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两个实验对中国学者提出的“推理题与推理者的推理知识双重结构模型”和Evans提出的“双重加工理论”进行了实验比较研究。实验一通过两种评定方法对相应性质命题进行评定后所得实验结果表明Evans等(1983)有关“信念效应”研究中的“结论可信性”变量可以视为与胡竹菁等(1996)实验中的“内容正确性”变量是同一性质的变量; 实验二根据“形式正确性”和“内容正确性”两个自变量设计的推理实验结果与Evans等(1983)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但增加“内容熟悉性”这一自变量设计的推理实验结果表明“推理题与推理者的推理知识双重结构模型”比Evans提出的“双重加工理论”能更好地解释推理者对性质三段论的推理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2X2两因素(自变量分别为“心理模型数量”和不同“内容性质”)重复测量拉丁方实验方法,在范畴三段论推理题的内在结构为“形式正确”,且“推理者已经掌握相应的形式逻辑推理规则”的前提条件下,对西方学者提出的“心理模型”与中国学者提出的“推理题和推理者的推理知识双重结构模型”这两种理论模型再次进行了实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正确形式—正确内容”和“正确形式—错误内容”两种不同结构的推理题,若按照形式逻辑规则来判定推理者“对各推理题的结论能否从两个前提中推论出来的推论结果”是否正确,则有:(1)当推理题含有错误内容的情况下,即使该推理题只是由“一个心理模型”所构成,也会使推理者降低对其结论判定为“正确”的可能性;(2)当推理题是由正确内容所构成时,即使该推理题是由三个心理模型所构成,对其结论判定为“正确”的可能性也要比“单模型——错误内容”构成的推理题的可能性更高。由此得到的比较结论是:在本实验条件下,“推理题和推理者的推理知识双重结构模型”对实验结果所做的解释要比“心理模型”理论所做的解释更为贴切。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探求人们在进行三段论推理加工时是否存在形式和内容双重标准。由既掌握形式逻辑推理规则又知道构成推理题的两个前提是否正确的被试所进行的推理结果支持下述观点:人们在进行三段论推理过程中,在判定推理结论的正误时,存在着与试题结构相应的两种内在的判定标准,即“形式标准”和“内容标准”。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笔者30年来在"人类推理心理学领域"的持续研究成果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1)探求什么因素会影响人类推理的实验研究;(2)国外推理心理学领域的著名理论与经典实验的介绍和评述研究;(3)"推理题与推理者的推理知识双重结构模型"的提出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推理心理研究中的逻辑加工与非逻辑加工评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胡竹菁 《心理科学》2002,25(3):318-321
本文对西方心理学研究中有关推理心理学争论的两个热点问题之一:逻辑推理与非逻辑推理之争的发展线索和相互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评述,指出了这两种理论争论中未能注意到的三个问题,并对试图解决这三个问题的“知识和试题双重结构模型”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条件推理中的命题语义加工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本研究运用五种不同情境内容的大前提和四种不同逻辑形式的小前提,组成20种条件推理题,对127名大学生进行了测试,力图研究不同命题内容对不同形式的逻辑推理的影响,并进而探讨人们在条件推理中对前提进行语义加工的机制.本文提出了前提语义加工的“问题空间“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1994年Gabbay等论证了时态逻辑的公理化系统和证明论方法不适于时态数据库推理建模,因此目前主要使用非公理化的时态逻辑做推理。然而非公理化的时态逻辑缺乏公理化性质约束,形式晦涩,无直观性与运算性,因而一般不用于知识推理。另一方面,1983年Allen提出了13种时态关系运算,并使用区间逻辑对时态关系进行表达,但这些运算只能表示时间本身的运算关系,未能体现时间与属性之间的映射关系,不能表达时态数据库属性间的推理与运算。此外,时态数据库中仍存在着许多开问题,例如在做属性推理与运算时出现的Now语义的不确定性问题。基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时态数据库属性推理的类型逻辑系统,其主要思路为将属性映射为类型,将类型映射为时间向量子集,以时间向量集为逻辑语义模型,在推理中从句法逻辑系统剥离对时间的表示,减少逻辑算子,与时间相关的运算单纯由语义模型支持,从而降低复杂性,提高运算能力。并且由于该类型逻辑系统是基于构造性语义的,能直观解释Now的不确定性问题。文中给出了相对该系统的时态数据库属性推理的应用示例,从技术可操作性上介绍了根据该类型逻辑设计的时态推理中间件原型及工作流程,最后从元理论范畴证明了系统可靠性与完全性的逻辑性质及切割消除与判定性的证明论性质。  相似文献   

