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中医证实质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医证实质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100029)陈家旭一、证实质研究存在的问题1.反映证实质的指标较多,特异性的较少且只能反映其局部。以脾虚证为例,通过国家“七五”攻关,估计有70余种实验指标,涉及消化系统、植物神经系统、能量代...  相似文献   

2.
论"证"的性质、结构及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在中医现代研究中 ,证的研究乃是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不少学者认为 ,中医的现代化可能会在证实质的研究中得到实现。然而 ,证是什么 ?近年来人们对此问题做过不少讨论 ,见仁见智 ,或说证是证据 ,或说证是症候群 ,或说证是证型 ,或说证是疾病在阶段上的病机 ,或说证是疾病时机体在整体层次上的反应状态 ,或说证是疾病阶段病变在人们认识上的反映。在证实质研究已经经历了相当长时间后的今天 ,我们对证为何物还没一个统一的认识 ,这种状况值得深思。笔者在此就证的性质、证的结构以及证研究问题 ,谈谈自…  相似文献   

3.
证实质研究面临的困境、根源及出路承德医学院中医系(067000)麻晓慧一、证实质研究面临的困境。目前,证的实质研究很多是在搞实验研究,在实验研究中又主要搞证的客观化研究,即追求证的客观诊断指标,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动物造模。但十几年来,对多种证候、多种指...  相似文献   

4.
基因组学对中医证候现代化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 中医证候现代化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几十年来 ,国内外众多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学者们把中医证候现代化的研究作为中医研究的重要方向 ,力图通过该项研究揭示中医学的奥秘 ,使中医证和辨证施治更加科学化、客观化。他们运用多种现代技术和方法 ,如生化学 (酶学 )、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功能形态学、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微量元素以及分子生物学等 ,对中医证候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 ,初步证实中医证候具有现代病理生理学基础 ,并部分地阐释了其中医理论的某些细节及其科学性 ,对中医证进行了各种客观指标的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沈…  相似文献   

5.
中医现代化从何化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评价中医理论是中医现代化的认识前提。尊经复古者的“中医现代化”,只是用现代科学外衣包装中医理论。某些研究者单纯着眼于证实中医理论的整体科学性,而忽视对其中某些部分的证伪。这些都影响了中医现代化的顺利开展。片面注重微观研究,忽略宏观研究是微观研究的基础,逾越了研究的阶段,已使微观研究前进受阻。运用现代科学方法,从宏观角度对中医理论进行一次再验证,特别是规范“证”的诊断标准,是开展中医现代化研究的  相似文献   

6.
中医证的实质研究值得认真反思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中医证的实质研究值得认真反思解放军302医院(北京100039)刘士敬北京市隆福医院朱倩关于中医证的实质的科学研究工作已经进行了多年,其实用性成果的确少见,其实质并没有得到现代科学的证实和揭示。但是,辨证施治仍然象一把锋利的利剑,不断突破着一道道医学...  相似文献   

7.
传统医学现代研究面临的问题及对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150040)程伟一中西医结合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重要的进展,青蒿素、靛玉红、小夹板固定、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肾阳虚证实质的研究等方面的一系列成绩已为世所公认。但是,一方面,有人认为这些成果不过是...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融合与证态新概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证实质研究被认为是中西医结合的基础证这一概念来源于辨证论治。辨证论治的哲学思想来源于《内经》 ,张仲景把它具体结合于临床 ,应该说实践性很强的辨证论治是张仲景奠基的[1] 。但是《伤寒论》、《金匮》中对病、证、症没有明确区分[2 ] 。由于学派、历史原因及临床需要的不同 ,目前通用的八种辨证方法[3 ] 对证就有了各自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中医界长期以来对症、证、病的基本概念是模糊不清的……把《证》作为中医的诊断单元概念是时代对旧词赋以新意[4 ] 。由此可知证的概念从《伤寒论》开始就没有明确 ,而且随着时代、学派、临床需…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是以"概念为单元"的功能医学,经络是功能网络.中医的"讧"是外在的、变化着的、阶段性的.随着病的变化,证也在变化,质在变,量也在变.它有整体可控性,用模糊数学给中医的证候标量化,以便临床选方用药,"以数据治".概念语言符号化,使中医古老的语形结构换上新衣,方便与当代科技沟通,进入网络传播,这或许是中医逐步走向现代化的一个切入点,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是以“概念为单元”的功能医学,经络是功能网络。中医的“证”是外在的、变化着的、阶段性的。随着病的变化,证也在变化,质在变,量也在变。它有整体可控性,用模糊数学给中医的证候标量化,以便临床选方用药,“以数据治”。概念语言符号化,使中医古老的语形结构换上新衣,方便与当代科技沟通,进入网络传播,这或许是中医逐步走向现代化的一个切入点,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1.
无证可辨浅识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精髓。无证可辨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医者辨证方法和技能有关,另一方面确实存在无证可辨的现象。为提高辨证水平,医者既要重视病性特点、病因、六经病辨证特色;也要积极引入中医“病”的概念和微观辨证,因为中医辨病在特定情况下可弥补辨证的不足,而微观辨证的深入研究则可能为无证可辨提供客观依据。为此,才可在实践中正确处理无证可辨的尴尬,并使中医诊断学内容臻备。  相似文献   

