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的"急才"在少年时期就显露出来了。有一次,在"三味书屋"读书的鲁迅被授课塾师出的题目难住了。老师出了三个字的上联"独角兽",学生们思索了一会儿,便有两三个信口应对了,老师摇摇头,不满意。接着,有个学生答"两头蛇",老师说:"勉强合格。"鲁迅在座位上也仔细地想,当他的目光与老师期待的目光相遇时,他心里一下子就急了,恨不得立刻找到一个好答案,可就是想不出来。老师扫视了一下学生们,似乎有点失  相似文献   

2.
<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的记忆。文章从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角度对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景进行描述,以此回忆童年生活的趣味,充分体现了鲁迅先生的童趣情怀。教学中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仔细体会文章的人文情怀,感受其艺术魅力,以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一、追忆童年,感受艺术魅力从鲁迅先生的日记中可以得知,鲁迅在1926年秋天抵达厦门,并在厦门大学国学院居住。  相似文献   

3.
正鲁迅曾遭遇过"假鲁迅",对冒自己之名四处招摇之人,也不过是登个启事,澄清一下就算了。这种倒霉事儿,不仅鲁迅,京剧大师梅兰芳也曾碰到。抗战爆发后,梅兰芳为明志而告别舞台。有段时间,梅兰芳的日子还挺落魄的。以往,在舞台上,梅兰芳赚了个盆满钵满,达官贵人一郑千金,也是常有的事儿。但对梅兰芳来说,赚得多,花得也  相似文献   

4.
鲁迅对木刻版画情有独钟,曾花费大量心血研究和传播新兴版画。鲁迅以通信方式给版画家的作品进行具体的指导,并资助其社团、展览等活动。为了广泛宣传和传播版画,鲁迅先生翻译、出版了大量版画作品,并在自己的一些著作里以木刻版画作为插图。鲁迅为我国新兴版画的普及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鲁迅曾说:"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叔本华指出:"无论是从效果巨大的方面看或者是从写作的困难这方面看,悲剧都要算作文艺的最高峰.[1]朱光潜也说过:"如果美学理论忽略了历来正当地受到尊重的悲剧这种艺术形式,就够不上称为美学.[2]  相似文献   

6.
独立名格     
台静农先生有个名号,叫鲁迅嫡传弟子。这名号含金量极高的,顶着这帽子去开讲座,最少可开出一小时1万元的身价来。只是这名号,既非鲁迅所喜,鲁迅先生一向不太喜欢以粉丝数冲大v;也非台先生所愿,鲁迅逝后,台先生再也不“遥想当年”,将曾与鲁迅先生的交往“忘得一干二净”了。  相似文献   

7.
鲁迅曾感叹过:"释迦牟尼真是大哲,我平常对人生有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他居然大部分早已明白启示了,真是大哲!"当然要想获得真知,也要磨练一番识别筛选的硬功夫.所以具有科学见识的一些文学家,思想家,并不拘于"佛说正义",而是吮吸其中的滋养.  相似文献   

8.
吴钧 《周易研究》2008,1(1):59-62
有人认为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实行了彻底的决裂,对中国传统文化给予了无情的批判,甚至造成了"中国文化的断裂",但实际上,鲁迅是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本文以鲁迅的"中间物"思想为例,来说明鲁迅思想中的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9.
聿车 《天风》2011,(8):53-53
像"窃书不算偷"一样,古代有人曾以"读书"来掩盖"偷"的本质。今日社会也有这种现象,如盗版的出现。有些人在追求"知识"时忽视了他人的"产权",而不少基督徒也认为,所有"知识"都来自神,哪有个人的"产权"?于是自觉不自觉地在支持"盗版"行为。对此我们究竟如何看待?本期中两位同工的文章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0.
紫晶 《天风》2011,(8):52-53
像"窃书不算偷"一样,古代有人曾以"读书"来掩盖"偷"的本质。今日社会也有这种现象,如盗版的出现。有些人在追求"知识"时忽视了他人的"产权",而不少基督徒也认为,所有"知识"都来自神,哪有个人的"产权"?于是自觉不自觉地在支持"盗版"行为。对此我们究竟如何看待?本期中两位同工的文章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1.
螃蟹与禁果     
鲁迅先生曾赞扬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了不起的人,是很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12.
一竹内好在他的名著《鲁迅》里提出一种理解鲁迅的方法——实质上也是一种诠释思想人物的基本方法——亦即不是后设性地通过鲁迅有形的思想表达来追溯地解释他的思想形成,而是能够深入于鲁迅将形未形的思想展开过程,去探究那种促使鲁迅成为鲁迅的思想原理的形成过程。这是一种从"有迹可寻"的思想言说,深入到其"所以迹"的原理内部的诠释方法,其所诠释的对象,实质上已经从作为  相似文献   