8.
论三段论推理过程中结论正确性的两种判断标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人们进行三段论推理加工时是根据什么标准来判定推理结论的正确性的?实验结果支持下述观点:人们在进行三段论推理过程中,在判定推理结论的正误时,存在两种判定标准:一种是“形式标准”,另一种是“内容标准”;两种判定标准对于人们判定结论的正确性都有影响,哪个判定标准的影响力更大依赖于人们已掌握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9.
双加工理论框架下的平行竞争模型和默认干涉模型对推理过程中启发式和分析式加工的启动次序和相互作用的性质提出了不同假设。本研究通过考察被试在信念判断和逻辑判断两种指导语下解决不同难度和不同类型推理问题的正确率和反应时,对两个模型的预测进行了检验。实验结果表明,解决简单问题时,问题类型对信念判断有显著影响,对逻辑判断无显著影响;解决复杂问题时,问题类型对逻辑判断的影响显著大于对信念判断的影响。实验结果支持平行竞争模型的假设,即两类加工在推理过程中同时启动,共同竞争最终的推理反应。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应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讨推理的双重加工理论中两个系统T1与T2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假设逻辑推理者(LR)的推理过程启动T2系统,而非逻辑推理者(IR)在推理过程中会启动T1系统,工作记忆的参与与否作为区分T1与T2系统的指标。研究结果显示空间关系三段论推理可分为识别-对比-推导-保持四个阶段,两类推理者在推导阶段与结果保持阶段存在明显差异。LR的推导与保持阶段需要工作记忆广泛参与,而IR的推导过程主要进行视觉操作,在保持阶段抑制信念冲突,这个过程不依赖工作记忆。这表明LR的推理过程主要启动T2系统,IR的推理过程有T1系统参与,对信念与逻辑冲突的探测不需要T2参与,符合混合模型。  相似文献   

11.
宋广文  崔吉芳 《心理科学》2008,31(3):532-536
采用纸笔测验法对大学生如何进行范畴三段论推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被试为123名大学生.研究发现:(1)人们在范畴三段论推理中一般有图形(像)的参与,且明晰的图形提示有助于推理成绩的提高;(2)影响范畴三段论推理的因素主要有前提能够建构的模型的数目、前提的内容、前提的格(格效应)和推理者自身(文理科、知识背景等)因素.具体而言,图示只对纯符号推理题有提高作用,理科学生只在文字内容推理题上显著高于文科学生;(3)对前提的不完全解释是产生推理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双系统理论认为人类在推理过程中存在着两种类型的加工方式:一种为快速的、不受工作记忆资源影响的启发式加工; 一种为慢速的、受认知资源限制的分析式加工。通过对这两种加工类型互相作用方式的深入研究,目前已经形成了不同的加工模型,意图解决核心问题——推理偏差产生的原因。本研究从双系统加工模型入手,结合最新的行为、训练以及神经机制的研究,对导致推理偏差的原因究竟是冲突察觉还是冲突抑制的失败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3.
艾炎  胡竹菁 《心理科学进展》2018,26(10):1794-1806
推理判断中双重加工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 早期主要对两个加工过程的定义及特征的关注, 当前转向对两者间的协作及转换机制的研究。本研究梳理了双重加工过程协作及转换机制的代表性模型及其相关实验支持证据, 综合归纳为以下三类模型:序列加工模型(Serial processing model)、平行竞争模型(Parallel competitive model)以及混合模型(Hybrid model), 并比较和论述了三类模型在两个加工过程的转换和协作机制、冲突探查的加工机制、偏差反应的解释机制上的异同, 以及三类模型各自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推理心理学研究中的“演绎”和“概率”两种实验范式设计对同一个班级的大学生参与者(实验一中N=57,实验二中N=43)进行先后两次有关条件推理的实验研究后,得出如下主要结果:(1)推理者在对不同的“纯形式条件命题本身的认可度”以及对由它们各自建构的同类型推理题的推理结果之间的作答反应模式之间的差异都很小且具有较高的一致性;(2)对由不同的“含具体内容的假言命题”本身的认可度之间以及由它们建构的同类型条件推理题的推理结果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3)推理者对“演绎”和“概率”两种不同实验范式分别建构的内容近似的推进题进行推理时具有大致相同的作答反应趋势。由此可以推论推理者在“概率推理实验范式”中的作答或推理结果可以被视为只是对“演绎推理实验范式”的相应推理题给出“概率解”的心理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15.
把条件推理命题作为一种观点置入一种具体的情境中[1],考察了"自己"与"作者"两种不同立场下,说服、劝阻与中性三种效价下的命题后件以及个体持有的内隐观点对大学生被试推理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对大前提的语义表征取决于个体所持有的内隐观点.(2)就说服与劝阻两种效价而言,人类的思维绝不是简单的对于积极的结果表现出"趋向",对消极的结果表现出"回避".(3)就两种立场而言,在作者的立场下,并没有得到更符合逻辑的推理结果,因此双加工理论还存在着不足.  相似文献   

