解经”和讲新“卧尔兹”活动,正与国家的发展一起前进。中国伊斯兰教教务指导委员会负责“解经”工作的副主任马云福日前接受记者专访时,回顾十年“解经”路,他颇有心得。“解经”是为了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卧尔兹’是阿拉伯文的音译,是‘劝导’的意思,是用《古兰经》和‘圣训’的内容劝说穆斯林大众要做善事,不做坏事,也就是劝善戒恶之意”。马云福介绍说,中国的阿訇在每周五、每个伊斯兰教节日…  相似文献   

9.
<正>卧尔兹是伊斯兰教中一种日常化了的大众宣教方式,它是阿拉伯语译音(英文转写作al-Wa’z),阿拉伯语中的本意为"劝导"、"训诫"、"教诲"、"布道"、"说教"、"宣道"。  相似文献   

10.
某一个师范专科学校办了一个少数民族班,学生们要求增加阿拉伯语课,结果受到有关方面的阻挠和批评,说什么“我们是公办学校,不能搞宗教活动”。就连政府主管民族宗教的官员也是这种认识。由此,引出了一个如何看待阿拉伯语与《古兰经》的关系问题来。本文就是想对此发表一点看法。仅作商讨。 长期以来,一些人把阿拉伯语与《古兰经》混在一起,因为《古兰经》是阿拉伯语的。于是,一提起阿拉伯语,就是“经”,而“经”又与伊斯兰教联系一起。因此,只要是学习阿拉伯语,就被人们误认为是念经,就是信仰宗教,就是迷信等等。对阿拉伯语的偏见到了何等程度,实在令人哭笑不得。众所周知,阿拉伯语也是世界语种之一,使用阿拉伯语的国家几十个,如埃及、利比亚、伊拉克、叙利亚、沙特、巴勒斯坦等,人口约有7亿多人。使用阿拉伯语的人数仅次于英语、汉语,名列第三。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古兰经》教导我们:“你应凭智慧和善言而劝人遵循主道,你应当以最优美的态度与人辩论,你的主的确知道谁是背离他的正道的,他的确知道谁是遵循他的正道的。”(16:125)“卧尔兹”系阿拉伯语的音译,意思是“劝导”,用我们穆斯林的语言来说,就是“劝人行好,止人干歹”。讲“卧尔兹”是我国伊斯兰教的传统,是阿訇、毛拉们在“主麻”日和伊斯兰教节日及各种场合对穆斯林大众宣教的传统方式。其内容涉及伊斯兰教的方方面面,如教义、教法、功修、礼仪、伦理道德、历史文化、经训教诲、先知、先贤事迹等等。由于我国穆斯林…  相似文献   

12.
关于加强“卧尔兹”演讲理论研究的思考陈兰山“卧尔兹”演讲在中国伊斯兰事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宣传教育作用,历来就被伊斯兰教界和广大穆斯林所重视。为了使卧尔兹演讲这一传统的宣教形式更好的适应当今时代,应该很好地总结演讲经验,加强卧尔兹演讲的理论研究,有计划...  相似文献   

13.
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传入中国,随之而来的是伊斯兰的经典《古兰经》。从唐朝到民国的1200多年中,《古兰经》始终没有被完整地翻译成汉语,不为广大中国人了解。目前学术界已知我国最早《古兰经》汉译本出版于民国十六年(1927),是我国汉族学者铁铮从日文转译过来的。然而,笔者在整理伊斯兰文献的过程中惊喜地发现,1912年由两位甘肃籍阿訇用"小经"文字以经堂语翻译了《古兰经》全文,命名为《天方尊大真经中华明文注解》。这一发现刷新了我国《古兰经》翻译的历史纪录,将中国汉语通译《古兰经》的历史提前了近15年。该译本对研究我国经堂教育的发展和经堂语的应用,以及明清时期的汉语言的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中国穆斯林用"小经"字母拼写汉语,是伊斯兰文化中国化或本土化的重大尝试,是对汉文化认可的重要步骤,同时,也是中国穆斯林对汉文化产生向心力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4.
<正>译者按:马良骏大阿訇(1867-1957)字善堂,经名穆罕默德·优素福,中国伊斯兰教著名学者、经堂教育的振兴家、一代经学大师,在教派团结、民族团结、社会进步、慈善事业等方面均作出有益贡献。阿訇毕生著作30余种,内容涉及阿拉伯语词法、语法和修辞学、教义学、伊斯兰哲学、教法学、历史、天  相似文献   

15.
1949年在银川读中学时,见到解放宁夏的十九兵团先头部队战士手中,有一本装订极简单的小册子,里面用汉字记的全是回回群众口语常用的一些外族人不懂的词语,实际上是些阿拉伯、波斯语词,间或夹有突厥语族中的某些语词,或者是使用汉语的穆斯林约定俗成的特殊汉语———惯用语词(即可谓“经堂语”)。诸如“安拉”、“真主”、“赛俩目”“阿訇”、“伊玛目”、“满拉”、“乃玛孜“、“邦克楼”、“主麻日”、“举意”、“乡老”、“老人家”等词的解释。看后既觉新鲜,又感亲切,作为回民一员,一种受到平等待遇的自尊自豪感油然而…  相似文献   

16.
国内《古兰经》翻译的重要成果———记马振武阿訇和我国第一部小儿锦《古兰经》□杨宝军●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政协委员、县伊协副主任马振武阿訇用小儿锦、经堂语、阿拉伯文三种文字对照翻译的《古兰经》,1996年6月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伊斯兰教译经史...  相似文献   

17.
为尊重和继承中国穆斯林的传统,我把前辈讲经时关于《古兰经》首章“法谛哈”的口头译释记录下来,为今后经堂教育和“经堂语”研究者提供一点参考素材。 诵读“法谛哈”之前一般都要先念“艾欧足”和“太思米”,诵读毕,诵读者和聆听者均默念一句祈祷词:“阿米乃”下边就分别按经堂语口译予以介绍: 一、“艾欧足”——求护词:“我从被赶撵的‘筛它尼’(恶魔)上,求真主的护苫!”这段话不属于“法谛哈”,它来源于古兰经第16章,第98节:“当你诵  相似文献   

18.
"卧尔兹"与"呼图白"均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含义上都有"劝导"、"训戒"、"教诲"、"讲道"、"说教"等意思,它们都是穆斯林聚礼时教职人员讲道的方式,是阿訇、伊玛目等教职人员阐释伊斯兰教教义,引导穆斯林坚定信仰、规范言行举止的手段与方法,"卧尔兹"与"呼图白"深刻影响着穆斯林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是伊斯兰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既然"卧尔兹"与"呼图白"都是传播伊斯兰教文化的宗教文本,它们在形式上究竟  相似文献   

19.
穆斯林见面互相问好,有两句通用的阿拉伯语祝安词,其致者说的是“安塞俩目阿来库木”,意为“(求主)赐你们平安”,答者说的是“吾阿来库门塞俩目”,意为“(求主)也赐你们平安”。这就是我国穆斯  相似文献   

20.
《中国穆斯林》2012,(5):51-51
2012年9月7日,在“20I2中·土耳其伊斯兰文化展演”圆满落幕之际,中国伊协会长陈广元大阿訇应土方邀请在伊斯坦布尔著名的蓝色清真寺聚礼日宣讲了题为“和平友好和谐共存”的“卧尔兹”,受到土耳其穆斯林的高度赞赏。这是中国伊玛目第一次受邀在土耳其蓝色清真寺宣讲卧尔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