12.
中医概念体系需要细化和重构,在对中医辨证、辨病内涵实质进行再分析基础上,认为目前中医辨病辨证认识存在着关系不清、临床功能定位模糊等问题,阐述了细化重构中医辨治理论模型的必要性,并初步探析了辨病与辨证二者的趋同关系、互补关系、矛盾关系等,给出了面对辨病、辨证、辨症等多重认识时的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13.
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变化错综复杂,中医的病因病机学说有很多包括脾胃功能失常、肝失疏泄、痰浊瘀血阻滞等。由于老年人抗病能力和修复能力低下,往往同时合并多种其他病变。所以,在辨证研究上需要一个标准化的、符合实际情况的、临床可行的分型。由于目前的中医临床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不足以产生一个辨证分型的方案,所以可分期对待,在分期的基础上进一步辨证论治。治疗的重点在于纠正代谢紊乱,改善和延缓合并症的发生及发展。中医学整体调整的理念和中药中的多种成分的多重作用,有利于多因素多系统病变的防治。中药可通过不同途径和环节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在防治代谢综合征方面可能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中医"证"本质研究的无序与有序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中医"证"本质的研究结果呈现弱特异性的.证是宏观概念,既呈现着多态性,又呈现着同态性,无序中包含着有序,有序中亦体现着无序.对于"证"研究中出现的弱特异性的研究结果,应将其看成这一证候的几种不同状态;对不同证候得出的同一研究结果的处理也是如此.具体技术上的处理包括:对研究思路更新;对证候规范化;大范围科研协作.强调了大范围科研协作.  相似文献   

15.
论中医临证组方的中西医结合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现代医学相交融的辨证论治方法,形成了中医临证组方的多样化.中医临证组方的中西医结合趋势,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中医临床辩证的准确性及用药的针对性;在保持中医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使其规范化、科学化,必将促进现代中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中医的辨证论治与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恶性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在很多方面都贯彻了“辨证论治”观念,将所辨的证候落实到受体、基因和各种调控系统上。尽管两者理论基础完全不同,但都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理念,对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是临床实践很强的经验医学,临床实践一直是中医理论创新的源泉,现代中医理论创新研究必须基于临床疗效为导向,以中医有治疗特色的重大疾病和难治病为突破口,借鉴现代科学和技术,深入开展证候构成要素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中医病因病机既是构成病证的核心要素,又深刻揭示了病证的本质,它体现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的思维,是中医治病理论的结晶和精华浓缩,抓住重大疾病和难治病中医病证病因病机的本质和核心问题进行现代研究,必将导致中医药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比较针刺加外敷祛风消肿酊保守疗法与切开减压治疗四肢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治疗费用.采用回顾性研究,将符合 <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9-94)诊断标准要求的患者分为试验组10例,对照组10例.试验组采用针刺加外敷祛风消肿酊保守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术切开减压疗法治疗.采用自拟的疗效评定标准在治疗2周后评定2组的治疗费用.结果治疗2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全部愈合.试验组平均费用361.7元;对照组平均费用2 058.1元.保守疗法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少用1 694.00元,即少用82.3%.因此,治疗四肢骨筋膜间室综合征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解决看病贵的首选方法是保守疗法.  相似文献   

19.
系统评价糖皮质激素联合温阳法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效果.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CNKI、CBM、万方、维普,查找糖皮质激素联合温阳法与单用糖皮质激素比较,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按照Cochrane手册5.1.0,采用RevMan5.2.0软件进行Meta分析.最终纳入4个RCTs,共272例患者.经Meta分析,糖皮质激素联合温阳法可能在升高血浆白蛋白,降低24h尿蛋白定量、降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提高临床疗效等方面有积极作用.但对减少激素副作用、降低疾病复发率缺乏证据.  相似文献   

20.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博大情深,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也是指导中医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基本原理,因此对于中医的理论与实践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但长期以来,一直缺乏对该学说进行严格的形式化研究,使之难以与不断发展中的中医现代化进程相适应。本文就是在这一学说核心内容的基础上,介绍引入次协调逻辑、缺省推理逻辑等先进逻辑来与中医诊断学结合的思想和方法,这样的目的是为今后构造一种符合中医诊断原则的中医阴阳五行推演逻辑系统作准备,该逻辑系统将用来描述基本的中医辨证推演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