16.
英国心理学家Evans在对他所提出的有关人类思维的"双重加工理论"进行30多年的研究过程中,其理论的名称和内涵等方面都有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就该理论的名称而言,通常称为双重加工理论,同时他还提出了双因素理论。主要与"双重加工理论"这一名称相联系的几组概念包括:类型1—类型2,启发式—分析式,不可明言加工—外显思维加工,系统1—系统2;主要与"双因素理论"这一名称相关联的两组概念是:理性1—理性2,逻辑加工—非逻辑加工。最近,他又以"两种心灵假设"为名概括他的理论内容。该文对双重加工理论在名称及相应的内涵的历史发展过程作了较为详尽的评述。  相似文献   

17.
关系语义是相干逻辑中最为重要的语义学之一,但是关系语义一开始就以"纯粹"的形式语义的面貌出现,其中三元关系R的直观意思是什么并不清楚,于是出现了关于关系语义的多种解释。我们认为,R所代表的是推理规则集、前提集和结论集三者之间的关系,据此提出了推理语义。推理语义以推理的形式结构为背景,有明确的直观意义。本文以相干逻辑系统R+为例,证明出推理语义是与关系语义等价的语义。从推理语义与关系语义的这个等价关系上看,推理语义完全可以作为对于关系语义直观解释的一个中间环节。由此不仅使得关系语义有了推理结构的解释,同时说明了相干逻辑是一种关于推理的逻辑。这与相干逻辑产生的历史也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逻辑也是研究推理和论证的。推理和论证的主要目的是揭示一个命题为真的原因或理由。推理关系是一种 "必然地得出" 的关系。墨子提出了四种推理模式:"辟"、"侔"、"援"、"推",而且把 "推" 又分为两种 "止",即归纳"止" 式推论和演绎 "止" 式推论。特别地,墨家提出了 "效" 作为判定推理是否有效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采用独立记得-知道范式(IRK)和加工分离范式(PDP)探讨说明文阅读中因果推理的意识性。根据关系部分的描述与目标句是否存在逻辑冲突,创设推理成功和推理失败两种实验条件。实验1和2分别使用独立记得-知道范式和加工分离范式进行研究。两个实验的结果都发现推理成功和推理失败在有意识和无意识加工指标上都差异显著,表明说明文阅读中因果推理既影响有意识加工也影响无意识加工,该结果支持和完善了文本阅读双加工理论。  相似文献   

20.
近来研究发现双加工理论中基于分析性思维的逻辑或概率加工也可以进行快速的直觉加工,引发了一种叫做“逻辑直觉”的提议。不同范式(冲突检测、双指导语、喜好范式、随机反应)下的实证研究对逻辑直觉存在的稳定性提供了支持。逻辑直觉具有自动性和内隐性两个核心特点。虽然逻辑直觉对于偏差解释、理论革新和人类理性的讨论都有重要影响,但逻辑直觉的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去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