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红 《四川心理科学》2014,(11):151-151
合唱教学对于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都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合唱训练能发展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音准感,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鉴赏水平,理解和掌握各种音乐表现手段;通过合唱训练,培养学生掌握必需的、科学的、高位置的发声方法以及各种歌唱技能技巧;通过合唱,加强对学生集体观、群体意识的教育等等,尤其可培养学生的和声感觉。演唱合唱歌曲不但要做到节奏整齐,音调准确,还要做到声音协调统一,各声部均衡和谐,感受“轻、柔、美、高”的合唱表现力和艺术的感染力。我在实际工作当中从以下四个阶段来进行合唱教学,和大家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变迁,服装审美价值取向在近代中国也发生了变迁。近代中国服装审美价值取向的新特征,主要表现在虚礼、讲美、求性、重实用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目前大多数高职生不具备音乐基础知识,高职高校音乐课的功能徘徊在美育和德育的边缘,音乐真正的美很难让学生有所领会。小集团合唱教学法有利于打破目前高职高专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审美能力是高职院校艺术类课程要求培养的重点,它对学生认识美、感受美、爱好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不少高职院校在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重视程度不足、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教师专业水平和审美教育能力不高等问题,影响了审美育人的效果。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审美育人的重视,并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美术审美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5.
李梦蕾 《美与时代》2023,(4):129-13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日益迫切,面临的生活压力逐渐增加。新时代的大众美育,不仅是审美教育,需要培养大众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还是一种心灵教育,需要帮助大众解放心灵,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增强分辨美丑善恶的能力。水彩艺术作为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众美育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新时代,应充分发挥水彩艺术在大众美育中的价值与作用,推动大众人文精神、艺术素养、审美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原始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孕育了艺术,并逐渐形成了实用性、功利性、美感性的艺术审美形态。文章试图对原始艺术的审美形态与绘画审美功能的关联性、其价值取向在当下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希望有助于对当下艺术界的一些审美乱象起到一定的警醒作用。  相似文献   

7.
审美教育,是以美为对象,通过审美活动和审美实践有意识地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以形成人正确的审美观;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蔡元培认为“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一、审美教育的必要性1、美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美术教育在审美教育中承担着从感觉——知觉——情感——分析——判断——表现全方位的审美的教育,是提高人认识美、辨别美、表现美的基本途径,也是审美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人的审美…  相似文献   

8.
小学教材中的40多首诗歌,文质兼美.教师应以审美的眼光,深入领会诗中的意蕴之美,意境之美,语言之美,并以满腔的热情和爱心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生活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美术欣赏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把美术作品的审美功能与欣赏教学有机结合,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对美的敏锐感知能力,引发高尚的审美情感,升华主体审美的精神境界,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建立正确的,健康的审美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依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深入幼儿园教学实践,从歌唱活动入手,培养幼儿审美能力与创造力。歌唱活动符合孩子天性,能够激发幼儿审美能力。艺术教育与创造力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应注重创新思维的发展,培养幼儿创造力。教学中采用歌唱与其他艺术活动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激发幼儿的审美能力与创造力。  相似文献   

11.
米丽 《美与时代》2005,(9):92-93
中国群众性歌咏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历程.但目前的合唱活动普遍存在团体演唱能力低下、各种比赛泛滥、适合合唱的音乐作品偏少等问题.因此,在中小学生中进行正规的合唱训练,既能提高国民的音乐素质、演唱能力,又可以陶冶情操,激发爱国热情,提高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2.
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它既与德、智、体育关系密切,又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形态和教育功能。审美教育绝不是单纯的娱乐活动,它“寓教于乐”,可以起到“以美启真”、“以美导善”的作用。它通过传授给学生美学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崇高理想,并通过实践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评判美、创造美的能力。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高尚的灵魂,美好的情操,能辨别生活中的美与丑、文明与粗野、善与恶、高尚与卑劣,从而达到人格的完善,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它既与德、智、体育关系密切,又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形态和教育功能。审美教育绝不是单纯的娱乐活动,它“寓教于乐”,可以起到“以美启真”、“以美导善”的作用。它通过传授给学生美学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崇高理想,并通过实践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评判美、创造美的能力。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高尚的灵魂,美好的情操,能辨别生活中的美与丑、文明与粗野、善与恶、高尚与卑劣,从而达到人格的完善,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周易》审美价值取向初探周山《周易》的绝大多数卦爻辞,都有吉、凶、利、悔、吝、无咎一类判断语。通过这些卦爻辞与判断语之间关系的考察分析,可以看到《周易》作者的审美观点及其价值取向。《周易》作者赞扬、肯定真、善、美,斥责、否定、假、恶、丑的立场观点,是...  相似文献   

15.
新闻美学不仅要注重对报道客体的研究,也应对报道主体给予充分的关注。新闻记者作为报道主体,应确立积极的审美追求和审美态度,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创美能力,在求“真”的同时求“美”。积极的审美追求可以开启记者的形象思维之门,使新闻报道顺利达到美的彼岸,让读者在审美愉悦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一、新闻报道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6.
康慨 《美与时代》2007,(10):122-124
如何更快更好地普及合唱艺术,提高合唱水平,关键在于要尽快地培养出一支合格的合唱指挥人才队伍,这就给我们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怎样更快、更好地培养合格的合唱指挥人才,已是合唱与指挥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合唱指挥的基本规律和要求,归纳出"合唱指挥知识、素质、能力几个方面的要求及对应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7.
陈爱华 《学海》2003,3(4):39-44
所谓德性素质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一是道德德性 ;二是理智德性 ,三是审美能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科学创新人才道德德性培育至关重要 ,因为道德德性决定科学创新人才自身的人生目标与价值取向 ,是其世界观的集中体现 ;理智德性的培育则有利于提高科学创新人才的科学精神素养。而审美能力道德德性与理智德性的综合则可以使科技创新人才不仅能领悟自然美 ,产生科学 (技术 )美 ,而且能引发其对科学职业的尊崇感 ,进而义无返顾地献身科学事业  相似文献   

18.
音乐课足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要通过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力,引导学生在鉴赏中感受美,利用社会文化效应潜移默化地进行音乐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华美学精神是中国精神、民族气派和价值追求在审美方面的集中体现。在天人合一、主客一体的中华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下,中华民族形成了以天人和谐、尽善尽美、诗性人生为核心价值取向的美学精神。敬仰自然,也关注人文;感受美情、又重视道德;追求境界,却不离世俗是中华美学精神核心价值取向的具体表现。对中华美学精神核心价值取向的探究与总结,不仅有助于我国文艺创作的发展,而且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育,引导人们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身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代表"中国画"一直是祖国人民的骄傲。中国画的历史悠久,艺术形式自成一体。中国画强调的是通过感情来传递美:含蓄美、意象美、气韵美都是中国画所体现的美。国画教师要想为祖国培养出众多的国画人才,就需要提高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分析中国画的艺术特征、目前我国国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国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策略,进而在教会学生中国画技巧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使学生承担起继承中国传统艺术的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