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提起“学习”,许多学生就会想到“读书”、“练习”、“做习题”和“考试”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个道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2.
昨天,我5岁的女儿摔了跤,裤子的膝盖处摔出来一个大洞,女儿哭着喊着不要那条裤子了。这时候,我的母亲走过来,把女儿的裤子拿了出去。不大功夫,她回来了,只见裤子上的大洞不见了,变成了“兔子吃胡萝卜”的图案。原来,母亲请人把一片装饰图案缝了上去,盖住了大洞,绿裤子上有一个白兔子吃红胡萝卜,看上去既漂亮又可爱,女儿高兴地跑到镜子前照啊照,还摸着那兔子跟它说话呢,我们全家人都跟着她开心。  相似文献   

3.
南台看雪     
“相望几兰若,胜处是南台。”矗立于南岳瑞应峰之巅的南台古寺,在岁末隆冬中,此刻已看不到它色彩的斑斓,园林的秀色,香烟的飘袅。在一片山天合一纯白浑饨的冉动中,寺宇长高了,松柏发胖了,殿前的石坪绵软了。附近农家几个孩子,在盈踝的雪坪里奔跃。雪团飞起一串欣呼,落地溅起一片欢笑。惊得几只寒鸟斜飞入空。孩子们变红了的脸颊、手鼻,就像雪地里绽开了朵朵红梅,这片小天地立即充满了生意。冻得脸鼻绯红的僧众,站在殿前寺檐下,祥和恬然地观赏着这幅儿童嬉雪图,慈眉善眼间,都露出了可心的微笑。殿里的佛、菩萨,从洞开的大门…  相似文献   

4.
近来有两件事令人深思,并广为人知.一件是天津光荣公司的11名青年,为抵制美化日本军国主义的光盘《提督的决断》愤而辞职.另一件是珠海一韩国公司的女老板命令工人给她下跪,许多人都跪下了,而一个名叫孙天帅的青年就是不跪,被除名.人之所以是人而不是动物,就是人是用两条腿站着,而不是用四条腿爬,所以人的腿轻易不能弯曲,这才是做为人的尊严.即使在封建社会,也有“上跪皇上,下跪父母”一说,不是轻易给谁都跪的.可是在20世纪90年代,居然还有人强迫他人给她下跪,在  相似文献   

5.
正当黛色的笔在白纸上写下"禅味心灵,素简人生"的时候,心空一片明媚,什么都不想,只觉得拥有心笔一体,肆意徜徉的感觉就够了,就如白雪少年素衣于野,无限任性而自由。不记得有多少次凌风驰奔的放纵,也不记得有多少酒后放歌的轻狂,不想向时间和复杂妥协,只想怀抱着自己的一份本真、一份善良周游世界。正如雪小禅  相似文献   

6.
要问因为《哈里·波特》红遍全球的女作家乔安妮·凯瑟琳·罗琳的财富到底有多少,恐怕不好估计。但据说她的财富甚至超过了英国女王。她每隔两天就能挣到大约100万英镑。据英国《每日邮报》最近报道,乔安妮·凯瑟琳·罗琳声称生活很“平凡”。她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又是如何处  相似文献   

7.
新疆行散记     
文永生 《天风》1995,(7):36-38
“新疆,新疆,一块美丽的园地。有无数花木待栽,有无数园野待辟;主有应许,凡你脚踏之地,都为产业赐你……”这是新疆教会的创办人李开焕牧师所写一首圣诗的一部分。有多少忠心爱主的仆人离开家乡,来到了这片土地。主为他们成就了应许,他们像新疆无数勤劳的垦民一样,把一片片荒漠地变成了绿州,基督的福音在此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相似文献   