13.
被称为中国先锋戏剧代表人物的牟森出生于1963年,辽宁营口人.牟森是一位非科班出身的戏剧家.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读书时,他曾主持过校园戏剧演出,在1987年创办过由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生组成的"蛙实验剧团",后参加过林兆华的戏剧工作室,还曾在西藏戏剧工作室尝试不同的演员训练方法,并创办过戏剧车间.  相似文献   

14.
怜草     
正鲁迅曾指出,野草"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美国人加勒特·哈丁对人性亦深有洞察,发现了"公共草地的悲哀"。难怪在公共草地边上,常见"芳草萋萋,脚下留情"的警示牌。但是,自古以来便不乏怜草之士。杨杰道"勿去草,草无恶,若比世俗俗浮薄",虽然愤世嫉俗,而怜草之心可鉴。尹似村"春  相似文献   

15.
《语文月刊》1994年2期刊载的秦新崇《对“舍身求法”注释的质疑》一则短文乍看此文有一点道理,细读则觉末当。作者认为“舍身求法的人是指出生入死,大胆革新,勇吁变法的人,如王安石、谭嗣同等。”这一见解佐证不足,不可取。佛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鲁迅是从不排斥的,这是鲁迅一贯的见解与主张。这一司几点不但见诸鲁迅的《拿来主义》等一系列论作之中,也付诸鲁迅的实际行动之中。鲁迅少时,曾皈依过一位僧人,这是不少权威杂志登载过的,他还施资给金陵刻经处刻印过佛典《百喻经》,1954年文学古籍刊行社曾再版过鲁迅先…  相似文献   

16.
正卿希泰先生是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1988—1991)。在四川大学读书期间,我曾上过卿先生开设的"道教思想史"课程,并在先生的亲自指导下撰写硕士学位论文。在这三年的学习过程中,以及此后的研究历程中,我曾拜读了卿先生的所有作品,对先生的学术贡献及研究方法等有所了解。适值学界为纪念卿希泰先生而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我愿将自己的认识写出来与各位分享,以此缅怀我敬爱的老师。有关卿希泰先生的学术贡献,詹石窗教授曾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看鲁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运恒 《美与时代》2004,6(12):10-12
在这个思维和文化品味多元化的年代,文化伟人鲁迅似乎又一次进入了某种程度的困境,人们都力图重新阐释自己心目中"真实"的鲁迅。从对鲁迅的作品、人格、思想、精神及其评价与世纪之初的现实关系入手,可以真实地勾画出鲁迅在当代大学生心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20,(4)
正读书是一个人生命的沉淀,是一个民族未来的希望,读书的好处自然不言而喻!我国古人以读书分类:"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有人视读书为功成名就、出人头地的方式,于是有了这样的吟诵:"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读,读,读,书中自有颜如玉。"也有人视读书为高山流水觅知音,淡泊了名利,只为实现鸿鹄之志。细细想来,不以物喜又不以己悲的读书之人,岂能不忧国忧民忧天下?读书在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烙印。现代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红袖添香夜读书",历来成为文人雅士向往的美事。然而,我更喜欢雨夜读书,尤其喜欢在春雨绵绵的夜晚独自品读。没有比春天的雨夜更迷人的了。屋里,家人都睡去,这个时候整个世界便是你一个人的;屋外,春雨在纷纷扬扬地下着,静悄悄地滋润着大地万物。关了窗,你也能听见屋檐下春雨的滴答声和春竹破土而出的沙沙声。关了电视,关了电脑,关了手机,打开台灯,一个人就这么静静地看着书。夜,静得出奇,温暖舒适的家伴着屋外滴答的春雨,这是一个多么适合读书的春的夜晚啊。为了生活,我们曾不停地奔波着,心里满是浮躁的情绪,很少  相似文献   

20.
包智敏 《天风》2009,(8):46-47
不知从何时起,教会内有人反对读书,认为读一本圣经已经足够了,可是保罗不是这样。保罗读"皮卷"(圣经)也叫提摩太把"那些书"带来阅读(参提后4:1 3),可见,有效的牧养需要传道人多读书,信徒的成长也需要多读书、读好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