8.
砚雪随感     
林辉辉 《天风》2005,(2):42-42
雪落,纷纷扬扬。 有人说落雪如画。南方的第一场雪,亲切、动人,也舒爽。 独坐于图书馆中,凝望窗外。寒风中的雪花,舞着飘逸洒脱的身形,或斑斓,或晶莹,形态万千。娇羞的身形在弥漫中扩散,拥抱着些许的悠然,点缀着失绿的枝桠,亲吻着斑秃的瓦脊,歌颂着造物主的奇妙! 我喜欢雪,她洁白无瑕,她灵魂不染而触动着人们的心灵。我喜欢雪,她覆盖了城市的浮华和杂乱,带给人宁静安谧。雪是诗人心中酝酿已久的诗篇,读雪,读着短暂却充实美丽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金怡  禾艺 《天风》2005,(9):31-31
建筑,尤其是教堂建筑,犹如连贯着的历史史诗,使人在欣赏、品读之余,心中涌动起那份感动,金怡姊妹是一位刚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的“未来建筑师”,对于建筑包括她内心的“上帝的圣殿”,有着自己的想法。于是,把想法变成让更多的人看得见的图像,则是她“筑”在心中的梦。这幅取材于上海沭恩堂的摄影作品,试图在解构着一种“建筑中凝固的音乐”的诗意内涵。教堂与都市现代化建筑重叠映象,似乎是她内心想象的外化。  相似文献   

10.
盖光 《管子学刊》2008,(2):61-66
中国古代人的哲性思维呈现着一种生态化的特点,它体验性且合理性地表征了生态——生命存在的本真状态,诗意化地悟解着人的生态化生存的内在机理。她在以“一”为始,以“无”为本的“大道”之境中,将实存的“有”消遁在本真存在的“无”中,从而去“活化”性地探求天地自然存在之本,梳理人的生命存在之根,去透析“道法自然”、“自然无为”的生态节奏韵律与无穷意味,同时还力在打造一种内蕴精神生态平衡节律的“生态人”。本文所分析的太极、“无”性、“化”,性、“心“性和“游”性等思维范式就明显呈现着这种生态体验性特点。  相似文献   

11.
成长的痕迹     
虽然说是“有苗不愁长”,但自家的孩子,日日守着倒也看不出一下子长了多少,成长的痕迹似乎很模糊,总是要等到好久不见的人惊呼:“哎呀,真快呀,丫头都长这么高了,上次见她的时候还是抱在怀里的小不点儿呢。”这才明确知道原来孩子已经长了很多了!年华似水流,原本是这样的悄无声息。  相似文献   

12.
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感意识淡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自杀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任。有些学生虽已成人,但从未想到为父母分忧,从未想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在大学校园里,有些学生虚度光阴,学业荒废,以致留级、退学,这既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父母,更对不起国家。道德观念的丧失导致人们“一切向钱看”,拜金主义大行其道;而拯救社会道德危机的一个主要方法,就是在全民中开展以《弟子规》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3.
快乐急转弯     
禅书上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位老太太,整日在一个路口哭着,人们不明所以,只见她光哭着,就称她为“哭婆婆’。一天,一位禅师路过此地,见到此种情形,便不由上前打听。老太太告诉禅师,她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卖伞人家,一个嫁给了卖鞋人家。每当天晴的时候,她就想起卖伞的女儿,想到她的伞眼下卖不出去,因之伤心而哭;而每当下雨的时候,她又想卖鞋的女儿,想起她的布鞋一定卖不出去,因之伤心。所以,无论晴天雨天,她便总是哭。禅师脱口便说,下雨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想你卖伞的女儿生意好,天晴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想你卖鞋的女儿生意兴隆呢?禅师的一句话,街头上就多了一个成天乐呵呵的“笑婆婆”。  相似文献   

14.
她始终无法面对自己,当医生毫不留情地要她动手术切除脑瘤时,她一直难以接受。 每次一想到可能的结果,就情不自禁地抱头痛哭,尤其是她母亲,每每归咎於自己的“业障”深重,让女儿受此“业报”而暗泣时,更令她无法自己。 不能再向母亲抱怨了!只能哭泣着向静慧师抱怨:我,二十岁,才刚就读大学,灿烂前景正等待挥洒,佛法不是示意人身难得!而我,就如此这般“难得”吗?  相似文献   

15.
美国哲学家克劳弗写了《西方文明的基本价值》一书,吹嘘资本主义世界把人当成最高目的,并诬蔑社会主义制度使人的个性遭到摧残。本文就是从批判克劳弗开始的。文章的第一部分批判资产阶级学者对西方文明的美化。指出在社会主义以前的各阶级社会里,由于私有制和剥削的存在,人们始终受着自身的活动及其产品的统治,所以是异化了的人。在资本主义社会,这种情况更加发展,一切生产关系都变成人类劳动生产物之间的关系,人变成了“抽象的个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不可能成为目的,个性自由、人人平等都是虚伪的词句。要消灭这些异化必须首先消灭私有制。第二部分驳斥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的诬蔑,论证社会主义如何消除异化,把人作为世界上一切价值中最高的价值确立起来。作者说,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人,劳动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不再是异化的劳动了。个性得到真正自由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里虽然存在着国家、纪律、组织、劳动分工,但这并不意味着异化。只是在意识范围内还存在异化,这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消除。文章中暴露出作者许多修正主义观点。如以抽象的异化理论代替具体的阶级分析;绝口不谈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行动,而胡说什么以“真正人道的道德原则战胜不道德的社会,战胜这个社会与工人相背离的道德”;抹煞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区别,说什么“人不再是阶级的人”,人与人之间“不是敌人,而是朋友”;鼓吹全民国家的谬论;认为意识形态范围内存在的“异化残余”不必通过阶级斗争,只要通过“发展社会消费基金的办法”即可消除;甚至把共产党人说成是为了人道主义、为了人而斗争(根本不提与谁斗争)的战士等等。  相似文献   

16.
溪竹 《天风》1996,(9):16-17
张静姊妹在神学院就读的消息不径而走。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眼光,议论着她,看待着她。了解她的卫生界人士说:“她跟着有祖传秘方的父亲学习了不少医疗技术,放着大钱不挣,去上神学,真傻!”熟悉她的文艺界人士说:“一个能歌善舞的姑娘,几个歌舞团多次邀请她下海演出,她都谢绝不干,非要去上神学,真是不可思议!”同学们说:“4年医专毕业,学校里的高才生,多少医院要她。  相似文献   

17.
意雯 《天风》2018,(6):56-56
“舍”与“得”从古至今都是一个人生难题,人心总是贪婪的,仿佛拥有了比所需更多的东西,就会让人有安全感。可是,“总有一天会用上”的日用品,有多少沾满灰尘,放到过期?想有时间再看的文章、链接,有多少最终被遗忘,白白占着空间?囤积不仅是经历过贫苦的年长者才有的习惯,如今物质生活丰富的年轻人依然如此。  相似文献   

18.
儿子因一时糊涂犯罪被捕,看守所是不让探视的。母亲崔金菊在将近一年的时问里,每天站在看守所的山坡上等待着一瞬间的放风时间,好能看上儿子一眼。大年初一,她站在风雪中喊着儿子的小名:“三宝!三宝!妈看你来了!”看守所里所有放风的人都把头扭向站在山坡上满身是雪的母亲。那时,她看清了,儿子朝她深深地鞠了一躬,看守所里大多数人都朝她鞠躬,她的热泪融化了满脸的冰雪。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15,(5)
<正>几个月前,惊闻一位挚友痛失亲人。当清晨我们得知此消息,电话确认的时候,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让人心碎。尽管整夜未眠,处理着许多事务,心理上经历迷茫痛苦,她仍旧用轻柔的声音简单告知我们情况。放下电话的那一刻,我的眼泪不禁落下。曾经我们是那么要好的同学,但现如今她所遭遇的,我知道多少?又关怀过多少?我不禁想到,在教会服侍中,我们每个人也都有各自的难处。牧者常常按着信徒的状况给予安慰关怀,可是又有多  相似文献   

20.
先让我们看个真人真事。有个教珠算的女教师,对同学们的要求极其严格,为了提高大家打算盘的速度,她常常对学生进行一丝不苟的“强化训练”,比如,三伏天,她常让学生在酷暑中练;三九天,她常让学生在严寒中练;要不就打开录音机,让大家在一片噪音中练,而每当这时候,她也就寸步不离地守在学生的身边,那么威严地看着大家,学生一身汗,她也一身汗,学生冻得手脚冰凉了,她也冻得鼻子尖通红!自然,碰到这样的老师,大家无一不觉得苦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